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allan20028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共享] 国际关系必读书籍(电子书)精选

[复制链接]
3741#
发表于 2010-4-4 17:03:14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2#
发表于 2010-4-4 17:30:16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3#
发表于 2010-4-4 17:32:41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哈哈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4#
发表于 2010-4-4 17:32: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5#
发表于 2010-4-4 17:46:20 | 只看该作者
到是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6#
发表于 2010-4-4 17:56:2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战略篇
你可以有很多理由——单纯被p大的光环吸引、希望以此充实自己的职业规划、规避经济危机的不景气、热衷学院与学术生活、志在仕途、或者,单纯觉得没事干考着玩儿——统统无所谓,问题在于你自身的目标直接决定了你今后的动力和方向。----------------------------------------版权所有

实事求是地说,sis并非我们一开始想象地那么难考,考试也并非我们想象地那么开放,那么罗曼蒂克,那么富有灵活度和注重创新。尤其国政专业,更是偏重应试能力——记忆的准确、答题的规范甚至字体书写的工整都会影响你最终的分数。相对的应试捷径不是没有。但是,如果你抱着真正想学点东西(当然,今后你必然会发现现在学的这点东西也是废物,这就是后话了),我还是建议认认真真地从基础出发,把这个学科(包括相关学科)最基本的那些专著看一看,哪怕但择其精要。原因在于:比较sis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其难度相差颇大——本科生阶段着重在于勾勒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提升兴趣,而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基础,乃是学生课下的事情;到了研究生阶段,基础知识老师一般是默认你已经掌握,因此不会强调——你当然可以选择单纯应试,但如果不想在研究生阶段用太多宝贵的时间补课的话,现在多学一点也没有坏处。----------------------------------------版权所有



第二篇、知己知彼
知己——本科出身(包括专业、院校)不仅对于你的起点,也对于复试影响颇大;且科班出身未必会有优势。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只满足老师课上的讲授,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启迪思路,而不是提供封闭的答案;  英语有不足的同学,及早下手准备,毕竟这是个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当然,必然也是很令人恶心的)-------------------------------------------版权所有

知彼——大体上,笔者自己的复习分成大体两个阶段,在第一个学期及暑假是自由的系统阅读,在前期应给自己充分的自由度有助于夯实基础、扩展视野、完善知识体系。到10月份开始后就要集中应试。我不赞成从一开始就抱定应试的路线,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事先通过研究专业课真题、收集信息等了解下各专业的特点和出题规律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收益。
------------------版权所有

对于公共课,个人建议英语要一直坚持,不仅仅做题,平时要注重积累;政治就9月份之后看,提前看是浪费时间——但是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大概考些什么,心里有个大概的底。--------------------------------------版权所有
以下具体说


2.1、 各专业的特点和选择
限于本人的信息,只大致谈一下国关和国政专业的情况,仅供参考
国关专业:
   专业特点是多注重大国关系、核心地域,历史感较强,如美欧、中美-中欧关系、宏观层面的国际安全与战略等。招生相对较少。
    试题(大题)多以跨时段性质的问题、体系变迁的关键节点(conjunction)、大国实力的消长和转换等为主。比如美国霸权的建立过程、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比较、二十年危机、冷战结束等等,较晚近的问题也常会有一道大题涉及。名解的话,就要纯粹看平时积累了,千万别以为死记硬背了方连庆的几卷本就能搞定这几十分——相信看过罗老师出的sis本科期末试卷的同学都会深有感触的。------------------版权所有

   国政专业:
   专业特点是侧重具体性的regional studies,比如亚洲、中东、东南亚、非洲、IO,等等(当然,vvp的方向是一个例外,亦是吸引我的地方);招生一般是sis各专业中最多的
  试题的时政性较强,以年内或较晚近的重要时政热点问题的分析为主;也包括以上领域重要的相关问题。名解相对国关专业较为大众化,40分基本全在书上。------------------版权所有


