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传媒视野中的中国-以「亚洲杯」事件为例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1 10:5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一、中国的反日情绪:日本国民的「心事」</font><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从2004年7月末到8月初,在中国举行的「亚洲杯」足球赛上,几乎将要整个会场掩埋的中国观众的针对日本球队的反日言动,经过日本电视、报纸等传媒连篇累牍的报道,给包括那些平时并不是太关注政治及日中关系的年轻人在内的日本社会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决赛之后,赛场外一些球迷焚烧日丸旗,向日本使馆的车辆投掷石块,使事态发展成外交问题。</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此次足球骚*之所以在日本国内引发如此之大的反响,是因为牵扯到足球,这个在日中两国间有广泛人气的运动,而且,以最纯粹的形式暴露出中国国内反日情绪之浓重。如果说去年,在西安西北大学事件和珠海日本人买春事件中,虽然也曾发生过反日抗议活动,但中方的愤怒还应该算是「事出有因」(比如说起因於一些中国媒体的不正确报道)的话,那么这一次,尽管日本选手和观众的所作所为无任何不妥,却导致如此骚动──到底中国人为何如此愤怒,为何如此讨厌日本?这些在成为包括球迷在内的日本国民关心的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日本国内厌中情绪强化的原因。</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这种日中间的情感纠结因何而生,应如何应对,不但成为国民的心事,代表日本社会舆论的各综合月刊及报纸的意见专栏也纷纷推出特集,学者、新闻记者们则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展开自己的分析和主张。这些看法或许将成为我们今后思考日中关系的基点。下面,笔者试分析一下,通过此次事件,日本的媒体及社会舆论形成了甚么样的对华认识。分析的物件,是「亚洲杯」以后刊发的《中央公论》、《论座》、《月刊现代》和《世界》等综合性月刊的9-11月号,及全国性报纸(《朝日》、《每日》和《读卖》)的意见专栏等。特别是月刊普遍在9-10月号集中了中国方面的特刊。其次,一些带有强烈反华倾向的杂志,在去年的论坛中曾经有过介绍,此次权且排除於考察物件之外。此外,并非所有的相关报道都已经「一网打尽」,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特此说明。</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一个总体的感觉是,对中国的批判色彩强烈。尤其是《中央公论》在9月号推出了《东亚:民族主义的危险性》、10月号推出了《足球?亚洲杯警惕中国的暴走》,《月刊现代》於10月号推出了《总力特集质疑中国:危险的邻人!》等特刊。如果唯读这些内容的话,未免会形成与《诸君》、《正论》等反华系媒体大同小异的错觉,可是,《中央公论》5月号上,也刊登了〈反中「原教旨主义」有害无益〉(神户大学/五百旗头真教授执笔)等文章,可见并非是清一色的反华文本。除此之外,在《论座》10月号上还刊登了〈如何超越相互倾轧的日中关系「感情摩擦」〉,《世界》9月号上刊登了《特集何为靖国问题》,提出了与日中感情摩擦关系颇深的靖国神社问题。如果将各个杂志刊载的文章的主要问题按内容加以分类的话,大致如下:</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1、「亚洲杯」问题(喝倒彩等,作为北京五环在即的奥运东道国的应对)</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2、反日情绪高涨的原因</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3、(对2的)日本方面的对应</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4、围绕靖国参拜问题</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5、解决问题的处方</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下面,请允许我依次介绍主要的论点。</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二、「亚洲杯」系列骚扰事件是如何被接受的?</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将此次事件集中到足球问题上加以评论的,是发表於《中央公论》10月号上的宇都宫哲壹的文章1.他认为,在欧洲「虽说对国歌的起哄已日趋减少,可当德国代表来到自己国家的时候,还是会受到毫不客气的嘘声的「欢迎」。自然,在人们的心底里也许潜伏着对纳粹德国的令人厌恶的记忆,但背景中似乎也有一些嫉妒的成分:哪怕仅仅是因为其强大,其从战败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进而成为引领欧盟(EU)的发动机。」对於足球与喝倒彩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评论道,「无论是巴西、德国,还是美国、日本,大凡国力强盛而足球亦强的国家,大抵难逃球场被嘘的命运。」</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但是,宇都宫指出,「我们视为问题的,并非喝倒彩本身」,「问题统统集中在中国人作为「东道国」的态度上」。他进而批评道:「此次「亚洲杯」期间中国观众席上的氛围,可以用作为东道国「不合常理」的一句话来形容……又不是直接对战,却一味地对日本队狂嘘不已的态度,大约与国际赛事的主办国身份是不相符的吧。