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ampusH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将迎接国军抗战将士遗骸归国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3 12:30:28 | 只看该作者
國軍巴紐尋英魂 碑文突變清楚
【2009-03-11/聯合報】



國防部人員到巴紐開挖「拉布爾中國戰俘營」紀念碑、迎靈回台的過程,遇到不少奇事。
圖/國防部提供

國防部昨天詳述至巴布亞紐幾內亞尋找國軍遺外忠靈的經過。帶隊的後備司令部留守業務處長任全森透露,冥冥中似有天意,讓迎靈工作順利圓滿。



任全林說,原本專案小組規畫一月底啟程,沒想到出發前遇上近年最大的火山爆發,當地對外交通完全中斷,行程被迫延後。



我駐巴紐代表處原本擔心,迎靈小組二月底再次出發的行程會因濃厚的火山灰被迫再延,沒想到出發前一天,下起大豪雨,把火山灰都洗掉了。雨只下一天就停,隔天又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讓專案小組順利啟程。



由於碑體幾乎被火山灰覆蓋,專案小組遂請當地僑民協助開挖,原先因乾熱土質極硬,小組原擔心挖掘會不順,但開挖前晚又下大雨,土質變軟,第二天又變成涼爽陰天,挖掘相當順利,很快就讓整個紀念碑完整露出,上刻「中國廣東民眾死亡紀念碑」。


依碑文顯示,這是一九四二年被俘虜送至拉布爾當奴工的廣東民眾,在一九四五年被澳洲軍隊釋放後,為戰俘營中死難的六百三十六位弟兄建的紀念碑,其中有二百五十六人葬於後方墓區。



專案小組著手抄錄名冊,但紀念碑上的刻文為陰刻,經半世紀風吹雨打,已難以辨識;專案小組準備對最後兩行名字辯識前,成員心中默想:「前輩們,如果你們不想默默無名的亂葬異域,就讓我們帶你們回家吧。」



此時原本陰暗的天空忽然露出陽光,小組成員在陽光下趕緊用布擦拭碑體,原本難以辨識的名字,忽然「一閃而現」,讓成員們清楚看到完整名字;成員開始誠心默念,邊擦邊抄,五百五十四個名字(有八十二員無名)都抄完後,碑體又變回原本難以辨認的狀態。



提到這一段過程,小組成員說印象非常深刻,「他們應該知道,我們這一回去,(他們)可能就再沒機會回家了。」小組成員不願討論這是否是靈異現象,只說「他們真的很想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3 12:30:34 | 只看该作者
四行倉庫被遺忘 「八百」後人很鬱卒
【2009-03-11/聯合報】


巴紐國軍戰俘中包括著名的「八百壯士」,引發對岸網友的高度關注。不過八百壯士當年據守的上海四行倉庫,卻始終沒獲得相對的重視與保護。



八百壯士原有四二三人,到戰後倖存不到一半,最高階軍官是團附上官志標。他的兒子上官百成表示,隨政府來台並與父親保持聯絡的有十多人,可惜現在都已謝世。另外擔任過謝晉元團長傳令下士的厲鼎新,目前住在花蓮榮家,前幾年也曾被紀錄片訪問,不過他在部隊撤入租界後就離營,並沒有經歷後來的戰俘生涯。



**建國初期,由於不承認國府抗日功績,也不重視八百壯士故事,謝晉元的墳墓還在**中被毀。四行倉庫則出租作為商場與辦公樓,屋頂還被加蓋兩層。直到二○○二年,才在七樓樓梯間闢出一間小陳列室,但每周只開放兩個半小時。一樓有謝晉元銅像與一幅水彩畫,不過畫中官兵的服裝,卻完全是「八路軍」造型,根本不是當初德式鋼盔的中央軍打扮。



民國卅年謝團長遭刺客暗殺,上官志標在一旁救援也受重傷,當時的染血軍服至今被上官百成珍藏。上海方面曾經希望捐出來陳列,但他堅持要在倉庫設立紀念館,「把四行倉庫還給壯士們,我一定捐」。



91歲八百壯士 淚憶袍澤
【2009-02-06/聯合報】


一九三七年,中日上海松滬會戰,國軍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的四百五十二名官兵釬(當時宣傳為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指揮下,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離,他們的英勇事蹟,深植人心。然而,「八百壯士」有一百多人被日軍俘虜,五十人被送往巴布亞紐幾內亞,十四人客死他鄉,埋骨異地。



住在北京的「八百壯士」王文川,憶起昔日袍澤,老淚縱橫。
一九七六年,台灣把「八百壯士」故事搬上銀幕,由丁善璽導演,柯俊雄、林青霞主演;林青霞飾演泅水攜帶國旗潛赴四行倉庫,鼓舞抗日守軍的女童軍楊惠敏,奪得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


