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0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中国对日外交存在六大败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30 18:2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年,中国对日外交存在六大败笔
<br>
<br>据笔者多年观察、接触与了解,2005年的中国外交是过去10年来最成功的一年,中国外交似乎走上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这一年中国外交最大的成功就在于:中国化解(或程度进一步减轻)了很多双边或多边关系中出现的诸多挑战与问题。不过,中日关系是例外。我必须得说,中国2005年的对日外交则是中国外交的最大败笔,而这一败笔又有好六个败笔组成。\r<br>
<br>败笔一:元首外交“开天窗”,这是败笔中的败笔。在过去一年里,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一个有1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没有进行正式的见面,而是双方在“隔空喊话”。这是不正常的。\r<br>
<br>  如果这两个国家远在天涯,那倒也罢了,但是,它们可是中国当局一直一厢情愿所说的“一衣带水”的关系。根据地缘政治的基本游戏规则,如果你讨厌这个国家,你可以回避它;如果你不能回避它,你就要正视它;如果你要正视它,你就必须了解它;如果你要了解它,你就必须与它打交道。\r<br>
<br>  从中国的国际利益来说,日本和小泉,即使他们都是魔鬼,我们都必须与他们打交道,这是没有选择的;即使与魔鬼打交道,也未必就一定就有付出灵魂的代价。日本也一样。这样的两个大国的元首哪能如此不交往呢。有关原因,大家肯定有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我们看到了是不幸的结果。\r<br>
<br>在分析元首外交难以进行的原因时,中国方面肯定会说,责任不在中方,是小泉不停参拜靖国神社所致。其实,我在这里倒想问一个问题:中日两国交往的政治基础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一个政客的拜鬼活动?还是双方在30多年前签署的几个公报?涉及14亿人的双边政治关系怎么能够让一个人的“一分钟”行动就给搅和了?(我看到有报道说,小泉第五次参拜时只停留了一分钟。日本真是够恶心中国的。)因此,强烈建议,中国当局重新厘清中日政治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br>
<br>败笔二:中国民间对日外交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压制。在过去几十年里,中日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由民间组织形成的真正的民间外交行为主体(当然,单个人的来来往往那是另外一回事,这不能解决群体性的问题)。官方所说的民间交往完全是官方主导下的民间交往,仍然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民间交往。\r<br>
<br>这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对日本提起的有关细菌战的官司。这场官司一直由民间人士自发组织起来的,而且,这是中国民间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法律的方式、集体的方式、非官方的方式向日本方面提出的正常的民事诉讼。通过这一诉讼,向日本社会传达了强烈的信息:弄清历史真相,不要忘记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其实,这样的意义太大了,而且,也得到日本社会的理解和部分支持。\r<br>
<br>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如今,这样的对日民间交往正是因为得不到官方的支持而陷入死胡同。细菌战诉讼几乎完全失败了;花冈劳工诉讼也被日本人和可恶的中国人给分化瓦解了;刘连任案也迟迟得不到最后的结果;慰安妇的诉讼也没有结果……中国人对日本诉讼的所有案子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成功的。\r<br>
<br>  撇开日本方面难以对付不说,中国官方立场的不作为几乎是一个决定性的失败因素。其实,日本是很害怕中国官方支持的民间索赔的。但是,非常令人费解的是,整天花纳税人钱的官府为什么就不支持这样的交往?你们在害怕什么?你们又在代表谁?在中国国家利益与维护中日关系之间,你们难道仅仅为了要维护所谓的中日关系而牺牲国家利益吗?可是,中日关系搞了这么多年,如今为什么不好反糟呢?\r<br>
<br>败笔三:国家利益与维护中日关系的关系有些本末倒置。一年来,在中日关系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有关方面并没有分清楚“维护中日关系”与中国“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有时候,人为地去维护所谓的中日友好关系而无视甚至是蔑视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r<br>
<br>于是乎,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病态的现象就是,为了维护所谓的中日关系而去维护所谓的中日关系,甚至分不清中国的国家利益到底在哪里?请问“执政为民”在哪里?\r<br>
<br>比如说,花冈劳工诉讼案,原本中国劳工是能够打赢官司的,但是,由于某些力量,特别是所谓的慈善机构,打着要“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的幌子,动辄对提出不同意见的进行压制。\r<br>
<br>  再比如说,在中日关系方面,一旦出现某种问题,就要求媒体闭嘴,既不让民众知道真相,也不让人们在辩论中寻找真相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r<br>
<br>  再比如说,中国人向日本提出民间索赔,这完全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事情,但是,有关方面往往打着所谓要维持中日关系的大局,要求强行压制,要么间接压制,要么装聋作哑。\r<br>
<br>  再比如说,中国的保卫钓鱼岛运动,对于那些曾经登船前往的中国爱国者,他们虽然通过外交手段给接回来了,但是,他们被有关方面严厉地训斥:“不知道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r<br>
<br>  败笔四:老问题一个没有解决 还冒出许多新问题。中日之间的很多老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有的老问题还进一步恶化,同时还冒出很多新问题。\r<br>
<br>  比如,台湾问题。以前,日本谈台湾问题都是遮遮掩掩的。如今,自从与美国搞了个“2+2”之后,日本已经赤裸裸地、大大方方地、明确地把台湾海峡两边的争议划进美日的势力范围之内。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中国仍然还找不到破解美日联合染指台湾的办法。\r<br>