2.2、公共课和专1
英语:与其说是取决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如说重点考察逻辑能力——
英语的核心在阅读,这个东西一定要多练,即便你英语功底很好,适应考研英语的BT思维也是重要的。
试题最常见的类型为“同义置换”型,即选项中中用相似的表达表述文章原句的意思,错误选项往往错在程度和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
另外的主要题型考察对整个段落和文章的概括能力,这些都需要练习找规律。------------------版权所有
政治:sb学科,把大纲和真题吃透了,做题宁缺勿滥,以不变应万变。千万不要去报所谓的辅导班,纯粹的垃圾,骗人的货色,浪费时间和Money不说,还误导方向(至于英语辅导班,国关本校的师弟师妹们就直接无视掉吧)。 ------------------版权所有                    
专一,即政治学概论:此科目近年来完美地趋向政治学-国际政治基本知识1:1的比例。
需要提醒的是,与复旦等学校不同,sis考的知识点,很少涉及当下的时髦概念,而更多侧重那些enduring concepts,比如分权制衡、宪政、人民主权、司法审查等等,大题也多以“泛”得令人发指的主题著称(尤其是最后一题)。------------------版权所有


  第三篇、战术篇(只限于国关、国政专业)
3.1、专业课教材的使用
1、弃绝“参考书迷信”——万勿把以前公布的几本参考书奉为圭臬,死活以此为纲(请参见本人的帖子 http://bbs.newslist.com.cn/viewthread.php?tid=196841 )。
2、教材的运用:
书是死的,考点相对而言是活的。当下教材市场因其特有的出版惯性,几乎没有真正较完整涵盖了学科内的基本知识的教材。我的做法是尽量多看,然后自己加以总结(国内基本上所有的政治学基础和国际政治概论的教材我都找来翻过,事实上每本书的框架结构大同小异,比较的话很快就能读完)。有些部分,甲书写的好,就用甲书;有些部分,乙书详细,就用乙书,总之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平时没事可以自己画一下目录和框架图,有精力的话自己可以攒一本“教材”出来,那必然将是最适合你自己的。------------------版权所有
教材运用的细节说明,参见本人的帖子 http://bbs.newslist.com.cn/viewthread.php?tid=156398
事实上教材这个层次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入门,最好平时还是要多看一些经典和原著,多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付政治学那种大题)。------------------版权所有


3.2、国关史
我一直到08年10月份,都按国关专业来准备,后来临时转考了国政。应对国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一定要扩展知识面,注重积累,并且提高理论联系史实的能力(下面会提到理论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名解词条多出现教科书上没有的点,飘忽的题风使得死记硬背某几本书的同学比较吃亏(0基础,或只具有高中历史知识的同学要适当多加强积累了,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也没有太多的良方,毕竟大家起点不同);另一方面,大题,尤其是论述题的长跨度,使得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视角来整合归纳史实,记忆和答题会有很多障碍。推荐一些史论结合或者有思想性的作品,比如《理解国际冲突》、《大外交》、《大国政治的悲剧》、《大战胜利之后》、《武力与治国方略》、《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改变了世界?》等等,不一一列举,总之多读是必要的。------------------------------版权所有


至于国政专业的“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注:不是很多人误解的“战后国际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大体上更“应试”一些。名解40分基本上都是大陆货;大题则要么是老师的研究方向,要么是时政热点,且往往是这两者的结合。现在想来,如果选择单纯应试的目的的话,对付这一科其实很简单——去cnki搜老师的论文、顺带着看《世界知识》、《现代国际关系》之类的sb期刊就行了,有条件者没事看看FA之类。------------------------------版权所有 http://www.cfr.org/   、 http://www.nytimes.com/pages/world/index.html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之类的网站有空都可以看看,cfr有一些不错的论文看看有一定启发。
至于所谓的“新中国外交”,考得基本上都是近10年的东西,或者干脆作为时政点考了,外交史之类的书和教材随便看看即可,推荐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把后半本的条条框框扫下)。------------------------------版权所有
总之国政专业的试题较国关而言相对简易,可预测成分较大