當年「八百壯士」撤入租界,日軍占領租界,「八百壯士」成為戰俘。大陸網友「天竺道」指出,「八百壯士」中五十名官兵,被押送到巴紐的拉布爾當苦役。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只有三十四人回到上海,十四人客死異鄉,一人被日軍毆打成傷,在當地治療,一人精神錯亂,留在當地治療。



住在北京的「八百壯士」王文川,是當時連裡唯一一挺重機槍機槍手。「京華時報」報導,九十一歲的王文川,現住在北京安老院,仍能清楚地報起當年的番號。


王文川回憶,四行倉庫保衛戰後,倖存的士兵退入英租界,被英租界當局囚禁在上海膠洲鐵路的孤軍營。後來,日軍突入孤軍營,將孤軍全都押走。王文川等人被送到安徽蕪湖挖煤,一部分人被送去南洋當苦力,另一部分送往巴紐當苦役。
王文川想起被送到巴紐當奴工的袍澤,十分激動,泣不成聲,吃力地一字一字說:「希望犧牲的戰友們,死在異鄉的戰友們,早日回鄉。」


大陸除王文川外,「八百壯士」中還有兩位健在者,一位是楊養正,九十四歲,住在重慶,雙目失明;另一位住在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3 12:30:38 | 只看该作者
八百壮士一部分来台, 另一部分在大陆. 谢晋元后代在大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3 12:30:42 | 只看该作者
「中華民國」不見了 牌位照遭大陸竄改
【2009-03-11/聯合報】


國軍巴紐英靈上周入祀忠烈祠,經聯合報大幅報導,中國大陸的新浪網三月七日也出現一則新聞,標題是「二戰國民黨軍人英靈抵台」,但照片中的牌位刻字卻從原本的「中華民國國軍于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變成「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



新浪網變造本報的照片(左),原本「中華民國國軍於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變成「巴紐陣亡將士之靈位」,「中華民國」等字不見了。
(左)記者張天雄攝、(右)新浪網




據了解,不只新浪網,許多其他大陸網站,也刊登這張變造過後的照片。



對此,國防部官員沒有正面回應,只說大家都是中國人,會一起關心這件事,很正常。國防部原本也在規畫,將抄錄來的五百多人名單,經比對史料確認後,也會透過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轉給大陸比對。官員說,讓這些前輩們魂歸故里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3 12:30:46 | 只看该作者
大陸網友擬赴巴紐 迎抗日戰士遺骸
【2009-02-06/聯合報】


去年十二月,本報獨家報導「巴紐異域,國軍荒塚千骨枯」,引起兩岸政府重視,大陸網友回響更大,民間發起「迎抗日戰士遺骨回大陸」活動,準備啟程到當地迎回國軍遺骨。



**外交部表示,正積極安排駐外使館尋求和核實遺骸下落。



去年十二月,本報獨家披露南緯五度,巴布亞紐幾內亞前首府拉布爾附近偏僻的山坡上,有一千多名埋骨異域的國軍將士,被兩岸政府遺忘,不但沒有祭拜的人,甚至在火山灰掩埋與當地人的破壞下,面臨死無安寧棲所的淒涼境況。這批國軍中,有當年上海堅守四行倉庫的部分八百壯士。



北京網民「天竺道」將本報報導貼在大陸網路轉載,發出「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八百壯士遺骨在海外無人問」,引起大陸網友注意,短短半個月,就有十萬網友簽名,呼籲**政府將將士遺骨接回,給予相應待遇。



由大陸搜狐社區工作人員和「天竺道」發起成立的「迎接抗日戰士回國籌備組」,計劃安排二十名網友前往巴紐,迎接抗日戰士遺骸回大陸。



籌備組成員之一、搜狐社區總監梁春元表示,原計畫春節後將有幾名先遣人員前往當地,再次核實公墓地點和相關資料;目前因當地火山噴發,機場關閉和安全問題,先遣隊的行程推遲。



梁春元說,這些遺骸迎回中國後,將在北京建立一個專門的陵園安置,相關經費將考慮尋求企業贊助。


**官方對民間的「迎抗日戰士遺骸」活動,表示支持。**外交部北美洲大洋司官員向北京「京華時報」記者表示,**外交部對海外發現抗戰將士遺骸,高度重視,已緊急安排駐巴紐和澳洲大使館官員前往實地察看墓地,並尋找其他抗日戰士的墓地,並透過適當渠道,妥善安置這些抗日戰士遺骸。



**駐巴紐的趙領事表示,目前已通過當地老華僑了解情況,正全面查核中國士兵的詳細資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3 12:30:50 | 只看该作者
巴紐國軍遺骸 大陸想遷葬
【2009/03/19 聯合報】


