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家网】从汇丰发布的7月PMI数据来看,中国制造业处在下行区间,而且还可能在三季度内再次下行。可以说,今年国内制造业遭遇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而这次挑战主要来自国内。
但是,国内制造业的紧张局面并非是全国性的,涉及面最广,形势最为严峻的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中小制造业量大面广,多为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代工企业。
哪些因素导致制造业陷入困境?
目前,国内制造业面临的情况与2008年有些相似,问题都出在资金链上面。不同的是,金融危机导致国外需求减少、欧美市场低迷。而本次危机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严厉打击,仅上半年就采取了2次加息、6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少制造业企业授信额度缩水,贷款难、贷款成本增加。据部分金融机构的不完全统计,大概只有20%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正常贷款。无形之中导致大量的高利贷等民间非法集资、非法放贷行为发生。而制造业正常的利润一般在10%左右,今年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上浮以后比过去高出4-5倍(其中,还要承担银行的很多乱收费)。民间融资成本更是银行正常利息的10-20倍。这样下去,即使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负担也将不堪重负,更不用说高额的民间融资了。
第二、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转型和升级使部分中小制造业陷入困境。一部分制造业试图转型,但是庞大的投资往往使他们望而却步,不转也难,转也难。
第三、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上涨,导致企业利润空间收窄。最近几年,原材料价格一直保持上升状态,人员工资也是如此。不少地方政府为维护员工利益,强制企业必须确保每年保持一定幅度的涨薪,办理社会保险。可是,产品价格往往并没有保持应有的上升空间。
第四、部分制造业企业投机心理作怪,涉足过多行业,造成资金链断裂。做制造业的确非常辛苦,但是房地产等行业却利润丰厚,而且运转周期短,导致不少制造业企业涉足房地产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房市低迷的情况下,企业被拖入困境。
如何为制造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空间?
国家在严格限制房地产等过热行业发展的同时,信贷政策应该对实体经济倾斜,决不能挤压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首先,对制造业企业的授信额度不应该缩水,应该维持在去年的水平,当然为了避免贷款流入房地产等过热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第二、对于制造业的贷款利息应该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不应该上浮,更不能与房地产等暴利行业的利息一样,避免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过度增加;第三、对于科技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企业,政府要给予贴息贷款或采取财政补贴的措施。
制造业企业有哪些方面值得反省?
金融危机过后,短短三年时间我们又遭遇了如此严峻的宏观调控,可以说制造业企业一直处在峰顶浪尖之上,随时都可能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每一次挑战之后,我们都应该多一些总结和反省。
总体来看,我认为:第一、企业要经得住诱惑,走专而精的路子。多元化看起来是非常美好和诱人,但是从国际国内经验来看,多元化道路上成功的不到10%,绝大部分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走向失败;第二、要强化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于广大制造业来说,科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科技每天都在创新,有些产品可能一夜之间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第三、企业的扩张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性再加上随意性。
制造业企业将迎来哪些机遇?
预计进入第四季度,制造业企业的整体情况将可能发生重大改变,迎来转机。
首先,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些利好政策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资金将使部分企业从中受益;制造业的整体环境将大为改善。第二、预计三季度房地产等过热行业将有所降温,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将适当调整,融资环境有所宽松;第四、政府将出台系列政策缓解中小制造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作者为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