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渤海边的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多拉战争启示录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2:47 | 只看该作者
一战后,根据凡尔赛条约得规定,战败的德国不可以制造重机枪。但德国在一战后,国家实力迅速恢复。随着国力的恢复,德国受条约的限制,永远成为一支半保安性质的部队(只有10万人,不可以装备先进武器)。其实上,几乎从刚刚结束战争开始,德国的各项科研活动转入地下,研制的步伐虽然有时候放缓但是始终没有停顿。

不过德国始终是一战的战败国,如果明着去违背凡尔赛条约规定,一定会立刻遭到西方盟国的严厉处罚。所以,德国人很快以自己特有的精明,巧妙的迂回过了条约的限制。他们研究了一种从传统眼光看来,完全不是重机枪的通用机枪。

这挺通用机枪,如果它使用二脚架,配备75发弹鼓就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跟随班排作战。它如果使用重机枪的三角架,配备300发弹箱,就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成为营连的支援武器。如果装上了装甲车或者坦克,它又是车载机枪,成为盟国步兵的恶梦。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同于马克希姆重机枪的采用水冷降温的方式,而是和轻机枪一样采用气冷式,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1934年,德国枪械专家施坦格研制的MG34机枪设计定型,由著名的毛瑟兵工厂生产,采用和毛瑟步枪相同的弹药(7.92x57毫米子弹)。它有很多划时代的亮点之作,如: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换装75弹鼓供弹,使用弹链供弹左右都可进行,能双枪联装使用(可以对付飞机);主要零部件都很容易装卸,操作简单,可迅速变换射击方式(机枪能够迅速转移阵地在实战中特别重要);该枪理论射速为800到900发/分;有两根备份枪管,一旦枪管过热可迅速更换。作轻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800米;作重机枪使用时,其有效射程为1000米。

MG34大量装备德军部队各级部队,也是德军的各种装甲车辆的制式武器。在实战中,MG34的可靠性和出色的射击性能,都得到德国军方的相当肯定,它是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但是MG34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点,它的结构较复杂,复杂的结构直接导致制造工艺的复杂——耗费更多的工时和材料。

在实战中,需要的是可以大量制造和装备部队的机枪,而根据MG34的生产能力,即使所有工厂全部开足全部马力,也没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德军方一直要求武器研制部门对MG34进行改进。德国专家针对MG34有过多种改进方案,其中一种据说是受波兰战役中缴获波兰的一款机枪设计图的启发,由德国金属冲压专家格鲁诺夫博士完成,对MG34进行了多项重要的改进。这个方案由于自己的超出其他改进方案的优异性能而很快中标,这就是MG42通用机枪。

MG42研究成功,其实是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格鲁诺夫博士本人并不是枪械设计师,他是一名金属冲压技术的专家。当时由于德军一线部队对机枪的需要量很大,他以专业的眼光认为按照传统枪械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它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他认为机枪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是必然趋势。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

不过MG42刚刚诞生并且装备部队的时候,在西方潜伏于欧洲的谍报人员来看,这实在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当时雪片一样的报告飞告华盛顿和伦敦,内容都是同样的: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不过,当美英的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却是大吃一惊。他们清楚的知道,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在后来的实战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看看《拯救大兵瑞恩》中奥马哈的血腥海滩吧,那伴随撕扯布条一样呼啸弹道,割麦子一样DADAO美军士兵的就是MG42机枪。

二战后,MG42并没有被淘汰,德国联邦国防军看上了它优异的性能,将其改造为可发射北约标准机枪弹的MG3机枪。今天MG3机枪依旧老而弥坚,在阿富汗的德军坦克上发挥作用。阿弥陀佛,MG3还要再服役150年去潘多拉星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3:46 | 只看该作者
考奇上校手持M600左轮手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3:55 | 只看该作者
考奇上校手持M600左轮手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4:01 | 只看该作者
M500手枪,枪体比较大,改造称影视用枪的冗余也比较大。顺便一提,著名日本漫画《城市猎人》中的海怪就使用该枪,威力远超主角使用的.357口径的柯尔特巨蟒,能把花岗岩石碑打得支离破碎。

卡梅隆导演在影片中对武器的设计拥有非常严谨的原型基础。片中的“大反派”(我不认为他是反派),考奇上校就手持一把非常奇特的手枪——乍看上去是一把自动手枪,但是请仔细看枪身中部的弹鼓,它是一把左轮手枪,(上校右手持枪,转轮左旋便于上弹)M600左轮手枪。

