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目前高校文科学报所实行的编排规范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所通行的规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鼓励制订新的规范的精神,2007年8月,《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复旦学报》等多家高校学报,在北京召开了“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就修改现行编排规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修改的原则达成一致意见。
会议指出,学术期刊是展现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是推进和繁荣学术事业的重要阵地;为科学研究服务,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是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所有学术期刊的根本宗旨;高校学报的编排规范理应服从于这一宗旨。然而近十年来,高校学报直接将文献部门制定的数据评价规范作为编排规范,弊端日渐显露,突出地体现在文献引证体例上,不仅学科之间的差异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与各学科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惯例相冲突,从而造成了学者写作、编者编辑、读者阅读的多重困难。这种局面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但该规范对学科差异的忽视、对学者本位的漠视和对评价指标的热衷是主要原因。
本着充分尊重学科差异、优先为科研服务、兼顾学术评价的原则,会议讨论了新的规范文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并决定在签署本联合启事的各期刊试行(规范文本可点击各刊网页查询)。新的编排规范在期刊编排方面,鼓励各刊在不违背规范文本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编制各具特色的实施细则,在编排设定等方面各有所不同。在文献引证体例方面,允许不同学科采行各自通行的体例,即允许不同学科的学者在页下注释和文末参考文献两种体例中进行选择。这两种体例基本能够满足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具体需要,且兼顾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有利于中外学术合作与交流,也不会妨碍学术评价机构对数据的采集。虽然这样可能造成各刊在编排格式和文献引证体例方面的“异”,但恰恰能形成与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大格局的“同”,这种从实际出发的求大同存小异的做法将有利于综合性社科期刊为各学科平等服务,推动各学科的共同繁荣。
我们热切希望期刊主管部门、学者、读者、期刊界同行以及学术评价机构提出宝贵意见。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复旦学报》编辑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南开学报》编辑部
《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思想战线》编辑部
《文史哲》编辑部
《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
《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以上单位排列以汉语拼音为序)
2007年8月20日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发布 2007年10月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