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putin_w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新东方考研英语笔记合集下载考研英语笔记合集下载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2008-3-17 11:44:01 | 只看该作者

1

1
382#
发表于 2008-3-22 00:22:10 | 只看该作者
看上去很牛的样子……
383#
发表于 2008-4-6 12:20:07 | 只看该作者

国关总结10

第四点计划:  亦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提出的“地点主要行动原则”的第四点,故名。提出要拟订一项新的大胆的计划,已利用现有的先进科学和发达工业来改进和发展落后地区,宣称美国将给“不发达”国家以“技术援助”和投资,以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据此,美国国会于1950年6月5日通过国际开发法案,首次将对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援助列为一项国策。同年秋成立“国际开发咨询委员会”和“技术合作署”,负责计划实施。到1953年底,美国与33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了这一计划的一般协定。直到整个60年代,美国技术援助额每年平均约1.5亿美元。通过这一重大计划,美国影响迅速和大规模的渗入到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扼亚欧非三洲交通的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1869年运河开通后,英法垄断了运河公司96%的股份。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收回运河。英法采取经济和国际压力,均告失败。10月29日,数万以色列军在英法支持下入侵埃及西奈半岛。英法借口保护运河通航安全,于次日向埃及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占领赛得港,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遭埃及拒绝。31日,英法从海上,空中袭击埃及,随即入侵埃及领土。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宣布同英法断交,停止运河通航。国际舆论强泪谴责英法侵略行径。11月2日,联合国作出有关各方立即停火的决议。11月4日派出紧急部队监督停火。11月6日,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1月22日宣布撤出埃及。1957年3月8日以色列军队撤出埃及西奈半岛。
第三次中东战争: 即六五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阿以交战六天,故亦称“六天战争”。5日清晨,以色列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国发动闪电袭击。当天,埃及开罗,亚历山大,赛得港等主要空军基地的飞机几乎丧失殆尽,叙利亚和约旦空军也受重创,3国共损失374架飞机和许多导弹基地。接着,以色列陆军在6天内侵占了约旦和两岸,耶路撒冷城东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等共计6.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埃,叙,约三国损失兵力6.3万,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战争期间,埃及曾宣布停止苏伊士运河航运,阿拉伯石油生产国纷纷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美英停止输出石油,埃及的许多阿拉伯国家还用美英断交。6月7—9日,埃及,约旦,叙利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宣布停火。以色列直至10月占领戈兰高地后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 即十月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在其他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支持下反击以色列的战争。因爆发之日为犹太教赎罪日,爆发之日为伊斯兰教斋月,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强渡苏伊士运河,摧毁巴列夫防线,突入西奈半岛;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同以军激战,包围重镇库奈特拉;巴勒斯坦游击队出动2.5万人次在以军后方出击;阿尔及利亚等国派出坦克和空军支援部队;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实行石油禁运。结果以军损失坦克总数的一半和110架飞机,10月16日后形势发生逆转,以军在北线取得主动后偷渡苏伊士运河成功,切断了埃军补给线。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停火决议。埃叙接受停火。但以军表示接受停火的同时向埃叙发动新的攻势,占领了更多的土地。25日,安理会决定由加纳,印尼,波兰,加拿大等七国组成维持和平部队赴中东监督停火。战争遂告结束。
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6月至次年5月苏联和美英法就德国的币制改革问题而引起的危机。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同时也分区占领位于苏占区内的柏林。1948年初美英法三方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同年6月18日,美英法宣布在西占区进行币制改革。苏联对此立即做出反应,于6月19日宣布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道加强管制,以防止苏占区货币流通遭到破坏。美苏关系开始紧张。6月22日,苏美英法四国代表在柏林开会,讨论柏林货币问题,但双方各持己见,竞相宣布在各自占领区发行新货币,致使矛盾不断升级。6月24日,苏联宣布中断柏林西区与德境西占区的水陆通道,对柏林实行封锁。6月25日,美国声称为保证西柏林居民的粮食和必需品供应,对西柏林实施大规模空运,英法随之附和。美国还调派两个可携带原子弹的B—29型轰炸机大队进驻英格兰,向苏联进行核威胁。为解决柏林危机,双方于同年8月开始谈判,1949年5月,四国代表在纽约达成协议,决定双方于5月12日取消一切封锁,23日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德国和柏林问题。到此,持续11个月的柏林危机结束。
第二次柏林危机:  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加入北约和华约组织,柏林问题,即西柏林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成为东西方关系中十分敏感的问题。1958年11月27日,苏联政府照会美英法,建议把西柏林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并提出西方三国如不在半年之内就西柏林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将让民主德国“实施其陆上,水上以及天空的主权”,也就是切断西柏林同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的任何联系。美英法三国认为这是苏联“六个月期限的最后通牒”,并迅速作出强硬反应,宣布如果苏联使用武力封锁西柏林,西方将用武力进入西柏林,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开始了所谓的第二次柏林危机。由于西方态度强硬,苏联被迫退缩。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双方同意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继续就柏林问题进行谈判。美苏关系暂时缓和。1961年初,从民主德国逃往联邦德国的人数激增,其中大部分是从东波林逃到西柏林,这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给民主德国和华约集团造成威胁。为此苏联再次提出解决柏林问题。1961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议上,赫鲁晓夫提出如果美国在6个月内仍不愿就柏林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将单方面采取行动。美国则宣称为维护西柏林的利益,将不惜一战。双杠剑拔弩张,形势再度紧张。美国肯尼迪政府宣布追加国防经费32亿美元,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和国民警卫队,在西德举行军事演习。苏联也立即宣布停止红军复员,增加军费1/3,在东德举行军事演习。8月13日,苏联与民主德国政府对柏林的通道口实行管制,并沿西柏林边界构筑一道高3.9米的钢筋水泥墙,即所谓的“柏林墙”。美国立即向西柏林增派1500人的战斗队,威胁要拆毁柏林墙。为打破僵局,苏联首先从原立场退却,同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22大上,宣布取消年底之前解决的期限。对此,肯尼迪政府做出响应,双方同意冻结德国问题。前后持续3年之久的第二次柏林危机宣告缓解。
