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gaizhi5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关闭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6-8-24 00:06:0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wumi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32#
发表于 2006-8-24 00:35: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3#
发表于 2006-8-25 09:33:38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uirbbs.com/bbs/images/smiles/laugh.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quote-wuming+2006-08-24 00:35--><div class='quotetop'>引用:(wuming @ 2006-08-24 00:35)</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这个斑竹不错,要支持,<!--quote2--></div><!--quote3--><br />? 顶一下<img src="http://www.uirbbs.com/bbs/images/smiles/laugh.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34#
发表于 2006-8-25 09:48:15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顶!
35#
发表于 2006-9-7 21:20:4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36#
发表于 2006-9-8 19:36:26 | 只看该作者
<p>多谢</p>
37#
发表于 2006-9-9 00:12:51 | 只看该作者
<!--quote-gaizhi554+2006-04-03 08:25--><div class='quotetop'>引用:(gaizhi554 @ 2006-04-03 08:25)</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strong><font size="2"><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二、国际安全关系的不同观点</span></span><br /><br /></font></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x">安全关系作为一个范畴,主要指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br />互影响。安全研究中,如何看待和解释这种安全关系的构成和属性,如何解释安全<br />关系对于行为体的影响,是决定研究者安全观的最基本的问题。事实上,恰恰因为<br />不同的研究者对安全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才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观念和<br />不同的研究范式。(1)现实主义理论范式。现实主义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国家的安<br />全。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安全的指示物。国<br />家作为拥有主权的行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享有对内的最高政治权威和对外的<br />平等自主。这种本质属性决定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维护自身最大利<br />益为最高原则。它的一切决策和行为都是以自己的意愿为转移;除非迫不得已,它<br />不接受任何外来的指挥、干涉和支配。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系就是由主权国家<br />构成的无政府状态。(2)新现实主义与安全合作。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只是手段,<br />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对新现实主义来说,国家最终所关心的不<br />是权力而是安全,因此,如果追求更大的权力可能出现不安全,国家就可能选择谈<br />判而不是战争。新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政治的特征未必就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br />在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新自由主义安全观。新自<br />由主义更多强调的是跨国的联系。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欧汉和约瑟夫·奈<br />所提出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从安全概念的角度来看,就是一种对于安全关系<br />的描述。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各国经济利益<br />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这种日益<br />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在安全问题上地国际合作成<br />为可能。<br />? ?? ?三、国际安全战略选择<br />? ? 国家要维护自己的安全,就要有适当的安全战略。国家的安全观包括两个范式:<br />实力政治与合作安全。实力政治的理论基础,就是权力政治。按照实力政治的观点,<br />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只有处于较强状态才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安全的。<br />因此,追求实力地位的国家,大体可作两种选择,要么谋求支配那些反对它们或是<br />可能威胁它们的国家,要么谋求力量的平衡。进行这样两种战略选择,其实质都是<br />想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1982年,以帕尔梅为首的“裁军与安全<br />问题独立委员会”率先提出了“共同安全”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认<br />识,即核战争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战争的双方只能同归于尽,因此,对抗的双方<br />必须谋求共同的生存。持久的安全只有在全体国家能够共享安全的时候才能实现,<br />而这一点的实现只能通过建立在平等、正义和互惠原则之上的合作。但是,国际安<br />全体系中的任何合作都不可能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安全合作具有脆弱性。<br />? ? 四、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br />? ? 从理论上探讨国际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可以看到,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是存<br />在着某种两难关系的。这种两难关系表现为:国家是按照理想主义的模式创建国际<br />组织的,但不得不按照现实主义的方式在其中行事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国际组<br />织的形式解决冲突与争端,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间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每一个<br />参与的国家都存在如何处理与国际组织的关系问题。这种以契约为体现的关系既反<br />映个别国家的利益与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的关系,亦反映个别国家的权力与国际组<br />织的权力的关系。事实上,每个国家在面对这样的关系时,都不得不进行功利的、<br />道德的和力量对比的判断。(互)进行功利的判断,国家要解泱的是对自身得失的分<br />析,即只有得大于失,国家才会参与国际组织的合作。(2)进行道德判断,国家要<br />解决的是如何承担对于国际组织的义务,或者说国家将如何为集体利益作贡献。(3)<br /><br />进行力量对比的判断,国家需解决的是把多大的权力授予国际组织,或者说准备使<br />国际组织强大到何种地步。在这三个问题上,国家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国际组织的功<br />效。<br />第四节国际和平维持机制及其建设<br />一、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br />? ? 