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水煮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國安會秘書長的...家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2 18:19:49 | 只看该作者
ZT  賣書和教書

【聯合報╱黑白集】 2009.06.21 04:09 am

  
國安會祕書長蘇起之妻陳月卿前不久到大陸促銷新書,引發爭議;這兩天,蘇起之弟蘇永欽到浙江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再度引發藍綠立委抨擊。


這兩件事,其實是社會觀瞻問題大於國安疑慮。蘇起身為國安工作最高負責人,對家人赴大陸從寬以對,似缺乏政務官應有的謹慎、節制和敏感。比起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妻子周美青、大姊馬以南、大舅子周偉奇均辭去工作,蘇起的迴避機關便顯得沒上發條。


但就事情的本質看,妻子「賣書」和兄弟「教書」,仍可以區別看待。前者是商業行為,後者是教育工作,兩者涉及的利益性質完全不同,不必因扯上蘇起而混為一談。何況,蘇永欽任教的浙大光華法學院,是台商尹衍樑捐贈一億人民幣成立的,能夠在「敵後」從事法學教育,不也算某種隱性的國安工作?


當然,以蘇永欽和蘇起及馬英九的關係,他若赴大陸任教,勢須極其謹慎,避免自己的身分和言行為人利用。而話說回來,若蘇永欽是鑽營倖進之輩,他留在台灣,恐怕更有機會濫用自己的關係;但他擱下了NCC主委及國內國立大學教職,選擇登陸教書。從這點看,朝野立委抨擊蘇起之餘,其實是不必無限上綱。


綠營執政時,國安局長薛石民之弟被其公司派往大陸,也曾遭立委痛批,薛石民一怒竟答稱:「如果他變成ren質,就讓他死吧!」從這個角度看,要說蘇起是故意把胞弟送去大陸「當人質」,作為兩岸融冰的測試劑,那他還挺用心良苦的!



【2009/06/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2 18:19:57 | 只看该作者
ZT 新聞眼/兩岸談判人員利益迴避 不能再迴避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志德】 2009.06.21 02:50 am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弟弟到大陸擔任客座教授,馬英九政府的國安團隊再度踩進警戒區。總統府以「不違法」替蘇起辯解,事實上因行政部門的怠惰,才造成「觀感很差,但無法可管」的現況。


蘇永欽事件,令人想起二○○六年三月,國安局長薛石民的弟弟被公司派往大陸工作。一樣引發藍軍立委痛批,薛石民身分何等敏感,儘管不違法,但不能不注意社會觀感,更不要給對岸有施力的機會。


蘇永欽事件爆發後,總統府用「兄弟都是成年人,各有工作很正常」來回應,但翻開現行的國內法律,對於親屬利益迴避的相關規範,有高、低兩個標準:低標的「財產申報法」,的確只規範到配偶及未成年子女。


高標準的「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只要在二親等內,不管是否成年,一概在迴避之列,否則,東元電機又怎麼會因為董事長劉兆凱和劉兆玄的兄弟關係,丟了健保卡的生意呢?


國家安全不該無限上綱,身為政要的親戚、子女也該有工作權,但迴避不等於完全禁止,「誠實申報」也是一個方法。


從江俊德、陳月卿到蘇永欽,馬英九政府還要經歷幾次事件,才願意下定決心,建立一套制度以昭公信?兩岸、國安人員的利益迴避問題,不要再迴避了。



【2009/06/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2-2 18:20:06 | 只看该作者
ZT 兩岸談判人員 擬規範利益迴避

【聯合報╱記者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9.06.21 02:50 am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的弟弟蘇永欽受聘到大陸講學,引發兩岸談判人員在大陸利益迴避問題的爭議。據了解,海基會近期將發函陸委會,建議修改「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增列專章規範兩岸談判相關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問題。


海基會高層人士表示,對於兩岸談判的利益迴避問題,全都指向江丙坤及海基會人員,這種想法既不周全,也不公平。他舉例,兩岸金融合作協議談判時,初期的溝通是台灣金管會直接和對岸官員接觸,談妥了方案,就送金管會副主委、主委,最後由行政院長批示後,再交給海基會談判人員。


「這些負責談判的官員,以至於金管會主委、甚至行政院長,算不算涉及兩岸談判人員,是不是也該受到兩岸事務利益衝突迴避的規範?」高層人士強調,談判中真正負責決策的是政府官員,他們利益迴避的義務,至少不該比海基會人員輕,要談利益迴避,必須做通盤考量,並且此舉涉及人民權利義務,不能用行政命令規範,必須立法。


據了解,海基會高層大動作,主要是因為前三次江陳會開始前,江丙坤的兒子江俊德在大陸經營的生意,一再成為媒體話題。江丙坤希望政府部門能夠明訂標準,那些能做、那些不能做。



【2009/06/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2-2 18:20:16 | 只看该作者
乌鸦笑猪黑,彼此彼此,新党的人不也是在大陆吃香和辣吗!苏起只是几个家人,新党可是一大帮人啊,郁慕明,周荃,谢启大,冯沪祥,郁美凤,还有几个跟班的,神气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2-2 18:20:24 | 只看该作者
你跟中央反映了嗎?




