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Jintao对台决策有高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 03:4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由于参加所在国华侨华人“和统会”的活动,一直关注两岸关系与祖国大陆对台政策。最近返国探亲,特地拜访了家乡一位从事对台工作的好友,请教他对胡六点的解读。谈至兴起,好友出示一书,名为《大功初成 巩固前进》,李逸舟著,说是可当作深入学习领会胡六点的最好辅助材料。因好友明言只此一本不忍割爱,嘱我行前一定送还,故返家即行展读,不意一坐竟再难释手,无心茶饭,择要摘录,竟夜不眠。
fficeffice" />
  这是一本专门论述台海战略的文章结集。全书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对台战略、对台工作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及怎样进行调整。这从文章的标题可见一斑,如《两岸关系总批判》(2001年),《实现国家统一理论创新与对台工作战略调整》(2004年),《临界点上的台湾》(2007年),《国家统一形势及我面临的选择》(1991年)等等。通读全书,作者对影响两岸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溯本清源的分析,对以往十多年的对台工作进行了彻底反思,为决策高层提供出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摘录过程中,发现其核心思想与胡六点(包括2005年四点意见以来相关政策讲话)有着全息性的对应关系。列举如下:

  1、李著:“对台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大手笔、大智慧,以大突破实现大发展”(2001年);“一次全党性的、自上而下的观念大转变、思想大解放、政策大调整再不容回避,局部的举措已经于事无补”;“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创新也必将实现理论创新的当口。这一创新的理论,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也将因其对国家统一大业的突出贡献而载入史册”(2004年)。

  胡六点:从2005年发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起,到胡六点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内外舆论普遍赞誉**确立对台新思维、胡Jintao对台新政。

  2、李著:“两岸统一究竟将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其中依据的内在发展逻辑是什么?”(2001年)“以往我们在国内建设中走过的弯路,根本上是由于超越历史所赋予的现实可能性,追求纯而又纯的一大二公,目标错了步步错”(2004年);“一国两制是对我最有利的统一模式。但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与其直接在最高目标上长期僵持,不如尽最大努力达到现阶段可以达到的目标,退一步,进两步”(1991年);“对统一进行分阶段的规划部署,确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步骤与方针政策,扎实有效地推进统一进程”,“逐步建构起一个以统一为未来目标、双方都能接受并共同支撑的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循环”(2000年);“在发展中融合,经融合而统一”,“在历史的长线上,我们听到了两岸融合的深沉脚步”(2004年)。

  胡六点:现阶段两岸关系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全面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交流合作增进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积累共识、减少分歧,循序解决问题。李著评价为“如同邓小平当年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从而一举摆脱一大二公的束缚那样,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使对台工作从此建立在了现实而正确的基础之上”。

  3、李著:“十多年斗争反复表明的其实也只是一个现实:如果我们不打算接续1949年的国共内战通过战争把+++国彻底消灭,那么一个中国的框架中就必须留有对方能够接受的位置,否则只能迫使对方离一个中国越来越远,直至台独”;“作者甚至极而言之:如果泛蓝上台,不论他们说什么、提什么,我们都要认定他们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关键是该做什么做什么,该三通就三通,该谈判就谈判”(2004年);“台湾当局关于宪法一中的表述进一步明确后,或者争取对方回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后,即应考虑恢复两岸接触商谈”(2001年);“两岸同属一中,是十多年对台工作最宝贵的经验与结晶,内涵丰富,前景远大;得来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发挥,切切不可浪费,特别是不应在一般的宣传中使它萎缩成一个仅仅针对台独与两个中国的狭窄概念”(2004年)。

  胡六点: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对于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成果。2005年,大陆不再公开否认国民党“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两党共同愿景。

  4、李著:“国际上的涉台斗争本身有其极限所在:假设我们最终有能力把台湾现有二十几个邦交国打掉,但台湾则完全可以把最后一个几万人口的微型小国统统养起来”(2001年);“必须认识到,打击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与台独声浪升高之间确实存在某种直接的联动关系;如果这一问题得到妥善的、合理的处理,必将极大地削弱台独在台湾内部的社会心理基础”;“如果马英九上台,两岸间再不允许双方在国际上出现激烈纠缠、公开恶斗的局面”(2007年);“可经过沟通由我主动在世卫组织提出动议,允许台湾以适当身份参加。这是一个重大机遇,不可轻忽”(2004年)。

  胡六点: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寻求最终解决办法;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5、李著:“我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全部经验表明,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基本矛盾与运行规律,历来是解决问题、不断前进的首要前提”;“两岸关系的基本矛盾,是中国终将统一的趋势与要求,与两岸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发展程度之间的矛盾”;“大陆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完善后,终将使两岸统一水到渠成”(2004年)。

  胡六点:五十六年来,两岸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

  6、李著:分三阶段论述了台湾人百余年特殊的历史遭遇,及由此生成的三大心态,坦言“从历史的脉络看,是祖国有负于台湾人民,而不是台湾人民有负于祖国”,主张“必须以亲情感化,以母爱滋养;如只是声色俱厉说你必须回来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则只能导致其心理逆反”。(2000年、2004年)

  胡六点: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

  7、李著:“台独总体上始终是一条走不通的路,它在岛内的实质意义与现实作用在于区隔族群、调动省籍矛盾,夺取和保卫政权”;“统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工具”(2001年);“李登辉讲出台独是个假议题、陈水扁连喊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显示台独已是强弩之末,走向式微”(2007年)。

  胡六点:对于那些曾经主张过、从事过、追随过台独的人,我们也热诚欢迎他们回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

