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0月31日对内阁进行改组,17名阁员更换了11人,只有6人继续留用。引人注目的是,被舆论视为“后小泉”时代日本政坛“掌门人”的安倍晋三被推上官房长官的职位,前总务大臣麻生太郎改任外务大臣一职,财务大臣谷垣祯一保留原位。日本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右翼色彩极浓的内阁。可以预料,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等强硬派人物掌握内阁关键职位,在历史问题上、在外交上都将奉行更加顽固的政策,这势必给日本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邻国发展关系蒙上浓厚的阴影。日本外交将十分艰难。\r<br>
<br> 麻生太郎在出任外相后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面临很多外交课题,如强化日美关系、参与伊拉克重建、反恐、联合国改革、朝鲜问题、与俄罗斯缔结和平条约、与亚洲邻国发展关系等等。日本舆论认为,在麻生太郎的日程表上,日本和中、韩两国关系的位置比较靠后。但是,如果日本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得不到修复,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就存在隐患,很难设想日本的整体外交会取得成功。\r<br>
<br> 因为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日本和中国、韩国外交关系的紧张,致使日本在亚洲的外交呈现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泉选择麻生太郎担任外相,把麻生推向外交最前沿。但从麻生以前的言行看,专家认为,要想修复和邻国已经受损的关系,麻生并不是合适的人选。\r<br>
<br> 麻生太郎2003年担任自民党政调会长时在东京大学演讲会上公开宣称:“日本无法与邻国中国和韩国有一样的历史观。”另外,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与小泉观点一致,如果新内阁的这两个主要成员也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很可能会出现首相、官房长官、外相3个人一起参拜靖国神社的场面,这无疑将使业已恶化的日韩、日中关系雪上加霜。日本舆论纷纷表示质疑:“这样的内阁还能修复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吗?”\r<br>
<br> 日本外交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摆脱因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陷入的困境。今年上半年,日本与印度、巴西、德国组成“四国联盟”,想借着联合国改革的机会当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四国为此展开大规模的外交行动,并提出具体方案。但四国方案在国际上引发激烈争论,不仅四国原来计划在今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前通过该方案的打算落了空,就连四国联盟本身也空前孤立,命运堪忧。\r<br>
<br> 在日美加强防卫合作问题上,日美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会议上月29日就加强日本自卫队与美军的军事合作以及在日美军整编的搬迁基地问题等达成协议。但是围绕着美国海军陆战队普天间机场的搬迁等问题,冲绳一些地方团体拒绝接受该协议。日美同盟今后能否像日本期待的那样得到加强,还得看日本国内政策调整的成功与否。\r<br>
<br> 专家分析,上述外交难题的核心还是在于首相小泉本人。日本媒体评价道“小泉在国内政策上高举继续改革的大旗,但在外交上似乎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特别是与亚洲邻国的外交继续处于停滞状态。日本外交令人担忧。”\r<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