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渤海边的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多拉战争启示录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4:49 | 只看该作者
莱格特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观测到氦3的超流体现象是因为使氦3出现超流体现象的温度只有氦4的千分之一。爱因斯坦预言,原子气体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所有原子会以最低能态凝聚,物质的这一状态就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玻-爱凝聚态物质就是超导体和超流体,它实际是半量子态,在半量子态下,费米子象玻色子一样可以在狭小空间内大量凝聚。外地核就是玻爱凝聚态的超流体物质,内地核则由中微子构成,都是高密度、大质量形态。

超流体是超低温下具有奇特性质的理想流体,即流体内部完全没有粘滞。超流体原理的应用尚在研究之中。不过,这一领域已经曙光初现。2002年,德国科学家实现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可逆转换。世界科技界认为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带来重大突破。这一成果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氦3最吸引人类的就是它作为能源材料的优秀“潜质”。氘和氦3可以进行核聚变,这种聚变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可算是既无污染又安全。氦3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作为火箭和飞船的燃料,用于宇宙航行。从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吨氦3,可得到6300吨氢、70吨氮和1600吨碳。

据专家计算,如果采用氦3核聚变发电,美国年发电总量仅需消耗25吨氦3;中国1992年的年发电总量只需8吨氦3,全世界一年有100吨氦3用于发电就够了。以目前全球电价和空间运输成本算,1吨氦3的价值约40亿美元,而且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空间运输成本肯定将大大下降。最近法国科学家宣布,2030年,利用氦3进行核聚变发电将实现商业化。据估算,如果月球上有500万吨的氦3储量,那能够支持地球万年以上的的电量!

在《阿凡达》中,Unobtanium矿石可以在室温下悬浮在磁场上方,现在还没有发现一种物质能够做到这一点。“高温超导体”,也只不过在-195.8℃以上具有超导性质的材料而已,这个温度对一般人来说仍是难以想象的低,在《阿凡达》里面,那些悬浮的山就是因为富含Unobtanium而能够浮在“潘多拉”的磁场中。如果真有像Unobtanium那样的常温超导体(电影中称该矿石每公斤售价2500万美元,折合今天的美元价格约为2150万美元。),那确实会让一些人到潘多拉星球大开杀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5:3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阿凡达》回来,一个简单却复杂的念头萦绕在我们心头。到底谁该为潘多拉星球的战争负责?

下面我们先简单回顾几个镜头:

考奇上校决定对纳威人动武,把他们“像蟑螂一样”从家园树的矿区赶走。格蕾丝博士和杰克反对动武,还试着想用外交手段谈判。但是考奇上校打开杰克的视Pin日记,杰克在日记中说道:“你们想要和他们做交易。交易什么?牛仔裤?啤酒?不,他们什么也不想要,他们不会离开那里。”

RDA公司的总监帕克说:“我们为他们修建学校,建造医院和公路,可是那没用。杰克,去打听一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怎么才能让他们搬走?”

格蕾丝博士在重伤后,杰克将她带到艾娃的树下。格蕾丝说:“我真想采集一些样本。”

考奇上校在总攻前,一开始只动用了催泪瓦斯,在看到杰克和格蕾丝被纳威人捆起来以后,考奇上校说道:“看来外交努力已经归于失败了。”然后动用了燃烧弹。

最后还有一个大背景,地球那糟糕到无法挽回的资源形态。

以上几个片段可以缕出一条线索:地球人开始不想动武,艾娃的顽固、纳威人的文化、科学家的迂腐、失去耐心的军人和没有退路的环境背景,对了,还有关系到帕克的仕途的股东大会,这几个合力共同促使了战争的爆发,看起来大家都有道理。

那么哪一条是关键呢?谁是潘多拉战争的责任者呢?

在今天的地球上,从尼罗河流域、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一直到印度河流域,宝贵的水资源使得周边各国极可能因为争夺水资源而引发冲突。在从北非到近东和南亚的广大地区,对水的需求正在迅速超过现有的用水量,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的很多重要水源都是两个或多个国家分享,而这些国家又极难在如何分配现有水资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所以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关于水资源的争夺必将愈演愈烈,并很有可能升级为战争。

石油,在世界经济中的决定性地位,使得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离开石油而生存。所以,“没有哪一种资源能比石油更有可能在21世纪挑起国家之间的冲突”。在西起波斯湾,北至里海,东达南中国海的这样一个大的“战略三角”地区,能源分布非常集中,同时各国能源战略目的相互重叠而利益却相互冲突,加上各国军事力量的集结,使这些地区极有可能因为石油争夺而发生冲突。