國防部前已派人到巴紐,迎回國軍陣亡將士英靈,並安放大直忠烈祠。大陸民間組織「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前天出面舉辦「迎接抗日戰士遺骸回國」活動,基金會秘書長任安利表示,計畫清明節前後組團到巴紐,考察抗日將士墓地,同時進行確認遺骸身分的工作。



國共兩黨和解,國軍形象在大陸有重大轉變,其中,抗日國軍更被視為民族英雄。本報獨家披露巴紐國軍遺骸一事,受到大陸媒體高度關注,網站大量轉載,大陸民眾自動發起赴巴紐迎抗日將士遺骸。



這些抗日將士中,最受外界注目的,是保衛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該基金會表示,已找到兩百多位「八百壯士」名單,將繼續前往日本、台灣、巴紐等地,對當時巴紐的中國勞工營和埋骨異鄉的將士名單進行確認,並找尋他們的家人,爭取年內把遺骸接回大陸,並舉行遷葬儀式。



國軍抗日形象受肯定,大陸不少文化或藝術作品開始以國軍抗日作為創作題材。一九四二年國軍一支精銳部隊到緬甸,企圖打通被日軍占領的滇緬公路遠征軍故事,最近被大陸改編成劇本,拍成連續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3 12:30:54 | 只看该作者
巴紐戰俘清查 找到在台倖存者
【2009-03-29/聯合報】


巴布亞紐幾內亞國軍戰俘營史料清查,傳出重大進展:國防部在台灣找到了三名巴紐戰俘營的倖存者,目前正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據指出,三人年紀都在九十歲上下,身體硬朗,多少還記得巴紐戰俘營的歷史。



政府今天上午舉行春季國殤祭典,由馬英九總統親自主持,國防部月初由巴紐迎回的戰士英靈,正式入祀忠烈祠。
據了解,國防部月初完成迎靈時,馬英九在一場與立委的餐敘中,贊許「這件事做得好」,並且要求國防部在巴紐立碑時,碑文上「一定要有英文,讓外國人也知道中華民國這段歷史」。


國防部巴紐迎靈小組返國後,在國史館發現兩卷珍貴的外交部檔案:「被俘軍民返國」和「我國留澳新不列顛軍民返國」,記載巴紐戰俘返國,參與交涉各方的電文,最重要的是一份生還軍民的名冊。這兩卷資料,原本由外交部保存,之後轉移給國史館,直到國防部最近清查巴紐戰俘史料時,意外重見天日。



根據上述國史館檔案,二次大戰結束後,巴紐戰俘被編成二大隊,共有七百六十二人。名冊上清楚地記載他們的姓名、年齡、所屬部隊和地址等。國防部和退輔會過濾出兩百一十四人可能在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來台,已經確定的三人,分別住在高雄縣、市和台北市士林區,國防部正在進行訪談,之後還可能繼續發現倖存者。



檔案顯示,抗戰期間被日本強徵往巴紐的約有一千五百名軍人,主要成員是參與民國三十一年衢州會戰的被俘官兵,來自四行倉庫的孤軍五十七人編成一隊;還有好幾人來**新四軍。特別的是,戰俘中還有一名「上海時報」記者馬耐遙。


日本投降後,滯留在巴紐的中國軍民集中在拉布爾,初步清點有官兵七百四十八人、民伕七百五十人,台灣壯丁六千四百六十五人。其中台灣壯丁由台灣行政長官陳儀處理;官兵及民伕,分成兩批返國,最後一批戰俘回到廣東,已經是三十六年八月,離抗戰結束已經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3 12:30:59 | 只看该作者
對岸關切 巴紐英靈立碑受阻
【2009/06/08 聯合報】


巴紐國軍英靈立碑生變?二次大戰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當奴工的國軍戰俘,英靈日前迎回忠烈祠安奉。國防部原規畫在巴紐當地整墓立碑定期祭拜,卻傳出因中國大陸「關切」,進度受阻。



外交官員透露,整墓和立碑都需要巴紐政府同意,但巴紐給我方的答覆是「一個中國」政策。官員說,整件事至今我方面子裡子雙贏,大陸會有壓力「並不令人意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陳銘政低調表示「有所耳聞」,但稱「政府該做的事,還是會做」。國防部軍事發言人虞思祖說,國防部相關的作業都已備妥,一切配合外交部辦理。



巴紐國軍戰俘亂葬當地無人聞問的慘況,經本報去年底獨家披露後,引起兩岸政府高度關注。大陸官方不但發布新聞稿,表示正積極安排駐外使館尋求遺骸下落,民間也有網友發起的「迎接抗日戰士遺骸回國」活動。


我與巴紐沒邦交,外交部和國防部異常低調。據了解,**外館人員先到場會勘,因評估開挖困難,已知的烈士們都是國民黨員,沒有進一步動作。我方到場後發現,遷葬迎回骨骸確有困難,但不能無功而返,仍租怪手開挖,清理墓地抄錄名冊,讓英靈魂歸忠烈祠。



待迎靈成功後,國防部擬整墓建碑,每年派人前往祭祀。外交部原研判,大陸應不會掣肘,沒想到歷史重演,現在仍在斡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2-3 12:31:03 | 只看该作者
望蜀:

我对台湾方面新闻不太信任.

