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白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家间政治》摩根索 下载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08-3-19 10:4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AF
72#
发表于 2008-3-21 11:13: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3#
发表于 2008-3-24 16:24: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联合国的资料共享

什么是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乃一个大系统,包括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党史中的国际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中的国际部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类,而国际关系也要按照地缘分为几个不同方向。在准备考研之前,最好先想清楚你打算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另外千万注意:越是研究富裕地方的方向越难考(一般来说打算研究亚非的显然要比打算研究美欧日的少得多的多得多,当然我说的是打算)。
2、国际关系的一般定义(根据现实主义学派)基本上是国际政治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围绕权力、权利与利益进行的外向型活动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互动。它并不是单纯的政治斗争(但是的确,政治斗争要占主要地位,经济和文化等等的关系都要靠政治关系来反映)。
3、国内研究国际关系最为顶尖的三所大学是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这并不是说别的学校就不好,但门类最全,理念最新,对研究生个人发展最有利的即这三所(社科院之类研究机构不计入其内)。个人意见是,如果对自身智商没有怀疑并且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做一个研究生而不是去拿一个硕士文凭,最好考这三所之一,无论是考完工作还是继续深造都有绝对的好处,而且考研这回事并不像考大学那么难,这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最大区别。当然,我并没有贬低其他学校的意思,任何学校都有高手和低手,但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总是好事。
4、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有所区别,但是国内政治也需要研究,否则无法了解内政对于外交的影响。
5、国际关系考研一般都是两门:政治学原理和国际关系史(少数学校要考中国外交史或者国际政治经济学,如外交学院要考后者),对于多考的学校,个人认为不报为好(尤其是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否则实在是不好转这个弯(而且据说考政治经济学的话要考数学,那可是个比较麻烦的玩意儿)。另外,明年起全国按照一级学科划类组织统一考试,这是一个变数,不知道政治经济学是否会让所有的学生一起考,因为具体的大纲还没有出来,因此现在对于2008年的考研专业课会怎么样还不好说。
6、了解了专业课考什么之后当然就是拿着参考书学习了。政治和英语是跨专业的两根救命稻草,切不能丢。
7、根据学校不同,考研潜规则要不要实施视情况而定。(北大、清华是录取以后分方向,因此见导师基本不必了,其他学校不知道)
国际关系历来是考研不温不火的专业——尽管这个说法有些人可能不大同意。我的意思是,以北大为例,它既不像光华、法学院等等那么让人趋之若鹜(基本上光华录取比低于20:1就很不错了),也不像哲学、考古、宗教学那么冷清。但是其报名人数依然是不少的。以2007年为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报名248人,实录应为30人,基本上八比一(当然,报名的有这么多,并不代表都去参加,也不代表都有充分的准备)。就学院下面的各系而言,比例大概也差不多(不要以为党史没人考哦)。但是要注意:国际关系作为一个政治学学科,其就业前景——我的意思是到企业去就业——并不十分乐观。因此,除非你是真的打算做大学教师或者做个学者,否则考之前要三思,而选择做学者基本就是选择清贫——学者对于知识的追求并不是现实的,而是理想化的,这必然导致他们并不能为自己谋求什么财富——毕竟在学位热降温的大环境中,一个专业不对口的硕士可能还比不过一个专业对口的学士。

7、利用一切时间读理论专著,这个非常必要。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作为舶来品,西方对其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已经进行了近百年(正式提出国际关系学的概念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因而西方国际政治流派也众多,包括现实主义流派、理想主义流派、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流派)、新自由主义(复合相互依存)流派和建构主义流派等等等等,其中自然不乏名家大师。看一看他们的书是十分必要的。推荐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和McGraw-Hill公司联合出版的一套影印版原著(英文版的),对于学外语的同学我想这些书并不难懂(当然要搞懂里面的术语)。另外还有一本《1919-1939:20年危机》(英国:爱德华·卡尔),此书上了2007年北大的国关史考题,在国际关系学界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另外,国内的书推荐王缉思、王逸舟和俞正墚(这个字好像写错了,书不在手头,反正最后这位是复旦的,前面两位一位是北大国关院的院长一位是社科院国关的权威)等人的著作。这些书对于更好地理解两门专业课的知识(尤其是国际关系史中历史背后的一系列理论层面的东西)和准备复试都非常重要。
此外,国际关系学著作之外的西方政治学甚至哲学著作有时间最好也看一看(推荐看一看西方哲学史,最好是外国人自己写的版本,这对于了解西方民族深层面的东西有利,也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国际政治行为,甚至分析西方的理论流派)。这并不是无用功,对于一个文科学生(尤其是政治学学生)来说,不少名校都会要求你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你是大三在读的话,利用这半年——到明年六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应该来得及——的课余时间看一看这些原著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已经毕业,那么就要更加辛苦了(当然,如果现在没有在工作,那么除外)。当然,把一部分书放到考研初试结束之后再看也来得及。这些东西之外就是要关注一些国际新闻以及各报刊杂志电视台对于国际时事的点评,这些东西都十分重要,说不定就会出现在专业课考试里面。

8、最后,网络资源不可忽视。不仅能查到许多书本上没有而你又需要知道的名词,最关键的是可以和那些成功者——不仅仅是考国关的,只要是考研成功的,他们至少在基础课方面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交流经验,或者和研友们交流经验。
总之一句话:考研是种挑战,考国关更是种挑战。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考研而不是重在参与的话,那将是对你身心及整个人生深层次意义的挑战
74#
发表于 2008-3-24 16:25:56 | 只看该作者

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正不断上升
约瑟夫•奈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去年年底,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中国软实力的崛起》。文章指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已经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如何判断中国的软实力,记者就此专访了来华访问的约瑟夫•奈先生。 ■美国如果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那是不正确的1 记者:您在《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中提到,美国需要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到底有多强,真的已经对美国构成威胁了吗? 奈:我在《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这篇文章中并没有使用“遏制”这个词,这应该是中文翻译的一个错误。事实上,我认为,美国如果采取措施遏制中国软实力的发展,那是不正确的。我真实的意思是,中国的软实力正在崛起,而美国的软实力却呈现下降的趋势。美国应当看到这一点并做出相应努力。在我看来,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和美国软实力的提升,两者并不矛盾。相反,这两者应该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中美关系。   2记者:您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既不看好也不强调中国的软实力,而且认为同美国相比,中国的软实力微不足道。为什么短短一年时间,您就觉得中国软实力增强迅速?   