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炉灶革命到一池三改 农村能源建设呼唤政策破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3 09: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17日,“2010年中国生物质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们一道探讨了农村与生物质能源利用的问题与出路。
  据了解,从“六五”开始,国家就开始了农村能源利用改革,从一家一户的省柴节能炉灶开始,到如今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都试图从多个渠道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美化环境。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国家连续多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关于农村能源建设的文件出台。另外,加上政府能源部门分散,相关部门又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导致各地方政府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能源主要指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就近开发利用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能源。在我国有薪柴、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制沼气或直接燃烧)、小水电、小窑煤、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多属于可再生能源。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还包括国家供应给农村地区的煤炭、天然气、液化气、燃料油、电力等商品能源。
  农村能源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问题,还关系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忽视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据了解,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与农村碳排放有关的数据统计,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中并没有包括农村。
  2.5亿户炉灶
  减排贡献不可低估
  今年“两会”期间,涉及近70万个村庄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环境问题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据今年2月9日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原会长邓可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能源革命进程中,进一步改革农村烧柴烧煤的炉灶,对全国节能减排的贡献不可低估。中国农业大学董仁杰教授在5月17日召开的2010中国生物质高峰论坛上说:“中国要研究可再生能源,不能不研究农村生物质能源,而要研究生物质能源,不得不研究2.5亿农户的炉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了改良炉灶项目(NISP-1)及地方的相应配套行动,到90年代后期成功推广了2亿台(第一代)改良炉灶。第一代炉灶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也确实缓解了当时农村缺烧的窘况,但由于燃料仍是煤炭和秸秆薪柴,仍然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和黑炭颗粒及其它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据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郝芳洲介绍,目前我国农村仍有超过1.1亿户农民使用传统炉灶,如果将这些炉灶进行改良,热效率可由10%到30%以上,可节约标准煤5500万吨,减少粉尘排放5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亿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国家正在花大力气真功夫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并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但如今,各地依然将目光紧紧盯在工业上,没有将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地方减排目标体系范围之内。
  据了解,我国已经开发出许多新一代高效低排放炉灶,例如半气化燃烧生物质炉具。这种炉具能够实现充分燃烧,减少排放,不产生焦油污染,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并提高农民身体健康水平。为发挥其最大性能,宜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压块、颗粒),所以当地还需配套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关产业。如今我国已有97%的农村都已经通电,这大大提高了新式炉具推广的可行性。
  据湖北省恩施州生态能源局局长肖刚清介绍,湖北恩施在2006年作为农业部中国/荷兰项目试点,曾推广了半气化炉。实践证明半气化炉因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能更好地实现洁净燃烧,热值高、又不产生焦油的二次污染。
  沼气补贴
  更要关注产品
  2003年,国家将沼气建设纳入国债,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投入沼气建设,主要是以“一池三改”为中心的农村能源升级换代。这“一池三改”主要是指以户用沼气池为纽带,带动农户改厨、改厕和改圈,美化农村生活环境,促进清洁能源利用。
  当前,迫于形势的需要,同时为了提高农村沼气池的使用率,农村沼气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以户用为主转向现在以多元发展为主,从而带动投资结构发生变化,户用沼气由2008年的81.6%下降到2009年的47.6%,大中型沼气和服务网点分别由2008年的3%和11.2%提高到2009年的35.1%和14.1%。
  据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李景明介绍,截至2009年底,我国户用沼气达到3507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22570处,每年生产沼气130.8亿立方米,相当于节省煤炭21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00多万吨。但如何让这些工程真正发挥效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据了解,由于国家缺少在沼气工程运营过程中的配套政策,沼气使用率问题仍然是“不能说的秘密”。
  据介绍,尽管国家从2007年开始投入近1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建设以村为单位的服务网点,并按照“东、中、西”分别以2.5万、3.5万和4.5万的标准给予补贴,但这些资金依然捉襟见肘。李景明认为还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服务手段与能力弱造成的。“首先当前的服务还是单一的沼气服务,因此沼气维修网点工作人员的收入有限,缺乏积极性;二来农民接受有偿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
  对此,李景明认为国家应当承认沼气工程属于公益性事业的基本定位,因此在前期规划时就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给予补贴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关注其产出的产品。“例如,在沼气发电、销售成本核算等方面给予扶持,对于沼气发电设备按照农机补贴标准给予支持,对发电企业给予电价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
  尝试沼气发电的行业先驱——北京德清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清源”)曾经在去年实现沼气并网发电。理论上论证一年收入加上CDM收益可以达到1600多万元,但实际上除去成本方面的费用包括燃料动力、折旧、维修、工资、增值税税款、贷款利息等费用之后,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德清源研发中心主任刘旭明告诉记者,如今德清源正在准备在附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将公司所生产的沼气商业化,主要销往北京农村地区。
  对此李景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北京市一度电0.5元为例,一方气可以发2度电,就是1元钱。而记者在房山区了解到,如今房山区居民的使用的沼气价格在1.5元到1.8元之间,卖沼气比卖电划算。
  尽管《可再生能源法》对电网企业制定了强制性并网政策,但并没有出台对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鼓励性和约束性指标,因此电网在这方面表现并不积极。
  李景明表示,要实现沼气的商业化道路,必须统筹城乡。一方面对电网企业鼓励与约束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另一方面,可考虑将农村固废与城市工业废物处理结合起来,将生产出的沼气提纯达到天然气标准后打入市政管网或用于车用替代燃料,这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4: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