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maton9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7新东方政治强化班任汝芬团队的flash索引贴(更新了2大块)

[复制链接]
241#
发表于 2006-9-21 13:35:25 | 只看该作者
ADadaqdaDrdwe
242#
发表于 2006-9-21 14:03:25 | 只看该作者
xiexie !feichang faixie 珍贵的资料
243#
发表于 2006-9-21 14:12:13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研究生教育考察报告

英国研究生教育考察报告





为促进党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2006年6月26日至7月7日,在研究生院副院长段若鹏的带领下,由研究生院与校内部分兄弟单位组成的中央党校赴英研究生教育考察团一行12人,对英国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学习考察。英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完善,素以严标准、高质量著称,在学界享有盛誉,其学历得到各国广泛承认。考察期间,我们重点访问了伦敦大学学院和曼彻斯特都会大学,参观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瞻仰了马克思墓,参观了大英博物馆等。12天的考察学习,有幸与世界一流大学近距离接触,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收获很大,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伦敦大学成立于1836年,是由53个学院、研究院组成的联盟,其中包括许多著名学院,如伦敦大学学院、亚非学院、国王学院、帝国理工医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等。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是伦敦大学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学院,创建于1826年,包括文、法、数理、工程、环境研究、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部,学科种类齐全,是一所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院校。1878年,伦敦大学学院正式向妇女开放,鼓励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在英国率先实现了教育平等权,成为英国第一所不分性别不分宗教信仰录取学生的大学。学院现拥有教研人员4000多名,学生2万多名(其中研究生7300多名),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该院位置优越,实力雄厚。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著名的学会组织及主要设施近在咫尺。1904年至1991年间,该院有19人获诺贝尔奖。6月28日,考察团与伦敦大学副校长、环境管理学教授David North,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化学工程教授David Bogle及学院研究生院行政主管Anne Macdonald女士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研究生院组成、职能以及研究生教育情况的介绍。在组织机构上,UCL研究生院下设院长、行政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三级机构。院长作为研究生院最高行政负责人,统筹管理研究生院的一切事务。行政管理委员会由来自各院系的代表组成,委员会主席由研究生院院长兼任,负责处理重大事务。办公室由8名人员组成,负责处理研究生院日常事务,如网络管理、课程安排、财务管理、技能项目开发等。在研究生院的职能定位上,分为支持、管理和战略发展三项。1、支持功能。主要指对研究生的支持,包括为研究生开设核心的技能培训课程、提供专项研究基金、奖学金和对研究进度进行开放式管理等。UCL研究生院现有硕士研究生4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800多名,其中有中国学生500名左右。学院培养的研究生以搞研究工作为主,学位课程主要依靠各院系开设。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知识结构,研究生院还着重开设了职场管理、职业发展、人际交流、统计学等7门通科类课程,外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给以讲授,规定所有研究生都必须花两周左右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基本技能课程。对政府投资或社会捐赠的资金,研究生院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分配,作为学生的研究基金或奖学金。2、管理功能。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导师的管理两方面。一方面,研究生院通过制定学生守则、管理细则等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对导师提出要求,通过研究生院传达到院、系里,由专职的教师负责实施。3、制定战略发展计划。英国的高等教育遵循和谐一致的发展规律,各院系的招生名额由研究生院统一从战略上加以把握,根据各院系的规模和实际能力,制定其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发展规划。研究生院注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注重增加学生国际间的交流,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国际视野。考察团段若鹏团长向David Bogle院长简要介绍了中央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代表考察团成员就UCL研究生教育的学制要求、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就业情况、经费管理、后勤管理、中国留学生的表现等内容进行了提问,David Bogle院长一一给以满意的回答。