<br>  中日之间的台湾问题不仅仅是老问题,也不仅仅是老问题的恶化,而且,还是老问题恶化成新问题。除了台湾问题,教科书问题、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遗留化学武器问题等等,都是没有解决。\r<br>
<br>  中日之间的新问题包括,东海油田问题的快速激化、日本“入常”问题让中国异常被动、中日在东南亚相互叫劲、中日在东亚峰会上相互叫劲等等。当然,除此之外,新问题包括中国发生的反日游*示*等。\r<br>
<br>  败笔五:公众外交捉襟见肘,“中国威胁论”不降反升。有“明星高级外交官”之称的中国驻日大使王毅,是中国外交圈里的热门人物,甚至还是未来中国外交部长的热门人选,也是媒体喜欢追逐的对象。更重要的是,王毅很会与媒体打交道,很会与公众打交道。\r<br>
<br>  王毅出任驻日大使后,包括中日双方对其都有很高的期待。王毅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实话说,在争取日本公众方面,王毅在日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到处去演讲,邀请记者做客,举行记者会,发表文章等等。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像王毅这样的明星人物,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局面,似乎也感到十分的困惑与乏力。这应该与王毅个人没有关系,但是,肯定与王毅部下的素质有密切的关系,肯定与中国的外交体系的良莠有关系。\r<br>
<br>  在过去一年里,日本人看中国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讨厌中国的人数在大量增加。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更是甚嚣尘上。发展到今天,日本的外相、内阁官房长官都在公开地赤裸裸地大谈“中国威胁论”,而小泉本人也在间接地谈论中国威胁论。\r<br>
<br>  中国的公众外交刚刚起步不久,很多工作不足。这有情可原,但是,希望中国外交系统能够谦虚地、积极地听取民间和公众对外交的真实想法。希望中国外交当局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公众外交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日本远远比中国做得好。美国做得更好。\r<br>
<br>  败笔六:日本“入常”让中国韬光养晦战略“晚节不保”。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韬光养晦”外交策略是对的,中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在反对日本争取“入常”的过程中让中国韬光养晦外交露出了马脚。\r<br>
<br>  “入常”是日本2005年最大的外交举动。可是,中国在日本这项外交中的重大失误早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r<br>
<br>  有关联合国改革,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名人小组”的成员,而且,中国有名人就在这个小组里。外交部还专门成立了这样一个小组。可是,中国在该小组的表现与后来出现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名人小组最终提出来的联合国改革版本并没有深切地反应出中国对日本“入常”的严重关切,甚至对日本还有某种幻想。\r<br>
<br>  甚至可以说,中国当年在“名人小组”中并没有对日本的这个问题进行过足够的准备,以至于后来日本有恃无恐,根本就不搭理中国,而使得中国被孤立于日本外交之外。\r<br>
<br>  与此同时,安理会五个大国中,真正支持改革的国家并不多,包括美国所谓的改革也是三心二意的。可是,倒了最后,中国没有沉住气,没有保持韬光养晦的晚节,而是放了第一炮,这让美国非常高兴。据说,当时,当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刚刚发完言,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就守在门口,高高兴兴地拉着中国大使去喝咖啡了,足见美国幸灾乐祸的心态。\r<br>
<br>  反对日本“入常”无可厚非(中国官方至今也没有明确反对日本“入常”),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中国在实现没有珍惜“名人小组”机会的情况下,在日本外交压力下,在中国国内民众的压力下,中国被迫仓促应战,再仓促出击,以至于最后连非洲的多年穷朋友是否帮中国一把都是提心吊胆的。这充分说明中国外交上的战略考虑的缺失。\r<br>
<br>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声称是支持联合国改革的,但是,中国骨子里就不应该支持联合国进行如此的改革。有关联合国改革,最符合中国利益的立场就是让这场改革不了了之,或者说让它顺其自然地“黄”了。可是,缺少外交手腕的中国外交最后没有沉住气,虽然日本没有“入常”,但是,中国背上了反对联合国改革的恶名。\r<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6-1-31 20:47:4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中日关系的解围需要大智慧。
3#
发表于 2006-2-3 20:56:5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好文章
4#
发表于 2006-2-5 17:43:34 | 只看该作者
估计什么时候开学,楼上的名字要注册到几号了。呵呵。。。
Vanish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6-2-8 15:12: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06-2-9 00:44:46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7#
发表于 2006-2-9 12:40:46 | 只看该作者
其中列举的几个败笔把责任全部推倒中方一边是不实事求是的,日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交是一种互动,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好坏不以单方面意志为转移。<!--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zue 在 2006-02-09 12:48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8#
发表于 2006-2-9 12:45:19 | 只看该作者
可是,缺少外交手腕的中国外交最后没有沉住气,虽然日本没有“入常”,但是,中国背上了反对联合国改革的恶名。
<br>
<br>还有,以上评论显然没有注意到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道理,维护自身利益而付出一定代价正常的。更何况“反对联合国改革”根本算不得什么昭彰的恶名,这个黑锅有美国背着。\r<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6 01:4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