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二郎腿之名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4 07:1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日前与海盐老友欢聚,发现他的架二郎腿姿势与二十多年前一般无异,倍感亲切。感慨之余,带点宿醉,说说二郎腿之名是怎么来的。

  
   诗人流沙河曾撰有《二郎腿的解释》一文,饶有风趣地解释了二郎腿的来历。他指出:二郎腿“不但川省有此说法,外省也有。这是二郎神的坐姿。鄙人故乡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吾蜀都江堰二王庙旧时二郎神像,皆如此状。二郎其人,传说是秦时郡守李冰的次子,助其父凿离堆,斩蛟除害,死后封二郎神。《封神演义》有二郎神杨戬,由传说而小说,更荒诞不经了……二郎神的坐姿绝对不合儒家规矩。所谓跷二郎腿,用专业术语说,应是禹步。相传禹治洪水,尽力沟洫,十年不入家门,患得偏枯之病(偏瘫),一腿僵死,成了跛子。少时曾见巫师作法,一脚跳行,一脚跷起,谓之禹步,就是在摹拟禹。都江堰的二郎神像塑成坐姿,右腿架搁左腿之上,也是在摹拟禹。前世纪的八十年代,改塑成立姿,手持锹铲,二郎腿也不见了,神秘之感丧失殆尽。旧塑留着远古神话尾巴,表明我们从何处来,也算尊重古文化吧。改塑成修水利的民工,使二郎腿一词失据,后人难以考索,实在不值。”
  
   诗人的考证是颇有趣味的,但禹步是否就此而来,似乎还难断定。《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中曾说,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会禁咒术,走着一种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动,于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制作的,故称为禹步。禹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葛稚川《抱朴子》卷十六《登涉》篇文云:“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
  
   如今,我们只能偶尔在舞台上才能见到禹步缥缈的姿态了。但摹拟禹的二郎腿却仍然时时可见。也许,二郎腿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放松腿部,交替而为之,使下肢的血脉更容易流通。但这个动作的坏处却是多方面的,架腿时破坏了躯体竖直平衡,长此下去,会造成脊椎的扭曲变形。腿有很多架势,就像腿部语言一样,每一种动作述说一种意绪。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大人物,跷起二郎腿,颤颤巍巍,把他们的威风尽情抖落出来。这股习气在民间也十分普及,男人们总喜欢以二郎腿来展示一种悠闲和傲慢。在社交场合,这一般被认为是有失礼貌的坐法。而我今次见到老友架二郎腿却顿生一股欢欣之情,格外亲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5 01:23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