3.3、关于国关理论
事实上很多同学都会发现,国关和国政专业的考试中,并不会直接涉及国关理论知识;整个sis统考的政治学概论就更不会涉及了(原因某老师已经说的很明白——专业课1就是考大家的基本的基础而已),不过个人觉得就考研而言,涉猎一点理论是有好处的(当然,应试道路似乎可以略过这一步)------------------------------版权所有
关于这一块,参看本人的帖子 http://bbs.newslist.com.cn/viewthread.php?tid=36949 ------------------------------版权所有


3.4、关于听课
有条件去北大听课的话,个人还是建议去大概听一下,即使当作一种放松吧——事实证明听课并不一定带来高分。但从各方面而言,听课作为熟悉老师的理路、看看自己与sis本科生的差距、甚至作为一种强化考研动力,调整心态的方式,还是十分有益的。------------------------------版权所有
课程的选择建议选择本科生的必修课,vvp、许sir等等都是值得推荐的。------------------------------版权所有


3.5、关于时间
个人习惯而已,我倾向于一天不要学太多的时间——超过9个小时,很难保证效率------------------------------版权所有
如何保持清醒和高效:
1、人吃饱了便会懒洋洋的,困倦、贪睡——即使实际上并不缺觉,事实上,吃了那些高热量的食物后尤其如此;肚子空空(前提是不能太饿)的人脑子却很清醒,思考东西非常有条理,吃点水果尤其有益~~------------------------------版权所有


2、千万不要在床上看书,看不了几分钟就会扯来被子盖上——而在温暖且有轻微压力的条件下人最容易睡着;
------------------------------版权所有

3、看书一定要危襟正坐,不习惯可以靠在椅背上,舒适感一方面来自坐姿,但更多地要来自阅读;桌椅高度一定要适当,不要在沙发上看书,不要在茶几上看书,不要在电脑前看书,总之不能让自己太舒服。
------------------------------版权所有

4、书边上不要摆零食,但一定要有水或饮料,学习是一个耗水工程~~------------------------------版权所有


5、时间要适度,不要走来走去,连续性的整块性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以一小时为最小时段;坐不住的、手机忙的、不停走动的、边学边吃的人可以选择换个时间来学习。------------------------------版权所有


6、环境要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温度适宜、空气相对新鲜无异味、不宜有分散注意的人或物(^-^)

7、困了的话直接回去睡觉,不必犹豫,强撑着如鸡啄米的人实在很搞笑;趴着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严重的四肢麻木——总之,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实现清醒和高效,那么理智地回去,到精力充沛时候再来。------------------------------版权所有




3.6、关于应试
字迹记得写工整,切记别太着急。专业课的时间分配大概是至少给2个论述题留90分钟;英语考试做不完的话只能说是基础和练习环节上不够------------------------------版权所有


3.7、复试
听力题型结构是:

section A:专4的statements10道

B:托福的short conversations10道

C:六级难度的passages三篇10道

复试有三个国政教研室的老师,三个亚非所的老师

形式是6选3,选老师答题

第一个抽到了钱雪梅老师的huntington的政治发展理论
第二个是王联老师的巴基斯坦在反恐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个是张海滨老师的NGO的作用及作用渠道

面试最好先了解下老师的专业研究的相关情况;要自信、谦和;多微笑,注意礼数;不会的或答的不好的题要诚实的承认;穿着得体;不宜太拘谨,也切忌太随意
总之,祝好运~


第四篇、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
最后,大概列几点
1、对于师哥师姐和诸位老师,要虚心求教,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不仅仅对此时有帮助,更令你经久受用;
2、对待研友,个人觉得大可不必抱着猜疑的心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一种自信。
3、宿舍的良好氛围是重要的,在此吹嘘下我们伟大的316战斗集体
4、心态是个微妙的问题,考研面临最大的疲劳不是身体上的(相反往往会食量大增,以本人为例,考研后一学期体重飙升,与宅在自习室有直接关系),而是精神上的。如何化解心态的波折很重要,不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用我来废话,大家都该有自己的方法吧------------------------------版权所有
文章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帮助和关怀,并祝愿明年的师弟师妹取得好成绩。再次申明,此帖仅为个人扯淡,错误偏激之处难免,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因涉及具体信息,谢绝转载和分享,本人保留一切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7#
发表于 2010-4-4 17:56: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战略篇
你可以有很多理由——单纯被p大的光环吸引、希望以此充实自己的职业规划、规避经济危机的不景气、热衷学院与学术生活、志在仕途、或者,单纯觉得没事干考着玩儿——统统无所谓,问题在于你自身的目标直接决定了你今后的动力和方向。----------------------------------------版权所有

