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个不巴结领导的人。在单位,我老实、正派,不钻营,踏实干事,勤恳做事,不看领导眼色行事,能够坚持原则、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我这种人的存在价值,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我总指望着哪一天,能够得到社会的公认,让我等也流行开来。那天,从电视里听了中组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培训班上讲的话,我兴奋得一宿没睡觉。李部长指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这话呀,如久旱的甘霖,滴到我干涸的心坎上了,能不让人兴奋吗?这些天来,网络上对李部长的这句话热评如潮,足见这句话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
是的,不巴结领导的人是该有个出头之日了。长久以来,我很矛盾,我知道按今天的行情,不巴结领导,就得不到领导的重视,自然提升啊、评先啊、陪领导吃喝玩乐啊等等好处,就落不到你的头上。看着那些巴结者春风得意、拽模拽样的,甚至飞黄腾达的时候,我心中那个急啊,也不止一次地让我想在屋檐下低头,屈从于傲慢的权势,也过点滋润的日子。但我又总觉得拿不下面子,怕被人耻笑,怕别人指责我下贱。这种尴尬心理,总时时折磨着我,让我从来没有轻松过。如今李部长的一句话,确实顺了我心头之气,我甚至想对那些巴结者炫耀:等着瞧吧,我等也有风光的时候哟!
我在机关熬了二十年多了,回想起来,不巴结领导的屈辱确实是受够了。一直以来,我自恃有能力,恃才自傲,认为可以把工作干好,干好工作就行,所以总与领导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亲密、不亲近,若即若离。我总专注于干事,不善于拉拉扯扯,不肯迎合领导,不爱往领导跟前凑,从不往领导家里跑,不喜欢在群众、同事面前自我表现,拉不下情面宣传和吹嘘自己,甚至有时悄悄替别人干了事、顶了雷,也羞于启齿。我傻呆呆地,总相信领导常说的那句话:急什么嘛,你干的事,领导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的。结果呢?我才知道最终是吃亏了,好事没有你,提拔没有你,在领导的眼中,你就是个死板、机械、僵化的人,甚至是木瓜、傻蛋,你只能干点事,甚至领导不高兴了,事都可以不让你干,你就闲着吧。这就是不巴结领导的后果,悲剧的制造者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我好后悔哟,后悔自己死守教条、固执己见,后悔自己不灵活、不圆滑,不学会巴结领导。要不是李部长那句话,这后悔,恐怕要随我一起进棺材了。
我见惯了那些巴结领导的人。他们整天围着领导转,得势得利,耀武扬威,而领导只觉得他们好,陶醉在被人捧、被人抬的氛围中,红光满面,春风得意,好像压根儿就没有正眼看过我们这类人。根据我长期的观察,在机关,那些巴结领导者,大概也可以分成这样几类:一是有事没事围着领导转的人。这种人不以工作为中心,而以领导为中心,有事没事就在领导身边转悠、磨蹭,作些可有可无的汇报,请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主要心思在千方百计跟领导套近乎;二是唯唯诺诺、惟领导是从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领导说是他不敢说非,领导的看法就是他的看法,领导的观点就是他的观点,领导讲的任何话都是圣旨,领导放个屁也是香的,简直就是领导面前的一只哈巴狗、一条应声虫;三是把领导个人爱好发挥到极致的人。领导好酒,他就想尽办法搞公款吃喝,多陪多敬。领导好唱好舞,他就想方设法把领导弄到不该去的地方去。领导喜欢排场,他就大搞花样翻新。领导喜欢美女,他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美女投怀送抱。这些巴结领导的做派,明眼人一看便知,目的无非就是尽己之媚态、讨领导之欢心,背靠大树好乘凉,得到实惠,或者期盼哪一天领导高兴了,赏自己个一官半职。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道还是巴结者混得开。这是今天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就说选拔任用干部吧,就得由领导先提名对不对?你不往领导那儿凑,或者千方百计打通关节,哪个领导记得起你?退一万步说,即使有领导疯了去抓阄,抓到你的几率又有多大?李部长那话说过后,我见到一些议论,说把这句话落实下去的关键在组织部长,有人建议组织部长应变“提名”为“找人”,要求组织部长到基层、到群众中去找那些老实、正派、不巴结领导的人。我的天!这样的要求,不是天方夜谭,就是痴人说梦,组织部长是多大的官,他能把所有人都认全了?他不可能在马路边随便拉一个人,就封他个甲长、里长吧?再说了,就是让组织部长下去“找”人,围着他转的,还是一门心思想巴结领导、得到提拔重用的人,汇报的、推荐的,也肯定是一路货色,这样一来,组织部长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呢?看来,我们的选官用官制度不改,想让不巴结领导的人得到重视,其实还很难。说到这里,我很赞同有些网友的观点,就是只有处理了巴结的,才能解决好不巴结的,我以为这也是事物的辩证法。组织部门作为“选官”的“把门人”,以前放了那么多巴结者进去,今天,要用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就必须管好不老实人、不正派人、巴结领导的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个悖论又出现了:有那么多巴结者在位,坐得稳稳当当,谁又能撼动他们呢?看来,落实李部长的话,还有很多问题急需廓清,否则就可能落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