人类社会中的战争大体都来源于两种形式的缺乏。第一种缺乏是资源的缺乏;争夺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稀缺战略资源往往是一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动因。第二种缺乏是信任的缺乏;这种缺乏常常导致国家间在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持续对抗,并由此引发军事冲突。而在这两种引发战争的潜在因素中,资源的作用是更具根本性的。

从本质上讲,资源的争夺是民族与民族之间为生死存亡而进行的努力。资源的争夺没有善与恶,它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唯一有区别的只有在爆发资源战争时是否能将应有的战争法则和文明的程度相结合。在文明高度发达的22世纪的潘多拉战争中,战争的手段和战争的目的有必要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又势必随着战争的进展而此消彼长。换言之,在潘多拉的战争中,是使用地球上13世纪的野蛮战争;还是使用低伤亡率的战争,完全要视战争对资源的消耗和对手的文明程度而定。如果冲突的谈判成本大于武力成本,或者对手的野蛮度使得有限度武力变得成本过于高昂,那么更残酷的战争将不可避免的爆发。

另一方面,国家间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对抗,都是争夺稀缺战略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反应。但是目前,资源争夺在战争动因中的这种基础性作用却没有被清楚地认识到,原因就在于对意识形态和文化分歧的过分强调掩盖了冲突的本质。比如在《阿凡达》中,科学家对于动用武力的第一反应总是首先考虑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当前乃至今后的国际冲突,创立一个基于资源分布的“战略地理学”的国际政治分析框架,就更加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迈克尔·T·克莱尔的《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即是这样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克莱尔在该书中引用了大量专业的工业和军事资料,精辟翔实地分析了全球的资源分布现状,并且针对现下流行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冷战后取代美苏政治对抗的并不是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文明冲突”,而是由各个国家对石油、淡水、矿物和木材等资源的争夺引发的各种利益对抗。正如潘多拉星球上的常温超导矿石一样(1公斤可卖2500万美元),这种资源集中的地区往往是冲突爆发极为频繁的地区。而且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这些由各种颜色联结成的断层线上,在未来必定爆发更加激烈的冲突。

任何星球的资源都有消耗完毕的时候。在争夺资源和生与死的大前提下,没有人该为潘多拉战争负责,等到战争结束后,只有失败者的哭泣会在风中飘荡。

金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6:56 | 只看该作者
《阿凡达》的配音版中文字幕上某一句有一个“n”,说不清是编辑疏忽还是故意用的网络语言,不过,半夜三更看完这部被陆川称为看后要磕头的3D电影,倒是没有瞌睡,只不过是对纠结于剧情的许多做作的情节,有点儿失望――其实,过誉的东西看后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儿失望的,不止《阿凡达》,相信许多人会因我的影评看了某部电影后也会多多少少失望一下,但愿他们看了这篇评论,再去看这部电影,反倒很出乎意料地有喜悦。

A.

《阿凡达》的故事描述:在未来时代,人类(应是美国人)为获取另一星球——潘多拉星球上的一种矿产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以人类与潘多拉星球土著纳美人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达”,以方便卧底于纳美人中获取更多资讯,达到掠夺那种稀有矿种的目的。受伤退役的海军陆战队军人杰克·萨利(萨姆·沃辛顿饰),阴差阳错地接受了阿凡达实验并让他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和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一系列的恩怨情仇,最后居然成为纳美人历史上第六位伟大的精神领袖“魅影骑士”,以冷兵器打败了用高科技武器武装到牙齿的人类军团。

这群用高科技武器武装到牙齿的地球人为什么到潘多拉星球地驻屯?

因为在纳美人世代居住的一颗圣树下埋藏着一种人类稀缺而又必须的矿物,它成为地球上的RDA公司即资源开发管理总署(Resrouces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的最大贸易目标,RDA有一点儿像当年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是集经济、军事、政治权力于一体的地球人类殖民机构。

而地球人对纳美人的资源掠夺也融合了当年欧洲人对亚洲人、非洲人的殖民史、英国人对印第安人的掠夺史,还有当代美国人对西亚地区的伊拉克人、阿富汗人的侵略史,而成。

迈尔斯·夸奇(史蒂芬·朗饰)上校率领的人类军团去屠杀潘多拉星球的部族,因为这个星球上有人类奇缺的珍稀矿产,这种矿产恰恰位于纳美人的圣树之下,不用武力不可能获得。这其实正是西方人五六百年来屠杀、奴役被殖民土著人的惯用逻辑,《阿凡达》表征了这次屠杀的必然发生,即在西方人眼里,他们的祖先与土著人的战争在于资源的分配,如现在埋在中东地下的那些石油,你们土著人不给,我们西方人就只有抢。

为什么我们最需要的资源恰恰总是埋在你们的最神圣的大树下?

