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size="4"> 艺伎事件与反击唱衰论中的国民心态
<br>
<br>
<br> 最近有两件事情在网上闹得比较厉害。一是中国内地当红女星章子怡主演的《艺伎回忆录》。章子怡在剧中尺度大胆的出演,尤其是与日本男艺人渡边谦的激情对手戏,遭到网友的激烈反应;另一则是所谓的美国兰德公司“唱衰中国经济”报告引发大陆学者撰文反击,结果证明是拍错了砖头。
<br>
<br> 一些作者在对日本文化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艺伎是京都乃至整个日本的古老象征,作为文化符号的艺伎与卖身无关,而是一种精妙的表演艺术)盲目认为中国女演员出演日本妓女有伤国人感情并群而攻之。至于兰德公司唱衰中国的报告“2020年中国会非常穷”已被证明是断章取义的伪作,兰德公司的原文基调平和,充分肯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唯一可能被误会为唱衰中国的句子是“In 2020, they will still be a very poor country by our standards. Even if their success continues until then, they will not be taking over the world. ”中文翻译为“按照我们(指美国)的标准,到2020年,他们(指中国)将仍然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即使他们的成功维持到那时候,他们也不会接管世界。”这只是一个客观描述。遗憾的是我国的作者和媒体并未仔细研读,就在《国际先驱导报》等权威媒体上发表文章,对其进行驳斥。国人的民族情结再一次被渲染扩大,“兰德公司发表报告唱衰中国经济 我学者予以驳斥”之类带有民族感情的新闻标题多次在媒体出现,将一个本来是非官方的研究报告上升到国与国的对抗和阶级民族感情的层面。
<br>
<br> “艺伎事件”与“反击唱衰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是泛民族主义在当前中国泛滥的表现,所不同的是前者还局限于网络愤青的层面,而后者发生在中国最理性最具学识的一批知识精英身上,令人担忧。
<br>
<br> 民族主义是对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想象,但泛民族主义却建立在对自身屈辱的想象之上。泛民族主义遵循感性逻辑,听风便是雨,并且在所有的国际事件中过度敏感,无法对历史和现实关系做出理性判断,往往在还未理解事实的真相的时候就沉浸于不分青红皂白的受****妄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制造种族对抗。泛民族主义打着“爱国”的旗号笨拙地喧闹,将微笑理解为刺刀,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
<br>
<br> 影星出演某部片子,扮演某个角色,只要合乎法律规范,一般只是一个文化事件;某个非官方部门发表几句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与意见,更只是个经济学术交流过程,何况是善意观点。遗憾的是泛民族主义将单纯的文化现象泛政治化,实则是一种**思维。在过去的年代,我们一切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文化现象泛政治化发展到极至,制造了很多人寰惨剧,从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到胡风事件、海瑞罢官、老舍自杀……泛政治化对文化的摧残令人触目惊心。如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中,阶级斗争观念已被淡化,文化的去政治化过程正在形成。泛民族主义者戴着政治的墨光镜用怀疑和不自信的眼光看待一切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将纯粹的经济文化现象歪曲理解为政治侵略行为,容易导致泛政治化势力和**遗老遗少的抬头,对当前欣欣向荣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造成打击。(作者:夏远望) </font>
<br>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