四年后的北京奥运将会怎样,可想而知。」</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同样的主张认为,「作为国际体育赛事的观众的态度,对於与比赛内容完全属不同层面的特定国家的非难和无礼行径,无论有甚么样的背景,也是不能允许的」2(青木保);「无论赋予何种理由,在体育比赛上妨碍(他国)国歌的演奏,向外国人投掷投石块、垃圾,破坏日本大使馆的公务车辆……是无法原谅的。」3(上村幸治)如此,众多的批评基本上都把焦点投在此次比赛的中国观众的礼仪问题上,呼籲中方能以更加与东道国相称的理性、文明的态度迎接四年后的北京奥运。</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三、反日的原点何在?</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评论者所关心的焦点多集中於对第二点的分析上。</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上村把目光投向了助长「敲打日本」的背景,以及长期的对日自卑感问题上。「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应该敲打敲打日本」」、「只要物件是日本的话,做点过火的事也会被原谅」、「只要是批判日本,上面也不会当成问题」等已经成为集体意识。「(中国曾被列强半殖民地化),尤其是日本,一个亚洲的蕞尔小国却先行成就了现代化……中国虽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战胜国,但中国人却几乎从来没有「胜者」的实感……战后,日本率先实现高度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因此,中国人的受害者意识在战后反而被强化了。」「围绕靖国神社问题,中国国民甚至可能在想:我们依然在受日本的愚弄。」</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滨本良一则着眼於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及苏联的崩溃),使党的领导层用爱国主义取代退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统一国民的思想,以期「救亡图存」。」「虽然从(1994年制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看不到「反日」的字样,事实上确是反日教育的实施纲领。」4</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互联网象徵性地反映出中国日益蔓延的反日情绪。滨本良一说道:「在生活中原本与日本没有丝毫瓜葛的青年,会突然与同龄人一起创办反日网站。如果一个人对中国政府当局的反日宣传毫无批判地接受的话,也许就会产生那样的想法。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只要给他得到关於日本社会真实资讯的机会,他的误解应该会很容易得到澄清。」</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渡边昭夫指出,根本的原因在於官民间的鸿沟。「在今天的中国当局看来,「和平」(友好与协调)无疑意味着国家利益。但在民间社会,由於种种原因,比起政府所希望的国际协调来,却存在一种主张更加强硬的对外姿态的声音。对於处於「崛起」期的国家来说,这种倾向尤为强烈。」「当今的国家,为保全、伸张国家利益计,必须处理错综複杂的利害关系。因此,在国家性质的行为中,一种自制的组织结构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另一方面,所谓「民声」其实是一种「单论点群体」(single issue group),因其能量只在某一点上汇集、散发,很容易走向过激。」所以,结论是「那种只要将一切交给民间,超越过境的友情便会自然生发的想法未免幼稚,这也是本次「亚洲杯」所教的一课。」5渡边昭夫阐述有时从「国益」的立场出发,对民意加以诱导似乎也不无必要。</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天儿慧举出包括历史问题及爱国主义在内的要素,指出「种种要因的複合共鸣」6:</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1)就普通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历史的情结」,日本尚未作出回答,对这种不满的积蓄;(2)(爱国主义教育的)众多题材是抗日战争,日本人的残暴和侵略被大大宣扬,其结果,使彻底的反日教育的更加强化;(3)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所做的扶贫、环保支援及形形色色的友好交流等「正面」活动鲜为国民所知,致使「负面」印象丛生,极端的「对日误解」蔓延;(4)中国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走偏日益严重……对此的不满如以批判政府的形式加以宣泄的话,势必碰壁,所以「反日」就成为这种积怨得以宣泄的通道和人们安易的选择;(5)一些有排外的民族主义倾向的、「强烈的反日意识的群体」抬头,利用互联网,呼籲类似的行动,其存在也开始呈组织化态势。</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至於上述反日民族主义的成因,正如经常被指出的那样,「政府主导的爱国主义」加上「近代以来积蓄的对日本的複杂感情」借靖国神社之机延烧,而民众的意见已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表达的变化又助长了这种越烧越旺的「反日情绪」,这几乎成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个共识。