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点3: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任务。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高效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四,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谋求渐进发展。
知识点4: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伴随阶级***、国家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私有制被彻底消灭,社会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充分涌流,阶级的***便丧失了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一旦伴随阶级***而来的种种社会差别和不平等最终归于消失,作为阶级对立不可调和产物的国家,也将自然而然地退出历史舞台。那时候,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也就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最终消失了。从社会形态之历史演进的总体趋势看,政治消亡同阶级和国家的消亡紧密联系,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十四章 中国的政治文明
本章概述: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目标,把中国政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第一节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
本节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明探索和实践,为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即: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不能没有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既不能脱离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能脱离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
知识点1:传统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型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种族传承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传统政治文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华文明不得不应对西方文明冲击时,如何突破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限制,推进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危机走向复兴,以实现传统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型,成为了中国百余年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国必须实行政治变革,即引进现代代议政治,实现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但是,在变革的具体手段和变革所选择的政治文明取向上,却莫衷一是,形成了改良和革命的两大政治力量。
知识点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萌蘖及其当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写成《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这篇文章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向,它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两个方面,深刻地揭示和把握了“人民民主”的制度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权力结构。随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社会成员日益自主,“党-国家-社会”的一元化权力结构,也逐渐被“国家-社会”的二元分化权力结构所取代。在新的“党-国家-社会”的权力关系架构中,中国***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内涵
本节概述:政治文明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和人类的社会发展一样,同样经历了从低级形态的政治文明到高级形态的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它将在更高层面上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我们认为政治文明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为建立公共秩序、推动社会进步而形成的,用于调节公共权力和私人利益关系的价值规范、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的有机总和。它通常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政治制度文明是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文明观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结合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实际,可将之具体归纳为以下若干观点:
第一、人类生活是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体现的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政治价值规范和制度安排,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
第二、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现实活动,必须以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将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视为政治文明的现实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本质规定性的深刻揭示。
第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建设,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不仅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定包括国体建设和政体建设两方面的任务。
第四、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从古代政治文明向现代政治文明进化的过程。人类的成长过程是人逐渐摆脱外在束缚、最大限度获得自由的过程,这个过程被马克思称为“人类解放的过程”。
第五、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政治文明产生于人的政治解放,而人的政治解放的本质内容就是:一方面,人在社会领域获得自我支配的权力,成为自由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人在政治领域获得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成为公民和法人。
第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与同属于现代政治文明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形态相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
第七、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政治文明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政治文明必须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与其他文明形式协同发展。
知识点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形态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代表着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以现代政治文明作为历史起点,以社会主义作为目标取向,由此展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作的理论探索。
其次,是苏维埃政权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上述理论成果的实验和实践。
最后,是中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作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创新。
总之,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新型的现代政治文明,其核心价值就是要赋予民主共和国以新的内容,使民主共和国成为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知识点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是建立在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把握基础上的,由此获得的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特征的认识,是既强调这种政治文明在文明形态上所具有的现代文明特性,同时,也强调这种政治文明在价值取向上所具有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国家权力属于劳动人民所有,建设大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共和国。
第二、人民代表会议是实现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最好制度形式。
第三、人民代表会议掌握国家权力,人民通过“有经验的代理人”——即人民代表——掌管国家事务。
第四、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广泛的民主,必须与参与之有序、决策之集中以及政治活动的制度化相结合。
第五、共产党是动员和组织劳动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核心组织,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决定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实践、能否实现。
第六、用法制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将政治文明建立在宪法和由宪法构建的政治与法律体系上,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路径。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制度建设
本节概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上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将“政治文明”视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将“政治文明建设”视为培育和积聚这种动力并使之持续发挥效能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向着更高政治文明形式的升华,是离不开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
知识点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形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形成了迎战全球化的两大制度积累:一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中获得了推动中国发展的制度空间。但是,仅有经济体系的制度积累,不足以全然应对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如何以更加“全球化”的执政方式介入世界的社会关系之中,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1、革命后社会的政治发展是依法治国的现实基础。与过渡时期相比,革命后社会的政治生活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并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和合法性来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革命后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改变了过渡时期的权力运作方式和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二是现代化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发展的挑战。
2、理性化的权力运作模式是依法治国的制度要求。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符合理性化的权力运作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的不断增多,政治权力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构建权威、配置权力、规范权力和权利的运行。
通过革命掌握政权,通过国家改造社会,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政治逻辑,也是中国***进行革命实践的基本政治逻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传统的“党-国家-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党-国家-社会”结构要求党的领导体制相应地走出传统的模式,依据新的关系格局进行积极的制度创新。依法治国正是这一制度创新的核心。
3、以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逐步从无序到有序、由人治到法治的演进过程。依法治国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显著标志,既体现了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法治和权威合理化等,同时,也涉及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性,所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执政方式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从战争年代沿袭下来的由党的组织包办一切的“以党代政”的方式,而代之以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的“依法治国”的方式。
知识点2: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内核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要旨,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具体说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第二,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举措。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中国***处于政治权力体系的核心,能否实现法律对党的权力的有效规范,便成为能否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说到底就是党要依据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要求,领导和组织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