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杀猪的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冷战起源基础材料汇总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00:20 | 只看该作者
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扩张计划的总纲。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在咨文中他说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进而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他还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影响不仅远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这就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早期说法。因此,他要求国会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 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1947年 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根据该法案,1947~1950年,美国援助希、土两国6.59亿美元。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武装和改编希腊政府军队。1949年,在美军军官指挥下扑灭了希腊人民革命。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当时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霸权从英国转到美国手中,标志着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国变为战后的敌国,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在此后25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李存训)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00:34 | 只看该作者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Cominform;Information Bureau of the Communist and Workers’Parties;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建立的交流情报和经验的组织。1947年 9月22~27日,苏联、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FaGuo、意大利等9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波兰西南部西里西亚什克拉尔斯卡-波伦巴的小温泉场举行情报局成立会议。联共(布)代表A.A.日丹诺夫作了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并通过相应决议。会议通过成立情报局的决议,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各党之间的联系,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使各党配合行动。情报局机构由各党中央各派代表 2人组成,其人选由各党中央任命和调换。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1948年 1月中旬,情报局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第2次会议,决定出版情报局机关刊物《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编辑部由与会各党派1名代表组成。情报局成立不久,由于苏联方面的大国沙文主义态度,苏联、南斯拉夫两国关系恶化。1948年3月18~19日,苏联单方面决定撤走在南斯拉夫的全部苏联军事顾问、教官和文职专家。经联共(布)建议,1948年 6月20~28日,情报局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召开第3次会议。南共拒绝参加会议。6月28日通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指责南共“在内政、外交的基本问题上,推行了一种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对苏联和苏联共产党(布)推行着一种不友好的政策”,“采取民族主义立场”,并号召南共党内的“健康力量”起来“撤换”党的领导。情报局机构迁至布加勒斯特。1949年11月,情报局在匈牙利举行第 4次会议,通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杀人犯和间*掌握中》的决议。情报局指控南共的两次会议和通过的两个决议,无论就其内容以及处理方法来说,都是错误的。
   情报局对没有加入这一组织的共产党也进行干涉。印度共产党、瑞典劳动党以及日本共产党在1950年先后受到情报局的点名批判。由于受联共(布)领导大党主义的影响,情报局错误地干涉各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阻碍它们独立自主的行动,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某些不良后果。1956年 4月17日,情报局机关报《争取人民民主,争取持久和平!》公布关于结束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活动的公报,该报亦停止出版。(姜琦)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00:49 | 只看该作者
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

   《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争夺全球战略的重点-欧洲的扩张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G.C.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质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1947年7~9月,英、法、意、奥、比、荷、卢、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了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援助和贷款224亿美元的总报告。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计划原定期限5年(1948~1952),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 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是美国垄断资本利用美援拉拢西欧盟国,抗衡苏联,抑制西欧人民革命运动,争夺西欧市场的重要手段,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李存训)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01:03 | 只看该作者