</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四、日本如今如何看待中国?</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与中国日益升级的反日情绪相「匹配」的,是正在日本蔓延的「嫌中感情」。「在日本,受战后民主主义教育成长的世代已经成为主流,在他们身上,有一种比起过去的历史,更重视中国的强权特性、非民主政治体制问题的倾向。」加上「在日本频频发生的中国人犯罪也使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所谓「喉舌」)的中国媒体,却对这样的事实不加传达,使问题的解决找不着头绪。久而久之,日本人反而对中国产生了一种「受害者意识」。就这样,出现了中国人和日本人相互在心中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竞相招致对方反感的奇异景观。」(上村)</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日本的对华感情也谈不上好。前年,在围绕「脱北者」(指北朝鲜逃亡者)的「渖阳总领馆事件」上,对始终以高压态度居高临下的中国当局的不快感,近年来,对在日本国内日益严重的中国人犯罪的不信任感,对强行登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及在附近海域开发资源的挑衅性行动的反感,进而,对其毫不掩饰「大国意识」的咄咄逼人的态度的受威胁感,这些感觉都在不断地使充斥各种论坛的「反中」论调持续升温。」(天儿氏)</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古田博司认为,如此醒目的国民感情的鸿沟之所以无法填平,原因在於东亚传统思想的构造7:</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此前东亚地区的不谐和音,主要起因於日本对这个地域的侵略、掠夺和榨取。因而,只有日本不停的赎罪才是对这一区域的和解与协调的贡献。这一结论,经某些「伦理派」人士的不断诱导,被传播至今……但是,细究其根源,不谐和音难道不是源自从东亚方向传来的「顽固低音」(Basso Ostinato,执拗地在低音部分不断重复的音素)吗?</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东亚诸国的民族主义,最内里的一层以中华思想为原型,在它的基础上,又由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叠床架屋而形成了新的层面。从内向外面向新层,以自己为「中华」,东亚的「霸主性」容易被「一气呵成」,而新层却是以对於「无法遗忘的他者」的日本的反动为动机,不断地撩拨着内里的对於夷狄日本的侮辱与憎恶。</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古田认为,东亚思想的「共通性」就是把自己定位为「中华」而轻蔑周边其他国家、民族的构造。因此,对於所谓「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他相信由於其内部缺乏内在的论理张力,其一旦离陆,便会「空中分解」。所以,他说,「在东亚诸国的民族主义依然生猛的时候,我国不易操之过急。」</font></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五、靖国神社:对日情感恶化的最大要因</font><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对於(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多数论者持否定态度。「给邻人造成了相当的麻烦。对自家人来说,也许是必要的,但既然给人家制造过麻烦的话,面对邻人默默地祭祀,不要做的过於扎眼,难道不是国与国之间起码的礼仪吗?因此,要祭祀的话,首相也应该在心里祭祀。」8(梅原猛)</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对於将靖国神社从国家完全剥离出来,以民间的形式对战殁者进行追悼的做法,我无意否定,但是,对於「合祀」的选择,恐怕谁都难以理解。无论如何,政教分离原则理应予以彻底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首相的(靖国神社)参拜是难以原谅的行为。」9(保阪正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联系到最近小泉首相的参拜靖国神社的发言亦如此。如果说要参拜的话,中方会作何反应理应明白,但为甚么还要如此发言呢?稍加考察便会明白,很难想象他是有感而发(言),只怕是甚么都没有考虑吧。」10(小岛朋之)</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毋庸讳言,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在邻国确实存在强烈的反日情绪。权且假定这里有中国政府的责任,但如果说对日本政府也没有好处,进而使日中关系无法向前推动的话,那么在小泉政府内就会因此而发生对日本国民的责任问题。」「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似乎是小泉首相的方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日中关系如何能在更加稳定的情况下得到发展将会受到质疑。」</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与此同时,也不乏针对中方强硬态度的批判意见。上村认为:「韩国和北朝鲜虽然也在批判小泉的靖国参拜,可韩国卢武铉总统於去年6月访问了日本,小泉也於今年7月回访了韩国;就连与日本尚无邦交的北朝鲜,也曾两度接待了小泉首相的来访。他们一方面批判靖国神社问题,但却注意不让它对国家的政治关系产生影响。」