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aruenc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從急獨派到急統派:台灣政治中的七大勢力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2-1 06:36:21 | 只看该作者
请再看看这一篇社论~

  回应王毅的回应
【联合报/社论】2009.03.13 05:56 am


北京国台办主任王毅接受中央电视台访问时,针对两岸签署CECA事宜,引据本报三月四日的社论称:如果借用《联合报》社论的比喻来说,我们希望双方都不要搞一厢情愿的“请君入瓮”,而是要搞互利双赢的“与卿共舞”。


记忆所及,这是北京高层政策官员,首次以台湾报纸社论作为其论证政策的引据。我们对北京方面注意及台湾的民间舆论颇感欣慰,亦对王毅赞同“与卿共舞”、否弃“请君入瓮”的政策宣示深寄期待。


本报三月四日社论的题目是〈北京的思考:请君入瓮或与卿共舞? 〉文中指出:北京不可将签订CECA视作“请君入瓮”的短线操作,而应看成双赢共荣的“与卿共舞”,追求的是可大可久。北京若将CECA视为“瓮”,欲封死台湾在“瓮”外的世界,则属逆天理、反民意,两岸关系亦将走上歧途绝路。社论并主张:北京应宣示乐见台湾与东协及其他国家缔结FTA。在此,我们愿对彼岸朝野再进数言:


一、要将“与卿共舞/双赢共荣”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及境界的追求。要打从心里就是这么想,这么相信;不要有口说“与卿共舞”、阴里“请君入瓮”的权谋思考。如果我们的观察无误,胡Jintao这一代对两岸关系的思维已有极大的升华。我们的解读是:他虚悬“和平统一”,而采取了“和平发展”的务实路线;也就是搁置了统独“目的论”的窠臼,改尚和平发展的“过程论”。一念之转,两岸似已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形势。


为什么说要将“与卿共舞”这种思考,视为一种信仰及境界的追求?其实,北京可将其处理两岸关系的方法,作为其对内对外治理的检验标尺。因为,北京处理台湾问题的方法,对外必须被国际接受,对内必须被大陆民意接受,对台湾更须被台湾的民主体制接受;因此,如果真心实意要和台湾“双赢共舞”,则必定要维持“和平”与“民主”两大准则。而北京若以这两大准则,用于对内与对外其他领域的治理,则整个中国的境界亦可望相应提升。胡Jintao这一代应当有此抱负:要以和平民主的方法处理台湾问题。因为,整个中国的问题,也唯有在“和平/民主”的准则下,始可能得到解决。所以说,“与卿共舞”只能是信仰,而不可是权谋。


二、关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应渐渐容纳“一中各表”。两岸问题的要害在台独,而台独之所以存在,主因是+++国处境艰窘,+++国没有尊严。北京今日的底线是反对“法理台独”,而+++国不是台独;+++国的立足基点是“一中宪法”,北京若不欲台独取代+++国,即应珍惜“一中宪法”之维持;北京今日政策是“维持现状”,就必须给+++国应有的尊严与空间。北京或许暂难宣示“一中各表”(唯一的一次在布胡热线),但虽不可说,却不是不可慢慢做。例如,最近东京球场上出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未见北京抗议,这应是佳兆。


三、北京倘不是要“请君入瓮”,即应乐见台湾参与国际社会;CECA签订后,台湾与东协及美国等其他国家签订FTA,亦当是顺理成章。毕竟,北京不可能以窒息台湾的手法来统一台湾。王毅已说,WHA五月“审慎乐观”,北京也不应自认这只是权谋的改变,而应视为境界的升华。


我们曾以“筷子理论”喻两岸关系。两只筷子若绑死在一起,是“统一”之害,不能有筷子的功能;若分离两处,则是“独立”之害,也不能有筷子的功用。一双正常操作的筷子,必定是有合有分,始能灵动自如。CECA这类“软屋顶”,正如有合有分的一双筷子,不独、不统、亦独、亦统,或许正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佳机制。


