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的姿态,怎样的中日关系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5-7-23 11:3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height="5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 align="left" width="24"></td><td valign="top"><font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color="#333333"><font size="2">任何国家关系的形成既有物质性的因素又有精神性的因素。国家间的关系是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但如何判断,如何取舍才是建构关系的关键所在。<br /> 认同和利益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与国民情结有莫大的关系。&ldquo;朝核危机&rdquo;便是证明,英国不是和国家吗?她的核力量远大于朝鲜,对美而言,单从客观分析,英国才是她的核威胁所在,事实上美却把朝鲜当作&ldquo;头号敌人&rdquo;。这才是理性人的理性思维。反之朝鲜对美也是这般态度。因为两国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差异甚大。或许说这是偏见,可以忽视。那么众人明知&ldquo;第一印象&rdquo;不可避免的存在偏见,但却摆脱不了。只能从重视&ldquo;第一印象&rdquo;入手,树造良好自我印象。这就是理性的体现,正视现实,引导现实而不是逃避甚至歪曲、承认感性也是理性得以发扬的一打基础,于人如此,于国亦是如是。反观中日关系其&ldquo;死结&rdquo;就是两国间难以挥去的民族情结。中日关系不仅在于两国的利害关系,更在于如何认识,如何取舍。&ldquo;解铃还需系铃人&rdquo;,中日之结为心结,若不从民族情结入手,单纯强调两国之间的客观利益,中日亲善是很难见效的。这需要两国有识之士共同推动、引导,解开不了结,为中日关系营造一个新环境。欧洲五百余年的战火硝烟,于紧缺演绎出前无古人的一体化,尤其是法德这对老冤家,携手合力共造欧盟,缘何?一体化的过程也是消解民族情结的过程,循序渐进,于今方显大成。中日关系若以此为鉴,则是两国的大幸。<br /> 初学稚言,甚盼指教! </font><p></p><p /></font></td></tr></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8#
发表于 2005-11-4 10:07:16 | 只看该作者
中日关系需要自上而下的理性思维,
<br>从民族情绪的和解和诚信出发\r<br>中国不应惧怕关系的恶化.
<br>
17#
发表于 2005-11-2 21:46:5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啊.有见地
16#
发表于 2005-10-19 17:32:04 | 只看该作者
<p>此时再提出索赔,恐怕不利于于中国的形象。</p><p>大国风范,温文尔雅,宠辱不惊,言必信,行必果。</p><p>温和的时候大家都愿意与之往来,</p><p>强硬的时候大家还是愿意与之往来~~~</p>
<br>这不仅仅是礼貌的问题,也是实力与自信的完美体现~~~<!--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杨威利 在 2005-10-19 17:32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15#
发表于 2005-10-19 16:33: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是否不知道,中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放弃了索赔?
14#
发表于 2005-10-19 16:32:4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是否不知道,中国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中放弃了索赔?
13#
发表于 2005-10-19 12:58:58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  能去找个地方凉快去吗?  和我保持距离。  那么白痴的问题你也问得出来?
12#
发表于 2005-10-19 12:37:39 | 只看该作者
<p><!--quote-昌明+2005-10-19 12:08--><div class='quotetop'>引用:(昌明 @ 2005-10-19 12:08)</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如果事态造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可能不得不使用对中日两国关系可能造成破坏的行为--<font color="#ff3300">战争赔款</font>问题,虽然有可能是最有效的遏止行为。<!--quote2--></div><!--quote3--><br />这个问题不是已经放弃了吗?</p><p>怎么好意思再提出呢?</p>
11#
发表于 2005-10-19 12:18:21 | 只看该作者
<!--quote-8341+2005-10-18 22:01--><div class='quotetop'>引用:(8341 @ 2005-10-18 22:01)</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是有区别的,他的意思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霍布斯体系为支点,
<br>我的意思是模糊的,可能是格劳秀斯的国际社会或者在国际共同体的康德体系中也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差别,意识形态,文化,民族这些因素在对外交往中有着不确定因素,或是呈向心力或是成为分离。\r<br>不好说。。。<!--quote2--></div><!--quote3--><br>康德知识强调以观念因素为主导的国家之间构建友士关系。既是友士观念主宰外交,那么自然就会屏弃意识形态的差别(即使是根本的对立也不构成限制,朝鲜是希望和美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的)。\r<br>我承认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的事实,但在目前国际关系背景下却只认可洛克体系。版主会认为我以霍布斯知识为支点。恐怕是此前本人关于希特勒名言以及至某日本人之言主题帖中的观点表述吧。这是成见。
<br>呵呵,这不禁让我想到,人在看待问题时,容易被先入为主的意识主导。也就是我所说的成见。
10#
发表于 2005-10-19 12:08:5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一直通过将历史问题政治化企图把日本拉倒原位上来。承认长期以来存在的政治侏儒的国家地位,接受中国在亚洲政治地位抬升的事实。并在未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成为中国的附庸。\r<br>日本多番参拜以及对历史问题进行所谓的翻案,正是挑战中国将历史政治化的一种强硬手段。只要突破中国的这道制约的门槛,中国就失去制约日本的理想手段。中国在亚洲的政治企图以及战略意向都将打去折扣。\r<br>很明显,以往的交涉和抗议已经阻止不了日本的行为。在前些日子,驻日大使王毅表态;如果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一意孤行,中国就有可能要求对日战争赔款(大意如此)。中国希望借此给日本的反小泉势力制造强有力的口实对小泉的行为进行反向施压。不曾想,日本此次继续参拜,中国必须拿出更显手腕的姿态和方式对日交涉,否则,中国就有可能逐渐失去历史制约日本的筹码。
<br>目前依我看,中国在历史问题上已属于下风(中国人失去了4月份那种反日热情,对日本的参拜行为会逐渐麻木。如果事态造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中国可能不得不使用对中日两国关系可能造成破坏的行为--战争赔款问题,虽然有可能是最有效的遏止行为。或者,默许日本摆脱历史政治化的束缚的事实。)
9#
发表于 2005-10-18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小泉的再次参拜从李部长召见日本大使和外交部亚洲司的再次交涉来瞅,这次咱们很认真,很强硬,气氛有些紧张。\r<br>————————————————————————————————\r<br>小泉为什么选在神六发射的时候做这件事情,是巧合还是用心良苦?\r<br>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为什么他还偏要去?做为政治家来说,他得到了什么利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1 07:2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