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日记揭秘(连载,张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2-3 13:3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读者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本着不溢美、不隐恶的实事求是之态度,披露了蒋介石从1915—1949年期间的主要活动。
书中以蒋氏日记为线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和新的侧面评析了他大半生的历史;围绕蒋氏自身之“独白”与“自供”,评述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功与过、是与非。
蒋介石日记始于1915年。这一年,他“遁迹东京,锐志于学,每日看书习字,皆有常课,尤喜读王阳明、曾文正、胡文忠三集,昕夕不释手。前在士官学校及陆军大学所受课程秘本,与巴尔克战术书,靡不逐一精研。军事学即以巴尔克战术书为基础,而政治学则以王阳明与曾文正二集为根柢也。至检身之法,专从悔字上著力,昨非而今犹未是,凡所省克,必日记手册。”(毛思诚《蒋公介石年谱初稿》)
然美国著名政治传记专家布赖恩·克罗泽另有一说:“蒋介石回到东京,开始整天钻研中国哲学和军事著作,并且开始每天晚上在日记中记下白天所干的错事。由于那时他没有多少事可做,所以有人猜想他并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往日记里写。但记日记的习惯已缠住了他,他一直将这个习惯保持到死。”(〔美〕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
蒋介石喜读书。他在读书时,多以红蓝铅笔批注,并写心得,数十年如一日,到台湾后,也未改变。他读书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对某一种书,不终卷是不中途改看他种书的。除工作、出巡、读书外,他每天必记日记,这也是数十年中毫无间断。他说:“几十年来,我每日必有日课,每日必有日记,虽在造穴颠沛之中,也没有一日间断。我在阅读某一种书籍时,没有终卷以前,绝不旁骛其他书籍。”(《“总统府”秘录》)
蒋氏日记前三年(1915—1917)业已散失(近年发现《参谋长日记》13则)自1918年至蒋去世(1975年)前50多年的日记亦未全部公开。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部分所藏外,其余尚无从确定现藏何处。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蒋氏日记的全部,却可窥其全貌。蒋的日记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所想象的日记,而是将他所面临的人物、事件,并带有个人观感之记录。“这样无主旨之客观不是他立身做事之方案。可以断言:他在写日记时即存心以笔下之文字作为修养和施政的工具。有时所记不仅是直觉的个人观感,而强迫的带上一段‘应当如此’的想法。”(〔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尽管蒋介石日记中有许多可斥为保守与反动,但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当权人物,在政治舞台上曾产生的作用(正面与反面),仅以眼下的资料,已是难得与珍贵的,为所有关心中国现代史人物提供极好的“教材”,诚然,更加完整的日记足本,将拭目以待。
邓颖超同志曾在第四次全国文史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史工作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但并不排斥收集、整理、出版一些反面的历史材料。我们教育人民、教育青年,只有正面材料不行,还要有反面材料。”
本书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较为全面、客观地把蒋介石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及其烦恼、哀怨、犹疑、凶残、欢乐等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读来真实可信。
评析中力避主观臆断,恪守秉史公允,但本人学识所限,肯定会有错误或遗憾,请读者和专家指正!