  类似的内容还可以列举很多,上述各个论点在书中也都有非常丰富充实的论述与阐发。李著视野宏阔,高屋建瓴,极富远见卓识与预见性,许多分析令人由衷折服,常有精彩处使人为之动容。总的感觉,书中内容为**对台工作战略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先导与理论准备作用,堪称功在国家,利及后代。遗憾的是,书中缺少了作者介绍。近年人们对大陆对台智囊如李家泉、余克礼等都耳熟能详,唯此位李逸舟先生完全陌生,既未有文章言论见诸报章,也未在有关会议活动中见其踪影,颇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妄自揣测,胡Jintao主政以来,据信令计划、王沪宁进入对台领导小组在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位李君应为令、王麾下对台核心策士。

  王家瑞(海外“统促会”成员,从事中外文化交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1 03:47:05 | 只看该作者
**封鎖最多的就是台灣網站,比美國還多,這是兩岸親情應該做的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1 03:47:0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为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1 03:47:11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台媒很多新闻都是丑化大陆的,台媒**的言论很阴毒,呵呵,不得不封啊

但是让人想不明白的是把我崇拜的YST的部落格给封掉,很不明白,YST可是台湾难得坚定的统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1 03:47:15 | 只看该作者
能让 国共民三党自愿政治和好 的惟一世上良方
文章开始海峡两岸政治化解三步曲 三通 互信 大团圆



在2008年初,本人通过六位大陆台商会长,送给马英九总部四个智慧大字, 从而化解了台海双方争议多年的国内跟国际航线之争,它就是当前双方都满意的......两岸航线,及台海航权    也



中华文明史,唐...宋....元..明....清.... 十九世纪出双雄,一九一二创民国,一九四九建共和.



本人对台海研究十六年的精华之梦.。也是全球中华儿女梦想之梦。



中华统一三部曲。


中国台海两岸实现三通第一曲..


两岸政治互信第二曲...




民族团圆中华统一第三曲..



美国北南统一靠打仗..


之后美国北南双方战死百万以血的代价升华为美利坚合众国..



今日中国台海两岸政治僵局怎么办.



.历史上国共两党你杀我打恩仇录..历经风雨泪成河..



今日难得和好加合作..那是因为难能可贵中华民族同胞情....



天下为公人方安..


中华儿女心本善. .雨过天晴需东风. .


国共理念需升华.. 台海和解需善意.. 一中两区需地位..



和平统一需名称.. 中华团圆需智慧.. 民族统一需真心..



第一部


两岸直航三通方需...四大智慧尊严字......及....两岸航线.....尊严自在...




第二部 台海政治互信方需....八大精慧稳定字...当前没有这八大智慧字...台海政治都无奈...





今日上书贵宝地丶同开中华两岸和平门.




陈云林 是台湾任何人的兄弟



但台海两岸 国 共 民 三方因政治理念各自难容 所以当前全台湾可为 处处热闹 事事政治理念各持己见



但陈云林 没有带上本人的 天才万能八大智



台湾人的热情 以抗议来表现



没有万能八大智 民进党等绿营方 除了抗议还是抗议





看大中国当前之人口




全球中华儿女十五亿



七千三百万共产党在大陆



五十万国民党员在台湾



二十几万民主进步党人




两亿华人全世界




十二亿五千万无党无派中国人





两千三百人万住在中国台湾岛




中华民族大家的




更是我等每个中华儿女的




但 政治僵局 理念关



国共两党 不知问题僵何处



政治误会 智慧关 共民两党 不知误会这么解



但 本人心中智慧 以上二题全能解



更能让两岸三方称兄道弟也



两岸新局望团圆。



八大智慧互信路,




开创台海新天地,共创两岸大繁荣,



蓝营人士笑开怀,绿营人士更高兴,五星红旗进台湾,




蓝营绿营喜相迎,客客气气一家人。厉经思考五千天,



想遍天下团圆方,台海政治需互信. 八大智慧解未来,


八大智慧送两岸,台海政治无僵局,大陆高兴送宝岛




, 台湾放心迎大陆,绿营满意上北京,海峡人人都高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1 03:47:1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同胞


台湾问题      两岸政治僵局归根到底      是我浙江人     将介石    一手造成的历史大难题


但两岸双方经过六十年的      风风雨雨        恩恩怨怨


今日海峡两岸        难得合作                让人高兴            让人向往      明天的民族大团圆


现在台湾方面以经全面放弃了         反攻大陆的政治理念了


当然大陆方面   也以经不会    吃掉台湾为政治方向及目标了


但是台湾独立除外             也是大陆不放弃武统的最大理由


本人身为中华儿        更是浙江人士        也更是将介石的邻居也


所以本人更懂海峡两岸一切政治大难事


更因为本人为此民族大事用时五千天之久


当然    当前海峡两岸和解统一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两岸政治互信     更需临门一脚


所以今天本人以   人格向世人保证


我海峡两岸和解统一就是需要智慧的安全保证的八大字



在此本人     告诉大家一个国台办的一个对外联系电话号010    63571900


大家可以拨这个电话     更可以告诉国台办     就说有位浙江人士只要八个字   


就能实现和平统一台湾岛        更能够让台湾岛上中华儿女人人想和大陆谈大统一


如果国台办问这么联系到我    就把我的手机13606721925告诉国台办吧


相信各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全面大和大统大团圆


心中都会拿出我们优秀中华儿女应有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义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1 03:47:23 | 只看该作者
台媒醜化國民黨的最多,哪輪的到共產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13:11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