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媒:利比亚胜利“分赃”中俄“陷窘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5 09:5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数:
  到了为利比亚胜利“分赃”的时候!这是一些媒体对1日在巴黎召开的“利比亚之友”国际大会的总结。其实会议公开的原定主题是帮助利比亚战后重建,但有西方媒体坦承,主导利比亚战争的法、英等西方大国不仅利用这次峰会“展示胜利”,还会借机展开对石油合同等经济好处的角逐。法国《解放报》1日爆料称,利“全国过渡委员会”同意给“冲在最前面的”法国35%的石油开采权。中国、俄罗斯等“没有及时站好队”的国家也受邀出席,但与风光的英法相比显得有些“寒碜”,不仅代表级别“低了许多”,恐怕也没有合同等着。会议开始前,中国还不断被西方媒体贴上“两边下注”、“可以同甘不能共苦”之类的标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后重建中,中国也遇到过类似的难题。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在不干涉主义和维护政治、经济利益之间,中国面临“周期性窘境”。中国能打破这个所谓的“窘境”吗?

  重建会议还是“分赃会议”?

  1 日是卡扎菲通过政变夺得政权42周年纪念日,他当天通过叙利亚一家电视台呼吁支持者继续抵抗。但当天的主角是在“重大国际平台上亮相”的“全国过渡委员会”。美联社称,这次约6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利比亚之友”大会与3月9日的利比亚问题会议形成鲜明对照,当时只有22个与会国支持对卡扎菲军队动武,中国、俄罗斯等反对军事行动的国家没来巴黎,但这次他们派出了外交官,等于默认“行动的时机已到”。俄罗斯当天宣布,正式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合法政权。

  西方媒体在提到中国派副外长出席会议时,都不忘对中国进行“身份界定”:“曾批评北约空袭,并且在利比亚有着巨额投资的国家”。英国天空电视台1日报道说,此次会议有两个目的,一是争取对利比亚的外交和财政支持,二是让利过渡领导人制定重建和未来8个月内选举的计划。报道称,对于法国和英国而言,这次峰会是一种“胜利的展示”。几个公开抨击北约行动的国家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中国和俄罗斯。“欧盟观察者”网站称,会议由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控制,五国领导人亲自出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会,中国和俄罗斯只派出第三或第四层级的外交官。一直对北约军事干预利比亚表示不满的南非则拒绝参会,南非总统祖马明确称:我们不高兴。

  法国总统萨科齐周三曾表示,巴黎会议当务之急是讨论如何处理大约 500亿至1500亿美元的利比亚冻结资产,为重建提供资金。但一些分析却将法英主导的大会与“分赃”联系起来。英国《每日电讯报》1日以“利比亚:卡梅伦与萨科齐主持胜利峰会,石油财富争夺战打响”为题称,法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将利用3小时时间大谈利比亚政治和经济重建。但正式会议之外的会谈也许会曝光对石油和基础工程的角逐,“全国过渡委员会”已经许诺给带头打击卡扎菲的法国和英国等国经济好处。

  法国《解放报》1日曝光的一封信件似乎印证了这种说法。“全国过渡委员会”在这封据估计是4月份寄给卡塔尔埃米尔的信中透露,为了换取法国全力支持,将把利比亚35%的原油开采权给法国。不过据法新社报道,该说法立即遭到利“全国过渡委员会”否认,他们强调未来的原油合同将遵循透明原则给值得的人,而不会徇政治私利。法国《人道报》称,会前披露的“石油分配方案”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会令人将“利比亚问题联络小组”看作“利比亚分赃小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日表示,重视利“全国过渡委员会”在解决利问题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愿与其保持密切接触。法新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强调,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国中唯一没有承认利反对派的国家。报道还称,中国已经说得很明白,不希望在关于利比亚未来的决策中被丢下。


点击数:
  中国要求联合国主导利比亚战后重建也引起一些西方媒体的非议。路透社1日称,中国官方媒体警告西方让联合国主导战后重建,毫不遮掩地表露出北京对美国和欧洲大国在战后利比亚影响的担忧。美国《商业知情者》称,在联合国主导的重建计划中,合同也许为出价最高者所得,这样中国将大大受益。中国有的是钱,知道如何低成本运作,而且能源需求巨大。

  西方给中国贴“机会主义”标签

  虽然担心“胜利果实”被中国等国家抢走,但许多西方媒体也强调,

  中国在利比亚重建中的形势并不妙。法国《人道报》称,虽然俄罗斯紧急“止损”,中国也早已逐步加强与反对派的联系,但中俄将失去部分份额,成为“输家”。

  一些西方媒体连日来还不断给中国贴上“机会主义”的标签。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在题为“中国玩两面游戏”的报道中称,机会主义的中国渴望在利比亚的石油合同中分一杯羹。在世界的冲突中,中国是骑在墙上的旁观者,多数独*者的好朋友,毫无原则和贪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在一篇报道中将中国比作“利比亚的可以同甘不能共苦的朋友”。文章称,在卡扎菲和反对派之间保持中立6个月后,北京现在看来已经选好了边。如果从石油角度看,中国此举动机就清晰了——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利比亚过去每天最高产油150万桶。

  “美国之音”称,在中国还没有正式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的合法政府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表示希望联合国在该国重建中发挥领导作用,希望以此保护其国家利益。报道援引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一名资深研究员的话说:“中国人企图找到一个穿针之策,既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又两边下注,最后承认上台的政权。”不过美联社的分析称,利比亚的局势清楚地表明,中国传统的不干涉外交现在与其日益增加的海外经济利益多么相悖,特别是不稳定国家各派争夺政权控制资源时。

  “中国又遇到一个周期性窘境:如何平衡一再强调但日益俗套的不干涉他国内政学说与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华盛顿邮报》8月28日这样总结中国的处境。一方面中国早就对与台湾 “调情”、批评中国“殖民非洲”的卡扎菲政府看不顺眼;但另一方面利比亚反对派认为,中国对他们的支持寥寥无几。

  事实上,“机会主义”的帽子已经多次被扣到中国头上。此前在2007年中国企业获得阿富汗一大型铜矿采矿权时,美国媒体就对此议论纷纷,称“美国人付出了鲜血和财富,中国人却从中获得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利比亚战争是一场“胜者为王”的战争,是西方打起来的,但并不能因西方胜利了就认定战争的合理性,没有参与战争反倒成了错。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某种程度上西方是赤裸裸地为了自己的利益发起了这场战争,但在重建问题上既希望中国出力,又对中国指手画脚,谁虚伪一看便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3: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