张秀章
1999年12月12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14#
发表于 2010-2-3 13:37:54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12日晴】
发陈英士先生追悼之电。
代理总司令决派介石赴京,迎接总司令来潍。
调查经理局现状,食米只足二日之用,秋衣尚未定制,被毯亦未购备,款项缺乏,每日无数百元之存储,收支机关不能统一,代理总司令无权支配;整顿无术,号令不行,奈之何哉。
“参谋长日记”到此完结。虽然只有13天的经验,但所得教训颇大,即是有组织的现代化军队,为革命建国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也是孙中山一向之主张:“会党和地方性的军队,决不能形成建国的力量。”
这个教训,不久之后,就在1924年创设的黄埔军官学校得到了收获。这所学校,造就了多数肩负起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的革命军人。
另外,从这简洁、清晰的13天日记中,看得出蒋介石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如果做到精强和富于战力,就要有三个要素:绝对服从命令,军队官兵要有中心信仰,军队为士兵最优良的职业学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3 13:37:45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10日晴】
发送第二师30年式子弹一万颗,以王家台方面战况紧急也。
第一师长函催饷项。
日本守备军队得其军令部之电,为王家台占领事,劝我军退出。代理总司令据理力辩,万难退出。
济南日本领事署之警察长,拟在潍县设立临时警署,代理总司令以此交涉移交济南督署为是,本军不能承认。
今日所发规条:
一、征兵体格、年龄等之规条。
二、各师医官及卫生规条。
三、请假规则。
今日之所感:
本军基础未定,整顿需时,如能上下一致,努力改正,则事尚非难也。
军队名册未报,则实员之数难知,饷项无度,其难一也。
装备之数不清,则种式难分,战斗力难知:一旦有事,计划难定。
以上诸件,为着手整顿之第一要件,而乃再三催报,期限早过,终未实行,甚为焦急,岂所发命令有不当欤?自歉何似!
尽管日以继夜、努力不懈,但是中华革命军的整训工作仍然迟迟不易推进,无法达到完备的目标,甚至有些简直是无可奈何之感!
从日记“所发规条”第二款中,可见蒋当年高田军营的卫生要求,对蒋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军营寝室、讲堂要求室内四角和门背面都要整洁干净;甚至痰盂也有规定,除内外整洁外,盂内放水量也有规定,不得超过容量的三分之一。查卫生长官戴白手套,一进室门就往门横木和角落里摸。蒋对此印象也很深,受影响也很大,他以后当政时,最讲究戴白手套,并每到一处,四处都摸,看是否干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3 13:37:41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9日晴】
午前,介石往第二师各团、队看操,操法较为整齐。
第五团约有三连之数,步枪足有一连。第七团约有二营之数,步枪约有一连。其余部队,闻已出发,派赴景芝镇约有一营,王家台约有三连云。高密营房不齐,操场狭小,内务外场,较难整顿。午后,介石回潍。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
一、下士学术各科,须格外留意。
二、兵士老少不一,当精选严择,须照司令部所发征兵规则为准。
第二师各团、队操法较为整齐,为严格施行操典之结果。
营房不齐,操场狭小,内务外场,较难整顿,是军防腐败所故,一时难以回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2-3 13:37:37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8日晴】
代理总司令派介石往高密第二师,调查一切。
接第二师长占领王家台及对日交涉之电,代理总司令即告日人以我军占领王家台之理由,与之直接交涉。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
