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ampusH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中正最闪光话: 抗日宣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3 12:19:49 | 只看该作者
“将领”的标准,国民党是“国军”,有完整的军衔体系,共产党是由“匪”而来,没有正规的军衔,周恩来因为特殊需要,被国民党政府“授予”了“中将”,所以,单看军衔显失公平,比较客观的,是看职位。在搜集到的100位国民党阵亡将领的名单中,最低职位为大队长、团长,旅长一般是少将,团长、大队长的“将军”,多为阵亡后国民政府追认的。在以下名单中,八路军取旅长以上职务的干部,新四军取团以上干部,抗联取支队以上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3 12:19:55 | 只看该作者
抗日战争中的22次大会战

引子:   
这是中华民族用鲜血书写的历史.   
这是中华民族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1.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 顾祝同 陈诚 张治中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唐生智 孙元良 宋希濂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阎锡山 卫立煌 孙连仲 傅作义 郝梦龄(阵亡) 王靖国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这次会战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 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孙连仲 汤恩伯 张自忠 庞炳勋 王铭章(阵亡)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名党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5.兰封会战 1938年5月21日~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程潜 薛岳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龙慕韩(枪毙)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由于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6.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白崇禧 薛岳 张发奎 孙连仲 王耀武 张灵甫 黄维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关麟征 郑洞国  武汉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4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 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最团结的时期。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沬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7.随枣会战 1939年5月1日~2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张自忠 李品仙 孙震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击毙敌军1.3万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罗卓英 王耀武 关麟征 杨森 张灵甫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 “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9.桂南会战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杜聿明 邱清泉 廖耀湘 郑洞国 陈明仁 戴安澜  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陈诚 张自忠(阵亡)汤恩伯 黄琪翔 孙连仲 孙震  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11.豫南会战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孙连仲 李品仙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罗卓英 王耀武 张灵甫 韩璇  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傅作义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14.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0月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赖传湘(阵亡)欧震 王耀武 王甲本 刘振三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李玉堂 方先觉 夏首勋 陈沛 孙明瑾 余程万  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 1942年4月~7月2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顾祝同 上官云相 刘建绪 黄绍竑 汪之斌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17.鄂西会战 1943年5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胡琏 王瓒绪 王敬久 冯治安 王甲本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12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孙连仲 王耀武 余程万 施中诚 胡琏 池峰城 张灵甫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  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19.豫中会战 1944年4月~5月25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汤恩伯 蒋鼎文 胡宗南 李家钰 何国柱 吕公良(阵亡)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  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20.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8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方先觉 周庆祥 容有略 葛先才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21.桂柳会战 1944年8月~12月1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张发奎 韦云淞 阚维雍(阵亡) 孙元良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 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22.湘西会战 1945年4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王耀武 施中诚 胡琏 李天霞 廖耀湘 韩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民党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 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想了丧钟.       附加战役:滇缅会战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郑洞国 戴安澜 孙立人 廖耀湘  滇缅会战的意义是中国政府为打开中缅边境交通线,让美大量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大陆而发动的战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3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1.能否以“会战”数量来判断谁是主力? 不能用这个标准! 首先,共产党打的是游击战,作战形式与国民党不一样。越南战争中,越南游击队与美军打过几次会战?伊拉克反美武装又与美军打过几次会战?当然,如果把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及根据地军民反扫荡作为一种会战,倒也未尝不可。 另外,“会战”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是损兵折将、失地千里,拿这种“会战”来比谁是抗日主力,岂不是笑话?
2.抗击伪军算不算抗日? 肯定应该算! 伪军是帮助日军维持占领区治安,“围剿”抗日武装的帮凶,是二鬼子。没有伪军,日寇很难对占领区进行有效统治。有人说,抗战时一个小队鬼子就能控制一个县,那是因为有伪政权存在,有数量远多于鬼子的伪军帮助鬼子维持治安、破坏抗战。“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这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所以,打击消灭伪军也是抗日,制造伪军就是对国家民族的犯罪!
3.能否以谁是国家领导人来判断抗战主力? 如果这个标准成立,慈禧老太太也可以是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了!
--------------------
国共抗战成绩比较:重读1943年解放日报社论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毙敌情况
八路军部分
1937年
1、平型关战斗
歼灭日军1000余人
2、广阳伏击战歼日军千余人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4、三次破袭平汉路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7、易(县)涞(源)战斗 歼日伪军1400余人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歼日伪军4000余人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歼日伪军5500余人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歼日伪军3000余人
13、115师陆房突围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000余人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500余人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歼日伪军600余人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24、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800余人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歼日伪军2300余人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歼日伪军260余人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3 12:20:13 | 只看该作者
国共抗战成绩比较:重读1943年解放日报社论
  共产党方面于本日(1943年8月24日)发表两个重要文件,其一题名为“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其二题名为“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蒋介石先生在其所著“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曾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今观此二项材料,究竟真如蒋先生所说呢?还是相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凡属国人,必须明辩之矣。
    兹将两个文件分列于次:
   
