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标题: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换人的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8-11-12 10:59
标题: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换人的意义
作者:沈宇哲

****大前曾有海外媒体猜测,任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外交官王光亚将回国,接替升任国务委员的戴秉国,司职外交部党组书记一职。但2007年9月,北京高层却调回了驻日大使王毅,并安排其接下了党组书记一职,王光亚归来之日被推延了下来。

而如今,随着**在港媒体《文汇报》出面证实,王光亚卸任,外交部现任副部长张业遂将出使纽约之际,中国外交系统的人事调动将告一段落。



九月联大 两人正式交接

王光亚和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是中学同学,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时任总理周恩来下令从北京、南京、上海工厂、农村、农场征召散落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至外交部以培养翻译人才。杨洁篪、王光亚等人有幸入选,从此踏上了外交之路。之后,王、杨还一同远赴英国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深造,回国进入外交部后,两人都长期从事对美外交。王光亚和他的夫人陈珊珊都是外交官,且二人还是中国外交界著名夫妻档,更为特殊的是,陈珊珊有一个元帅父亲——陈毅。

按照王光亚的联合国特命全权代表的任期,与他交接的张业遂本该在今年5月就上任,但由于台海局势紧张、陈水扁当局在下台前一天的5月19日依然向世界卫生大会递交入会申请,令北京高层决定短期内驻联合国代表团掌门人不换,至少得等两岸关系稳定了之后再议。

但等到两岸趋于缓和,北京奥运的来临,使张业遂又走不开了。面对京奥开幕式,全球一大半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光临中国的首都,外交部的礼宾接待任务是张业遂离不开的重要原因。而担任过四年外交部礼宾司长的他,即使升任外交部长助理、副部长后,仍然分管外交礼宾事务。

于是,这一拖就拖到了九月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而今年的联大会议,****的计划是由国务院总理温Jiabao出席。反正王光亚的代表职务交接也不急着马上就办,索性等总理外访结束后,外交人事再调动。但这并不妨碍“消息”事先走漏。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两岸外交难题 踏入“深水区”

张业遂的重要性,在两岸关系快速融冰后的当下殊为关键。特别是在马英九政府施行“外交休兵”政策后,台湾**府与国安会制定了有别于扁政府时代的参与联合国策略。但是,8月26日,随着+++国邦交国向联大递交提案,这份题为“+++国参与联合国专业机构提案文”,引来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书面信函,虽然信中王光亚“照三餐”的机械式重复北京方面的既定立场,不过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却说出了过去八年来,外交部从来不曾有过的一个新提法:“通过协商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

至于北京方面为什么还是铁板一块地拒绝台湾伸张国际空间的努力,8月26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的专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台湾加入或参与任何国际组织的客观困难,并指出这些困难的形成与发展并非北京刻意刁难,而是如果台湾方面只是主观地设定一个“不可能一个晚上达成”的“首要目标”,却不与大陆协商寻找解决的途径,用台湾学者杨开煌的话说就是,“**已准备好要和台湾谈,但不清楚台湾想要什么?”

这种两岸都有诚意解决问题,却缺乏方向感及目标的局面是比较吊诡的。同时,以目前所有台湾想参与的联合国专业机构的准入门槛都是“主权国家”来看,唯有与北京协商降低个别国际组织入会的标准,台湾国际空间才能有走出去的那一天。

另一方面,有鉴于马政府推动“亲中”的大陆政策,包括马英九本人在内的两岸政策制定者都接到了来自华盛顿方面越来越强烈的“暗示信号”,直到最近,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薄瑞光亲自口述的“二不”忠告:不能暗示中国对台拥有主权,以及台湾国际活动不能由北京来最终同意。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薄瑞光传话的时机选在了京奥正在举行、马英九就任总统后首次过境美国本土期间,美方传递出了极其清晰的信号。美国真正担心的是,马政府任何试图绕开华盛顿,并有可能做出伤害美国国家利益的决定,此为“未雨绸缪”的典型。


张业遂手中的“台湾山芋”很烫手

据外交部网站的介绍,张业遂在2003年7月24日的国务院命令中,他出任的外交部副部长一职,主要分管西欧地区、军控、条约法律事务,但2005年分管港澳台外交事务的周文重,奉命接替杨洁篪转任中国驻美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的权责重新划分。一直到现在,张业遂都是外交部主管政策研究、涉港澳台外交事务的副部长。

如果说王毅履任国台办主任是外交与对台工作融合的开始,那么张业遂的使命就是在处理联合国等多边国际关系,纳入台湾元素,灵活机动地应对关于台湾的棘手问题。处于要害岗位上的外交高官必须实际参与到对台决策的核心圈中来,同时,外交系统对付台独势力的那一套“党八股”是否还有修改、完善的空间,也是外交与对台工作培养默契的一个剖面。

下半年,海协会长陈云林将会应邀访台,除了既定的多项两岸经贸议题有待磋商,政治性课题的谈判官方时间表势必也会提及。类似国际参与的敏感话题将不可能再由国台办来“独当一面”,而这中间,同时身兼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与中央外事工作小组秘书长的国务委员戴秉国,能否依然扮演好“胡Jintao特使”的桥梁作用,也是观察****具体行动的一个切入点。

中国外交系统在告别了“强人钱其琛”之后,中青年一代已经顺利接过前辈的托付。不管你是否承认,台湾这个词汇在中国外交舞台上出现的频率将越来越密集,他所代表的政治权重与时代意义也将跨越前人不曾想象过的高度、广度、深度。
作者: laruence    时间: 2008-11-12 10:59
文章很好~~
作者: 岸上的猪    时间: 2008-11-12 10:59
中国外交近视、弱智、认贼作父,没有半点政治智慧!
思想无罪,准我一生以沉默相许!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1-12 10:59
没有半点政治智慧!只因劣币当家
作者: 清水煮音    时间: 2008-11-12 10:59
古巴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
作者: lingq2080    时间: 2008-11-12 10:59
[/url]
古巴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
缅甸苏丹伊朗




欢迎光临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http://bbs.newslist.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