M600手枪来源于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的大口径手枪M500。.50口径的M500号称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手枪,(其实威力最大的手枪应该是奥地利Pfeifer Waffen社开发的Pfeifer Zeliska,.60口径,枪口动能6230焦耳,故M-500实际上名不副实,不过其知名度够大。)该枪在手枪世界里很有名气,而它的名气来源于它的大口径,此枪为0.50英寸口径,即12.7毫米,发射0.50英寸马格努姆大威力手枪弹,由于子弹太大,一般的转轮手枪弹膛能装六发弹,而这儿只能装下五发!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它所发射的子弹的动能,是大名鼎鼎的.50口径“沙漠之鹰”的一倍!3517焦耳,已经达到了大威力步枪弹的动能!杀伤威力完全可以用吓人来形容,称其为“手炮”一点也不过分,这才是传说中的武器!

该枪并非用于军事用途,而是用于狩猎大型猎物,能一枪打死一头非洲象,(当然这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大型动物来给它猎杀了,现在人们忙着保护动物都来不及,除非去太空猎异形,否则它无用武之地。)M500大口径转轮手枪全枪长457mm,枪管长266mm,全枪高165mm;全枪不带子弹的重量是2.32公斤,接近一只轻型冲锋枪的重量,握把为聚合物材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它的确算是手枪中的大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4:1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先看上图。这张图是卡梅隆为电影中的雇佣兵设计的各种自动武器的原型,均使用现实枪支进行改造。这些枪有个统一的特性,即将光学照门全部锯掉,只加装激光测距仪。这种枪支的设计来源就是美军现在正在测试的XM-25智能空爆步枪,美国“大地勇士”单兵系统配备的最新式玩具。

据美国《军事》网站报道,经过历时近十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漫长研发,美军新一代步兵支援武器XM-25榴弹枪终于“修成正果”。日前,制造商德国H&K公司已将该枪的原型交付驻德美军,技术定型人员将对其进行整体性能测试。如一切顺利,该枪将于2014年大规模装备部队,比原计划提前数年。

XM-25的全称是“XM-25单兵空爆武器”,作为美军饱受争议的“个人目标战争武器”项目(该项目研发的武器以致死方式残忍、杀伤率高著称)的组成部分,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隔墙杀伤”。据介绍,XM-25的高射击精度要归功于其优异的火控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得目标数据,并传送给待发的25毫米榴弹;弹丸出膛后,根据事先输入的参数在飞临目标头顶时准确引爆,从而给藏在墙后、建筑物内或散兵坑内的敌军以巨大杀伤。美国陆军步兵武器项目经理巴勃·穆尔多雷指出,XM-25称得上是美军现役武器以及民用武器的综合体——长度同M4差不多,重量相当于M16加上M203枪榴弹发射器,并可在16~600米范围内全方位射击。

XM-25榴弹枪的口径为25毫米,其外壳由复合材料制成,全重1.1千克。XM-25配备有红外和光学复合瞄准系统,其中还整合了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罗盘和显示器。

XM-25系统可以发射25毫米榴弹和空爆弹,可击中墙后、建筑物内或散兵坑内的敌军目标。其先进的设计使射手可以对子弹编定程序,子弹飞向目标并在空中准确位置引爆。子弹不需要触发引爆。XM-25式武器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城区作战武器。该武器可为士兵提供精确的火力,使其能够在没有明显附带损伤情况下消灭潜在威胁的敌人。

目前XM-25步枪有两个大争议。首先,它是作为单兵榴弹支援武器还是步枪出现;其次,XM-25今后如果要作为美军标准配备就势必要将弹药小型化,但是小型化弹药和弹药智能计算机微型化的矛盾目前还未解决。因此,在影片中,雇佣军使用的XM-250步枪要想发射11.43毫米贫铀穿甲弹,还要将坚硬的贫油芯进行智能化改装,就势必要等待科技的更进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4:41 | 只看该作者
这张影片截图中可以清楚看到雇佣军的XM-250步枪。但该枪没有智能激光测距仪,也没有光学瞄准系统,那么秘密应该就在他们的一体化过滤气囊的面罩中。同时该步枪的只能瞄准系统应该位于枪支套筒内部,与枪管轴线夹角几乎为零。注意枪管非常细,因此这种枪的真正原型应该是奥地利名枪——AUG A3。此外注意树旁边的士兵手持的是一把霰弹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XM250原形毕露——AUG A3



