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和平和世界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教授在最新一期《国家》(TheNa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分析中国军事威胁论在美国盛行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发出警告:中国威胁论将严重损害美国和中国利益。中国日报网站10月9日刊登了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国内外英文网友的激烈讨论。现将克莱尔教授的文章摘要翻译如下:
<br>
<br>
<br>
<br>
<br>中国是美国未来的军事敌人,还是国际资本体系的有力组成部分和竞争对手?如何给中国的战略地位做一个准确定义,一直是困扰布什政府的一大难题。在华盛顿的最高政治决策圈中,由于持两种观点的人皆有,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经常来回摆动。在布什执政四年后,还没有看到哪种观点占绝对上风。然而,令人关注的是,现在钟摆似乎开始偏向反华一边,美国有些人在为未来的“对华战争”做准备。\r<br>
<br>今年发生的三起事件标志着这种转变的发生。首先是2月19日,美日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声明,进一步增强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并将“美日鼓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美日联盟结合起来。第二起事件是6月4日,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对亚洲多国国防部长发表演说时,指责中国部署导弹瞄准世界许多地方。他声称:“没有任何国家威胁中国,中国为何持续扩大军事部署?”这是自9·11以来,美国官员对中国发出的最严重的挑衅言论。第三是7月,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中心内容就是中国正在扩大其海外作战的能力,威胁世界安全。报告的潜台词,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威胁到美日盟国,必须采取行动应对。\r<br>
<br>美国媒体和公众则将视线放在由于中海油购买尤尼科石油公司引发的美中关系紧张上,然而对美中关系的影响更大的无疑还是五角大楼更好战的反华立场。\r<br>
<br>为什么五角大楼的态度会有如此重大的转变?从根源上说,是由于指导五角大楼战略的是美国保守派战略家,他们鼓吹全力保持美国军事上的优势,阻止任何一个国家崛起威胁到美国的优势地位。而未来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只有中国,因此,遏制中国是美国的国策。事实上,自布什上台来,美国政府一直执行这样的政策,但由于9·11的发生,美国将战略重点转为反恐上。而现在,遏制中国政策又转土重来。\r<br>
<br>为什么反华势力又占了上风?这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首先,公众对反恐战争已经厌烦,对伊拉克局势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对布什总统军事政策的支持不断下降。而此时,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开始转变为军事实力的增长。北京大量购买新式武器和装备,华盛顿鹰派倍感不安。敦促抑制中国军事实力增长的呼声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将美国公众注意力转移到与中国的军备竞赛上来显然是不错的选择。首先,不会有美国人因此流血牺牲,另外,由于油价上涨,美国失业率上升,以及中海油收购事件,美国国内反华情绪上升,遏制中国有市场。\r<br>
<br>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石油供应渠道的努力令美国商界领袖和政府官员备感忧心。他们担心美中石油竞争会导致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经济放缓。从战略角度讲,美国担心中国为了从伊朗、苏丹和委内瑞拉等“问题国家”获得石油,向这些国家提供武器和军事援助,从而改变地区力量均衡,威胁美国利益。美国已经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威胁到美国安全,这一点首次体现在《中国军力报告》上。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钟摆偏向反华一边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中国长期对美国构成威胁的担忧,而是中国在全球争夺石油资源。只要这两个因素继续存在,9·11不会再次发生,要求美国增加军备,准备与中国最后一战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强。遏制中国军事实力的努力将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保持美国军军事技术的先进性,不允许中国获得相关先进技术。第二,在中国的邻国建立更多美军基地,建立美国领导的反华联盟包围中国。尽管这两种形式都没有成为具体政策,但根据美国官员在国会的证词,他们正在实施这一战略。当然,中国不会对这些威胁无动于衷,北京会寻求购买更多先进武器和军事装备,8月,中国与俄罗斯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联手要求美军撤出中亚。这也为华盛顿的鹰派找到了遏制中国的新借口。在未来数月,甚至数年里,关于遏制中国军事实力,阻止中国进口先进武器的讨论会日益白热化。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下去,我们会陷入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即使不至于导致一场战争,也对双方严重不利。我们必须对五角大楼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提出质疑,DIZHI反华浪潮,避免在亚洲发生一场危险的冷战。\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