奈:我在《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关注的主要是美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辩论,尤其是关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产生的影响。因此我没有花太多的篇幅来评论其他国家的软实力。在这本书出版以后,我又进一步研究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状况,结论是中国的软实力正在不断上升。所以我2005年底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这篇文章。文章中提出的观点正是对我2004年书中未来得及展开的部分的补充。   3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软实力提高对美国的影响? 奈:中国软实力提高可以给美国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这取决于中国如何运用自己的软实力。目前中美都认识到了保持良好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对各自软实力的运用可以达到互利和双赢的效果。 ■通过国际性文化活动推广中国软实力  1记者:您觉得,中国文化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哪里? 奈: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都很受欢迎。 2记者:在西方推广中国文化,您觉得,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多举行一些国际性的文化活动来向西方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文化。3记者:您怎么看待姚明现象?姚明所体现的是中国的软实力吗?  奈:我认为美国人能够喜爱一位来自中国的体育明星是件很好的事情。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相互的担忧和不了解。姚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吸引力,他的影响使得美国人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逐渐消解人们心中对中国的担忧。 4记者:事实上,与美国相比,中国软实力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您觉得中美软实力的差距主要在哪个领域?  奈:美国的软实力有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流行文化,比如好莱坞电影。但是,美国政府实施的政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的政策,已经损害了自身的软实力。因此我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执行好的内外政策来缩小中美软实力的差距。 5记者:听说您是一位中国女孩的祖父,收养了她,您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吧? 奈:的确如此。我们全家都深爱这个小姑娘。她今年4岁了。我希望等她长大了能带她回到中国,让她知道自己的根在这里。 ■一些小国家对软实力的运用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1记者:为什么您会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 奈: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经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所有国家,包括美国,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资源,即软实力,来实现其目标:增进相互依存、参与国际体系、共享人类文化。因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 2记者:如果说,软实力概括了非官方的一切影响,那么怎样来判断这些影响的大小呢?有一个固定而统一的标准?  奈:软实力就其来源来说可以分为资源权力和行为权力。资源权力也许还是可以衡量的,但行为权力则难以衡量。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软实力强调的是吸引力这一无形力量,而吸引力是不可能被量化的。 2记者:除了美国,哪个国家的软实力表现给了你最深刻的印象?  奈:我认为中国和印度是世界大国中软实力增长较快的。日本如果能改变它的某些对外政策,其软实力也能得到提升。但是一些小国家对软实力的运用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新加坡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3记者:目前,美国文化在全球最具吸引力,您觉得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或中国文化有可能取代美国文化在全球的地位吗?  奈:我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文化都将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文化。我不希望它成为唯一的和主导性的文化。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种文化会变得越来越相互吸引。世界不应仅由一个霸权文化所控制,而应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 ■美国需要改变现有的对外政策  1记者:布什政府从2005年开始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目的是为了改变美国因伊战造成的艰难处境。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奈:布什总统在他的第一任期内的确对美国软实力的运用不够重视。事实上,负责公共外交的助理国务卿的职位在他的这一任期中空缺了很长时间。但在第二任期内,总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他不仅任命了他的前政治顾问卡伦•休斯担任这一要职,还增加了用于公共外交的预算。显然,布什总统正给予公共外交和软实力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布什政府还需要调整其外交政策。正如广告界人士常说的那样,再高明的广告也卖不出糟糕的产品。因此我认为,在布什政府找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前,美国的软实力将无法完全恢复。 2记者:您认为,美国应该而且必须领导世界,但在现实中,美国的“领袖资本”却已在不断流失。您觉得目前的美国能领导世界吗?  奈:我认为,在未来几十年中,美国仍将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军事强国。尽管中国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地增长,美国经济还是能够保持其强势地位。到2025年,美国的经济规模仍旧比中国的大3倍。但关键的问题在于美国的软实力在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美国过于依赖自己的硬实力,那么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将会遭到削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非常不受欢迎,但在美国改变对外政策后,它的软实力得以恢复。所以,目前美国要想继续领导世界,必须改变现有的对外政策。  3记者:有一句俗话“弱国无外交”,因此,有人反驳您说,美国就是依仗自己的霸权地位,在世界强制推行软实力,用美国方式解释世界。您对此怎么看?  奈:我同意“弱国无外交”这个观点。然而,让我们以挪威为例,它是一个只有不到500万人口的小国。但挪威制定了一系列海外援助计划,并积极致力于创造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这使得挪威拥有了超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影响力。因此一个经济、军事实力薄弱的国家也可能拥有强大的软实力。 我认为,任何国家或非政府组织都可以运用软实力。甚至本•拉登也能对某些人拥有软实力。那些人不是被迫去追随他的,而是因为他们被本•拉登的理念所吸引,即便这些理念是不好的。在我看来,软实力是不依赖于硬实力的,经济、军事实力薄弱的国家或非政府组织并不必然缺乏软实力。
75#
发表于 2008-3-24 16:27:40 | 只看该作者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钱其琛99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钱其琛99