    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
   
    共产党抗击了全部侵华敌军共三十六个师团六十万人的58%(三十五万人),国民党仅仅抗击42%(二十五万人)。共产党又抗击了全部伪军六十二万人的90%以上(五十六万人),国民党仅仅牵制伪军不足10%。
   
    其详情如次:
   
    第一,日寇侵华全部兵力,就1943年6月分材料,共计二十七个半师团,十五个独立旅团,两个独立骑兵旅团。如以两个旅团折合一个师团计算,共为三十六个师团兵力。其**产党领导的军队即八路军、新四军所抗击者为二十一个师团,占总兵力58%。国民党军队所抗击者为十五个师团,占总兵力42%。此种比例,仅就分布状况计算:如按作战实情计算,则共产党军队所抗击者较上述数目还多些。至于海南岛、广九路区域共产党游击部队所抗击的敌军,尚未计算在内。
   
    第二,华北敌军十一个师团,十个独立旅团,两个骑兵旅团,合计为十七个师团。共产党军队(八路军)抗击了83%,国民党军队仅仅抗击17%。计:第二十六师团(师团长柴山),分布于大同、归绥、朔县、集宁地区。第二十七师团(原田雄吉),分布于天津秦皇岛段北宁路沿线。第三十六师团(冷本),分布于晋东南沁县、晋城、潞城地区。第四十一师团(清水规炬),分布于天津、沧县、献县地区(主力近有南调讯)。第五十九师团(柳川),分布于山东泰安、淄川、惠民、邱县、寿张地区。第一百一师团(林村),河北定县邢台段平汉沿线、及德石路西段。独立第一旅团(小松),河北河南交界之沙河、淇县、大名、林县地区。独立第二旅团(中田),察哈尔万全、阳原、蔚县地区。独立第三旅团(毛利末广),山西沂县、五台、繁峙、宁武地区。独立第四旅团(津田酒),山西榆次、盂县、辽县地区。独立第六旅团(奥村),北平附近。独立第七独团(正井义人),山东河北交界之德州、庆云、蒲台、章邱地区。独立第八旅团(喜田),河北石家庄、邢台、广宗、宁晋地区。独立第九旅团(池上贤吉),冀中衡水、武强、饶阳、晋县地区。独立第十五旅团(田中信南),河北定兴、定县、平汉路两侧。
   