所以此件事件我很相信我们大陆政府的诚意.

媒体不要破坏国共关系, 搞成为大陆打压.

还是双赢. 两方面都合作来迎回遺骸. 国共还是要有互信, 合作办这件事情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2-3 12:31:07 | 只看该作者
變造的新聞圖片!--誰改了巴紐英靈牌位?
陳淑琬
发表于 2009-03-10 22:00:14




一個忙碌的午後,一位同業朋友在MSN上敲我。「給你看這樣的新聞,是你們公司發的嗎?」而在我揭曉這位朋友到底要我看的是什麼之前,先將這則台灣近日的焦點新聞,由另外同業好友所發布的新聞,原文再度轉載:


《巴紐英靈回台》拉布爾 二戰血腥戰場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李志德/台北報導】2009.03.05 05:23 am

拉布爾(Rabaul)位於新幾內亞北方的新不列顛島。二次大戰爆發後被日本攻佔,並建立龐大的海空基地,駐軍超過十萬,作為攻擊新幾內亞本島與澳洲的跳板。盟軍與日軍雙方在新幾內亞歐文史坦利山脈的熱帶雨林間激戰,損失極為慘重,是太平洋最血腥戰場之一。
去年底聯合報獨家披露拉布爾國軍墳墓破敗無人照顧的慘況,引發各界注意,國防部與外交部在消息見報後,立刻成立聯合專案小組,並派員前往拉布爾勘查,研究未來處理方式,並且辦理招魂迎靈,將他們入祀忠烈祠。大陸網民也熱列討論,要求**將遺塚遷回大陸,一度引起BBC等國際媒體注意,認為可能掀起「搶人大戰」。
日軍在二戰期間從各戰場遣送大批盟軍戰俘到拉布爾當奴工,其中國軍官兵共有一千六百多人,來源包括滇緬、華中等多處戰場,包括著名的「八百壯士」也有兩批、共七十二人。總計在集中營內死亡六百五十三人,都在當地埋葬,其他生還者在戰爭勝利後,於民國卅五年回到國內。

台灣軍方日前完成迎靈入忠烈祠,報章雜誌許多大時代故事報導,激起社會多樣情緒,不能選擇自己命運的沙場官兵們的故事,讓現代尚可豐衣足食的我們,懷抱著謝天和對平安的感謝。而這樣的新聞,我那位上MSN的好友,先傳給我看了這樣的新聞圖片。
(

(新聞來源http://news.sina.com/tw/phoenixtv/101-102-101-103/2009-03-07/19083693481.html)



然後,我們再找到了這樣的新聞圖片,同樣都是在大陸內地可搜尋到的網路新聞,但仔細看,哪裡不一樣?對了!眼尖的人,敏銳的人,立刻看到,都在敘述同樣一條新聞,但是這新聞現場圖片,英靈牌位,怎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新聞來源: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3437252__.html)


為了更精實的求證,我找到了當天出差到忠烈祠的同業攝影朋友,請他提供當天他相機中拍下的現場照片,結果如下:



(照片來源:Shih提供。)



因此,這樣一來,答案很清楚,哪個新聞圖片有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第一個新浪網上所閱讀到的新聞,啟頭新聞來源載明就是鳳凰衛視!真的是這樣嗎?文字來源可能是取材有自,但圖片呢?如果是連鳳凰也引用錯,那也該檢討,人家錯我們不一定也要跟著錯,但如果不是,鳳凰因此被誤解,就很可惜,畢竟,對於操作兩岸新聞的公信力,也容易引起同業間的質疑。


如果說,牌位上有字眼異常敏感,要嘛,就乾脆捨棄報導這條新聞算了,如果要處理這樣的新聞,卻連新聞現場的真實照片都要經過塗改甚至變造,這,還是新聞嗎?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出現這樣的新聞圖片版本,是單純的新聞編輯的邏輯智商?還是背後一個更大的,長期性地,思想框架?!但連新聞現場都不是真的的時候,我們還能讓閱聽人相信什麼,仰賴什麼?!新聞工作,有許多取捨,但仍要保持警醒,同理心,關懷心,以此惕勵自我。
                                                                                                               琬Coco 3/10,2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9 01:0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