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国际关系学院第一届“起点杯”学生学术科研竞赛院级立项课题</h1><p></p><h2>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与中国东北亚地缘政策的调整</h2><p></p><h3>课题负责人:史泽华<br />课题组成员:黄宏 刘卫东 王波 裴丽强</h3><p></p><h2>内 容 提 要</h2><br />东北亚地缘在中国整体地缘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而朝鲜半岛正是东北业地区的地缘核心。本课题旨在以冷战后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为切入点,对和平进程的背景、动力、阻力、前景等因素进行系统化剖析。随后,将重点分析和探讨和平进程与东北亚格局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以求探寻出在世界新环境下东北亚格局体系的内在运作规律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并进一步对2l世纪初叶中国东北亚地缘政策的调整提供一些基本思路。<br />目录<br />一、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及其前景……………………………………………………………1—16<br />1. 半岛和解的历史轧迹及其背景………………………………………………………1<br />2.半岛和解的动力分析……………………………………………………………………3 <br />3. 南北双方政策评估……………………………………………………………………5<br />(1)韩国的半岛政策…………………………………………………………………………5<br />(2)朝鲜的半岛政策…………………………………………………………………………8 <br />4.和平进程的前景分析………………………………………………………………10 5.<br />和平进程的关键变相………………………………………………………………………12<br />(1)朝鲜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向………………………………………………………………12<br />(2)韩国的政治、经济发展……………………………………………………………………13<br />(3)美朝核、导弹问题…………………………………………………………………………14<br />二、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与东北亚格局的互动………………………………………………16-38<br />1。冷战后东北亚格局的基本态势…………………………………………………………16<br />(1)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17<br />(2)冷战后朝鲜半岛的地缘特征……………………………………………………………20<br />2.大国对和平进程的参与政策……………………………………………………………21<br />(1)美国的半岛政策…………………………………………………………………………21<br />(2)日本的半岛政策……………………………………………………………………………26<br />(3)俄罗斯的半岛政策…………………………………………………………………………28<br />(4)中国的半岛政策……………………………………………………………………………3l<br />(5)欧盟的半岛政策…………………………………………………………………………33 <br />3.东北亚现有安全组织的功能与走向…………………………………………………………34<br />4.和平进程对东北亚格局的影响………………………………………………………………36<br />三、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与中国东北亚地缘政策的调整…………………………………38-45<br />1.半岛和平进程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38<br />2.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叫中应充当的角色…………………………………………40<br />3.中国东北亚地缘政策的调整……………………………………………………………42<br /><h2>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与中国东北亚地缘政策的调整</h2><br />[关键词] 半岛和平进程 东北亚格局 中国地缘 <br />[课题组成员]史泽华黄 宏 刘—区东 王波 裴丽强。<br />[主要完成人]史泽华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100091)<br />一、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及其前景<br />1.半岛和解的历史轨迹及背景<br />在已经过去的—世纪里,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和长达36年的殖民统治以及大国在半岛的势力争夺是朝鲜半岛***、对抗的主要原因。<br />20世纪40年代末,朝鲜半岛被人为***,北南双方分别从属东西两大阵营,政治上对立、经济上的隔绝,军事上对峙,被称为“东方巴尔干”。 50余年来,实现祖国统一,始终是朝韩的主要战略目标。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非但未能使其中任何一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而付出了巨人的血的代价,加深了南北间的仇恨,而且使外国驻军扎在朝鲜半岛长期化。为缓和局势,结束***和对立状态,自70年代起,朝韩双方伴随国际大环境的改善,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出现了两次对话、和解热潮:其一,1972年7月,朝韩双方特使秘密互访,第一次举行了南北高级会谈,发表了“七?四共同声明”,刚定了旨在实现民族统一的“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的三大原则;其二,1990年9月—1992年9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总理在汉城和平壤先后举行了8次会谈。1991年9月朝韩分别加入联合国,同年12月,双方通过总理会谈在汉城签署了《关于北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书》,双方互相承认和尊重对方的制度,在政治、军事上结束敌对和对抗,用对话和协商方法解决分歧与争端,把停战状态转变为巩固的和平状态,互设联络办事处和各种小组委员会,实现经济、科技、文教、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离散家属和亲属的自由通信、往来等。1991年底,双方签署了《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宣言规定双方不生产、储存、使用核武器,不拥有核后处理设施,以及相互进行核查等。根据协议和宣言,双方又成立了和解共同委员会、核控制共同委员会等。然而,由于核查问题上的分歧,朝美关系恶化,美国同韩国恢复举行“协作精神93”军事演习,被寄予很大希望的这次朝鲜半岛缓和进程再次夭折。<br />经过80年代末以来十余年的发展,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冷战状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以自决权为核心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出现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分离主义与单一民族的和解统一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中单极和多极的斗争成为格局内部的主要矛盾,单极国家为谋取霸权和维持以其主导的世界政治秩序,加紧了对地区事务的干涉,社会主义国家所承受的战略压力进一步增大。<br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半岛这块冷战“坚冰”正在慢慢融化,亦成为亚太地区大国角逐的亮点。经过悉心准备,2000年6月12—14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朝鲜半岛***以来南北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此后,双方良性互动频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实质性突破,整个半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缓局面。<br />2.半岛和解的动力分析<br />应该说,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是内外因素结合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半岛内部和解的动力源主要有两个:<br />其一,人心向背。朝鲜半岛双方本是同族、同根,结束对抗,谋求和解,最终实现自主和平统一是朝鲜半岛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会为外力所能阻挡的。1997年和1998年金正日和金大中先后分别当选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和韩国总统后,朝韩关系开始明显改善。双方领导人以民族利益为重,为防止民族***进一步深化,促进民族发展,积极推进民族和解及相互问的合作与交流的态度,以及一些实在而非空谈的举措使双方政府赢得了本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2000年6月的首脑大范围会谈中,双方讨论了把存在于民间层次的南北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到政府层次的问题,根据1991年签署的《北南和解、互不侵犯与合作交流协议书》启动南北经济共同委员会和社会文化共同委员会的问题,以及实现离散家属团聚等人道主义问题等。并且就南北间的和解和统一、半岛紧张局势的缓和与实现和平、离散家属相逢,以及进行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谈期间双方发表的《北南共同宣言》受到半岛全体人民的欢迎和拥护。在此后的半年间,除官方会谈外,北南之间进行了3次离散亲属互访,交流活动空前。韩国赴金刚山旅游人数大幅增加。韩国学术、宗教、体育、文化、新闻界近4700余人先后访问了朝鲜。朝鲜的体育和文艺团体也对韩国进行了访问。<br />其二,经济因素。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后,韩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重振经济,而动荡不定的半岛局势将使其无所作为。而且,在重振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外向型特点的韩国经济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国内市场狭小的掣肘,企业的生存客观上需要开辟迅速便捷的对外拓展渠道,朝鲜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韩国也想通过南北经济合作为统一奠定基础。<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