    以上共六个师团,九个独立旅团,全部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八路军)所抗击。
   
    以下五个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两个骑兵旅团,为共产党军队(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击之敌军:计:第十七师团(酒井康),江苏砀山,淮安、赣榆地区,共产党抗击70%,国民党抗击30%。第三十二师团(石井衣雄)山东济宁、滕县、临沂、莒县地区,共产党抗击80%,国民党抗击20%。第三十五师团(板西,又谓是柏任),开封、新乡、滑县地区,共产党与国民党各抗击50%。第三十七师团(长野义佩),晋南三角地带,共产党抗击30%,国民党抗击70%。第六十九师团(井上真卫),山西临汾、离石、清源、沁源地区,共产党抗击70%,国民党抗击30%。独立第五旅团(内田银之助),胶东半岛,共产党抗击70%,国民党抗击30%。独立骑兵第一旅团(榜相),归绥、包头、固阳地区,共产党抗击20%,国民党抗击80%。独立骑兵第四旅团(左久坞为人),河南山东交界之永城、太康、民权、城武地区,共产党抗击40%,国民党抗击60%。
   
    第三,华中敌军十三个师团,三个独立旅团,合计十四个半师团。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抗击47%,国民党军队抗击53%。计:第六师团(神田正钟),武汉、黄冈、黄陂地区。第十五师团(酒井直次,有被击毙讯),南京、镇江、高淳、巢县地区。
   
    第五十八师团(下野一霍),鄂中汉川、云梦、潜江地区。第六十师团(小林元),上海镇江段京沪路沿线。独立第十二旅团(允影),苏中阜宁、宝应、江都、海门地区。以上四个师团,一个旅团,全部为共产党(新四军)所抗击。
   
    第十三师团(内山英太郎),宜昌、沙市、当阳地区。第三十四师团(大贺茂)南昌、德安、安义地区。第七十师团(内田孝行),浙江津华、桐庐、嵊县地区。以上三个师团,全部为国民党军队所抗击。
    以下六个师团、两个独立旅团,为共产党(新四军)及国民党所共同抗击。计:第三师团(山本三男),豫南信阳、湖北孝感、随县、礼山地区,共产党及国民党各抗击50%。第二十二师团(太城三治),沪杭甬铁路沿线,共产党抗击20%,国民党抗击80%。第三十九师团(澄田睐四郎)鄂西钟祥、荆门、江陵地区,共产党抗击20%,国民党抗击80%。第四师团(青木敬一),湘北岳阳、鄂南通城、大冶、咸宁地区,共产党抗击30%,国民党抗击70%。第六十八师团(中山淳),南浔路北段及九江、蕲春沿江,共产党抗击30%,国民党抗击70%。第一百一十六师团(武内俊二郎),湖口、芜湖沿江,共产党抗击40%,国民党抗击60%。独立第十三旅团(早渊),安徽合肥、蚌埠、滁县地区,共产党抗击60%,国民党抗击40%。独立第十七旅团(高品彪),湖北沔阳、监利、华容、石首地区,共产党抗击30%,国民党抗击70%。
   
    第四,华南敌军三个半师团,两个独立旅团,合计四个半师团。计:第十八师团(牟田口廉地)之一旅团及第五十六师团(渡边正夫),滇西腾冲地区。第五十七师团(中野莫光),广九路沿线。第一百零四师团(菰田彦一),广州、从化、三水地区。
   
    独立第十九旅团(松井贯一),粤东潮汕地区。雷州独立旅团,雷州半岛。以上大体为国民党军队所抗击,但广九路及海南岛地区,**领导之游击队亦抗击了敌军一部分。
   
    第五,目前日寇在华军队,均不足编制定额。各师旅团之间,亦均参差不齐。约计敌目前在华兵力三十六个师团,只有六十万人左右,国民党三百余万依靠外援并借全国财富所供给之军队,抗击日军不过二十五万人。共产党军队(八路军新四军)只有五十万人,凭借甚劣之装备(政府不予补给)与各个财富甚差之抗日民主根据地,反而抗击了日军三十五万人。此外,尚有伪军六十二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国民党军队叛国降敌伪化的,一般地国民党是不打这些伪军的,几乎全部(90%以上)都为共产党所抗击。
   