雇佣军跃出机舱警戒,虽然画面很模糊,但是可以看出与美军XM-25非常神似,但是它的枪管前段非常细,所以原型应为AUG A3,而且影片中的所有步枪虽然没有装瞄准具,但都和AUG A3一样装有橡胶状导轨。

在CS游戏中(虽然我很鄙视这个游戏,但是为了通俗解释而引用该游戏。),我们可以看到一把特殊的无托突击步枪,它就是奥地利的斯泰尔公司的AUG。AUG是一种把以往多种已知的设计意念聪明地组合起来,结合成一个可靠美观的整体:

无托结构——斯太尔AUG不是第一把军用无托结构的步枪,事实上英国的恩菲尔德EM-2和苏联的科洛波夫TKB-408无托突击步枪要早于AUG约前25-30年。法国的无托步枪——FAMAS自动步枪也在同一年代公布。

塑料制的武器主体——早在1962年,苏联的一种实验无托步枪KorobovTKB-022就已经采用了塑料主体,而FAMAS自动步枪也同样具有这个特征。

采用低倍瞄准镜为标准瞄具——1940年代后期英国的EM-2无托步枪和加拿大试验的FNFAL在1950年代初设计的原型,都配备有一个低倍率的望远瞄准镜作为基本瞄准具。

模块化设计——最先由相同机匣和动作部件为基础所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武器(自动步枪、轻机枪、卡宾枪)的模块化系统,最先是由法国的罗西贡诺和沙俄的费多罗夫分别在1920年代研制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以优良的人体工程学、高精度和良好的可靠性而闻名的AUG比起上述的那些前辈们要成功得多。

斯太尔AUG采用了无托结构,因此在保持了与其他步枪相似的弹道性能上的枪管长度上,武器全长比其他步枪短25%,与其他步枪折叠枪托后的长度接近,但却能能进行准确的抵肩瞄准射击。当AUG在设计时,就特别注重人体工程学。AUG的平衡中心就在握把位置,使射手可以单手操作武器,而且设计者考虑到让纤弱的女兵也很容易掌握这种武器。(这对雇佣军中的女兵尤其重要。)

斯太尔AUG实际上是一个武器系统,4种不同的枪管可以在几秒内就装进任一机匣中,成为4种不同的武器:步枪,卡宾枪,轻机枪,冲锋枪;AUG武器系统是模块化结构的,全枪由枪管、机匣、击发与发射机构、自动机、枪托和弹匣六大部件组成,所有组件,包括枪管、机匣和其他部件都可以互换。AUG系统中采用了大量塑料件,约占全枪零部件总数的20%,不仅枪托、握把和弹匣采用工程塑料,就连受力的击锤、阻铁、扳机也用塑料制成,这些部件耐摩擦而且不需要润滑,因此有较长的寿命周期,而且非常坚固。据奥地利军方的测试,这些塑料部件可以承受射击100,000发以上的使用寿命。AUG很容易分解而不需要专门工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基本维护费用,士兵在野战条件下也方便维护步枪。AUG有四种基本的枪管:标准步枪枪管长508mm(约20英寸),冲锋枪型枪管长350mm(13.8英寸),卡宾枪型枪管长407mm(16英寸),而重型枪管(即轻机枪枪管)长621mm(24.4英寸)。在任一种步枪上都可以在数秒内更换其他的枪管。只需要更换一些套件,不需要专门的工具,AUG步枪转换成一把9mm口径的冲锋枪。斯太尔AUG步枪的标准瞄准装置是1.5倍的望远式瞄准镜(兼提把),由奥地利蒂罗尔的施华洛世奇光学仪器公司(看见了吗?美女们,这枪谁买谁有钱啊!)设计,密封在一个筒型外壳中,30英尺防水,设计的归零值为300米,可以在昏暗的微光条件下使用。

不足之处AUG步枪的结构比较复杂,活塞与前握把挨得很近,易灼伤在前的手,扳机力偏大,光学瞄具视场小,必须达到镜轴眼轴重合的要求,并且要用手控制发射方式,这使射手难以获得迅速准确的射击效果。该枪前小后大,前“瘦”后“肥”,而且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也较差。(因此影片中的步枪不会是AUG的发展型号,而是更适合恶劣环境的XM-25)

很多网友推电影中的雇佣军的主要武器改装基础是AUG-A3,此种改型主要是增加了皮卡汀尼导轨,此外还采用了新设计的榴弹发射器。这与片中步枪虽然没装任何瞄准具,但是均安装BUIS导轨的的形态非常相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0: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