一、各师、旅操法,当照民国二年之操典施行。
二、各师、旅所有各式枪械,分别种类,每连当用同式枪械为是。其有不足一连之数者,则每排同式亦可;如仅有数支者,当由军械科收回存储。以免参差不齐,及战斗时补充子弹之复杂。
三、现用枪械,均无刺刀皮件。各师、旅军衣,当照第二师式样,腰间添束带一条,代作皮带之用。
严格按操典施行操法,统一装备,均为当务之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3 13:37:18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4日晴】
代理总司令(许崇智)派介石至西操场观操,飞行机试验滑走。
接孙先生致总司令电一件,商酌晋京事。
今日参谋处所发通报:
一、致第一师长——查报各团、队起居日课时间。
二、致各处司令——发给新兵教练顺序表。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如下:
一、各目兵须令其熟练本师、旅、团、营、连名号,及其官长姓名。
二、各团、队起居教练时间,须归一律。
三、师司令部,每日当派值日员1名,定时来总司令部副官处传授命令及报告。
四、总司令部卫兵,当设号长及号兵若干。
记奉命观看飞机起跑试验及参谋处所发通报细目与据当日所见拟改正之件。
可窥当时蒋介石认真负责埋头军队建设之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3 13:37:14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3日晴】
今日,接总司令(居正)由济南所发手谕——以竭力整顿军队为首要。(总司令)今日当可晋京。
羽佐田中尉(日军)来告:“山东督军署派任某往高密方面,调查战况,未知其用意如何。”
午后,饬第一师侦察庞家方面敌情,及警备一切。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如下:
一、总司令部应添侦探员数名,以便临时派遣,参谋处当设谍报一科。
二、总司令部拟添总值日员一名,由参谋与副官各处长轮流担任。
三、各团、队所有军械军装,拟令其限日呈报。
四、警卫骑兵、步兵队,当改为卫队步兵、卫队骑兵为是。
今日参谋处所发通报:
一、催军械科造表册。
二、催经理局造表册。
此日记载明在参谋处内应设置谍报科的建议之详细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3 13:37:10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2日午前阴、午后雨】
今日,接第二师长吕子人报告——“攻击景紫(景芝)镇之敌军,已被击退;而胶州方面敌军,在百尺河附近,亦有袭我之势”,当时由代理总司令电质张怀芝,限其24小时内答复。
午后,潍且商会及绅士10余人来谒代理总司令,未见。
颐寿堂主与前张(汝钧)知事通同作弊,有钱项之嫌,令因粮局传问。
今日由参谋处所发通报如下:
一、通报第一师长——以大局未定,对于寒亭及流饭桥各处敌军,当作警备,令其东至于河头,西至王家楼、杨家庄一带地形,迅即侦察,每晚派小哨监视。
二、通报第一师长——各营、各连分扎地点,限于初6日以前报告。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事件如下:
一、军械局须整顿。
二、副官处外宾及属员,拟选择。
三、军队卫生宜注意。
四、红十字会医院,开支太大,院址当迁入城内,且须与该会另订规章。
五、城外通讯处可撤销。
革命军虽然和山东督理军务长官张怀芝签立了停战协定,但张怀芝属下部队并非全部执行了停战命令,故而与革命军之间不时仍会发生小摩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3 13:37:06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8月1日晴】
午前,介石奉许(崇智)先生命,往第一师及第一、二各旅司令部视察及往会各司令官。
午后,满铁副总裁国泽(新兵卫)氏过潍,派巴(泽宪)参谋赴站迎迓。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如下:
一、担枪有枪身向上及向右者,以后当下令皆改为向右,以归统一。
二、骑兵乘马时,须用皮鞋,宜饬因粮局发给。
三、征兵身材之长短、及年龄、体格多有不及者,宜令各团、队长认真选择裁减。
四、总司令部的护兵及小使,须认真裁减。
