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坚决反对台湾在当前特殊期成为WHA观察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16:0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坚决反对台湾在当前特殊期成为WHA观察员
坚决反对台湾在当前特殊期成为WHA观察员

作者:肖永国

    世界卫生大会(World Health Assembly;WHA)于1948年6月24日在日内瓦召开,大会宣布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成立。世界卫生大会(WHA)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WHA)每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一次大会,审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工作报告、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报告、接纳新会员国等诸多重要的议题。1972年第二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首次出席了世界卫生大会。在2003年到2008年台湾曾六次申请成为世界卫生大会观察员,都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以失败告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的理由是:台湾是中国的一省,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卫生交流良好,也很照顾台湾人民健康。

    自2008年5月马英九代表中国国民党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以来,马英九执政当局在多种场合提出希望成为WHA观察员的政治要求。但是,遵循实事求是的政治原则客观分析当前的两岸关系、台湾的主要发展任务及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政治状态,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决反对在这一时期让台湾成为WHA观察员。

    一、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政治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再制造政治议题违背“先经济后政治”的两岸关系发展原则;

    马英九自2008年5月正式执政以来,始终拒绝对中国的政治认同,刻意突出和强化两岸政治对立。马英九执政当局一方面继承中国国民党与中国***之间在2005年至2008年达成的经济成果,推动两岸经贸文化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勾结“台独”政治势力的“蓝绿串谋”、伙同拒统政治势力的“政治合谋”及配合国际政治势力的“政治同谋”等方式制造两岸之间的政治障碍。马英九执政当局在多种场合不仅提出希望成为WHA观察员的政治要求,而且把“成为WHA观察员”当做与中国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条件。马英九该政治要求会造成两岸之间的如下问题:

    1、  公然违背了两岸达成的“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共识;

    2、  无视台湾民生的经济困境而一味拓展台湾国际空间的政治路线无益于赢得台湾民众的政治支持;

    3、  蓄意在发展两岸经贸文化关系的道路上设置政治障碍,继续逼迫中国大陆在“支持两岸***”与“台湾独立”的问题上做“政治选择”;

    不顾台湾民众发展民生需求而一再试图恶化两岸关系性质的所谓台湾执政当局,拓展台湾国际空间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两岸长期政治***的国际政治事实。如果中国大陆不顾台湾的基本政治问题而贸然“帮助”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即便该国际空间是“一年一申请”的方式,不仅无助于改变两岸渐行渐远的政治关系,而且即便马英九主张“终极统一”也会成为马英九执政当局遭到岛内政治势力攻击的“政治死穴”。更何况,马英九不仅始终坚持“不统”的两岸政策,而且就其政治作用而言,仅仅是“挂着皇帝名号”的“站着的皇帝”而已。中国大陆即便想帮助马英九,但也不能帮“倒忙”。

    中国大陆要切记:两岸统一是一个历史过程。《孙子兵法》云“吾闻拙之速,未睹巧之久也”,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对待长久发展的历史过程,一些“机巧”的做法只会“弄巧成拙”。所以,在台湾拓展国际空间问题上,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执政当局都不要急于求成。否则这将成为两岸都无法挽回的政治失误。

    二、台湾最急切的问题是解决民生困境,马英九执政当局不能用政治议题干扰和破坏解决台湾民生困境的历史机遇;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经济持续陷入低迷状态。在台湾民进党打出“长期照顾弱势群体”和“解决就业”的经济议题做为政治口号的时候,马英九却沉迷于拓展国际空间。这是何等的政治讽刺!马英九对自己选举政治目标的执着,这本身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台湾内部的需求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马英九继续痴迷于2007年的竞选目标,这岂不是典型的“刻舟求剑”吗?

    马英九解决民生困境的法宝不在于“拓展国际空间”。以两岸目前的两岸关系发展速度和深度,“拓展国际空间”不会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在“台湾内部”的“政治环境”和“民生困境”。

    马英九的“政治环境”是马英九执政当局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这或许也是马英九不得不坚持“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的原因所在。但是,“台湾率先走出经济困境”是马英九执政当局在密切两岸直接沟通、交流、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的经济目标,也是当前最好的政治目标。

    台湾要率先走出经济困境,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内部挖潜”;

    “内部挖潜”就是积极开发岛内的“有效需求”。台湾人均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也高。要让台湾民众安然渡过金融危机,首先要保障台湾民众生活不受影响。这就需要台湾执政当局要努力减少涉及台湾民众生活的产品或服务的流通环节,进一步优化相关生活产品和服务的流通环境,对生产或运营有困难的企业或行业给与适度的政府补贴等等。台湾民众在金融危机下能享受到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下降,金融危机给台湾造成的社会冲击就会很低,台湾执政当局稳定台湾社会、带动台湾消费和赢得民众支持的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就可以实现。