7月4日,我们来到了英国第三大城市——曼彻斯特。曼彻斯特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大都市,毗邻英国风光最美的海岸、湖泊与山区,是英国西北部的商业、教育和文化中心,英国最大的两所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曼彻斯特都会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简称MMU)均位于该市。曼彻斯特都会大学海外部主任、大律师Chris Chang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概况。都会大学是全英第二大大学,学校下设7个院系,在校生34000多名。大学有七个校园,其中五个在曼彻斯特地区,另外两个在柴郡(Cheshire)的阿儿萨加(Alsager)和克鲁(Crewe)镇。都会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强的市场性、职业性。学校非常注重与工商业及各界建立较强的职业联系,针对市场需求,即时调整课程或开设新课程,开设的许多课程都含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性,旨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MMU与全球最大的国际会计师组织——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简称ACCA)进行合作,在ACCA组织的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一共有12门课程,该校有4门课程得到免考。MMU的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同时还是英国仅有的两所车辆检验中心之一,英国出厂的所有汽车必须经这两所检验中心之一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MMU商学院的Patrick Mead教授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商学院的价值目标、组织机构、学部的发展规划等整体情况。MMU商学院在英国商学院中排名第三位,其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很高,经过该院6个月的学习后,就业率可达90%以上。这与商学院所追求的目标与价值理念密不可分。商学院追求“成为英国商学院的领先者”,其价值目标归结为五点,即:专业导向(Professional Orientation)、坚实的科研支撑(Research Underpinned)、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Outlook)、追求高质量教学(Dedication to high qual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和促进就业(Enhancing Employment),合起来简称为PRIDE。商学院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上有一种所谓的“三明治”课程项目(Sandwich Programs)引人注目,即学生先入校进行两年的专业学习,然后去知名企业工作一年,最后一年再返回校园完成学业。MMU商学院的Trevor Williamson教授则详细介绍了研究生课程设置目标、特点,以及国际商务管理、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有代表性专业的课程设置。MMU商学院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理念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学习理论并能正确地应用于实践。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因而学院非常注重结合学生的职场经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中注重从学生中吸收真实案例,利用学生的工作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应用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效果。曼彻斯特都会大学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市场就业竞争力是很强的,Chris Chang先生举了一例加以说明。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的英国BP石油公司招聘1名国际培训人员,全英很多人报名,有500多名优秀人才参加了面试,经过7天的严格筛选,最终是都会大学商学院的1名毕业生获得了这一职位。公务活动结束后,都会大学副校长Richard Murray接待了考察团全体成员。

通过考察,我们对英国研究生教育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我们认为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一、培养层次清晰,注重战略发展。英国的研究生教育大体上分为四个层次:研究生证书或文凭、讲授式硕士、研究式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证书或文凭是一种获得研究生文凭或证书的课程,通常为期9个月,学生毕业后不能获得硕士学位,但其中有些文凭课程结束后可转为硕士学位课程,如果学生修完一年的课程并能完成学位论文就可获得讲授式硕士学位。讲授式硕士通常为期12个月,分为三个学期,第一、二学期以授课为主,第三学期撰写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获得硕士学位。修完讲授式硕士学位课程的优秀学生还可以申请再学一年以攻读研究式硕士学位。研究式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以做研究为主,录取前一般需要学生提供研究计划,毕业时学生需完成3~5万字的学术论文,最后获研究硕士学位(MPHIL)。这一学位往往是攻读博士学位的过渡阶段。博士学位学制一般需要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学生通常在一位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以上四个层次的研究生课程是前后贯通的,大大方便了不同情况的学生。尤其是讲授式硕士,学制短,课程紧凑,大大节约了精力和财力,颇受海内外学子的欢迎。这是英国高校能吸引海外学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英国各高校还十分注重制定大学及院系的战略发展规划,适应形势需要,及时开设新课程,旨在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注重教育中的国际化导向。真正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国外大学的留学经历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完整的学习过程体验,使学生能充分吸收多种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精华。英国研究生教育历来重视国际交流,国际化是其又一显著特点,表现在生源市场、教师及教学的国际化等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英国各大学纷纷采取措施,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到英国留学。如伦敦大学学院规定在学校住房方面,对海外学生要优先照顾。现今,伦敦大学学院海外学生来自世界各地142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体学生总数的22%左右。英国研究生教育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进学生国际间的交流。拿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的MBA教育来说,除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讲课外,还安排学生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到英国以外的世界知名大企业进行实习与考察。2005年选择的考察地点是北京。

