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在新中国外交五十五周年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5 21:2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前驻女士们、先生们,\r<br>
<br>
<br>
<br>  很高兴来到香港参加由香港《文汇报》和新华社香港分社共同举办的新中国外交五十五周年座谈会。\r<br>
<br>
<br>
<br>  1993—1998年,我担任新中国第五任驻美大使。今天,我想结合个人的体会,与大家一同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r<br>
<br>
<br>
<br>  一、中美关系发展的四阶段\r<br>
<br>
<br>
<br>  (一)隔绝与对峙(从1949年到1971年)
<br>
<br>
<br>
<br>  (略)\r<br>
<br>
<br>
<br>  (二)打破坚冰,走向建交(从1971年到1978年底)\r<br>
<br>
<br>
<br>  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急于从越战泥潭脱身,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勇气,把握历史机遇,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战略抉择,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r<br>
<br>
<br>
<br>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月28日,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上海公报”,双方表明将“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并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美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r<br>
<br>
<br>
<br>  (三)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年1月至1989年6月)。\r<br>
<br>
<br>
<br>  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近七年之后,卡特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9年1月1日双方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公报指出,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紧接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建交和邓小平先生成功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r<br>
<br>
<br>
<br>  里根总统执政初期,中美以台湾问题上有过激烈交锋。经过艰苦谈判,两国政府于1982年发表了著名的“八.一七”公报,就分步解决售台武器问题达成协议。美方表示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将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并经过一段时间最后解决这一问题。\r<br>
<br>
<br>
<br>  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80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r<br>
<br>
<br>
<br>  (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6月至今)。\r<br>
<br>
<br>
<br>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政治风波,接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带头对我们搞制裁,企图以压促变,并售台150架F-16战斗机,使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我们顶住了压力,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r<br>
<br>
<br>
<br>  我于1993年4月出使美国,1998年2月任满回国,亲身经历了在最惠国待遇、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人权、西藏等种种问题上对美国政府的严正交涉,也亲眼目睹了中美关系的逐步恢复和改善。\r<br>
<br>
<br>
<br>  我驻美期间,美国当政的是克林顿政府。克林顿上台初期,将人权问题与对华最惠国待遇挂钩,向我国施压。特别是1995年美允许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遭受重大挫折。中国作出了强烈反应,其中包括召回大使述职。在我国政府严正交涉下,美国政府首次作出“三不”承诺,即: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以主权国家为成员的国际组织。克林顿第二任期内总体上采取了比较务实的对华政策,两国元首实现了互访。\r<br>
<br>
<br>
<br>  1997年,江**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我当时作为驻美大使参与准备并全程陪同。中美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双方同意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应邀访华。两国元首互访推动了两国关系发展。此后一个时期,两国关系又几经起伏,尤其是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到了1999年冬,两国经过艰巨努力,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并解决了中国永久最惠国待遇问题。\r<br>
<br>
<br>
<br>  到了2001年初,布什总统在竞选过程中及当选执政初期,把中国看作战略竞争对手,加上“撞机”等事件,中美关系一度面临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布什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9.11”事件促进了过程,中美关系改善进程加快。2001年10月和2002年2月布什总统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两次访华。中美领导人就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识。江**主席2002年10月访美并与布什总统在克劳福德牧场举行了重要会晤。\r<br>
<br>
<br>
<br>  去年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两 国高层交往密切。去年6月和10月,胡Jintao主席与布什总编在FaGuo埃维昂和泰国曼谷两度成功会晤。温Jiabao总理去年12月访美取得重要成果。今年4月,美副总统切尼访华、吴仪副总理赴美出席第1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也都取得积极成果。两国还在经贸、反恐、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拉克重建等重要领域开展了磋商、协调与合作,这扩大了两国共同利益,为中美关系增加了积极因素,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r<br>
<br>
<br>
<br>  但是中美关系的消极面依然存在。美国不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美国在今年春天联合国人权会再度搞反华提案,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投票支持台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军方今年5月提前两个月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散布“中国威胁论”。美国国会仍在台湾、香港、人权等问题上不断提出议案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和美国国会议员一再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这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中国政府一再向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r<br>
<br>
<br>
<br>  二、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r<br>
<br>
<br>
<br>  我在这里要着重谈一下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因为它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也是困扰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因素。贯穿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中心内容也是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回顾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中美关系的主要波折,几乎都与台湾问题有关。\r<br>
<br>
<br>
<br>  在中美建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玩弄两面手法,尤其在近年来,美国政府一方面承诺遵守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另一方面却又增加与台湾进行官方接触;一方面讲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另一方面却借口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不断加紧将先进武器出售给台湾,干涉中国内政,阻扰中国统一;一方面讲恪守三个联合公报,另一方面却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等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美方这样做,是在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和混乱信号,是十分危险的。“台独”势力以为拿到了一张“空白支票”,不管他们做什么,美国人都会给他们撑腰,因而敢在“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铤而走险。其结果不仅将严重危害台海和平和中美关系,到头来也将损害美自身利益。\r<br>
<br>
<br>
<br>  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动权与领土完整,涉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邓小平先生在80年代就讲过,如果台湾问题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爆炸性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关切,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r<br>
<br>
<br>
<br>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在内,都看得很清楚,制止陈水扁的“台独”***图谋和活动,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所在。美国方面应当看清形势,认识到当务之急,在台湾问题上言行一致地贯彻三个联合公报和“一个中国”承诺,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断绝同台湾的军事联系,采取实际有效的行动以制止“台独”***活动。只有如此,才能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r<br>
<br>
<br>
<br>  三、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经验
<br>
<br>
<br>
<br>  从两国重新打开大门的1971年算起,中美关系已走过了33个年头。\r<br>
<br>
<br>
<br>  33年前,中美两国之间几乎没有往来。现在,两国最高领导人通过互访、会务、电话、书信等方式就两国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保持着密切沟通和磋商。即使在今年这样的美国大选年,高层次的访问仍在频繁进行。\r<br>
<br>
<br>
<br>  33年前,中美合作刚刚起步,两国政府之间没有部门合作的协议。今天,两国政府间合作协议已超过30个。两国在执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众多领域的合作硕果累累,在反恐、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拉克重建以及联合国事务等众多问题上的协调也富有成效。这些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中美关系的基础。\r<br>
<br>
<br>
<br>  33年前,中美双边贸易额不足25亿美元。今天, 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据我方统计,双边贸易额2003年达到126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项目累计4万多个,实际投资额达440亿美元;中国现在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r<br>
<br>
<br>
<br>  33年来, 两国民间交流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双方人员互访每年超过百万人次,也就是说,每天有3千人飞跃太平洋。\r<br>
<br>
<br>
<br>  总结半个多世纪中美交往的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经验:\r<br>
<br>
<br>
<br>  (一)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美作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发展中美关系的意义远远超过中美关系本身。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从长远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处理中美关系。\r<br>
<br>
<br>
<br>  (二)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中美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有差异,存在一些分歧并不奇怪,这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障碍。应该看到,中美之间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在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推动地区和全球经济发展,还是在应对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和疾病等反面,中美两国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双方应该而且可以发展长期稳定、互利友好的合作关系。在新形势下,两国更应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r<br>
<br>
<br>
<br>  (三)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我想强调的是,历史已证明,只要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得到遵守,两国关系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倒退。\r<br>
<br>
<br>
<br>  四、结束语
<br>
<br>
<br>
<br>  我相信,只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持以战略眼光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指导原则,正确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牢牢把握两国的共同利益,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就一定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r<br>
<br>
<br>
<br>  谢谢大家!\r<br>
<br>美国大使李道豫在新中国外交五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5 14: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