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展急需转型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2 16:5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反危机一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效,令中国式增长模式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关注的对象。与经济下滑虽然企稳但复苏动力严重不足的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旺盛的内需市场和丰厚的外汇储备家底,让他们羡慕不已。
    然而,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自满自足。民间舆论纷纷议论,为什么经济数据的“好看”与民众实际生活感受相差如此之远?统计公报中的CPI至今未能“转正”,为什么人们感觉不到生活费用的下降?以致有人不无偏激地质疑,统计数据中的中国,到底是不是自己生活的国家?
    归根结底,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暴露并放大了中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一些原本被掩盖或忽略的矛盾,在危机的冲击下骤然激化。凡此种种,向中国经济发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的信号:转型发展。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实现量的急剧扩张的同时,造成了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可谓“快而不好”。而且,随着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其负面效应愈加显现。在一些地方则表现得尤为突出:环境污染、效率低下、能源资源供应不足、人们实际生活质量下降……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即从每增加1亿元GDP所需要的固定投资来看,2004年至2008年,中国的平均值已达到5.61,其中2008年高达7.58,已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夕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水平。
    危机和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不可持续。金融危机和随之蔓延开来的经济萧条,使得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急剧萎缩,由此连带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其结果,一方面拖累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严重危及了数千万农民工就业及其家庭生计。
    对后危机时代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表明,我国多年来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在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一二三产业之间、外需与内需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的不均衡,既不可避免,亦有其“合理性”。但是,时至今日,这种非均衡格局的“不合理性”已经越来越突出。比如,投资与消费继续失衡,势必使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成为引发未来危机的“地雷”。又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不仅影响了区域间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和全国统一市场的良性循环,甚至可能危及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由此可见,危机,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其积极意义在于,让我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空前的危机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空前的紧迫感。而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要紧扣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所在。

(责任编辑: 廖佳 )

 新华视频 >>



成品油价格上调

枪击案嫌犯恢复意识


全球媒体儿童日标识

萨尔瓦多飓风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社区  



 相关报道


中国经济化“危”为“机”
放眼未来再启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
透视我国经济复苏的五个不确定因素
通胀预期怎么管?
开放正当升级时
王建:中国经济前景仍取决于全球复苏

 图片精选 >>


   · 心型桔子韩国上市
· 巴黎举办首届离婚博览会
· 400多万坛黄酒集体亮相


   · 韩红拍摄《蓝天赞歌》
· 口罩也靓丽
· 世界“赌神”聚首赌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16:5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