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有(1)恐怖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br />大的恐怖主义几乎年年发生,特别是2001年的“9·11”,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到了<br />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恐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各国政府加<br />强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打击力度,国际社会加强反恐合作,今后的恐怖主义活动将更<br />加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恐怖活动手段高科技化。美国成为国际恐怖行动的主要对<br />象。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以伤害平民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暴力活动,对国际安全的影响<br />是严重而突出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br />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规模战争的替代品”,是危害当代国际安全与世界和<br />平的主要力量。( 2)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又称“ ABC”武器。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br />扩散是指上述武器和运载工具及其技术和材料的扩散。其中核武器的扩散~直是国<br />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核武器的扩散,可分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纵向扩散或垂直扩散,<br />即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库在规模上的扩大、质量上的提高和品种上的增加;二是横向<br />扩散或水平扩散,即无核武器国家通过研制或购买拥有核武器,也就是核军备竞赛。<br />冷战后的国际防扩散体制仍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冷战<br />结束后,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此起彼伏。一个重要<br />因素是少数国家继续坚持“冷战思维”,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r />冷战后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些新的特点:一是干方百计地寻求联合国的同<br />意或授权。二是绕开联合国,通过控制其他国际组织进行。三是制造合法性理由,<br />为自己的干涉政策和行动辩护。四是动辄使用武力或以制裁来椎行,强迫别人接受<br />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在国际关系中以经济制<br />裁或威胁使用武力来推行其外交政策。<br />二、和平维持机制及其建设<br />国际和平维持机制,就是在军事、政治、经济范围内对战争危险的直接抑制,对战<br />争能力与手段的直接管制。并在其他广泛领域里积极调节和控制冲突,在广义上也<br />可以视为消除和减少战争危险,间接地维护了和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br />1、军备控制与裁军。所谓军备控制,是指对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试验、部署和使<br />用的限制和管制。而裁军是指裁减军队和军事装备。两者目的均是使军备不要太多,<br />以便降低对抗强度,缓和国际局势,克制冲突发展,减少战争危险。裁军是把国家<br />军备视为武装冲突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削减和最终取消军备来谋求防止战争。<br />而军备控制不反对各国保存一定的军备,它把国家间分歧与冲突视为战争根源,承<br />认某些分歧和冲突也许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通过减轻军事存在而不是彻底消除军<br />备,来促进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和降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军备控制方法大体上分为<br />裁军、减少现存武器、限制新武器的发展与部署以及限制武器转让等。<br />2、强化国际法作用。国际法旨在调整国际关系,形成对国家行为和国家间相互关系<br />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以<br />及仲裁、审判等司法程序和机构。国际法只要能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就能对整个<br />国际社会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国际法效力是以国家意志的协议为依据的,本质上<br /><br />体现了国家利益的协调。与传统国际法比较,现代国际法的巨大进展表现在,它不<br />仅调整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且调整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之间的行为<br />规范,并且在其发展与强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最大利益。<br />只有确立了国家关系和国际生活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才能从宏观上有效地指导和<br />规范国际社会的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侵略和战争行为,才能建立起一个新的稳<br />定、安全和繁荣的世界。<br />3、联合国维持和平机制与行动。联合国宪章中分别规定了有关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br />与法律解泱的各种方法,从而构成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据以进行活动的法律基<br />础。联合国大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所作的决议有强大的政治与道义力量,<br />但安全理事会对此负有主要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维持和平机关,其决<br />定对会员国有约束力。安理会也可以决定成立受其直接指挥的联合国和平部队。这<br />是一支非传统的、特殊的军队,其任务不是作战,而是观察、报告冲突地区局势,<br />监督停火、休战或停战,执行脱离接触协议,监督和督促撤军,阻止非法越界和军<br />事渗透,控制军事分界线和隔离区,监督选举,维持治安,保护平民活动,以及从<br />事人道主义援助等。<br />4、核威慑。核威慑是以核军备和核战争威胁来威逼对手因面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br />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策略与手段,它是核战略的核心,其目标是以最小的战争风<br />险,换取最大的威慑效果。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构成了核威慑的充分心理基础和<br />客观基础,使它能以物质手段去达到心理效果,即最大限度的威慑目的,从而主要<br />成为阻遏核大国之间战争的有力手段,特别是使大规模战争、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大<br />大下降。最具破坏性的全面核大战,实际上成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和最没有可能发<br />动的战争。但是,核威慑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会受到动机、手段、对象、结果<br />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一种战略性的威慑作用。</span> <br /><br /><br /><br /><!--quote2--></div><!--quote3-->你是个好同志,党和人民感谢你!<br />
38#
发表于 2006-9-12 21:08:3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啊~~
皮皮鲁 该用户已被删除
39#
发表于 2006-9-14 00:22: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lethew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40#
发表于 2006-9-14 21:0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3 18:5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