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
<br>
<br>
<br>正值中国矿难频发,矿工尸骨未寒,矿难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犹在耳,国人沉痛哀悼,全国上下急寻良策之时,我国著名的“万能”院士何祚庥先生就矿难问题对新闻媒体发表了高见:“矿难的原因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因为中国老百姓太穷,所以矿难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矿工,你不该生在中国,你不该做中国人,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这种泯灭良知的话出自一个著名反伪斗士之口,实让人大跌眼镜,然综观何祚庥及其盟友方舟子对国内各界知名人士尖酸刻薄地谩骂攻击,此次何祚庥放出这种言论也是逻辑的必然。\r<br>何祚庥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刘天时先生采访时大放厥词,对话原文如下:\r<br>
<br>摄影师:中国煤矿每天死多少人您知道吗?\r<br> 何祚庥:报纸上说100多人……\r<br> 摄影师:您相信这个数字?
<br> 何祚庥:大体上是真实的……\r<br> 摄影师:您看过《盲井》(注:一部反映小煤矿死人的电影)吗……\r<br> 何祚庥:我告诉你中国死人最多的不在煤矿,在小轿车(交通事故),每年12万!
<br> 摄影师:交通事故死人,其他国家也是一样,是没法避免的……\r<br> 何祚庥 :你为什么认为小轿车(死人)是没法避免呢?为什么这就不是问题?哈,你这话就对了,没法避免!中国煤矿死人也没法避免!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太穷了。\r<br> 摄影师:您认为是穷而不是腐败吗?\r<br> 何祚庥: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为什么工人能接受较低的工资、较危险的条件?老百姓不是傻子,他们不是不知道啊。那为什么还接受?因为不接受活不下去。\r<br> 摄影师:那他们就该接受这样的命运吗?
<br> 何祚庥:(怨就怨)你不该生在中国,你不该做中国人,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r<br> 摄影师:您不是说中国发展得很好吗?\r<br> 何祚庥:是的。但我们中国的问题只有一步步走,社会发展要有个过程。中国要发展,某些代价是不可避免。\r<br> 摄影师:但不应该死无辜者,有些是可以避免的……\r<br> 何祚庥:谁是无辜的?谁是可以避免的?它有一个概率分布。何祚庥也不希望死人,但有时候发展过程中的牺牲是不可免的。你希望没一点牺牲,是很不切实际的想法。\r<br> 摄影师:那您的意思就是煤矿工人应该死了?
<br> 何祚庥:煤矿工人应该是做了贡献的。他们的贡献我们应该正确评价。\r<br> 摄影师:他们什么贡献?提高了GDP?\r<br> 何祚庥:一点不错。解决了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r<br> 何祚庥:我现在做的事情,从某些方面来讲的确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既懂马克思主义又懂当代科学的人实在不多。后辈中有一位……方舟子!对了,我非常欣赏,他办事理念和我一样!
<br>作为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何祚庥院士,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矿难频发的死结在于“官煤勾结、权钱交易”所导致的黑心矿主目无法纪,忽视安全生产,草菅人命。矿难的背后,是暴利和权利的扩张,是大额资本的必然产物。那些死去的矿工,都是贪心的老板和顶风违纪的官员的替死鬼。矿难的背后,是一副副比煤还要黑的嘴脸。掌握话语霸权的何祚庥“大师”对新闻媒体说:“矿难的原因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方舟子所把持的 “新语丝”也为何祚庥的惊人之语辩解,呐喊助威。请问何院士与方博士,难道给矿工提升10倍工资,矿难就不会发生啦?这分明是为黑心矿主及其后台辩护,转移公众视线。\r<br>“你不该生在中国,你不该做中国人,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这种话已严重伤害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每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都应该向全世界宣讲:“我为生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华文明必重放光芒。” 也不知方舟子现在是否已“混”到外国的绿卡?是否已宣誓效忠于异族?
<br>鉴于此次事件已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呼吁国人共同声讨之,以儆效尤。\r<br>此次声讨活动的目的是引起国人对正在苦难中挣扎的矿工同胞命运的关注,请关心矿工疾苦的朋友们将本文转贴到其它网站上。\r<br>
<br> 卢杲 研究员\r<br>
<br>
<br>任何有良知的人看了以下内容,都会发出声讨何祚庥与方舟子的怒吼:\r<br>
<br><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cn/zhuanti/kuangnan/" target="_blank">http://www.chinanews.com.cn/zhuanti/kuangnan/</a>
<br><a href="http://info.secu.hc360.com/Html/ztxlb_008.htm" target="_blank">http://info.secu.hc360.com/Html/ztxlb_008.htm</a>
<br><a href="http://news.sina.com.cn/z/lnmksg/" target="_blank">http://news.sina.com.cn/z/lnmksg/</a>
<br><a href="http://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4/11/28/Zt148@373776.htm" target="_blank">http://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4/11/28/Zt148@373776.htm</a>
<br><a href="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tfsj/" target="_blank">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tfsj/</a>
<br><a href="http://news.online.sh.cn/news/gb/node/node_6580.htm" target="_blank">http://news.online.sh.cn/news/gb/node/node_6580.htm</a>
<br><a href="http://www.bigdipper-technochem.com/Saloon/SafetyAccident/temp/sxwS*z.htm" target="_blank">http://www.bigdipper-technochem.com/Sal...temp/sxwS*z.htm</a>
<br><a href="http://www.ln.xinhuanet.com/zhuanti/fuxinkn/" target="_blank">http://www.ln.xinhuanet.com/zhuanti/fuxinkn/</a>
<br><a href="http://www.cnhubei.com/aa/ca114244.htm" target="_blank">http://www.cnhubei.com/aa/ca114244.htm</a>
<br><a href="http://news.yninfo.com/guonei/subject/88/" target="_blank">http://news.yninfo.com/guonei/subject/88/</a>
<br><a href="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5/08/08/001088022.shtml" target="_blank">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5/08/08/001088022.shtml</a>
<br><a href="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8217/41220/" target="_blank">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8217/41220/</a>
<br><a href="http://www.sznews.com/sjw/" target="_blank">http://www.sznews.com/sjw/</a>
<br><a href="http://www.unn.com.cn/GB/channel2/3/30/2301/" target="_blank">http://www.unn.com.cn/GB/channel2/3/30/2301/</a>
<br><a href="http://www.chineselawyer.com.cn/pages/2005-8-19/s30787.html" target="_blank">http://www.chineselawyer.com.cn/pages/2005-8-19/s30787.html</a>
<br>
<br>
<br>
<br>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