实事求是地说,sis并非我们一开始想象地那么难考,考试也并非我们想象地那么开放,那么罗曼蒂克,那么富有灵活度和注重创新。尤其国政专业,更是偏重应试能力——记忆的准确、答题的规范甚至字体书写的工整都会影响你最终的分数。相对的应试捷径不是没有。但是,如果你抱着真正想学点东西(当然,今后你必然会发现现在学的这点东西也是废物,这就是后话了),我还是建议认认真真地从基础出发,把这个学科(包括相关学科)最基本的那些专著看一看,哪怕但择其精要。原因在于:比较sis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其难度相差颇大——本科生阶段着重在于勾勒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提升兴趣,而进一步系统地深入基础,乃是学生课下的事情;到了研究生阶段,基础知识老师一般是默认你已经掌握,因此不会强调——你当然可以选择单纯应试,但如果不想在研究生阶段用太多宝贵的时间补课的话,现在多学一点也没有坏处。----------------------------------------版权所有



第二篇、知己知彼
知己——本科出身(包括专业、院校)不仅对于你的起点,也对于复试影响颇大;且科班出身未必会有优势。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只满足老师课上的讲授,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启迪思路,而不是提供封闭的答案;  英语有不足的同学,及早下手准备,毕竟这是个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当然,必然也是很令人恶心的)-------------------------------------------版权所有

知彼——大体上,笔者自己的复习分成大体两个阶段,在第一个学期及暑假是自由的系统阅读,在前期应给自己充分的自由度有助于夯实基础、扩展视野、完善知识体系。到10月份开始后就要集中应试。我不赞成从一开始就抱定应试的路线,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事先通过研究专业课真题、收集信息等了解下各专业的特点和出题规律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收益。
------------------版权所有

对于公共课,个人建议英语要一直坚持,不仅仅做题,平时要注重积累;政治就9月份之后看,提前看是浪费时间——但是最好提前了解一下大概考些什么,心里有个大概的底。--------------------------------------版权所有
以下具体说


2.1、 各专业的特点和选择
限于本人的信息,只大致谈一下国关和国政专业的情况,仅供参考
国关专业:
   专业特点是多注重大国关系、核心地域,历史感较强,如美欧、中美-中欧关系、宏观层面的国际安全与战略等。招生相对较少。
    试题(大题)多以跨时段性质的问题、体系变迁的关键节点(conjunction)、大国实力的消长和转换等为主。比如美国霸权的建立过程、维也纳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比较、二十年危机、冷战结束等等,较晚近的问题也常会有一道大题涉及。名解的话,就要纯粹看平时积累了,千万别以为死记硬背了方连庆的几卷本就能搞定这几十分——相信看过罗老师出的sis本科期末试卷的同学都会深有感触的。------------------版权所有

   国政专业:
   专业特点是侧重具体性的regional studies,比如亚洲、中东、东南亚、非洲、IO,等等(当然,vvp的方向是一个例外,亦是吸引我的地方);招生一般是sis各专业中最多的
  试题的时政性较强,以年内或较晚近的重要时政热点问题的分析为主;也包括以上领域重要的相关问题。名解相对国关专业较为大众化,40分基本全在书上。------------------版权所有