    需要提醒马英九的是:在“内部挖潜”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工商业群体”,更要关注“社区生活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台湾的政治问题。

    “内部挖潜”的了一个方面就是扩大公共开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为了增加基建投入的力度,采取“政府引导”、“民间主导”和“吸引陆资”的“三条腿战略”,一定能保障资金的充足,同时,务必要做好规划和监管。这是台湾的“老毛病”和“老问题”。如果马英九执政当局能抓出成效和特色,不仅有利于改善马政府的政治现象,同时也有利于在台湾地区选举中“攻城略地”。

    需要提醒马英九的是:一定要为政府投入、民间投入和陆资投入等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平等、互利、双赢的政策和社会环境。这才是马英九执政当局可以主导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最最重要的“关键点”和“环节点”。

    2、“内陆扩展”;

    所谓“内陆扩展”就是积极把台湾的优势产品或服务在中国大陆市场拓展的同时,积极拓展中国大陆的“台湾产业园”、“台湾产业区”,以解决台湾资源和空间有限的问题。“内陆扩展”的目的不仅是利用中国大陆的扩大内需政策,而且可以通过两岸直接协商需求中国大陆对台湾开发区特殊的政策扶持。这对中国大陆而言,以两岸当前的关系看,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需要提醒马英九的是:“不要对爱你的人使用胁迫或利诱”。这既是普通人的生活常识,也应该是马英九执政当局发展两岸经贸文化关系及实现台湾率先走出困境目标的基本政治准则。其他的东西,多说无益。

    3、“外部维持”;

    所谓“外部维持”就是有效整合两岸现有的外交系统,积极为两岸的经济服务,共同为两岸经济实体走出金融危机创造环境和条件。因为对于两岸经济实体抓住“有效需求”而言,“维持需求”仅仅是“开发需求”所需成本的十分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积极维持“有效需求”,要比开发新的“有效需求”直接得多,也快捷的多。

    需要提醒马英九的是:“一致对外”和“共度困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也是两岸精诚团结共同“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需要。

    三、两岸共同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责任和义务,不是讨价还价的政治条件;

    两岸长达60年所坚持的基本政治原则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这不单纯是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让步,而且也是两岸政治现状的客观表述。所以,在两岸关系的交流和交往过程中,台湾对中国大陆刻意的突出“+++国”,或者中国大陆对台湾刻意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些都是不适合或不恰当的。

    对于马英九执政当局而言,两岸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马英九执政当局获得事实治理台湾的政治资格和政治要求,是两岸关系得以存续的政治前提,而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至于马英九执政当局对中国政治身份的刻意回避或不认同,那是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政治不明智造成的,与两岸的政治事实或政治现实是没有关系的。这只能由马英九执政当局自行调整。尤其在“两岸周边”的主权和领土冲突日益严重的现实条件下,马英九执政当局主动做政治转变,要比未来被动做政治调整有意义的多。

    对于马英九始终坚持的一些与“一个中国原则”有冲突的政治观点,在台湾特定的政治环境内,或许有马英九执政当局不得已的原因,中国大陆只能表示勉强理解。但是,如果马英九执政当局蓄意延伸至两岸关系中或国际环境、国际场合,那就是马英九执政当局自己制造的问题。这与中国大陆被迫的政治还击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在当前两岸面临“两岸周边”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下,马英九执政当局应当致力于履行政治责任和民族责任,而不是拓展所谓的“台湾国际空间”。因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内,马英九执意拓展国际空间不仅对发展两岸关系不利,对完善和巩固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持续执政更加不利。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帮助马英九的关键是在稳定两岸政治关系的过程中专注于发展台湾经济、提高台湾民生水平,让“改善台湾民生环境”的政治事实促使更多的台湾政党及民众支持和理解马英九。对待马英九的政治要求,中国大陆不仅要站在马英九的政治立场上分析,而且要在深刻把握两岸关系走向和台湾政治、社会发展现状的政治现实中分析。两岸政治直接的沟通、交流、交往与合作,不仅要出于善意,更要立足两岸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综合评估,既要满足台湾民众的需求,更要让中国国民党获得有利于持续执政的益处。对于两岸而言,“事情做成”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这才是关键。这也是两岸政治直接的沟通、交流、交往与合作的根本所在。

    综上所述,坚决反对台湾在这一时期成为WHA观察员,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两岸及台湾的现实使然。两岸如其扬起一脚,把两岸关系的“好球”踢成“坏球”,不如两岸共同理智的选择“不踢”。特别是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的国际空间越来越会不成为问题的关键时刻,台湾执意制造一个对两岸、更对马英九执政当局不利的政治问题,两岸更需要冷静应对、慎之又慎,切不可“肆意妄为”导致“后悔不已”的政治结局。


++++++++++++++++++++++++++++++++++++++++++++++++++++++++++++++++++++++++++++++++++++++++++++++++++++++++++++++++++++++++++++++++++++++++++++