    中华民族之兴亡,究竟系于共产党,还是系于国民党?就和各同盟国配合作战上说,究竟是共产党起了大的配合作用,还是国民党起了大的配合作用,三岁小孩也是明白的了。
   
    中国***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
   
    全国伪军六十二万余人,大部为国民党军队所伪化,其中90%(五十六万人)以上为共产党所抗击,国民党对之一枪不打。仅在广东方面有约六万伪军任其自生自长,除共产党打了一部分外,勉强算作被国民党所牵制。兹将伪军情况概述如次:
   
    全国伪军除伪正规军外,尚有各省县的伪地方武装,全国伪正规军三十二万七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二十九万九千八百人,共计六十二万七千二百人。计华北伪正规军二十万零九千四百人,伪地方武装十七万八千人,华中伪正规军九万四千八百人,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华南伪正规军二万三千二百人,伪地方武装三万六千八百人。除华南伪军外,华北华中敌后全部伪军皆在敌寇之驱策下不断的配合敌寇对共产党“扫荡”与清乡。数年来,伪军参加正面战场向国民党军队作战者,只有一次,即1943年夏季湘北鄂南之战,有伪武汉行营直属之一个师团(第二十九师)参加。华北华中伪军对正面战场一贯是和国民党军队和平相处,对共产党军队则配合敌寇积极进攻。因此,华北华中全部伪军共五十六万七千二百人为我八路军、新四军所抗击,占全部伪军(包括华南)90%强。而国民党方面所牵制(不是抗击)者,仅华南伪军六万人,不过占全部伪军10%弱而已。何况华南伪军中,亦有一部分为共产党之游击队所抗击,并非全部被国民党牵制。
   
    甲、华北方面
   
    一、华北伪治安军总司令齐燮元。总部设北平,辖十二个集团军,总兵力约六万人。各集团军之主官及其分布是:第一集团军李润泉,第二集团军李瑛,第三集团军卢凤策,第五集团军刘化南,第七集团军马文起,第九集团军王斌,第一百零一集团军钱富安。以上七个集团,均位于冀东之迁安、遵化、丰润、滦县地区。第四集团军陈志平,位于鲁西之东平、东阿、长清地区。第六集团军齐荣,位于保定地区。第八集团军徐贯一,位于胶东平度地区。第一百零二集团军高德林,位于冀南豫北之安阳、邯郸、武安地区。教导集团军田申,随总部住于北平。
   
    该部为华北伪军中战斗力较强者,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
    二、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孙良诚。孙逆原为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之副总司令,于1942年5月,在鲁西之定陶、荷泽地区率部投敌。现总司令部设开封,辖两个军、一个独立师,总兵力约三万人。所属之第四军赵云祥,第五军王清翰,独立第三十八师孙玉田,均位于濮阳、东明、考诚地区。该部投敌后,积极配合敌寇,向共产党进攻,其战斗力亦为华北伪军中之较强者,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
   
    三、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吴逆原为国民党新编第四师师长。1943年春季在鲁中新泰、莱芜地区率部投敌。现辖三个师,总兵力一万二千人,全部仍在原地区活动。
   
    四、伪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副总司令孙殿英。
   
    该部原为国民党之第二十四集团军,于1943年5月在豫北陵川地区率部投敌。投敌后,番号与官职一概仍旧。现辖伪第四十军、伪第二十七军、伪新五军等三个军,总兵力二万五千人。
   
    总部设于汤阴。所属各部,分布于滑县、淇县、林县地区。编制装备与国民党军队同。
   
    五、伪暂第十五军军长荣子恒。荣逆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一十二师副师长,于1943年春季在鲁南费县地区率部投敌。现兵力四千,位于鲁南临沂、郯城地区。
   
    六、伪兴亚同盟军总司令王胜武,辖六个师,兵力四千三百人。该部为骑步兵混合,位于绥远固阳地区。
   
    七、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李逆原为国民党骑九旅之团长,于1933年率部投敌。现辖五个师,全为骑兵部队,总兵力三千人。白风翔(后被敌杀害)。白逆原为国民党之师长,于1940年在绥西率部投敌。该伪军现辖第三、四、五、六等四个骑兵师,三、四、五三个师均系傅作义之投敌部队改编的,总兵力二千人。位于绥远之固阳、百灵庙地区。
   
