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eart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述题 请求解答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2-21 01:55:10 | 只看该作者
16# Regenbogen


推荐熊猫兄看看《系统效应: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
罗伯特。杰维斯写的。秦亚青还翻议过他早期的作品
《国际关系中的知觉和错误知觉》,华尔兹也是系统论者
按你的定义他似乎也和系统伦不撘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2-21 02:03:16 | 只看该作者
江南兄最后一段关于“系统论”的观点其实与真正的系统论相差甚远,而更像一般意义上的行为体策论,因为系统论关注的是总体的均衡而非个体的行为,着眼于体系层次的原因变量而非构成体系的个体的活动
===========================================
本身就是将行为体之于系统内考虑。考虑行为体的行为对于系统的影响并受到的反馈作用。
还有比这更不是系统效应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2-21 02:16:28 | 只看该作者
比如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和衰弱正是体现了这种分析过程。
他的成功使得他赖以成功的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他确被自己成功
的经验加强,继续延续原来的政策。结果埃及的强大和对啊拉伯国家的
控制影响力,让约旦,沙特,伊拉克产生了对其称霸阿拉伯的忧虑,
通过负反馈使得纳赛尔政策受挫。远一点说卑斯卖和德皇的争论和被
驱逐下台,不是正体现智者的忧虑吗。时际上德皇犯了和纳赛尔一样的
思维错误,人们总是会被成功的经验自我加强而看不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我希望大家在提高教育我的时候用实例和分析来指出我逻辑中的不足。
这才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我相信大家对于外加史比我熟悉,必然
会有人对于历史案例分析有自己独到之处。而不是用什么理论的帽子
扣来扣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2-21 09:26:22 | 只看该作者
21# 江南小愚


建议江南兄还是先把TIP看了再说吧,或者看最基础的伊斯顿, 你所说的“反馈”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不是系统论的“反馈”,似有颠倒本体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2-21 09:27:50 | 只看该作者
23# 江南小愚


分析很精到,只不过似乎并非系统论的东西,但是无所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2-21 09:44:07 | 只看该作者
19# 游公子


愚以为此题入手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利剑”(即power,甚至说的更直白,brutal force)与“契约”(罗马法中有“契约必守”pacta sunt servant 的概念,“契约”在此既可引申为国际道义、国际法、又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international regime/institution,其实,按照keohane对广义的国际制度的定义,凡能使不同行为体期望一致者,均可视作制度)孰重?这可以化约为neo-realism vs. neo-liberalism的争论,即权力和国际制度哪一个更重要?进一步展开,就是如何看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行为选择,是运用自身power“自助”还是彼此通过regime协调的“合作”
2、依然可以化约为新-新争论的另一焦点,即国际制度作为“契约”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否需要“利剑”来保障?这涉及到国际制度本身是否具有自主性的问题。以霸权稳定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一方将国际制度视作霸权权力的附属品,而80年代keohane的after hegemony则指出了国际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超出个体行为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基本上,以在下浅见,从这两点延伸做答,似比简单罗列理论流派更切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2-21 11:53:42 | 只看该作者
23# 江南小愚


系统效应的考虑问题必然是将分析的原因和所谓的结果联合起来看待。你说的本体首先就是
假定了现有输出后有相应。首先国际政治做为一个复杂系统是非线性的。即无法用多个原因
产生于系统的简单线性叠加来分析。大多数情况下原因往往会产生多个结果,他们之间并
不是无关的,即是一系列相关作用的结果。系统效应的考虑必然要看到这间的相关性,本身
就是要求不分原因和结果。因为带着自己的原因去分析一个事件的结果往往会带来失真,
因为强调“本体”必然会带来对系统效应作用的忽视,所以我的思维是将原因和结果以及
体系的互动做为分析模型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理论总是滞后而无法解释某些现像的
原因,因为用这样的理论去解释总会出现一些非故意的结果。但是很多学者往往会将此做为
特例来看待,因为这些这样的选择方式符合人的认知行为。对于政治家除非重大事件,像
地震,战争,灾难,经济危机,否则一些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选择
在认知的外围忽略一些和原有认知不符的行为也是心理学上人的正常反映。但是优秀的政治
家应该具备更敏锐的洞察力。

比如你说的“力量”,假如用你的思维常常会有误导性。倘若一名举重运动员更强壮,那么他就能举起更重的物体。在政治领域中,行为体的努力不但会改变自己的能力,而且也会通过能力影响他者
的能力或者意图。如果一个国家通过增加资源使其权力最大化。那么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原来的
盟友可能谋求中立化,或是通过谋求均势的结果来平衡该国的努力。有些时候运用权力还会
赋予其他国家以杠杆,并因此削弱行为体以后实现其目的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2:43:26 | 只看该作者
愚以为此题入手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1、“利剑”(即power,甚至说的更直白,brutal force)与“契约”(罗马法中有“契约必守”pacta sunt servant 的概念,“契约”在此既可引申为国际道义、国际法、又可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international regime/institution,其实,按照keohane对广义的国际制度的定义,凡能使不同行为体期望一致者,均可视作制度)孰重?这可以化约为neo-realism vs. neo-liberalism的争论,即权力和国际制度哪一个更重要?进一步展开,就是如何看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行为选择,是运用自身power“自助”还是彼此通过regime协调的“合作”
2、依然可以化约为新-新争论的另一焦点,即国际制度作为“契约”本身的作用发挥,是否需要“利剑”来保障?这涉及到国际制度本身是否具有自主性的问题。以霸权稳定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一方将国际制度视作霸权权力的附属品,而80年代keohane的after hegemony则指出了国际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超出个体行为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基本上,以在下浅见,从这两点延伸做答,似比简单罗列理论流派更切题

Regenbogen  的这个回答不错,很切题 。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2-21 13:46:22 | 只看该作者
27# 江南小愚


我明白你的意思,也很认同其道理,只是我再三表明,jervis的“系统效应”不能跟系统相混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9-2-21 14:07:24 | 只看该作者
29# Regenbogen


谢谢熊猫哥
建议江南兄还是先把TIP看了再说吧,或者看最基础的伊斯顿, 你所说的“反馈”在我看来无论如何也不是系统论的“反馈”,似有颠倒本体之嫌
====================================
能给个链接吗,还有猫哥很博学啊,下次多推荐我看点好书
我需要多开拓思维的界限,说实话我还不知道tip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2:24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