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广东造星摇篮《万紫千红》 第一代综艺节目之王 [打印本页]

作者: dalilandy    时间: 2008-12-18 14:37
标题: 广东造星摇篮《万紫千红》 第一代综艺节目之王



  钟新宁、樊玉婵、谭国治(从左到右),是《万紫千红》的第一代主持人,是了广东家喻户晓的明星。(照片由广东电视台提供)





  《万紫千红》1981年1月1日开播后,不仅迅速获得了广东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广西与海南等周边省区的观众,名声越来越大。

  上世纪80年代,每周准时收看《万紫千红》,是广东人过周末的指定节目。家里没有电视的孩子,都要跑到有电视的小伙伴家里看,节目没播完,任凭家长怎么生拉硬拽都不肯走。农村地区常常出现数十个人踮起脚尖、围着黑白电视机看节目的壮观场面。

  《欢乐今宵》广东版

  上世纪70年代末,珠三角部分毗邻港澳地区的民众能收看到香港最火爆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这档节目里新潮时髦的劲歌热舞、妙趣横生的诙谐短剧,给广东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同时,其夸张活泼的表现形式和贴近民生、针贬时弊的手法,也深深震撼着广东电视人。

  1979年,广东广播事业局(以下简称“省广播局”)和广东电视台(以下简称“省台”)的一群工作人员,悄悄住进了东莞一家公社招待所,在一台黑白电视机旁架起了鱼骨天线,每天反复收看《欢乐今宵》。经过反复研究揣摩,他们决定办一档类似的节目。当节目的雏形方案确定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给节目取名。当时,省广播局里的每个人都被发动起来,最后副局长杨凡的“万紫千红”获得了一致通过。杨凡因此被奖励了8块钱“创意费”,这在全家每月生活费只需30元的年代,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这个节目会成为广东收视率最高的节目,陪伴着广东观众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欢笑的夜晚。

  “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

  1981年1月1日,被定位为“综合性杂志式文艺节目”的《万紫千红》正式开播,它有专题性文艺晚会、风光旅游为中心的娱乐节目、也有戏剧性节目,在隔周的星期天晚上播出。


  节目的首次拍摄地点在中山的长江乐园。第一期嘉宾是男高音歌唱家罗荣炬、粤曲名家黄少梅以及一群著名的小品演员。节目中,全体工作人员还合唱了由音乐人刘志文谱写的主题曲。反映民生的系列小品《朝见口晚见面》、漫画式喜剧小品《乐叔与虾仔》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栏目。

  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当时有一句口号:“无线精神,事事关心”,《万紫千红》有样学样,提出了“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的口号,这句话成为当时的一句流行语。后来,节目不仅获得了广东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广西与海南等周边省区的观众,名声越来越大。

  为保证节目质量,省台在1983年成立了综艺组,专门负责《万紫千红》的运作。1985年,编导张木桂带队到TVB考察学习,发现现场直播不但及时、迅速,还能充分显示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突显电视媒体的优势。于是《万紫千红》又借鉴了这个经验,变录播为直播。改革后的《万紫千红》变成每周两期,一期保留之前杂志式的形式,长度约为45分钟,仍然采用单机拍摄;另一期则延长到90分钟,以多机拍摄、现场直播为主。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