三、重视就业,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英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就业,他们不只是把教学育人作为己任,做到学有所成,还努力让学生学有所用,在就业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低,这个学校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在英国教育改革议案中,明确指出学术资格与职业资格在就业时得到同等承认。因而,绝大多数大学都开设了许多专业性的或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选读的职业教育课程,学生的文凭考试和他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证书考试密切结合。各大学积极与英国的各种协会组织密切合作,大学开设的一些课程得到这些协会组织的承认,学生进行从业职称考试时,可按规定免考其中的某些科目。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同时,就为将来职业文凭的考取打下了基础。不仅如此,英国大学还与工商企业密切联合,引进了英商会等企业界代表作为客座教授,共同培养研究生。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为大学提供更多的研究经费,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工商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研究生与企业界的联系,为就业打下扎实基础。此外,各类学校均开设了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通科类”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写报告、作演讲,为学生提供职场经验,为其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英国研究生教育既注重历史传统,又不断开拓创新。其优势与做法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一、围绕培养目标,突出党校特色。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英国高等教育学府既享有学历声誉这一共同点,又各具特色。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具有其独特的专长与实力。或着眼于世界,或服务于社区;或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或重在培养专业性人才。我们所访问的几所大学就体现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伦敦大学学院研究性强,曼彻斯特都会大学则体现了很强的专业导向,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而在牛津、剑桥,体现更深的则是传承几百年的“独立与自由”的学术精神与学术氛围。党校研究生教育也应有自己的定位与特色。关于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任务与目标,2000年6月颁发的《**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党校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培养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具有重要作用,应积极稳妥地发展。”一直以来,我校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和高层次领导人才,应该说,这一定位是准确的。围绕这一定位,中央党校研究生教育应走精英教育的道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办出党校特色。

二、制定发展规划,提高管理水平。英国高等教育机构非常注重制定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对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有一个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大到学院,小到学院里的各系,都制定有自己的发展规划,从招生到教学都围绕规划进行。考察中,我们发现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生院正常工作人员只有8名,但却担负着学院7300多名研究生的管理任务。虽然很多的实际工作是由学院下面的各院系具体来做,但研究生院的管理效率之高也是可窥见一斑的。研究生院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应注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实现科学、规范、有效管理。

三、采取多种手段,吸引优秀生源。当今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市场上,生源竞争极为激烈。某种意义上,名校的差别首先表现为生源的差别,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质量。长期以来,生源质量不高是制约党校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许多名校的学生不了解党校研究生教育的情况,甚至不知道党校还能培养学位研究生,因而,在吸引优秀生源方面,还需要下很大功夫,采取多种手段。除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应重视培养、就业,扩大学界影响,以培养、就业促招生。

四、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培养质量。英国高等教育之所以享誉世界,与其对学生的高质量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党校研究生教育在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应积极发挥利用好这些优势,大力提高培养质量。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即时调整课程设置,删减陈旧课程,开设一些新专业课程,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旨在提高学生行政能力和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通科类课程等。培养过程中,积极发挥导师的作用,注重与高校间的学术交流,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我校研究生教育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重视制定战略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提高培养质量,努力办出党校特色,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

(董节英  执笔)

附:考察团名单

团长:段若鹏  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成员:张海光  信息管理部副主任

      李  明  研究生院副局级组织员、教授

      白金舫  研究生院副局级组织员

      董  霞  办公厅调研员

      田小琳  研究生院学生处处长

      余金华  研究生院在职办主任

      贾廷余  办公厅地方办副主任

      熊汉洁  研究生院调研员

      葛  宁  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董节英  研究生院学生处副处长

      辛  英  研究生院助理调研员
244#
发表于 2006-9-21 14:30:20 | 只看该作者
hghghjglkjlkj
245#
发表于 2006-9-21 14:39:2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谢谢搂住阿!哦哦哦
246#
发表于 2006-9-21 14:40:46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
247#
发表于 2006-9-21 15:21:37 | 只看该作者
今年的视频是白底黄字,看不清啊!谁有办法?
248#
发表于 2006-9-21 15:24:16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
249#
发表于 2006-9-21 16:08: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250#
发表于 2006-9-21 16:34:55 | 只看该作者
强烈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13: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