2.2、公共课和专1
英语:与其说是取决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如说重点考察逻辑能力——
英语的核心在阅读,这个东西一定要多练,即便你英语功底很好,适应考研英语的BT思维也是重要的。
试题最常见的类型为“同义置换”型,即选项中中用相似的表达表述文章原句的意思,错误选项往往错在程度和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
另外的主要题型考察对整个段落和文章的概括能力,这些都需要练习找规律。------------------版权所有
政治:sb学科,把大纲和真题吃透了,做题宁缺勿滥,以不变应万变。千万不要去报所谓的辅导班,纯粹的垃圾,骗人的货色,浪费时间和Money不说,还误导方向(至于英语辅导班,国关本校的师弟师妹们就直接无视掉吧)。 ------------------版权所有                    
专一,即政治学概论:此科目近年来完美地趋向政治学-国际政治基本知识1:1的比例。
需要提醒的是,与复旦等学校不同,sis考的知识点,很少涉及当下的时髦概念,而更多侧重那些enduring concepts,比如分权制衡、宪政、人民主权、司法审查等等,大题也多以“泛”得令人发指的主题著称(尤其是最后一题)。------------------版权所有


  第三篇、战术篇(只限于国关、国政专业)
3.1、专业课教材的使用
1、弃绝“参考书迷信”——万勿把以前公布的几本参考书奉为圭臬,死活以此为纲(请参见本人的帖子 http://bbs.newslist.com.cn/viewthread.php?tid=196841 )。
2、教材的运用:
书是死的,考点相对而言是活的。当下教材市场因其特有的出版惯性,几乎没有真正较完整涵盖了学科内的基本知识的教材。我的做法是尽量多看,然后自己加以总结(国内基本上所有的政治学基础和国际政治概论的教材我都找来翻过,事实上每本书的框架结构大同小异,比较的话很快就能读完)。有些部分,甲书写的好,就用甲书;有些部分,乙书详细,就用乙书,总之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平时没事可以自己画一下目录和框架图,有精力的话自己可以攒一本“教材”出来,那必然将是最适合你自己的。------------------版权所有
教材运用的细节说明,参见本人的帖子 http://bbs.newslist.com.cn/viewthread.php?tid=156398
事实上教材这个层次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入门,最好平时还是要多看一些经典和原著,多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付政治学那种大题)。------------------版权所有


3.2、国关史
我一直到08年10月份,都按国关专业来准备,后来临时转考了国政。应对国关专业的“国际关系史”,一定要扩展知识面,注重积累,并且提高理论联系史实的能力(下面会提到理论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名解词条多出现教科书上没有的点,飘忽的题风使得死记硬背某几本书的同学比较吃亏(0基础,或只具有高中历史知识的同学要适当多加强积累了,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个人也没有太多的良方,毕竟大家起点不同);另一方面,大题,尤其是论述题的长跨度,使得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视角来整合归纳史实,记忆和答题会有很多障碍。推荐一些史论结合或者有思想性的作品,比如《理解国际冲突》、《大外交》、《大国政治的悲剧》、《大战胜利之后》、《武力与治国方略》、《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改变了世界?》等等,不一一列举,总之多读是必要的。------------------------------版权所有


至于国政专业的“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注:不是很多人误解的“战后国际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大体上更“应试”一些。名解40分基本上都是大陆货;大题则要么是老师的研究方向,要么是时政热点,且往往是这两者的结合。现在想来,如果选择单纯应试的目的的话,对付这一科其实很简单——去cnki搜老师的论文、顺带着看《世界知识》、《现代国际关系》之类的sb期刊就行了,有条件者没事看看FA之类。------------------------------版权所有 http://www.cfr.org/   、 http://www.nytimes.com/pages/world/index.htmlhttp://www.foreignaffairs.org/ 之类的网站有空都可以看看,cfr有一些不错的论文看看有一定启发。
至于所谓的“新中国外交”,考得基本上都是近10年的东西,或者干脆作为时政点考了,外交史之类的书和教材随便看看即可,推荐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把后半本的条条框框扫下)。------------------------------版权所有
总之国政专业的试题较国关而言相对简易,可预测成分较大


3.3、关于国关理论
事实上很多同学都会发现,国关和国政专业的考试中,并不会直接涉及国关理论知识;整个sis统考的政治学概论就更不会涉及了(原因某老师已经说的很明白——专业课1就是考大家的基本的基础而已),不过个人觉得就考研而言,涉猎一点理论是有好处的(当然,应试道路似乎可以略过这一步)------------------------------版权所有
关于这一块,参看本人的帖子 http://bbs.newslist.com.cn/viewthread.php?tid=36949 ------------------------------版权所有