"廢人"一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2-2 18:20:31 | 只看该作者
ZT 政務官 應該嚴以待血親

【聯合報╱許篤謀/家管(台中市)】 2009.06.22 02:48 am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配偶作家陳月卿,到北京辦新書發表會,引發輿論批評,馬總統表示「下不為例」。現在又傳出蘇秘書長胞弟蘇永欽,至浙江大學客座講學。


法律只是最低的道德標準,政務官對自己與眷屬、血親之言行公私分際要求,須以比對待事務官更嚴苛的尺度自我要求。都留學歐美名校、歷任多項公職的蘇起兄弟,為何連政務官基本官箴認知都如此欠缺?擔任國安會秘書長職位,己身不正如何馭下?暴露蘇起兄弟嚴重缺乏對議題的民意敏感度,不僅為綠營平添攻擊馬總統口實,更對馬總統的誠信及執政團隊形象帶來雪上加霜傷害。馬總統似宜拿出魄力,以免後遺症像雪球般 愈滾愈大,再次重損總統威信與政府形象。



【2009/06/22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2-2 18:20:38 | 只看该作者
沒能力解決問題,


只會在網上"嚷嚷"的貨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2-2 18:20:44 | 只看该作者
**化的特点就是政治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2-2 18:20:50 | 只看该作者
ZT 兩岸交流 台灣應更自信

【聯合報╱彭思舟/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台北市)】 2009.06.22 02:48 am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弟弟蘇永欽擔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引發批評,批評者站在維護國安的立場,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隨著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台灣應更有自信,讓兩岸交流學術的歸學術、商業的歸商業、政治的歸政治。


台灣國家利益要有保障,根本在於我們對台灣社會生活價值與民主自由制度的信奉與維護。在台灣,即使當總統,但只要有貪汙、違反法律,就必須接受法律制裁;在台灣,永遠有多元聲音與不同看法,不用擔心白色恐怖;這些在大陸都還很難做到。因此,台灣民眾可以更有信心,只要台灣社會制度的價值與信仰還在,不論是誰,都很難有能力去出賣台灣。


所以,公務員親戚可不可以在大陸做生意、作學術交流?只要法律沒有不允許,就是他們的自由;若證明會造成國安危險,就請立法禁止;若真有觸及不法,不管是誰親戚,都要接受法律及輿論制裁,這才是台灣民主社會的價值。更何況,我們相信台灣現今的社會制度與民主模式,就是未來大陸民眾希望的生活模式。台灣應該更有自信。



【2009/06/22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2-2 18:20:58 | 只看该作者
ZT 兩岸間的模糊與明確

【聯合晚報╱社論】 2009.06.20 02:08 pm

  
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弟弟蘇永欽受聘去浙江大學客座,引起一些質疑,本來學界無疑義的事卻衍生出有關國家安全的討論。這個爭議的核心是,兩岸之間「敵我」之辨的線該劃在哪裡。


孔子在二千年前就申論過「必也正名」的道理。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跟著就會禮樂不興,刑罰不中,最後是「民無所措手足」。


馬總統對兩岸關係不是沒有定位,但只有零散的、概念性的定位,如「不統、不獨、不武」。馬英九和他的國安團隊一方面對兩岸關係具有「天命」(mandate)一般的任務感,另方面卻似乎並不打算對此多作申述,偶爾略加闡釋,反而使模糊處更加模糊,例如最近有關「不統」和「不排除統一選項」之間的爭議,即為一例。


兩岸對峙六十年,軍事緊張關係都並未真正解除,卻在這一年進入史上最密、最深與最廣的互動交流狀態。從經濟發展而言,這是水到渠成,但對民眾的心理衝擊不可謂不大。僅僅最近的台商命案事故,民眾反應遠比面對一般凶殺犯罪案更強烈得多,即可見到這種心理矛盾感受。


兩岸關係是敵是友,何者實何者虛,確實民莫能辨。這種定位上的困擾處處可見,例如民進黨內對黨職人員赴大陸的「規範」進退兩難,「始終如一」的馬英九對六、四聲明則拿捏遲疑。就算「不統不獨不武」是定義於所謂「維持現狀」,但老實說,今天的「現狀」,和陳水扁時代的「現狀」,仍是同一狀態嗎?僅此一點,就有待馬政府以更細密的論述向百姓作出說明。


如果自身的「位置」是模糊的,其政策也會跟著游移。不只是蘇永欽能不能、該不該去大陸任教的問題,就連看來理所當然的經貿互動,例如十二吋晶圓赴大陸設廠,中國移動入股遠傳,似乎已箭在弦上,但民間爭議仍深,政府也不敢說放就放。


兩岸間需要「創造性模糊」,「九二共識」就是其代表;但兩岸恐怕也需要「創造性的明確」。例如能否嘗試以類似「階段性的夥伴關係」去論述增潤,應是馬政府不能迴避的任務。



【2009/06/2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5 22: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