这是西方人沿传至今而仍然没有悔意的抢劫者心态,他们把种族之间的矛盾总是纠结于这不可解开的一点上,寓示着种族矛盾的必然,当然也寓示着屠杀和夺取的必然发生――既然是必然发生,那不是合理合法的。

强对弱,就一定要杀戮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7: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地球的RDA公司负责着为未来的人类找矿的重任,所以,它要雇佣军队屠杀潘多拉的土著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不相信这种纯粹西方人的逻辑是真正代表整个地球人类的,地球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而西方人统治这个地球的历史不过几百年,在更多的时间里,文明民族的扩大势力的驱动力其实并不全是为了“找矿”,也并不全是武力掠夺,人类能够成长到现在,超过武力征服的另一种力量是融合与包容,比如宗教和文化的力量,人类三大宗教,事实上只有基督教是如《阿凡达》里的RDA公司这样派出“十字军”摧毁异族夺取资源,这严重不合乎东方文明和东方宗教的逻辑,即使在中国,虽然有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孔武皇帝搞过连年对外战争,但更多的事例是当中国人作为更文明一方与蛮夷一方交往时,战争手段总是万不得以的最后选择,通婚、谈判、共享、附庸,这样的和平方式多了去了;当然在西方人的历史里确实大多是战争和屠杀,所以说《阿凡达》里用地球人统称潘多拉星球的外星人,其实是美国人和西方人扣在所有人类和人类史头上的一个屎盆子。

B.

杰克·萨利显然是《生于7月4日》的汤姆·克鲁斯和《与狼共舞》里的凯文·科斯特纳的结合体,他身体形态如前者,思想和故事如后者,但我又觉得他真正的来源原型可能是基地组织的领袖本·拉登(又有人会以此攻击我了)。

杰克·萨利被RDA公司作为阿凡达计划的卧底派进纳美人中,本来是想让他获得关于那棵圣树的更多数据,而达到最后掠夺的目的,当然也有一少部分是为了谈判,但令RDA没想到的是杰克居然被纳美人同化以及自己良心发现,成了纳美人反抗RDA军团的魅影武士,并最终带领纳美人战胜了RDA军团。

首先,杰克能够成为潘多拉星球魅影骑士的逻辑就是错误的――在纳美人知道杰克是一个卧底之后,杰克居然活了下来,这足以证明这个潘多拉星球的部族有多愚蠢无知,而且最后还能接受他成为领袖,更证明这个部族如此的“认贼作父”,那么,它的覆灭当然也是咎由自取――更古怪的是杰克只是通过驾驭了一只霸王飞龙得到这个机会的,并不是他通过什么角斗得到的,这不过是圣母的嘱意,这样愚昧的种族和圣母让杰克最后的率众抵抗变得不再有说服力,因为最后让纳美人打跑RDA军团的并不是纳美人自己,而仍然是地球人杰克的良心发现,如果没有杰克和他的战友朱迪、奥古斯丁的出色爱心和牺牲精神,潘多拉部族早就被干掉几个来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7:38 | 只看该作者
C.

美国人和西方人很自恋,他们即使承认自己失败,也会归因为自己的爱心泛滥和良心发现――而杰克等人居然一方面良心发现而对潘多拉人类举不起屠刀,另一方面又对着自己的同类地球人大开杀戒。

本·拉登当年确实是受到美国情治机构的资助在阿富汗领导了对苏联人的游击战的,并在那个过程里逐渐成长为伊斯兰极端组织的领袖,又于10多年前领导基地和塔利班回过头来对抗美国人。

但说本·拉登是美国人派到阿富汗的阿凡达式卧底,这显然不合乎现实逻辑,在接受美国情治机构支持之前,本·拉登首先已是一个坚定的伊斯兰信徒,他之前率众抵抗苏联人和现在率众抵抗美国人,并不是他作为卧底的反水,而是出于一个伊斯兰信徒的一贯如一的反抗了,或者说,早期的拉登曾是个伊斯兰极端组织派到美国的阿凡达式卧底倒挺合乎逻辑――所以说,现在拉登领导的基地和塔利班组织对美国的游击战争,其胜其败都不会是美国人自己打赢或打败自己,而是伊斯兰信徒的胜利和失败,更没有任何的美国人的良心发现,即真正的杰克·萨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伪逻辑。