    九、伪山西剿共军总司令×××(待查)。下辖第一师赵瑞,第二师杨诚。赵瑞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师长,抗战后率部投敌。杨诚原系国民党骑一军的团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现第一师位于武乡,第二师位于崞县,军部位于太原。总兵力五千一百人。
   
    十、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蔡雄飞。蔡逆原为国民党第十九军的副师长,于1938年率部投敌。现辖两个纵队,活动于山西属离石、中阳、太原地区。总兵力三千人。
   
    十一、伪绥靖警备队司令丁其昌。下辖三个集团军,总兵力三千人。活动于归绥,固阳地区。
   
    十二、伪绥蒙联军总司令王英,下辖三个骑兵师。第一、第二两师,全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投敌之部队组成。总兵力四千五百人,活动于包头地区。
   
    十三、伪剿共第一路军总司令李英,下辖三个师,活动于豫北之武安,内黄地区,总兵力三千五百人。
   
    十四、伪满军(主官待查)。于1943年夏季由伪满开冀东。
   
    已开到二个旅,兵力八千人。现位于遵化、迁安地区。战斗力比华北其他伪军较强。
   
    十五、河北、山东、山西各省之伪小股正规杂牌军尚多,如山东伪第八师齐子修(齐逆原为国民党山东保安第五师长,于1943年夏季率部投敌),伪第三十一师文大可,伪第十一师张东云,伪皇协第一师张步云(张逆原为国民党暂编第二师长,于1943年7月在山东诸诚率部投敌),防共军齐剑英(齐逆原为山东保安第五师之旅长,抗战后率部投敌),皇协第五路杨×善,鲁北剿共军刘忱,鲁南剿共军冯寿彭,和平救国军第二十八师吴连杰,鲁西**总指挥本得观。山西有伪皇协第五路军×××(待查),和平建国军杨木繁,晋南建国军靳福忠。河北有伪绥靖自治军李保森,联防救国军张英异。绥西防共第一师郝根五(郝逆原为傅作义部之特5营长,抗战后率部投敌)。
   
    以上各杂牌军,直属各省敌伪长官指挥,总兵力四万二千人。
   
    十六、华北伪地方军(包括保安团、自卫队、警备队等),计河北三万人,察绥一万八千人,山西三万人,山东十万人,总计十七万八千人。
   
    乙、华中方面
    华中伪正规军统归伪南京军委会直辖。伪地方团队则由各省管理。
   
    一、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辖两个军。第一军徐朴诚,第二军任援道兼。部队分布于南京、杭州、天长、合肥、扬州等地,各驻一个师。总部设南京。兵力共一万五千人。编制装备略同国民党。
   
    二、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汪逆精卫兼。辖两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李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于1941年2月率部投敌,该集团军辖五个师,另一个独立旅。分布江苏之泰州、江都、靖江地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原为杨仲华(杨逆原为苏鲁战区游击第六纵队司令,于1941年3月率部投敌),1942年10月被扣,番号被取消。所辖四个师另一个独立旅直属伪绥署指挥。部队分布于江苏之东台、盐城、如皋、南通一带。另有伪绥靖公署直属部队三个师,另一个独立团,分布于江苏之泰兴、兴化、高邮、宝应、盐城地区。总计伪苏北绥靖公署共辖十二个师,二个独立旅,一个独立团,兵力三万四千人。编制装备,与伪第一方面军同。
   
    三、伪武汉行营主任杨揆一,辖鄂南绥靖公署三个师,直属三个师,另一个维新军。全部兵力六个师另一个维新军(相当于一个师),共一万人。部队分布于湖北之随县、应城、信阳、云梦、咸宁地区。
   
