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class="style9"><font color="#333333"><span class="style11">?<p>基辛格是一位现实主义学者,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学者和政务家。继冷战结束前夕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推出的国际关系史经典著作《大国的兴衰》后,基辛格在冷战结束后不久出版了其气势恢宏的《大外交》长篇大作。相比而言,笔者认为后者更具哲理*养和专业色彩,国内也有学者评述《大外交》具有四本书的功效:国际关系史著作;美国外交史著作;政治学理论著作;关于世界格局和秩序的著作。这些评语全面彰显了基辛格在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方面扎实的功底和非凡的成就。读罢此书,不禁为作者的哲学思维、历史*养以及理论洞察力所折服。令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基辛格将理论融于历史阐述之中,二者的结合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而这历史又是外交家的“历史”,基辛格特别注重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主要大国的关键领导人的才能和气质在对外决策和国际关系进程中的作用。这是本书的一个特别之处,使得有别于传统那种对国际关系史教科书式的枯燥描述。因此,笔者在阅览全书后,以《大外交》的历史素材为依托,着重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外交家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和作用。</p><p align="center"><strong>一、理论之维度</strong></p><p>??? 《大外交》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著作,她是基于现实主义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来阐述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基辛格先生所推崇的均势政策与战略在这本书中显露无疑。尽管基辛格没有像摩根索一样建立一种盘大的理论体系,他主要通过历史经验分析来表现他的现实主义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对19世纪欧洲的均势外交进行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均势战略的现代意义,从而一举成名。</p><p>??? 基辛格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但他的分析方法、研究路径显示出与其他现实主义学者不同之处。传统现实主义的分析范畴中,个体是依附于国家而存在的,因为现实主义主要的分析单位是国家。现实主义大师摩根索的经典著作就定名为《国家间政治》,重点分析国家如何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追求权力,与此相适应的手段为缔结军事和政治联盟,实施均势战略,寻求地缘政治优势等等。新现实主义大师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架构中,着重关注的是国际权力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重点分析的是国家的行为,而个人只是依附于国家单位的附庸。因此,很多学者表露出对国际关系研究中这种偏执的不满:“国际关系中个人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常见的范畴”。</p><p>??? 通览《大外交》一书,可以发现基辛格却奉行一种与此不同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时间跨度近400年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基辛格如何将这几百年林林总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阐述清楚?基辛格运用基本的均势战略理论,重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的外交家的思想和实践进行述评,既全面又重点清晰地对这几百年的国际关系史作纵向阐述和横向规律的总结。在基辛格眼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其实就是一部外交家的历史。</p><p>??? 从理论上他对外交家(领导人)的关键作用做了详尽的描绘和点评。通过对19世纪历史的分析,他最后总结出国家力量的四个基本的要素:</p><p>??? ◆ 卓越的政治和战略理解力:要想在大国林立的国际格局中均衡一方,一个国家必须具有卓越的政治和战略理解力,而这又直接取决于领导人的素质和才能。</p><p>??? ◆ 国内对特定政策的支持: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具有重要关联,领导人同样影响着国内结果对政治的支持。</p><p>??? ◆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联盟、中立或敌对。基辛格的理论来源于他对19世纪欧洲外交史的分析,这为他的均势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众多的外交家中,他最为推崇的是俾斯麦和梅特涅。他全力塑造了三种均势的模式:以共同价值为中心的“梅特涅”模式,以现实政治为基础的均势有两种模式:消极维持的“不列颠”模式和积极推动的“俾斯麦”模式。</p><p>??? ◆ 领导者的声望以及为达到既定目标所应具备的能力:基辛格特别注重个人在国家国际关系中的推动作用。这与他本人作为一个外交家有直接的联系。</p><p>??? 以上四个方面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点: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我们可以推知,国家领导人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力量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外交家的外交理念、才能、素质以及技巧等,对这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外交环境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辛格虽然也关注权力的作用,但他的重点并不是在权力资源如何分配上,而是在于突出具体个人在具体的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事件结果的关注。他本人在从政期间所进行的秘密外交和穿梭外交等,就是他自身所持观念和理念的直接反映。</p></span></font></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