3.4、关于听课
有条件去北大听课的话,个人还是建议去大概听一下,即使当作一种放松吧——事实证明听课并不一定带来高分。但从各方面而言,听课作为熟悉老师的理路、看看自己与sis本科生的差距、甚至作为一种强化考研动力,调整心态的方式,还是十分有益的。------------------------------版权所有
课程的选择建议选择本科生的必修课,vvp、许sir等等都是值得推荐的。------------------------------版权所有


3.5、关于时间
个人习惯而已,我倾向于一天不要学太多的时间——超过9个小时,很难保证效率------------------------------版权所有
如何保持清醒和高效:
1、人吃饱了便会懒洋洋的,困倦、贪睡——即使实际上并不缺觉,事实上,吃了那些高热量的食物后尤其如此;肚子空空(前提是不能太饿)的人脑子却很清醒,思考东西非常有条理,吃点水果尤其有益~~------------------------------版权所有


2、千万不要在床上看书,看不了几分钟就会扯来被子盖上——而在温暖且有轻微压力的条件下人最容易睡着;
------------------------------版权所有

3、看书一定要危襟正坐,不习惯可以靠在椅背上,舒适感一方面来自坐姿,但更多地要来自阅读;桌椅高度一定要适当,不要在沙发上看书,不要在茶几上看书,不要在电脑前看书,总之不能让自己太舒服。
------------------------------版权所有

4、书边上不要摆零食,但一定要有水或饮料,学习是一个耗水工程~~------------------------------版权所有


5、时间要适度,不要走来走去,连续性的整块性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以一小时为最小时段;坐不住的、手机忙的、不停走动的、边学边吃的人可以选择换个时间来学习。------------------------------版权所有


6、环境要安静整洁、光线适中、温度适宜、空气相对新鲜无异味、不宜有分散注意的人或物(^-^)

7、困了的话直接回去睡觉,不必犹豫,强撑着如鸡啄米的人实在很搞笑;趴着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严重的四肢麻木——总之,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法实现清醒和高效,那么理智地回去,到精力充沛时候再来。------------------------------版权所有




3.6、关于应试
字迹记得写工整,切记别太着急。专业课的时间分配大概是至少给2个论述题留90分钟;英语考试做不完的话只能说是基础和练习环节上不够------------------------------版权所有


3.7、复试
听力题型结构是:

section A:专4的statements10道

B:托福的short conversations10道

C:六级难度的passages三篇10道

复试有三个国政教研室的老师,三个亚非所的老师

形式是6选3,选老师答题

第一个抽到了钱雪梅老师的huntington的政治发展理论
第二个是王联老师的巴基斯坦在反恐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个是张海滨老师的NGO的作用及作用渠道

面试最好先了解下老师的专业研究的相关情况;要自信、谦和;多微笑,注意礼数;不会的或答的不好的题要诚实的承认;穿着得体;不宜太拘谨,也切忌太随意
总之,祝好运~


第四篇、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
最后,大概列几点
1、对于师哥师姐和诸位老师,要虚心求教,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不仅仅对此时有帮助,更令你经久受用;
2、对待研友,个人觉得大可不必抱着猜疑的心态,真诚待人、乐于助人是一种自信。
3、宿舍的良好氛围是重要的,在此吹嘘下我们伟大的316战斗集体
4、心态是个微妙的问题,考研面临最大的疲劳不是身体上的(相反往往会食量大增,以本人为例,考研后一学期体重飙升,与宅在自习室有直接关系),而是精神上的。如何化解心态的波折很重要,不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用我来废话,大家都该有自己的方法吧------------------------------版权所有
文章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帮助和关怀,并祝愿明年的师弟师妹取得好成绩。再次申明,此帖仅为个人扯淡,错误偏激之处难免,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因涉及具体信息,谢绝转载和分享,本人保留一切权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8#
发表于 2010-4-4 18:38:15 | 只看该作者
顶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49#
发表于 2010-4-5 04:29:2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50#
发表于 2010-4-5 04:40:04 | 只看该作者
参考书是越多越好啊~~就怕看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3 18:2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