越南八月革命: 1945年8月,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1945年初,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掀起抗日救国高潮,武装斗争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8月13日至8月15日举行的印度支那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发动总其一;河北,顺化和西贡先后起义成功,获得解放。8月27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日本傀儡皇帝保大被迫退位。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发布《独立宣言》,宣告越南独立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超越遏制; 布什入主白宫后于1989年5月在德克萨斯州农业和机械大学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其基本内容是: 战后美国对苏联政策起到了作用,现在已到了超越遏制,为90年代制定一项新的对苏政策的时候了;超越遏制的目标要比仅仅遏制苏联扩张主义远大的多。所寻求的是使苏联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美国希望苏联的改革引导他同过去彻底决裂;西方应鼓励苏联朝着开放社会方向发展,实行持久的政治多元化和尊重人权;苏联拥有令人畏惧的力量,为防止苏联扩张,美国必须保持强大。德克萨斯讲话后,布什在不同场合多次对这一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表示这使整个90年代美国对苏政策。
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 1955年9月8日,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应苏联政府邀请率代表团访问苏联。9月9日至13日,阿登纳同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苏联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建立外交关系,贸易关系和文化关系,释放被拘留在苏联的德国人和德国统一问题。9月13日,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双方同意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14日,阿登纳在莫斯科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联邦德国政府不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16日,塔斯社发表声明指出,苏联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看成是德国的一部分,德国的另一部分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0日,苏联和民主德国签订了两国关系条约,确认民主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
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之间关系的基础条约:  1972年11月8日由两国政府在波恩签订。1973年6月21日生效。这是联邦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同民主德国签署的一项重要条约,也是德国***为两个国家后,两个德国之间签署的第一个国家关系条约。主要内容是:(1)两个德国在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发展正常的睦邻关系。(2)两国遵循一切国家主权平等,尊重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自主权,维护人权和互不歧视的原则。(3)两国将只用和平手段解决他们的争端,放弃使用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两国强调它们之间的现存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并保证无限的尊重他们的领土完整。(4)两国任何一方在国际上都不能代表另一方的名义采取行动。(5)两国将促进欧洲国家的和平关系,并为欧洲安全与合作作贡献。(6)两国尊重双方在内政和外交事务上的独立自主。(7)为双方的利益,发展和促进在经济,科学技术,交通,法律交流,邮电,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及其他方面的合作。(8)两国将在双方首都互设常驻代表机构。该条约的签订,实现了两个德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是七十年代东西方缓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中东问题的第242号决议: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于1967年11月22日通过。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中东建立“公正及持久和平”的两项原则:以色列军队撤出他在最近的冲突中占领的土地;终止一切关于交战的状态和要求,尊重并承认该地区所有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及其在安全及公认疆界内和平生存,免遭武力威胁及武力行为的权利。重申必须保证中东地区国际水道的自由通航;达成难民问题的公正解决。通过包括建立非军事区在内的各项措施,保障该地区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不受侵犯及政治独立。以色列拒绝执行这一决议。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当时也拒绝接受。
联合国关于中东问题的338号决议: 美苏两国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提出,1973年10月22日安理会通过。主要内容是:(1)要求现在战斗的一切方面,在他们目前占据的阵地上立即停止一切射击,并停止所有的军事活动,至迟不得超过本决议通过后12小时(2)要求有关各方停火后即开始执行安理会1967年通过的242号决议的所有部分。(3)决定由有关方面于停火时起,在适当方面的主持下,立即同时开始谈判,以便在中东建立公正和持久和平。
384#
发表于 2008-4-6 13:41:0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385#
发表于 2008-4-9 19:0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 :@
瀛瀛 该用户已被删除
386#
发表于 2008-4-10 14:31: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7#
发表于 2008-4-10 18:50:36 | 只看该作者

dd

ddd
388#
发表于 2008-4-10 19:28: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389#
发表于 2008-4-10 19:33:24 | 只看该作者
xinkule辛苦了~~~~~~~~~~~~~~~~~
390#
发表于 2008-4-10 20:42: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7 09:2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