    四、鄂中伪清乡军司令潘尚武。潘逆原为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之旅长,于1943年2月先王劲哉率部投敌。现辖伪保安第三师,活动于鄂南之天门、汉川地区,兵力三千。
    五、伪苏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胡毓坤。下辖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三十六等六个师,总兵力一万五千人。部队分布皖北之宿县、亳州、苏北之沭阳、灌云及豫东之太康、商邱等地。
   
    六、伪和平**兴亚建国第三军。军长徐继泰。徐逆原为江苏省游击第五纵队司令,于1942年夏季率部投敌。现驻苏北灌云地区,兵力三千八百人。
   
    七、伪第二军军长刘培善。辖第十及第十三师。第十师长谢文达,二千人,担任浙东杭甬铁路沿线守备。第十三师丁雪山部,已反正。
   
    八、伪护国救民独立师师长刘子清。刘逆原为第五战区一百七十三师五百一十八团团长,1941年8月率部投敌。部队驻皖中无为地区,兵力二千人。
   
    九、伪南京警卫军军长刘夷。下辖一个警卫师,一个独立旅,一个教导大队,兵力一万人。装备战斗力为伪中央军之冠。
   
    十、1943年春季率部投敌之王劲哉(原国民党第一百二十八师长),及第六战区挺进军司令金亦吾等,因尚未查明投敌后之番号,故未列入。
    十一、华中伪地方军。计伪江苏省四万五千人,伪湖北省七千人,伪安徽省一万一千人,伪浙江省一万人,伪河南省一万二千人,总计各省伪地方武装八万五千人。
   
    丙、华南方面(包括海南岛)
   
    一、伪闽粤绥靖军总司令黄大伟。部队分布于潮安、汕头。
   
    兵力六千人。
   
    二、伪广州绥靖主任陈耀祖,下辖第二十师(方颐为)、第三十师(许廷杰)、第四十三师(彭齐华)、第四十四师(高汉泉)、第四十五师(朱全)等部,总兵力一万七千二百人,分布于广州、南海一带。
   
    三、华南伪地方军三万六千八百人。
   
    以上华北华中伪军共五十六万余人,全部为共产党所抗击,国民党一枪不打。只有华南伪军六万人,勉强算作被国民党所牵制,但共产党亦抗击了一部分。
   
    由此可知,蒋介石先生说“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三十六个师团共六十万敌军中,国民党仅仅抗击十五个师团,计二十五万人(42%),共产党则抗击了二十一个师团,计二十五万人(58%)。至于那六十二万伪军,几乎全部都为共产党所抗击,很明显的,不是“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而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假如没有共产党抗击如此大数目的敌伪军,不但中国亡了,就连国民党也早已亡了,这难道还不明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3 12:20:18 | 只看该作者
左权没有办法和张自忠比军衔.  左权只是八路军的总参谋长, 八路军只有一个军.

张自忠是集团军总司令, 手下带了好多个军.  从带兵人数看, 左权没有办法和张自忠比.

所以国内目前基本公认, 不看党籍, 抗日战争中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3 12:20:22 | 只看该作者
事实胜于雄辩,支持sas1259正本清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3 12:20:27 | 只看该作者
能否以哪方牺牲的高级将领多来判断谁是主力? 不能用这个标准! 原因很简单,如何定义高级将领?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总共只有5万余人,只有旅级(支队级)以上军官才有将级军衔,一共就没几个将军。如果非要把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放在一起比阵亡将领人数的话,左权不应和张自忠、赵登禹放在一个级别,而应与顾祝同、陈诚在一个级别。共产党在抗战中牺牲了大量高级军事干部,但共产党军队没有军衔,这些人中哪些算将军,不好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3 12:20:32 | 只看该作者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国军兵力是共军的10倍,且装备给养有保证。
而国军抵抗日军的42%,共军却是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2-3 12:20: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请注意保存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2-3 12:20:41 | 只看该作者
您发的资料我已经做了保存,谢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8: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