西方人从他们几百年前驾船由欧洲出发征服世界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做着迈尔斯·夸奇上校和帕克·塞尔弗里奇工程师所做的那些血腥的事,《阿凡达》里的杰克·萨利、奥古斯丁和朱迪这样的人可能有过,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事过――所以也可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过。

而陆川更逗,他之前在《南京!南京!》里荒诞地将一个想像中的有良知的屠杀者角川放大为南京大屠杀的主角,这个人或者就是詹姆斯·卡梅隆塑造的杰克·萨利,不过詹姆斯·卡梅隆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在过往的血腥战争中生造出一个角川,而是把杰克送到了未来,未来的美国人在接下来的血腥征服中可能会出现一个角川,会拿起刀枪来反噬同种。

或者这才是陆川要向詹姆斯·卡梅隆磕头的真正原因吧。

不过,若说《阿凡达》隐喻了美国人内心深处对阿富汗战争结局的悲观情绪倒是可以理解的。

另,不过,看着电影,我忽然也会觉得那个杰克的阿凡达怎么看怎么都像现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这个曾以征服、掠夺和奴役黑人获得第一桶金的国家,现在找到了一个黑肤色的精神领袖,他是低文明部族(黑人)向高文明人类(白人)派出的卧底呢?还是高文明人类在低文明部族里培养的阿凡达呢?

但不管怎样说,现在的奥巴马仍然只能站在美国人的立场向阿富汗大举派兵,继续指挥屠杀和追猎伊斯兰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而没有如杰克·萨利一样反过来领导美国军队良心发现地走上反战道路。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个杰克·萨利都是一个幻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8:33 | 只看该作者
D.

从战术层面说,迈尔斯·夸奇上校领导的RDA军团显然是一个愚蠢得不能愚蠢的军事部队,犯了明显的战术错误:

既然《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未来,而电影里迈尔斯·夸奇上校所掌握的飞行器和电子科技也较现在进步非常,但他手里却没有核武器,这是最荒唐的设计,在《终结者》系列里,我们已经体会到了未来核战争的巨大恐怖,但让人吃惊的是RDA军团的攻击能力不过只停留在热兵器时代的常规武器阶段,还不如《变形金刚》来得合理,所以RDA军团对潘多拉星球的打击自然是有限的――这亦是一个虚假的命题,但凡真有这么一天,人类需要到几万光年以外的星球去找矿,其飞行器所借助的动力自然少不了核动力,所以它们携带更大毁灭力的核武器是理所当然的。

也就是说,在真正的“阿凡达时代”,RDA军团的可怕远甚于电影中的表现,哪还有潘多拉的部族任何反抗和还手的份儿。

再有,当迈尔斯·夸奇上校指挥他的由西门森运输机、蝎式战斗机和飞龙战机这样的超现代化武装力量向杰克·萨利领导的潘多拉部族发起最后进攻时,居然先以短刀相接,而没有将轰炸机、导弹和集束炸弹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使用于前,迈尔斯·夸奇的这种愚蠢打法注定了这只是军团的失败,他死得活该,但却不是所有地球人或美国人的失败。

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斩首行动、炸地60米的炸弹之母、巡航导弹等早就被战术运用,而现在的美军、俄军和中国军队都早就抛弃了热兵器时代(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短兵相接的对抗,会先用大规模的轰炸和定点清除肃清绝大多数反抗力量,然后再派出地面火力占领――对于潘多拉星球部族这样只会射弓箭骑飞龙的原始武装,真正的战术场面是,他们还没认清对手长什么样在哪儿,就已经全军覆灭了。

西方人几百年来铲除世界各地反殖民侵略的土著和保卫殖民果实的过程不正是这样的吗?

而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与美国军队对着干的伊斯兰勇士们也绝对不会如纳美武士那样只会骑马射箭,他们真正让美国人恐惧的是可能已经从国际黑市购得核武器了。

《阿凡达》为了避免让我们看到一场后核战时代超现代武器对冷兵器的血腥屠杀,就鼓噪出一个拿着投枪和毒箭一样可以战胜飞机大炮的伪神话故事,并在这个故事里盛满了人性、忏悔和希望,但只要稍微为它校正一下逻辑,就会发现这个故事是多么的虚妄和扯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8:51 | 只看该作者
E.

