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师傅断货JIALEFU调查:JIALEFU要拿提价返点遭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10: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厂家要涨价,零售商却不同意,于是厂家便不再供货了”。昨天有消息曝光,这种商家与厂家之间的博弈在方便面巨头康师傅和零售业巨头JIALEFU上演。然而记者昨天通过采访发现,断货事出有因——JIALEFU拒绝提高进货价,却已经调高零售价。

  >>事件

  JIALEFU拒绝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澳柯玛康师傅提价

  10月底,康师傅在联交所发布公告,从11月1日起,将部分方便面产品提价10%,旗下营销占比达3成的“经典袋面系列”零售价由每包2元升至2.2元。康师傅解释称,提价主要是原料价格涨幅已达到临界成本。

  然而,康师傅此次涨价行为在JIALEFU“遇阻”。有消息称,JIALEFU不同意在自己的卖场内上调康师傅价格,因双方协商未果,康师傅停止供货。

  >>市场

  北京门店明显缺货

  记者昨天在国展JIALEFU店发现,以往占据货架较大面积的康师傅袋装方便面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小块地方,而二十多个产品口味也所剩无几,尽管红烧牛肉面、香辣牛肉面等5个品种的产品尚在出售之中,但数量都明显不足。

  其桶装面货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产品被挪到了6层货架的最底层角落位置,尚有存货的5种口味中,鲜虾鱼板面只剩下一桶、香辣牛肉面剩下了4桶。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超市方面暂时不打算继续进康师傅方便面,现在货架上的产品都是从大库调运过来的。记者对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进行比对,证实了超市方面的说法:康师傅系列方便面大多是公司发布涨价公告前生产的,而同在货架上的其他品牌产品,生产日期多为10月以后。

  零售价已经上涨

  昨天下午,JIALEFU中国区总部给记者发来简短文字说明称:JIALEFU日前接到康师傅的涨价通知。在目前通胀背景之下,JIALEFU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调价,因此,出现断货现象。

  然而记者昨天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JIALEFU国展店,在康师傅要求提价范围内的经典包装红烧牛肉面和香辣牛肉面5连包的售价都为11元,单价即为康师傅宣布提价后的2.2元。既然零售价已上调,那么康师傅为何还要断货,而JIALEFU拒绝提价又是什么原因?

  康师傅发来的声明似乎也表达了其中另有隐情:“我们相信此次争议应与产品调价无关。受限于原物料飙涨,不得已将部分袋面价格小幅上调。”“个别媒体以《JIALEFU拒绝涨价,康师傅断货反击》为题报道此事,是对此事件的误读”。

  >>调查

  JIALEFU要拿提价返点遭拒

  对于具体隐情,康师傅表示:“由于此次事件背后真实内容牵涉两家厂商协议和利益,基于商业惯例,请谅解公司不便进一步透露”。

  “据我所知,JIALEFU称康师傅提价可以,但提价部分必须有一半金额要返给JIALEFU,否则就拒绝提价”。一位接近康师傅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一要求遭到康师傅的反对, 因此,JIALEFU干脆就彻底拒绝提高进货价;但其仍提高零售价,由此JIALEFU从消费者一方获取的利润自然也提高了。对于这点,JIALEFU中国总部有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确认:JIALEFU拒绝提价的部分的确是进货价。这样一来零售价已提高这一事实与JIALEFU声明中所谓“稳定物价”说法矛盾。对此,该负责人表示要去了解情况,直到昨晚10点左右其才回复称:公司销售价没涨,北京是个案,公司正在调查。

  >>声音

  供应商称JIALEFU业内最“黑”

  一位JIALEFU长期供货商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激动地表示:“与其他超市相比,JIALEFU最黑,其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让我们苦不堪言,康师傅这样的大牌企业都能遭受这样的挤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供应商更没法说了。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受制于采购员的"眼色"”。

  “举个例子,像马铃薯淀粉去年价格为5000元/吨,但现在的价格已涨到1.25万元/吨,使用这些原料的产品自然要提价,但JIALEFU就不同意提价”。一位供应商告诉记者,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要给采购个人送点好处费,每年像这样送出去的费用要占其在JIALEFU销售额的8%左右。“当然,尽管我们也不愿意,但这个费用我们还是要作为成本摊到产品价格上去,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对于供应商的说法,JIALEFU相关人士表示,会去了解情况。

  正是因为JIALEFU在中国零售行业风向标的作用,供应商也大多敢怒不敢言。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背景

  JIALEFU与供应商冲突不完全记录

  作为零售业的大鳄,JIALEFU与各个供应商间的关系千丝万缕,在涉及费用方面的负面消息也曾频频传来。

  2003年,上海、南京两地的炒货行业协会曾联手DIZHIJIALEFU,抗议其收取高额进场费;2005年,澳柯玛与JIALEFU谈判进驻问题,终因超市方采购费用高等诸多潜规则导致合作破裂;在2006年,乳制品大户蒙牛爆出要从JIALEFU撤柜的消息,原因是JIALEFU方面开出的促销费、返利费等费用过高,使蒙牛不堪重负;2009年,青岛一家食品公司因讨要货款无效将JIALEFU告上法庭,而JIALEFU仍以促销费、海报费、卡夹费等名目以期抵偿欠款……

  本报记者 胡笑红 实习记者 周麟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姜炯)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爱分享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 20:4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