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汇率维稳为主 人民币国际化“有机可乘” [打印本页]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8-12-16 23:51
标题: 汇率维稳为主 人民币国际化“有机可乘”
本月初,人民币一轮出人意料的大幅贬值走势让市场出现了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银行的售汇业务也因此喷涌。到了上周,出口数据的负增长、物价指数的大幅跳水更加坚定了持贬值预期者的判断。
    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依靠贬值来拉动出口,并有分析认为只要中国外贸顺差仍是高位,经济基本面较其他国家仍有优势,那么升值的压力就不会消失。一时间,关于升值还是贬值的讨论再度升温,在我们本期圆桌所采访的几位专家中,就出现了不同意见的碰撞。
    不过,国务院办公厅上周六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这个“稳定”的表述,也得到了不少分析人士的支持。而对汇率波动的简单判断显然并非我们讨论汇率话题的最终目的所在,其背后还可牵出国际收支、货币体系、宏观经济等多个重要话题。例如本期圆桌讨论中专家就建议,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快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嘉宾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哈继铭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殷剑锋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华民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 龚方雄  
    人民币贬值有害?
    上海证券报:12月1日,人民币中间价少有地走出了单日下跌157个基点的贬值行情,当时市场普遍猜测人民币将开始贬值。但在12月3日之后,中间价又一次稳定在6.85左右,并有微幅升值。有市场人士猜测,央行有意试探市场反应,应当如何理解?
    哈继铭:事实上,市场本来就不应该有人民币趋势性升值的预期,经过月初的大幅贬值后,也有助于市场形成双边预期,人民币是即可上也可下的,而不是直线向上或向下。
    龚方雄:人民币在12月1日的急剧下跌主要是基于中国政府传达强烈信号的需要,而非出于政策调整的需要。当时正值美国财长鲍尔森来华参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他曾公开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在这以前急跌,是想传达一种信号,即在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中国也有着自己所要处理的棘手问题。如果要讨论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等关键问题,美国新一届政府应当继续沿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模式。

    华民:海外NDF市场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对人民币有贬值预期,随着出口贸易的缩减,国内外汇供给减少,必然带来人民币贬值压力。我国汇率形成的过程中,一直由央行进行干预,之前人民币保持稳定波动也在央行的干预中。
    12月1日人民币中间价的突然下跌,证明了央行不作为之后的市场反应,可以说是央行在试探市场的反应。至于之后两个星期又保持了稳定走势,也是央行继续干预市场后的结果。
    上海证券报: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宏观数据显示,我国11月工业出厂品价格指数仅为2%,较市场预期低2-3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幅由10月份的19.2%大幅降至-2.2%,进口增幅由10月份的15.6%大幅降至-17.9%。各项指数快速下滑,宏观经济形势堪忧。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贬值的呼声越来越浓,人民币该贬还是不该贬如何看待?
    龚方雄:人民币贬值不仅不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当前宏观经济下滑明显,内部市场信心相当脆弱,这种情况下选择人民币贬值很可能引发资本大量外逃。
    中国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收入和需求的问题。外部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即便人民币贬值,对出口的刺激作用也不大。而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为应对经济衰退很可能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如果中国态度强硬,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就将进一步升级,届时对中国的出口反而不利。
    同时,人民币贬值也可能引发其他亚洲货币的竞相进一步贬值,形成恶性循环。
    哈继铭:汇率应当是以稳定为主。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不一定能挽救出口,因为出口的下降主要来自于外需减弱,亚洲许多国家比如韩国、印尼,其货币已经贬值了很多,但是出口还是负增长。另一方面,一旦市场形成贬值预期,可能容易触发资金大量外流,这样风险就会更大,同时,还容易引起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殷剑锋:贬值弊大于利。拯救这次危机的唯一出路是美国人降低消费量,提高储蓄率,不是靠人民币汇率贬值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个失业的人本来就没钱没东西,你便宜10%又有什么用?
    华民:从最近两个月的数据观察,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下滑非常严重,出口问题归根到底是价格问题,所以以贬值刺激出口是应该的。
    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意见没有注意到,中国的贸易结构近两年已经有所改变。包括北美、欧洲、日本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特别是对欧外销的很多厂家干脆就到欧洲去设厂,就地生产。而亚洲周边国家、拉丁美洲、非洲市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这些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目前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且对价格相对敏感。
    人民币贬值能够有效带动对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缓解出口企业在经济下滑时期所受的冲击。
    上海证券报:1998年的金融危机之时,人民币没跟东亚其他货币一样跳水,中国政府承诺不贬值,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10年之后,人民币是否要考虑延续上次的思路?
    殷剑锋:不需要承诺,只需要做。如果贬值,你的货币怎么可能国际化?
    哈继铭:没有必要做出这种承诺,我们汇改的方向就是灵活性的增强,如果承诺就等于回到过去的刚性汇率机制。而且和10年前相比,我们抵御贬值的能力要比过去强很多,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全球第一,增速也是相当快。
    1998年时,亚洲经济出现萎缩,但是西方经济在IT泡沫的推动下出现亮点,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美国、西方经济市场。形成了一个“此暗彼亮”的格局。但是这一次,是“彼暗此不亮”,资金要凝固都凝固,不太可能出现从一个区域大量流向另一个区域,因为没有特别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
    这个时候虽然我们的基本面并不支持贬值,但是自己主动、故意去贬值,人家就会觉得拿着你的钱不合适,自然出逃。如果我们不干预,事实上人民币并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