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度的挑战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5 17:3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度的挑战
<br>
<br>薛涌
<br>
<br>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人小看日本,从来不认为这个“弹丸小国”能够对中国产生实
<br>质性的威胁。然而转眼间日本就在甲午战争中大败清军,迅速成为世界列强的一员,
<br>实现了其“脱亚入欧”的美梦。如今,中国人小看印度,觉得那不过是中国在第三
<br>世界中的“小老弟”。那么,几十年后印度是否也会在国际竞争中击败中国呢?对
<br>于这一问题,我们再也不能小看。
<br>
<br>当年中国人小看日本并非全无道理。日本不仅国家小,资源匮乏,而且是中国文化
<br>的学徒,接触西方也较中国晚。乃至魏源的“海国图志”成为许多日本人了解世界
<br>的“教材”。但是,中国人也昧于自己的自大。中国人不知道:即使在江户时代,
<br>日本社会各个层级的高度自治,使其地方行政远较中央集权的中国有效率。商业体
<br>系远较中国的完备,资本积累远较中国的雄厚。同时,日本本土的国学派与中国的
<br>国学派又有本质的不同。江户中后期,为了从中国文化中获得独立,日本的国学积
<br>极拥抱西学,声称日本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日出之国”有海
<br>纳百川的气魄,而中国只知道固守自己的传统。所以当时学西方的急先锋,常常是
<br>些国学派人士。后来日本突然敞开国门,搞起现代化,三、四十年国家焕然一新,
<br>并出了福泽谕吉这样的“全盘西化”派人士,也并非明治维新的一日之功。
<br>
<br>今天我们中国人看不上印度也是有根有据。中国78年就开始大胆的经济改革,开放
<br>国门。二十几年天翻地覆,成为“世界工厂”。印度91年才开始打破其封闭的经济
<br>体系。中国改革以来经济平均年增长率几乎达10%,过去10年达8%。印度过去10内的
<br>平均增长率不过区区6%。如今,十亿印度人中三分之一是文盲,60%的居民住户没有
<br>电力供应,官僚体制臃肿腐败,10%的政府财政赤字威胁着国计民生,印度教与穆斯
<br>林的冲突不时把国家推向战争的边缘,国民平均收入不过460美元,远不及中国的三
<br>分之二。印度何足挂齿?
<br>
<br>然而,在未来几十年中,印度很可能成为第一个通过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而起家
<br>的发展中国家。笔者不久前曾撰文指出,如果说九十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
<br>阵的全球化“第一波”的话,二十一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
<br>“第二波”。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但印度目前已经
<br>显示出其在服务业中对中国的压倒优势。那么,制造业和服务业哪个对经济发展更
<br>重要呢?我们只需看一个简单的数据: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
<br>占产值的14%,吸收区区11%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60%,吸
<br>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如今服务业全球化正如火如荼,印度正在抢着分这块
<br>更大的饼。
<br>
<br>什么是服务业?除了我们理解的餐饮、医疗、零售业外,服务业还包括软件设计,
<br>IT咨询,电话服务,金融分析,工业工程设计,医药研究等等多方面的业务。在这
<br>些领域美国对印度的依赖,已经不亚于其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依赖。美国著名的硅
<br>谷不过拥有12万IT工程师,但印度的Bangalore竟集中了15万IT工程师。美国各大跨
<br>国公司,离了印度人的后援服务几乎都无法运转。举例而言,GE的资金服务部门有
<br>16000印度雇员,GE的John Welch技术中心又有1800个印度雇员。美国政府的财政根
<br>基--税收财会,也越来越依赖印度人的服务。今年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
<br>度完成。明年预计将有20万个税表将被送到印度。而这些行业,是美国的神经系统。
<br>大部分中国人对此还缺乏基本的知识,印度却已经在抢滩登陆了。
<br>
<br>比起制造业来,服务业属于智能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利润丰厚。更重要
<br>的是,印度在这些领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名牌企业,能够把赢利留在国内。而中国
<br>的制造业,利润更多的是被外资剥夺,除了解决一些就业压力外,自己获益甚少。
<br>许多美国人,早已把印度视为未来真正的超级大国。最近“商业周刊”出版了一期
<br>题为“印度的崛起”的专辑,对印度的竞争优势作了令人信服的综合分析。首先,
<br>印度是个英语国家,这使之在占领国际服务业市场上具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对这一
<br>优势垂涎已久,日本正企图把英语作为其第二官方语言。其次,印度的金融市场较
<br>为健全,小型私人企业容易融资。中国的银行体系还是侧重服务国营企业,尽管外
<br>资滚滚而入,但连孙大午这样的民营企业家都找不到资金,不利于有竞争力的企业
<br>成长,更难以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另外,印度的民主制度,正在开始发
<br>挥优势。司法制度的健全,在保护商业合同、知识产权方面,比中国有效得多。而
<br>服务业比起制造业来,更依赖这样的保护。同时,印度的人口年轻。如今,35%的印
<br>度人在15到59岁之间的工作年龄。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7%,远比中国和美
<br>国的人口年轻。到时即使中国总人口仍比印度多,印度的劳动人口也将超出中国。
<br>而中国将负担更多非劳动人口的福利和医疗费用。要知道,日本从60到80年代之所
<br>以经济发展超过美国,一大原因就是其人口年轻。9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超
<br>出日本、欧洲,重要的因素也在于其人口比后者年轻。
<br>
<br>印度的崛起,已经不是个神话。而她的崛起,对中国提出的挑战远比对美国的挑战
<br>要大。美国依靠自己的资金和制度优势,完全可以把印度的崛起变成自己发展的动
<br>力。中国则是和印度竞争瓜分同一张廉价劳动力的大饼。所以,如果中国未来几十
<br>年不能改革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资、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
<br>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就没有根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就会被印度击败。\r<br>
<br>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2-11 15:31:12 | 只看该作者
但印度奇差的基础设施和奇慢的工作效率严重的影响了它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4:2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