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圣诞夜,天津津利华大酒店,加藤雅大端起一杯酒走到为他送行的天津市政府官员面前。因为他知道,下次再来天津时,他不会再以天津市外企协会副会长、天津一汽丰田总经理,这样“半个主人”的身份与当地官员把酒言欢了。
不久后,加藤雅大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北京,正式就任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丰田中国”)总经理。
由一位负责生产的总经理转变成丰田在华事务的第一代表人,加藤雅大的调任仅仅是一个开始,尚未正式上任的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将完成其在华的第一轮人事调整。
出乎意料
“说实话,我们也有些出乎意料。”面对自己的新任上司,丰田中国内部人士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自2008年6月丰田中国前总经理矶贝匡志离任后,这个代表丰田在中国市场最高权力的职位便由丰田中国本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佐佐木昭兼任。不过,由远在日本的佐佐木昭“遥控”中国业务,这显示不符合丰田“现地管理”的经营理念。在等待了半年之久后,加藤雅大从天津空降到了北京。
伴随加藤雅大履新的还有野崎松寿、中岛健仁和堀全克。
野崎松寿是丰田中国的“老人”,在总经理职位空缺之时,他协助佐佐木昭工作,代为行使了部分职能。此番则官升一级至执行副总经理,地位仅次于总经理。而分别就任丰田中国上级副总经理的中岛健仁和丰田中国副总经理,并兼任公关部部长的堀全克则完全是丰田中国的“新人”。
在来到中国之前,中岛健仁一直就职于丰田本部。按照丰田内部人士的说法,“他非常了解中国市场,中文说的也很好”。而堀全克此前则在丰田总部全球涉外公关企划部第二区域处工作,负责包括中国、中东和澳洲在内的公关涉外事务。
在这轮人事调整中,唯一没被涉及的是丰田中国副总经理,负责雷克萨斯业务的曾林堂。但中岛健仁到任后,将负责雷克萨斯在中国的业务,曾林堂直接向其汇报工作。
2008年,丰田在中国销量为58.50万辆,同比增长17%,占中国市场的份额为6.24%。但是,这一增长距离丰田中国2008年的70万辆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成为外界猜测这轮人事调整原因的主要依据。
“做出这样的调整是进一步强化丰田中国的人事结构。”丰田中国公关部牛煜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做出了官方解释,“丰田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一贯思路
2007年9月,加藤雅大就任天津一汽丰田总经理。作为主管生产的总经理,其公开亮相的机会并不多。
由这样一位负责生产,同时仅仅在中国工作生活了一年多的“新人”出任丰田中国总经理这一重要职位,丰田究竟做何考虑?
“加藤总经理到中国之前在丰田总部的中国部,并从室长做到部长,很熟悉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牛煜介绍了加藤雅大的背景。
事实上,由加藤出任丰田中国总经理,也符合丰田一贯的用人思路。加藤雅大的前任,即去年离职的矶贝匡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2年,自幼便喜爱中国文化的矶贝匡志来到了四川,担任四川丰田第二任总经理。两年后,于2001年7月成立的丰田中国投资公司的职能随着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成立而发生了改变,成为事实上的丰田中国总部。也就是在这一年,矶贝匡志离开了四川,出任新的丰田中国第一任总经理。
而如今,丰田中国又诞生了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总经理,加藤雅大。
“以前都说四川丰田是丰田在中国的‘黄埔军校’,但随着天津一汽丰田在丰田中国体系中位置的提升,从那(指天津)再走出几个加藤非常自然。”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不过,丰田‘现地用人’的思路不会变。”
不过仅凭此就断定加藤雅大是丰田中国总经理的唯一“合格的候选人”,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丰田新上任的总裁,丰田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丰田章男。
“穷”则思变
2009年1月20日,丰田宣布现任副总裁丰田章男升任为总裁,而现任社长渡边捷昭将引退为副总裁,任命将于2009年6月生效。
和大多数日本家族企业的传人一样,丰田章男大学毕业后没有立即进入丰田汽车,而是辗转美国,并于1984年回归丰田,到2000年获任公司董事。不过,在他就任丰田总裁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竟然是丰田70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
2月6日,丰田汽车发布数据,2008年亏损总额可能达到49.5亿美元,为去年12月预计数据的3倍(预计16.5亿美元)。
不仅如此,在2008年力压通用,成为全球第一大车企后的丰田,近两年却频发召回问题,日本媒体开始质疑丰田质量,而负责处理召回问题的也正是丰田章男。对内,他需要重新审视丰田的生产管理全过程,让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阶段;对外,由于丰田并不生产全部汽车零部件,质量问题很多来自零部件的承包厂家,梳理与零部件厂家的关系对丰田来说同样重要。
“我们从未见到丰田章男对承包厂家耍态度。遇到问题,反而是他周围的那些处长、科长显得非常傲慢。”丰田体系的零部件厂商说。在问题的处理上,丰田内外对丰田章男都相当有好感。
在被宣布就任丰田总裁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丰田章男说:“我的基本思路是回归到‘客户第一’、‘本地生产现地供货’的创业原点。”他进而表示,将会非常重视生产一线,“希望成为离生产一线最近的社长。” (责任编辑:牟修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