这篇日记,记录下了不是今天所能想象的艰苦心情。以那些连枪怎么扛法都一无所知的士兵为对象,一切的一切都必须重新整饬教导,从头做起。
蒋氏任职伊始,便往师团视察,并急于提出整顿队伍,完备设施之建议,这与他在日本的一年军训有关。1909年11月25日毕业于振武学校后,同年12月5日,蒋介石以士官候补生被分配到驻扎在高田镇陆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实习。入伍时身高1694米,体重592公斤。在这里他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蒋回忆说: “我在24岁,就派到日本野炮联队,入伍了一年。这一年的中间,所过的完全是士兵生活。”
士官的饮食极为简单,每餐常常是大米饭一小碗,白萝卜两三片,偶有一块咸鱼,只有星期天,才能吃到一点青菜、豆腐。日本军队当时不但吃得很不好,穿衣也很紧张。他们要求士兵,一套服装要穿三四年。外出一归队,联队长就催促换下军服收藏好,以免弄脏衣服。
高田接近北海道,这里的冬天异常寒冷;大雪盈尺,漫天皆白,有时简直分不出城镇与乡村。蒋后来回忆道:“但无论他天气如何寒冷,无论他雪下得怎样大,我们每天早晨5点钟以前就得起床;起床之后,就得自己拿着面盆,到井旁提水来洗脸。”
“我少年时的体格就不好,在高田联队入伍的时候,自己才加意锻炼,在雪很厚的地方,我自己用雪满身洗擦,或是用冷水——这样洗澡刻苦锻炼,后来身体才能够慢慢强健起来。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可以断言:好的身体,天生成的只有三分,其余七分全靠锻炼。”在军事方面,蒋在高田体会最深的首先是“军队的基础是班长”这一原则。班长为职业军人,不退伍,军历较深。因为班长重要,所以日本人对班长一级的训练和业务,都不教外国学生,使留学生不明白他们的秘密所在。
总之,一年的高田士兵生活对蒋的影响极大,本则日记,便是他的这段生活体验的明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3 13:37:02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7月31日晴】
接北京曲同丰及总统府秘书来电各一件。午后,总司令(居正)出发晋京,许先生(许崇智)到司令部,代理总司令办公。(括弧内文字,为评点者注,以下同)
接日本守备队电话,因有本军在南流站铁道附近,与敌军对阵,该处果有本军(中华革命东北军)队伍否,要求查复。即查孟九浩军队驻扎该处附近,承认该队为本军所统是实。
复接济南钟蓬山致总司令来函,以本军有在南流附近各村庄抢劫焚掠等事,似与守备队(日军)今日通报情况相近。即饬第一师长(朱霁青)查办。
六时许,接守备队电话,晚间有该守备队斥候于城墙附近练习,请总司令通知各团、队,不致彼此误会。
晚间,介石出城巡查,自南关(淮县城南门)过白琅河,至东围子操场附近一带视察后,即由东围子过的琅河回城,十一时回总司令部。
今日所发命令如左:
一、总司令部各处,每日须派一员值日。
二、总司令部每日办公时间。
三、催送各师、旅花名册。
今日所见,拟改正之件如左:
一、见各处卫兵口号不明;以后对答者,须唱当晚口号。
二、见各处外表名称,仍有未照改编名称张贴者,须限期一律改换。
三、枪匠须赶紧雇用,废枪迅即处理。
四、测绘人员须整顿。
五、卫兵勤备细则须修订。
今日,伊东知也过潍,来司令部参观。
1916年7月31日,蒋介石被任命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山东省潍县)参谋长。以上是他上任第一天的日记。
高举讨袁旗帜在山东省发展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由于袁世凯于6月6日死亡,乃与山东督理军务长官张怀芝缔结停战协定,以济南为界将山东省东西划分,而在东部驻屯布防。因对德宣战、进军山东,继续占领下去的日军,对革命军颇予协助,保持着友好关系,双方司令部也有联络。革命军总司令居正,这时因袁世凯死后的新形势,前往北京;由许崇智代理总司令,蒋介石和他同时前来,就任参谋长之职务。
当时,全世界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期;在中国国内,则是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始乱年代。在如此形势下,要真正达成革命目的,革命阵营就非得培植强大的力量不可;故坚强而有纪律的革命军之养成,乃为当前最迫切的课题。