杰克成为魅影武士之后召集潘多拉星球的各部族群起反抗RDA军团的段落,与《指环王》里中土各国以烽火为号对抗魔君索伦的半兽军团的段落颇为相似,有意思的是,电影里只有潘多拉部族的群起反抗,而RDA军团却是那么孤立无援,既然杰克可以乘坐航天飞行器在地球和潘多拉星球之间飞来飞去,为什么RDA军团却得不到来自地球上的任何武力支持?

《阿凡达》以杰克率众击败了RDA军团并俘获帕克·塞尔弗里奇这样高级别的地球开采组织领导人为结局,看似人性战胜了兽性善良战胜了邪恶英雄战胜了魔鬼,但这样的胜利其实正孕育着潘多拉星球更大的灾难,人类的更多增援部队很快就会到来的,比迈尔斯·夸奇上校更智慧的指挥官也会很快就要到来,潘多拉星球的部族的灭亡应在电影结束后10分钟。

这已经有几百年来无数被西方人灭种的那些土著民族的血泪故事为前例,潘多拉人一样逃不了此劫,而杰克·萨利的反抗只是让潘多拉的这一天来得更彻底一些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8:57 | 只看该作者
E.

杰克成为魅影武士之后召集潘多拉星球的各部族群起反抗RDA军团的段落,与《指环王》里中土各国以烽火为号对抗魔君索伦的半兽军团的段落颇为相似,有意思的是,电影里只有潘多拉部族的群起反抗,而RDA军团却是那么孤立无援,既然杰克可以乘坐航天飞行器在地球和潘多拉星球之间飞来飞去,为什么RDA军团却得不到来自地球上的任何武力支持?

《阿凡达》以杰克率众击败了RDA军团并俘获帕克·塞尔弗里奇这样高级别的地球开采组织领导人为结局,看似人性战胜了兽性善良战胜了邪恶英雄战胜了魔鬼,但这样的胜利其实正孕育着潘多拉星球更大的灾难,人类的更多增援部队很快就会到来的,比迈尔斯·夸奇上校更智慧的指挥官也会很快就要到来,潘多拉星球的部族的灭亡应在电影结束后10分钟。

这已经有几百年来无数被西方人灭种的那些土著民族的血泪故事为前例,潘多拉人一样逃不了此劫,而杰克·萨利的反抗只是让潘多拉的这一天来得更彻底一些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01:39:31 | 只看该作者
F.

《阿凡达》里,当杰克·萨利和纳美人公主奈蒂妮率领的潘多拉部族被迈尔斯·夸奇上校的机器人战士打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忽然奈蒂妮发现“圣母显灵”,潘多拉星球上的宠然大物如斑瑟兽、毒狼、槌头兽、闪雷兽等群起反攻,最后打败了RDA军团,片中曾表,奈蒂妮所说的“圣母”,其实是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的大规律,是自然力结成的一种宿命,这倒有点儿像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那个主题――如果人类再不重视环境问题地球将上的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阿凡达》里的“圣母”看似如此动人,又如此契合当前世界的大潮流。

但仍然有证据支持,那个由美国和西方主导下的世界气候大会的判断其实可能是它们对新兴国家的又一个阴谋罢了,以地球变暖为主由的世界气候问题,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如低碳生活方式也包含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的变相遏止,而这样的社会性因素现在已让世界气候问题这样的自然难题变得更加社会化、政治化。

电影里,纳美人一味相信圣母着的存在,相信着万物的和谐共生而自然环境不能被肆意破坏,否则“圣母”会报复,而“圣母”亦可以通过斑瑟兽、毒狼、槌头兽、闪雷兽对RDA军团的攻击真的“显灵”,保卫潘多拉星球不被地球人征服。但纳美人这种最后只能求助于“圣母”的迷信,早在几百年前手持梭标印第安人打不过手持火枪欧洲殖民者时就乞求他们信奉的那些原神们显灵佑护的时候就已变得虚无和可笑,我相信卡梅隆和《阿凡达》对地球人的殖民力量的强大虽然厌恶反感却也无能为力,冥冥之中,就找一个超越于所有力量之上的释迦牟尼式的“圣母”现身吧。

说实话,《阿凡达》最后这段“圣母反攻”与《指环王》中树人发怒后对魔都的捣毁的设计相比无论是创意还是呈现都显得幼稚之极。

更何况,树人的暴动,本身也是假设和臆想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11:5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