   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五十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作为一名外交工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中国***从它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彻底结束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早在1922年,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1924年初,中国***人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坚决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主张“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意日侵略阵线”。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再一次被迫拿起武器,进行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国***一方面坚持反对美国侵略和干涉的严正立场,对美国在“调处”国共内战的掩护下扶蒋**的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明确声明:即将在解放战争烈火中诞生的新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愿意同它们实行友好合作,愿意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结束了长期受侵略、被压迫、遭凌辱的历史,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分析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的指针,并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和主权,也大力支持被压迫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和为发展民族经济所作的努力。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不渝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繁荣。
   本着上述基本原则,五十年来,我国外交在毛**、邓小平、江**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加强,同各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多边外交日益活跃,祖国统一大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从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越来越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外交的五十年是波澜壮阔的五十年。这一光辉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五、九十年代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1“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3“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为实施这一战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
    首先,我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维护远东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我国在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同时,始终坚持这一方针。毛**主席明确指出,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从这一立场出发,即使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也没有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批评和DIZHI。1956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受**中央委派访问了苏联,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强调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各国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独立原则和平等原则,并转达了毛**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建议。同年11月,毛**主席又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平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别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损害。”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40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为促进亚非国家团结与合作,我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战后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办,而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挫败了美国破坏和***会议的图谋,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为加强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亚非会议以后,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又有一些亚非国家同我国建交。与此同时,我国为恢复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开展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揭露了美国把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新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无理行径,为后来最终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准备了条件。
    第三,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它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台湾三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中国不得不在三条战线上同美国展开严肃的斗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我国安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动不仅是支持FaGuo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FaGuo殖民主义和美国的干涉,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我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同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1950年11月,我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罪行。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我坚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美国陷入恐慌,匆忙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我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在我坚决反击下,国民党军队弃守大陈岛,我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同时,积极寻求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期间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中国政府的和平诚意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赞赏,并对美国形成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可能性,从而为日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开辟了道路。
76#
发表于 2008-3-24 19:43: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77#
发表于 2008-3-25 10:58:47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yidianyidi163 该用户已被删除
78#
发表于 2008-4-3 17:20: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9#
发表于 2008-4-4 13:07: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0720cherry 该用户已被删除
80#
发表于 2008-4-5 21:41: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8 18:5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