可是,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是在急遽中招募凑合起来的队伍,纪律欠佳,一部分人甚至有掳掠行为,甚至连部队名册都欠齐全。
对于这样的军队,要把他们改造成有纪律的近代化之劲旅,是新任参谋长的急切任务。可是不久之后,蒋介石就奉命调往北京,于是,山东的参谋长职务只在任13天便为之结束。然而,尽管时间暂短,但由于得到这个难得的亲身体验整训军队的机会,作为在后来建立国民革命军的一步准备行动,倒是相当宝贵的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13:36:58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5月18日】
【5月18日】
未时,陈其美被袁探刺死于日侨山田家中。余哭之哀,收其尸以归,并为经纪丧葬,自撰文祭之。
在此日记前的1914年初夏,蒋介石奉孙中山的指示,前往东三省。
东三省邻近袁世凯所控制的北京,居于地理的重要位置。不过,以往的革命运动,是以华南各省为中心,东三省则为革命的后进地区。这是由于以侵略大陆为目标的日本,控制着东三省,阻止革命活动。盖日本自1905年以来,掌握住作为其控制东北的动脉——南满铁路,已经有将近10年的岁月。为了推动革命成功,在像这样的东三省地区,是有培植革命势力之必要的。
推进这个任务的前驱,是陈其美。他已经在这一年的1月底到过大连,和当地同志接触,开始建立组织。并且考虑到如果可能的话,便立即展开军事行动。可是,接受了袁世凯意向的日本关东军都督府,则对于陈其美等人的行动百般干涉,逼迫离境;加以陈其美生病,曾入大连满铁医院诊治,需要长期疗养,故而此行不到两个月,即不得不折回日本。
根据日本方面记录,关东都督府当陈其美到达大连之后,曾不断严密监视,并妨碍其行动。下面引录1914年2月4日关东都督福岛安正向外相牧野伸显提出的报告,可为例证:
“陈其美等来此,业经严密调查行动;并饬大连民政所长向陈本人严厉传达不得以大连为策源地、进行有关革命等计划之意旨。”
此外,足以说明袁世凯对于陈其美高度警戒的记录,也颇为不少。满铁副总裁伊藤大八于2月13日向外务省报告曾与张作霖晤谈,张秘密表示:“说老实话,大总统(袁世凯)有命令,不论用任何手段,都要将陈其美逮捕,请教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3月2日,袁世凯正式照会日本政府,以陈其美有刺杀商务印书馆经理夏粹芳等嫌疑,要求引渡到案。但日本政府以中日两国尚未签订有关引渡罪犯等条约而予以拒绝。袁世凯方面乃又提出“租借地应与日本领土性质不同”,日本方面则以“不希望因此而讨论到租借地的地位问题。”仍然未曾答应。
直至袁世凯为达称帝野心而与日本政府勾结,接受其“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5月签约),最终合谋暗杀了陈其美。
附蒋介石祭陈其美文
维民国五年五月二十日,盟弟蒋介石致祭于英士先生之灵曰:呜呼!自今以往,世将无知我之深爱我之笃如公者乎。丁未至今十载,其间所共者何如事,非安危同仗之国事乎?所约者何如辞,非生死与共之誓辞乎?而乃一死一生,国事如故,誓辞未践,死者成仁取义,固无愧于一生,而生者守信坚约,岂忍惜于一死。呜呼!大难方殷,元凶未戮,继死者之志,生者也;完死者之业,生者也。生者未死,而死者犹生;死者之志未终,而生者终之;死者之业未成,而生者成之,不终不已,不成而不死,亦不已,以履去春握别扶桑第二化身之谶语,以守我之信,坚我之约而已。呜呼!追念前情,悲多而乐少,思深而恨长。辛亥以前,谋浙谋粤,一事未成,患难日迫,激感日深,几不知复有尔我之分也。辛亥以后,祸乱相寻,变故百出,非知爱之挚,鲜不为奸人所中伤。癸丑一役,败挫之余,从公往来,不离朝夕者,曾几何人。长逝以后,继公事业,不渝初终〔衷〕者,更有何人。向之趋炎附势,排我斥我毁我诬我者,果何如乎?今之幸灾乐祸,妒公忌公讥公刺公者,又何如乎?诚耶,伪耶!是耶,非耶!不恨生前之中谗,唯愿死后之可告慰耳。噫!赤忱未剖,奸邪觚隙,忠言失察,竟成今日之祸,悲乎哀哉。而今而后,教我勖我,爱我扶我,同安同危,同甘同苦,而同心同德者,殆无其人矣。已矣哉,感此苍凉,吾复何言。世路崎岖,人心险巇,瞻前顾后,徒增寒心。白发在堂,黄口离抱,奉老扶少,更切苦思。公其有灵,来格来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3:1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