麦卡锡,J.R.Joseph Raymond McCarthy (1908~1957)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1908年11月14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城镇。1935年毕业于马克特大学。后在威斯康星州当律师,并当过巡回法庭法官(1940~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陆战队服役。1946年在威斯康星州当选为美国参议员。
  1950年2月9日他在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城发表煽动演说,虚构“共产主义威胁”和“共产党的渗透”活动,声称有 205名共产党的“颠覆分子”已经钻进国务院及其他政府机构,要求进行清洗。麦卡锡的演说得到一些财团、**组织和社会右翼势力的支持。共和党人也曾把麦卡锡作为党派斗争的工具,攻击执政的民主党总统,掀起全国性的激烈的**“十字军运动”,开始了麦卡锡的政治****。1950年 3月《华盛顿邮报》发表一幅漫画,在象征专门从事诽谤活动的圆形泥浆桶上写着“麦卡锡主义”几个大字,由此“麦卡锡主义”和麦卡锡煽起的政治****活动同名。麦卡锡利用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和政府工作委员会主席的职权在朝野上下搜集黑名单,制造恐怖舆论,进行非法审讯,采取各种法西斯手段诽谤、攻击、****民主进步力量和无辜人士。造成指控O.拉铁摩尔等人的“共产党间*”案和****“原子弹之父”J.R.奥本海默案,清洗国务院中对中国***持较客观态度的“中国通”费正清、谢伟思、范宣德、柯乐博等,麦卡锡的猖狂活动不仅激起各界人士的义愤,也引起了统治集团的恐惧。1954年4~6月在陆军听证会辩论中麦卡锡被击败。1954年12月 2日参议院以67对22
票正式通过了谴责麦卡锡的决议。麦卡锡被撤除参议院两机构主席职务。1957年5月2日病死。(黄安年)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01:17 | 只看该作者
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Soviet Union,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and France Respective Occupation of Regions in Germany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处置德国的一种形式。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力主分割德国。1943年12月1日,F. D.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正式提出这一设想,即把德国分割成5个部分,每个地区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鲁尔和萨尔地区由国际共管。И.В.斯大林为了严惩德国法西斯,赞同美国方案。W.L.S.丘吉尔虽有保留,但也表示支持。1944年上半年,苏联红军攻势凌厉,越出边界,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军事形势迅速发展,促使美、英在确定肢解德国之前,谋求就临时对德占领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前此,英国于1944年初根据艾德礼委员会报告,向欧洲咨询委员会提出临时划分德占区的建议,即按1937年德国疆界分成 3个占领区,苏占东部、英占西北部(包括鲁尔)、美占西南部和萨尔,柏林由三国共同占领。苏联同意英国方案。美国认为拟议中的方案,苏占区面积过大,英占区包括主要工业区鲁尔,均对美国不利。但鉴于苏军已步步逼近德国边界,美国来不及另提方案,遂于4月28日同意英国方案。1944年9月12日,欧洲咨询委员会以英国建议为蓝本,提出第一份临时划分德占区的方案。由于英国作出一定让步,罗斯福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1943,1944)上接受德国西南部作为美占区,放弃与英国对换占区的设想。随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临近结束,美、英与苏联在战后安排问题上分歧增多。美、英认为扶植一个强大的德国,有利于在战后抗衡苏联。苏联为了适应形势变化,也开始强调德国统一。出于上述考虑,美、英、苏三国虽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分割德国的原则协议,实际上均已放弃分割德国的主张。分区占领德国便从权宜之计变为正式方案。为了进一步增强西方在欧洲及德国的实力,英国主张FaGuo参加对德占领。美国经过考虑,罗斯福在2月5日的雅尔塔会议上正式建议,从美、英两个占领区各划一部分组成FaGuo占领区。邱吉尔、斯大林表示同意。1945年6月5日,四国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柏林正式声明把德国分成 4个部分,东区归苏、西北区归英、西南区归美、西区归法。“大柏林”区由四国共同占领。声明还规定由四国总司令正式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7月中旬起,四大国在德国和柏林按划定区域实行占领和管制。在 7月底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四国又通过对德管制的政治经济原则。至此,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局面正式形成。(竺培芬)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04:3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明:
   以冷战起源的原因为核心收集的相关名望解释,中文主要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世界历史》、《政治学》卷,英文主要来自大英百科全书2007版。其中一些是比较边缘的仅供参考,大部分还是比较基础的材料。关于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和赤色恐慌我觉得应该着重一下。但在苏联的国内因素问题上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搜集,欢迎各位把手头有的相关材料也跟贴上来!
37#
发表于 2007-1-15 19:04:36 | 只看该作者
[s:8] 这些材料还真够好的
38#
发表于 2007-1-29 17:32:41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7-9-27 20:50:22 | 只看该作者
C'est bien!!!:hug:
40#
发表于 2007-12-26 17:53: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谢谢俄il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8 20: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