「其实对於中国来说,也应存有在邀请小泉访问的同时,再从正面提出抗议的选择。即使双方往来停止,也应该多少顾及小泉首相的态度和日本国民情感的取向。中止首脑的往来,是一种「事实上的(外交)制裁」,给国际社会以高压的印象。」</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六、解决之策</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关於这一点有各种各样的建议。天儿就日中关系上日益显着的「三个增大」(即(1)规模的增大、(2)多样性的增大、(3)複合性的增大)提出了如下见解。「当今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并不仅仅是「嫌恶」……我们可以认为,对日感情的多样化才是当今实际的潮流。在上述内容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亚洲杯」足球赛、西北大学事件等反日爆发性事件的话,将导致对中国人对日情感的误读。」此外,他还强调说,「尽管目前民族主义的大国论、排外的情感论等论调在传媒上颇为醒目,但「非我族类」的其他的思潮也确实有增无减。如何培育、并保持这种状况,日中双方的知识份子、意见领袖及****派的决策者们正在被挑战。」</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上村认为,靖国神社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或许可解读相互错综複杂的历史脉络,寻找到通往和解的新路径也未可知。」</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小岛谈到相互认知的问题时指出,「(如何构筑日中夥伴关系)问题的原点在於相互间认识的不足,其中也包括「历史问题」。那么,应当如何来操作呢?依我看,关键在於人与人的交流能达到哪种程度」,「就历史问题而言,我认为日中两国应开展共同研究……但共同研究的结果,究竟能否达到中方所说「历史认识」的「共有化」,我说不能……我们应该「共有」的,也许是相互间对於「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原来是不同的」这一认识本身的公有。」</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也有一些意见关注文化的力量。「(中、韩学习日语的动机)如今是日本的大众文化和动画片……这恰恰与互联网上的反日构成互为表里的现象,并迅速蔓延(小仓和夫)「创造一个「Cool Japan」(冷静而极具魅力的日本)的形象会有「国益」。现在,政府和民间都意识到这一点而乐此不疲地努力着。那么,如何在政治体制大相径庭的东亚国家间构筑协调与合作的框架,减少「反日爱国」,培育平等的友好关系呢?首先得提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要想改善东亚的国家、地区间潜伏的相互蔑视、敌视环境的途径,首先应当通过「文化交流」来相互认知,冰释误解,进而唤起好感,培育甚或想要学习对方语言的那种「酷的冲动」(Cool Power)。」(青木)</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七、结论:用照顾对方情感的「新思维」以诚相待</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现阶段,被中方作为两国摩擦的最大要因提出的「历史认识」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就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综观日本国内舆论,即使从以上各位的见解中也能够看出,除了一部分死硬的「反华原教旨主义者」外,大家都清楚,靖国神社问题不啻为斜刺在日中关系背上的一棵芒刺。为此,财界、学界、传媒等各界人士虽然都试图阻止、改变首相的僵硬立场,但事已至此,双方(小泉和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都难以让步,事态陷入胶着状态。至於国内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支援」,正如某BBS (Channel 2)的帖子所写道的,「如果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也并无任何保障能让中国政府的反日态度有所收敛」──与其说是对参拜行为本身的纯粹支援,倒不如说是在最近「嫌中」情绪的背景下,国民感情对於中方批判的反弹更贴切一些。</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前段时间,NHK 在节目中介绍了中国令人震惊的贫富差距11.在中国的反日运动屡屡过激,甚至有走上暴力之嫌的背景下,面对国内种种矛盾(贫富差、腐败、环境污染等),苦於没有意见表达出口的民众的不满就好像涨水的河川一样积蓄着能量。在只要是针对日本,即使有些胡闹也会被允许的「反日有理」的氛围下,对日批判被层层诱导的状况下生成的洪水,从小泉首相的靖国参拜这一「堤防的裂缝」中,喷涌而出,一泄如注。</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抢救、弥补靖国神社问题这一堤坝的龟裂是日方的工作,而降低洪峰的水位,恰当地处理因各种矛盾派生的民众感情,「排水减压」是中方的课题。如果堵住了裂缝,却将水排灌到日本这边,也就是说,否定和平构筑两国关系的前辈的努力,一味地纵容「反日有理」的话,那么,因在日中国人犯罪等问题已然恶化的日本的国民感情恐怕也难於接受,同样的反华情绪也会在日本一侧蓄积,不久必将反作用於中国。对此,中方也应予充分注意。日中关系的发展须从修复情感着手。</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只消对最近的政治动向稍加观察便不难看出,除靖国神社问题外,日中双方在其他方面已经在改善关系的方向上开始了诸多的摸索、尝试。