|
肤色、性别和年龄背后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争
提到最近才尘埃落定的美国总统初选,大家首先也许会想到,2008年的美国可能会诞生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或是第一个女性总统希拉里,再或许是一位年纪最大的总统麦凯恩。但事实上,早在1984年在美国鼎鼎大名的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Jesse Jackson)就已经竞选过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而1981年共和党人里根以70岁的高龄当选美国总统并成功连任,他只比现在的麦凯恩年轻2岁,再看看现任的美国国务卿和众议院院长以及8位女性州长,人们对于这些权掌中枢的女性恐怕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因此,肤色、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并非这几个人之间本质上的区别,更不能在这场大戏中起到唱独角戏的作用。
事实上只要稍加留心,就不难看出在奥巴马、希拉里、麦凯恩之间作出选择,仍然是在美国两大传统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作抉择,简而言之,奥巴马站得更靠自由派一点,而希拉里和麦凯恩则分别代表了两大阵营里的温和派。而随着希拉里的退出,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的对决,事实上也回归到美国几十年来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大路线的对决,回归到几十年来美国红蓝分野的传统政治生态,仍然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美式政治游戏。
自由和保守就像硬币的两面,贯穿了美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举个简单的例子,站在自由派立场的人主张政府应该加强枪支管制,而保守派则反对任何加强枪支管制的措施,在国防、外交、财政、税收、堕胎、同性恋、移民、医疗保险等各方面双方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而这些差异都反映在奥巴马和麦凯恩提出的竞选纲领和政策上来。
为什么是奥巴马和麦凯恩?
奥巴马和麦凯恩分别赢得美国两党的初选,恐怕让很多专家都始料未及。
奥巴马作为一个黑人,能够战胜觊觎白宫已久、有前美国总统加持的希拉里,的确有其过人之处。2004年7月,民主党的党代表大会正式提名克里作为总统侯选人挑战战布什,而这那次大会上,一个来自伊利诺斯州的默默无闻的黑人参议员被指定作阐述民主党纲领和政策、兼为克里造势的“基调演讲”(Keynote adress)。奥巴马一上来先从自己的身世讲起,自己的爷爷在肯尼亚是一个“贫下中农”,作过英国人的仆役,父亲老巴拉克的童年在半牧半读中度过,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留学美国的机会,而这正是在美国,老巴拉克认识了奥巴马的母亲,一个地地道道的白人家庭的女孩儿。奥巴马又特别提到,他的外公在二战中曾跟随巴顿将军横扫欧洲,他的外婆在怀着奥巴马母亲的情况下仍在支援前方的工厂流水线上工作,外公二战后后享受了美国政府的住房优待,后来迁居夏威夷。奥巴马随后指出,“我站在这里,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故事只是大量美国故事中的一个部分”,强调自己的家庭出身就是“美国梦”的化身,很对美国主流中产阶级的口味。这次演讲大获成功,风头甚至压过了最后一个作演讲的前总统吉米卡特,奥巴马从此一炮走红。奥巴马在今年的民主党初选中,非但不强调自己的黑人背景,反而在多种场合不厌其烦的重复自己的身世,意在强调自己是高举“Unity”(团结)的大旗的人,是最能代表美国不同族裔、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立场的人。除了“团结”这个大旗,奥巴马同时祭出“Change”(改变)这一大旗,强调自己是新时代、新政治的代表,要改变以布什、麦凯恩、希拉里这些人为代表的华盛顿的“旧政治”,奥巴马所谓的“改变”其实有很大的水分,更多的是迎合迎合民众的求变心理,这里也不再多作铺陈。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层精英分子,奥巴马超强的演讲和鼓动能力,在美国式的竞选制度中很容易脱颖而出。在要不要授权布什政府发动对伊战争的问题上,奥巴马坚决等投了反对票,而希拉里则同大多数人一样投了赞成票,这也让奥巴马从一开始就赢得了自由派精英的支持。
麦凯恩,则是美国政坛的长青树。他曾在2000年的时候角逐过总统大位,但在初选中惨败,麦凯恩在共和党中有“独行侠”(independent maverick)之称,他在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一直受到极右派的猛烈抨击,却受到不少中间选民的喜爱。事实上麦凯恩在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税收政策这两个核心议题上,都和小布什一样是正宗的保守主义的信奉者,今年的共和党初选很多人和往年一样也不看好麦凯恩,而是把宝押在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经济专家”罗姆尼、甚至是被宗教保守人士力捧的哈克比身上,但没想到最终是麦凯恩一路杀出重围。2006年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大败给共和党敲响警钟,预示着和布什一样过于保守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2008年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这让麦凯恩获得了很多感到焦虑的共和党支持者的青睐。另外,麦凯恩五年的越战战俘的经历,让他在美国久享盛名,长者为尊,包括奥巴马在内要批评麦凯恩之前都要说几句表示恭维的客套话。麦凯恩的竞选广告中,反复播放麦凯恩当年从战俘营获释的黑白镜头,不断地穿插出现“荣誉、服务、忠诚”等字样,在这一点上,不但深得把英雄史观作为正统价值观的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人心,麦凯恩在伊战和反恐战争上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也让不少共和党人深信,他或许就是下一个罗纳德里根。
谁能扮演经济衰退中的美国救世主?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无论是谁都很难做到。在最近的民意测意中,经济已经超过伊战成为美国人最关心的议题,如何在次贷危机中重振美国经济,挽救濒临破产的中产阶级,有效的抑制不断疯涨的油价,开发可代替性能源使美国摆脱石油依赖,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国大选的人心向背。而把摆脱经济困境的希望,无论是放在只有一届参议员经验的“菜鸟”奥巴马,还是放在自认是“不懂经济”的麦凯恩身上,都是海市蜃楼画饼充饥式的幻想。奥巴马除了抨击布什政府的现行政策让大量的工作岗位流失到海外之外,提出的经济政策和纲领,和传统的民主党重视提高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对富人抽税的经济主张并无二致,而麦凯恩则是继续鼓吹布什那一套已经让美国政府陷入债台高筑的危机和次贷危机之中的减税政策。两个人兜售的“经济解药”除了互相拆台之外都没办法使人感到眼前一亮,因此无论谁上台,要想难把美国带出经济衰退的泥潭,都是难上加难。在这一点上,已经出局的希拉里甚至更早出局的罗姆尼倒反而像是比较有远见和谋略的人,这可能也是对美国大选这场大戏的一种讽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