其实,邓小平早就说过,两岸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这句话,也许今天到了胡Jintao这一代,始有可能成为一种信仰及境界的追求。
【2009/03/13 联合报】


~~~~~~~~~~~~~~~~~~~~~~~~~~~~~~~~~~~~~~~~~~


北京的思考:请君入瓮或与卿共舞?

【联合报/社论】2009.03.04 04:35 am


ECFA(原称CECA)在台湾已经吵得如火如荼,但海峡对岸却只是轻描淡写,几乎不动声色。然而,要两个人才能跳探戈,ECFA的前景如何,不能只看台北一厢情愿,也要看北京作何思考。


其实,北京的意念,也许才是ECFA成败的关键。倘若北京是想藉此“请君入瓮”,ECFA就不可能签得成,即使签成了也可能反使两岸关系更形扭曲,更加恶化;相对而言,北京倘若有“与卿共舞”的想法,两岸通过ECFA这一场行云流水的探戈,非但可能将双边盘根错节的关系理顺,也应能藉此建立可大可久的“和平发展”框架。一念之差,判若天壤。


北京不免会有“请君入瓮”的想法,而台湾则一定会有“不可入瓮”的顾虑。北京的短视者或许会想,藉由ECFA将台湾“套”住,即可恣意生杀予夺。但是,倘系如此,台湾的民意如何能答应签字?而签成以后台湾人民若觉得“入瓮”,处境恶化,将对北京当局的邪念恶意如何看待?又如何维系一个平衡稳定的两岸关系?


ECFA若签成,必定会使两岸关系更趋紧密。但此种紧密关系,切不可使台湾在民主机制及经济发展上感到更受制于北京;而应使此种关系,有助于台湾更能维持其内发性的民主机制与经济活力。只要ECFA能使台湾人民感知并证实此点,台湾人民就会支持ECFA,也就会因ECFA而支持此种建设性的两岸关系。这样的ECFA,对台湾有利,也对两岸关系有利,所以对北京也有利。


签订ECFA,在技术及形式上可以做到不涉“一个中国”等政治规范;但ECFA的签订,亦当然有其不可讳言的政治效应,因此北京当局千万不可对此种政治效应作出错误的解读。正确的解读是:ECFA一方面虽然将使“法理台独”变成更不可能,但ECFA也同时已使“法理统一”急遽降低了急迫性与必要性。所以,ECFA的作用非在“促统”,而是要使台湾民意对两岸关系因ECFA而产生正面的解读,以建立一个“不统/不独/亦统/亦独”的“和平发展架构”。


因此,北京看ECFA,不可将之视作“请君入瓮”的短线操作,而应看成双赢共荣的“与卿共舞”,追求的是可大可久。换句话说,北京若想用ECFA“套死” 台湾,两岸关系必将仍然无解,因为北京不可能用香港化或西藏化来解决台湾问题;反之,倘若台湾能因ECFA而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则这种效应必然将是两岸关系的重大正数。因此,我们对北京当局有二点基本建议:


一、台湾方面从“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调整为“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其中所谓“架构”(Framework),犹如拉起一条“ 晒衣绳”,先洗好的衣服就先晒上去,尚未洗好的就不晒;如此,即不必“包裹解决”,而可有“早期收获”。北京方面宜赞同“架构”方案,而不采“包裹”方式,可就轻重缓急作出回应双边现实需求及民意期待的决策。


二、最重要的是,在签订两岸ECFA前后,北京允宜同步宣示乐见台湾与东协及其他国家缔结FTA或他类经济合作协定。因为,两岸签ECFA,不在“套死” 台湾,而是透过加强两岸关系使台湾有更大的生机与活力;再因台湾民意感知两岸关系有助其对外发展的生机活力,而回过头来更愿支持及巩固此种两岸关系。如此一来,即成良性循环,即可“寄希望于台湾同胞”。反之,北京若将ECFA视为“瓮”,欲封死台湾在“瓮”外的世界,则属逆天理,悖人道,反民意,两岸关系亦将走上歧途绝路。


“胡六点”有言:“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这即是指两岸经贸与东协接轨的问题,或许可见,胡Jintao不是将ECFA视为“请君入瓮”的短视者,他应当怀有“与卿共舞”、“与君共济”的高瞻远瞩!
【2009/03/04 联合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2-1 06:36:25 | 只看该作者
台湾太小心眼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偶相信胡温不会如此做。天天害怕成这样一点自信都没有。台湾不是号称有大量专业人才吗。可以判断定夺,偶们又没有强迫你签,再说这在大陆更本就没有什么人重视这事情。不是什么重大的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08:26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