前些时候,日本连遭自然灾害,中国政府立即发来了慰问函电和援助救灾款,表现出不希望日中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姿态。可以想象,今后两国间还会在领土、资源开发、贸易、知识产权、犯罪等问题上发生这样那样的纷争。但是,日中无论对对方有多么的不满,都必须直面双方是无法迁移的邻国这一现实,不把各种矛盾与民族感情挂钩,面向问题的切实解决,建构成熟的双边关系。毋庸置疑,探索一条和睦与协调的道路有助於促进两国的发展。</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一个既是从此次足球事件中得出的教训,也是笔者思考的治本之策是,在政治家、媒体等各个环节,日中双方不仅要考虑本国,更要充分顾及对方国民的感情。现在日中关系龃龉的根本原因,无论是首相的靖国参拜也好,「反日有理」也好,都在於双方对对方国民的感情缺乏理解体谅和深思熟虑。</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考虑对方国民的感情,决非诸如「不得已的让步」、「曲膝」那样简单的消极应对,而是顺应了在经济等多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倚赖的日中关系现状的积极判断,也是与「对中新思维」、「对日新思维」相通的想法。对社会舆论和国民情感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大众传媒如能以此为判断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防止两国国民感情的进一步恶化;四年后的北京奥运,我们将会在比现在更加友好的宽松氛围**同迎来一个体育的盛典。</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注释</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1〈アジアカップ完全同行取材中国が学ぶべき、ホスト国の矜持〉</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2〈クールパワー国家日本の创造を!〉(中央公论10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3〈暴走した「日本叩き」の深层心理〉(现代10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4〈爱国主义は民众に深く根づいたー****以后15年のキャンペーンがもたらしたもの〉(中央公论9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5〈国家は的でも人民は友、というのが本当か?〉(中央公论10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6〈変化する中国人の対日感情新しい関系を切り开く好机〉(论座10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7〈东アジア诸国の「内侧の论理」を読むー「中华思想」と「国家?民族主义」の二重构造〉(中央公论9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8〈靖国は日本の伝统から逸脱している〉(世界9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9〈兵士たちの精神的伤迹から靖国问题を考える〉(同)</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10〈対谈:日中の「パートナーシップ」を筑け〉(小仓和夫VS小岛朋之)(新潮10月号)</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11〈时代の风:小泉外交とは问われる日本の大戦略〉(每日新闻8月15日)</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作者:内藤康(日本,媒体工作者,作家)</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  译者:刘柠(北京,独立撰稿人)</font></p>
3#
发表于 2006-4-12 10:58:06 | 只看该作者
<p>我看了那时候 日本电视台? 关于亚洲杯 的报道</p><p>确实有煽动民族情绪的 功用? </p><p></p><p></p>
4#
发表于 2006-4-15 02:47:52 | 只看该作者
网上有,日本现在的传媒大都是右翼的。就朝日新闻还好点
5#
发表于 2006-4-15 20:40:16 | 只看该作者
<p>中国人向来以能够容忍而著名</p><p>但是什么原因使如此容忍的民族动怒了呢?</p><p>我想日本人应该自己去深思</p><p>一个巴掌拍不想</p><p>中国人不是疯子</p><p>中国人也不是吃了饭没事干</p><p></p><p></p>
6#
发表于 2006-7-24 09:36:19 | 只看该作者
我爱日本,他的文化很优美,读日本战国史令人心动。谁没玩国太阁立志传?织田信长、武田信玄、石田三成、小西行长、黑田官兵卫、九鬼隆家、余喜多中家、上彬景虎、毛利元就~~~~~就象邻家的大叔;谁没看过灌篮高手?你忍心对三井寿、大猩猩、流川风、宫城良田、樱木花道发出嘘声?
7#
 楼主| 发表于 2006-7-24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化就更加博大精深,楼上的也可以用心体会一番
leegend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06-7-24 22:09: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7:1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