附件:《叩关WHA 差临门一脚》

叩关WHA 差临门一脚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3-14 09:16:17
 
 根据台湾媒体联合报14日新闻分析特稿指出,从胡六点,再到温Jiabao、王毅谈话基调,台湾参与世卫组织看似浮现曙光,但马英九总统前天接受本报专访时,却仅提「审慎」、避谈「乐观」,显见两岸尚在最后沟通阶段,距离成功叩关,还差关键的临门一脚。

 90年代台湾积极寻求国际空间,联合国体系下的WHA,被决策高层锁定是突破外交封锁的决口点,但历经十馀年,北京封锁线依旧牢固,症结仍在于WHA虽是卫生组织,仍披着浓厚政治外衣。

 特稿中提到,例如,北京同意让马政府参与WHA,却限制观察员採逐年(year by year)申请,等于今年顺利叩关,不代表明年可以,一切仍是****说了算。

 相较于现有世卫观察员,仅教廷具主权国家身分,其馀红十字会都属NGO,北京竟还针对台湾设计出逐年申请的特殊条款,相较两岸经贸快步前进,北京在外交虽非寸步不让,却是「空间有限」。

 特稿分析认为,换言之,**去年同意连战出使APEC,却在台湾参与WHA过程层层把关,凸显北京处理政、经的宽鬆两手策略,台湾寻求更多的外交空间,依旧荆棘难行。

 尤其,两岸下个月即将展开正式协商,涉及邀请方式、名称,倘若北京坚持台湾须依附其下,甚至在名称动手脚,让台湾无法成为独立观察员,试问马政府如何向国人交代?

 特稿分析最后强调,当然,两岸不透过两会管道,决定在国际磋商,这是马政府最基本的坚持,至少确保「不是国内议题」,守住主权、尊严底线,就看名称与邀请模式能否有务实、弹性的作法,这就是马总统所说的「再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16:09:44 | 只看该作者
凡是企图在国际社会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行为,我们理所当然要坚决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16:09:47 | 只看该作者
马英九政治摇摆时期,大陆不应该对马英九如此大度。必须坚决反对,坚决DIZHI,让马英九头脑清醒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16:09:51 | 只看该作者
坚决拥护中央对台和平发展方针政策!
务实解决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问题。
只要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不造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
就应该大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凡是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我们都大力支持!
凡是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我们都坚决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16:09:54 | 只看该作者
偶相信**会打太极拳的,这点应该很清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16:09:58 | 只看该作者
放輕鬆點吧! 凡事都抓的太緊,會有反效果的!! 既然貴黨中央已經展現出雍容大度,正準備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這在別人看來,反而是自信的表現 短時間看來好像是吃虧了點,但這其中的利弊得失,未必是一般小老百姓看的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16:10:02 | 只看该作者
身卑不敢忘忧国


凡事小老百姓都看不懂的所谓政治问题,多是被实践检验为没有意义的政治决策。因为政治关系到小老百姓的每一个人的缘故。

故,身卑不敢忘忧国。


中国大陆迁就马英九的错误观念,只能培养马英九的错误习惯,最终导致马英九成为两岸关系的发展阻碍及中国统一的“恶人”。


所以,中国大陆即便想帮助马英九,但也不能帮“倒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2-1 16:10:06 | 只看该作者
拓展台湾国际空间,两岸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渐进
两岸即便同意采取“一年一申请”的方式实现台湾加入WHA,假使台湾执政当局发生错误政治转变,而中国大陆一旦施加政治影响取消台湾的观察员身份,只会增加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仇视、增加两岸民众之间的政治屏障,使两岸苦心创造的和平发展的政治环境毁于一旦,而且也让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大陆产生不良的政治印象。 如果中国大陆坚持“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处理两岸关系,即便马英九执政当局不满,但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并不是中国大陆,而是马英九始终坚持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尚且不至于破坏两岸的政治环境和政治基础。 所以,在台湾拓展国际空间问题上,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执政当局都不要急于求成。否则这将成为两岸都无法挽回的政治失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2-1 16:10:10 | 只看该作者
快评:马英九挑起争议 不明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14 17:34:55   中评社快评/马英九通过“总统府”及“陆委会”,高调批评大陆的《反***国家法》,很容易挑起两岸不必要的争议,实为不明智之举,此举对两岸目前一直在努力推动构建的两岸互信基础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胡Jintao强调两岸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对此,马英九也明确表示支持,他曾高度肯定胡Jintao这十六字箴言,认为这是开启两岸关系新页极为重要的方针。   但是,两岸正在少说多做,尽量不争议,努力加强合作的同时,高调批评大陆的、如此刺耳的声音不知为何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2-1 16:10:13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坚决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1 23:04 , Processed in 0.4218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