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武汉农博会:拓展销售渠道 促进农民增收
[打印本页]
作者:
dengxi6489
时间:
2009-11-18 11:54
标题:
武汉农博会:拓展销售渠道 促进农民增收
11月13日,第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落下帷幕。4天里,来自国内外1.6万余种农产品齐聚武汉,吸引了32万人次参观采购,现场交易额达2.96亿元,会期签订农业投资项目、产销订销合同(协议书)170个,合同含协议书总金额41亿元,较上届增长35%。
据了解,今年武汉农博会通过创新展会形式,将中国稻米博览会、武汉农机博览会以及武汉新洲区蘑菇节等节会打包在一起,使这届农博会成为一个大型的农业盛会,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厂商慕名前来参展。
武汉拥有300万农业人口、300万亩耕地。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规模与效益并不相称。为改变这种局面,2004年,武汉市政府办起了第一届农博会。为期5天的农博会盛况空前,1300多家参展商、现场销售2.2亿元、订单签约10亿元,吸引了近50万人次参观采购。观念的碰撞、产品的比较,激发出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武汉市为农民创收找到了一条新路。
在农博会上,武汉市邀请了JIALEFU、沃尔玛、麦德龙以及武汉中百连锁超市、武商商贩、北京华联超市等国内外大卖场与会选购,为农超对接搭建了一个平台。
武汉法泗洲三嫂子食品公司总经理胡次斌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超市渠道打通后,他和辣椒基地的3000多户农民的日子就越过越红火,他说:“现在不担心辣椒没人要了,我担心的是超市订的货太多,我们基地货不够。”
武汉农博会也成就了一批“会展专业户”,武汉市蔡甸区农民刘香国在首届武汉农博会上组织蔡甸农民“西瓜团”摆摊,3天卖掉西甜瓜8000公斤,最高售价每公斤6元,超过地头价格2倍。他说,“农博会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找到了致富的路。”
武汉农博会上的“致富经”大讲堂,是吸引农民的一大法宝,很多农民因为从农博会引进新品种而致富。咸宁市农民以往种植普通玉米,一亩收入不足千元。农博会上,正大集团展示的水果型玉米————超甜玉米吸引不少农民,改种后一亩收入提高至2000元。目前,超甜玉米在咸安区种植过万亩。
“没想到种菜施肥还有这些讲究。”东西湖区走马岭街农民张大平在第四届武汉农博会举办的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现场会上,听了植物营养学专家平衡施肥技术的讲座后,回家“照单抓药”,结果产量提高了40%。
莲花湖集团是武汉市老牌农业经营公司,今年初投资1.3亿元建农产品加工基地,可带动23万亩的莲藕种植,带动逾3万户农户增收。目前已与外商签订了2000吨的销售订单。公司负责人赵一帆说:“去年在农博会期间,公司开发的酸辣藕丁、绿豆藕片等休闲食品得到了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的批发商、酒店、连锁店的青睐。农博会规模比食博会大,商机必然更多。”
2004年,武汉启动以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加工工业区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园区。统一、中粮、华润、双汇、光明等知名龙头企业纷纷进驻。去年,该市共引进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73个,协议投资54.3亿元。
“蔬菜采摘了,牛奶挤出了……品牌化的农产品产量上来了,武汉将大部分农产品从田园第一车间,送上了‘农业流水线的第二车间’生产链,以工业化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学忙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在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的同时,大量吸纳周边地区农产品。
如今,黄陂武湖、新洲双柳、江夏大桥,一个个农产品加工园相继建成,形成年加工农产品1000多万吨的能力。去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500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1.2亿多美元,同比增长93.1%。
经过6年的发展,武汉农博会真正成为农民与市场“无缝对接”的有效平台。前5届武汉农博会上,246个农业龙头企业共签订386个投资协议,签约项目123个,投资金额120亿元。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