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渤海边的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观长歌(中国)(电视剧)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08:1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六集

  侯君集得知魏征提审他,他拒不开言,魏征机智地说海棠已将所有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侯君集救女心切,马上表示太子妃在撒谎,一切罪责在己,自己愿意将一切都告诉魏征。

  海棠求李勣允许自己探视太子,遭李勣拒绝,李勣离开后,却暗中派人送海棠去见李承乾,二人相逢大哭一场。海棠回到囚室欲悬梁自尽,被李勣救下,海棠告诉李勣自己不死,侯君集一定会把一切罪责都揽在身上,自己实在不忍。李勣劝说海棠不要寻短,海棠说出自己对李恪的仇恨,声称现在不死将来也必死在李恪手中,李勣请海棠不要再向别人说起这些。

  安康请长孙无忌设法帮助太子,长孙无忌向她点破李世民让魏征出面审案正是为了宽恕太子,因为魏征为人下有最怕别人说他挟公报私,一定会设法从轻处置,他又素有直名,他出面为太子洗刷罪名,当然强过皇上自己说话。果然,魏征替太子等说好话,太宗借势开释李承乾和侯君集,但革去了侯君集军职。慕一宽为救李世民被扣在颉利营中,窦乂病倒,安康前去服侍,窦乂十分感动。

  时机成熟,李世民决定开始北伐,飞虎军需要一员上将统带执行直捣颉利大营的使命,本来侯君集是最合适人选,但是他刚犯了大错,李世民不好用他,已被定下来担任北伐统帅的李靖自告奋勇,亲自执行这次使命。

  第二十七集

  大军纷纷北上,战线太长,唐军粮道多次受到了颉利骑兵袭击,李世民为运粮的事犯了愁。勃帖奉颉利之命到长安找到窦乂,以慕一宽的生死要挟窦乂逼他给颉利输粮三十万石。窦乂既怕犯资敌之罪,又担心儿子安危,左右为难,最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帮颉利运粮,却暗中告诉李世民,让他劫粮,解决了唐军运粮的难题。

  房玄龄从重病中转危为安,李世民前往探视,劝李世民要宽待太子,李世民却碍于天子颜面,一时放不下脸来。李承乾受到冷落,心中痛苦,想寻短见,被长孙皇后喝止。

  第二十八集

  李承乾重病,高烧不退,皇后不让医治,直到转成肺痨,激起李世民心底的舐犊之情,亲往东宫探视,皇后才取出药方,救起儿子。李世民对李承乾态度软化,长孙皇后悬起的心终于放下。

  勃帖用美女贿赂权万纪,用掉包计换走了被拘押在长安的施罗叠。李世民派李勣往定襄前线,出了城门,中军洪恩却说忘了带地图,李勣斥责了他,洪恩急忙回去取。

  战争就要开始,阿史那云坚持要回草原陪伴自己的父汗,李恪对她依依不舍,二人在府门口突然遭到了刺客的袭击,阿史那云替李恪挡了一剑,救了他性命。

  第二十九集

  多亏有李恪赠给阿史那云的小金佛挡在胸口,阿史那云才免于送命,面前的刺客全部被杀死,一个蒙面刺客却从远处树上射来一箭,正中李恪大腿,李恪从腿上拔箭,将对方射伤。王府家将安黑虎带人追赶刺客。晋王李治在府中向老师赵恭存讨教学问,传来李恪被刺的消息,李治要去探视,却遭到赵恭存的阻止,赵恭存告诉他长幼有序,太子和其它兄长没有去,他不能得先去。

  第三十集

  长孙皇后让李承乾去看望受伤的李恪,李承乾不想去,遭到训斥,只好前往。兄弟二人素有嫌怨,但在长孙皇后和杨妃面前不得不逢场作戏。等李泰也到了李恪府上,赵恭存才允许李治前去探伤,这时家人却拿住了逃进晋王府的刺客,赵恭存认出了刺客竟是李勣中军洪恩。李承乾在全城搜捕剌客,刚从冷月庵救出施罗叠的勃帖只好躲入窦乂府中。

  次日,李世民拜将出征,安康来向窦乂报告这个好消息,却恰被勃帖撞上,正愁无法出城的勃帖决定以安康为质闯出城去。李世民知爱女被劫,十分伤心,但为了大局,他坚持照计划进行出征仪式,又拒绝了房玄龄调李勣大军去追回安康的建议。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08:3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一集

  唐军向恶阳岭发起反击,付出沉重代价却未能成功,李世民听说李勣事先曾提醒慰迟敬德要加强恶阳岭的防务,后悔自己无识人之明,决心临阵换将调回尉迟敬德,让李勣出任副帅。颉利背信弃义暗算了突利,阿史那思摩十分气愤,找颉利理论,颉利却不予理会,还撤了他的职,让他回绥北去,将恶阳岭交给了执矢思力。

  李勣率兵猛攻恶阳岭,执矢思力眼看不济,向颉利求救,颉利让人将安康押上山头阻止唐军进攻,并以此要胁李世民退兵,李世民拒绝了颉利的要求并下令第一个攻上恶阳岭的封为云中侯。李世民的强硬令唐军军心大振,李勣挑选死士从山后攀援而上,唐军两面夹击攻上了恶阳岭,从颉利俘虏营中逃脱的独孤谋也出现在出击的勇士中奋力杀敌。

  恶阳岭一失,颉利的作战部署全部被打乱,他只得率部向阴山退却,准备与唐军相持再寻机反击,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他许以高官厚禄,让慕一宽回长安筹粮,遭到拒绝。

  第三十二集

  一计不成,颉利又生一计,他以将安康嫁给老乞丐相威胁,逼慕一宽就范,慕一宽只得答应。战争在继续,阿思那思摩率领一万五千精骑守在绥北,挡住了飞虎军预定偷袭颉利大营的道路,一场大雪却帮助了唐军,颉利认定下了这么大的雪,阴山小路一定被冰雪断绝,终于下令调阿史那思摩东进。

  李靖亲率飞虎军进入阴山小道,却遭遇大雪封山,派人三次寻找出路未果,李靖只得黯然下令撤回,入夜,三千飞虎军不甘失败的歌声震响在山谷,引起雪崩,走出谷口的道路露了出来,李靖热泪盈眶率军东进。

  阿史那思摩领兵赶到战场,慕一宽从长安筹来的军粮也快到了,颉利决定挥师向唐军发起反击。双方展开激战,唐军大部不支开始后撤,只有李勣死战不退,并且打起最后一面军旗向前冲去,这感染了各路唐军,他们纷纷杀回。这时李靖率军从阴山背后突然杀出,直取颉利中军大帐,颉利军大乱。

  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群情振奋。唐军救回安康,慕一宽却因为资敌之罪下狱,李恪暗中唆使柴绍等上表追查慕一宽如何将军粮运到了前线。李世民不得不下令严查,岑文本洞悉李世民心意,推荐办事老成的郑仁基办理此案。岑文本劝李恪不要再纠缠此事,否则有违圣意,并告诉李恪,郑仁基曾有大恩于李勣,拉拢他就是拉拢李勣。

  第三十三集

  郑仁基奉调进京,接到审理慕一宽一案的圣旨,愁眉不展,聪明伶俐的女儿郑丽琬从圣旨中窥破天机,教父亲故意拖延审案时间。魏征不满郑仁基审案拖拉,亲自拿得随慕一宽进京运粮的颉利侍卫苏尼,苏尼供出事情经过,果然牵着太子,李世民向魏征吐露真情,说自己已经猜出是这个结果,慕一宽拚了性命太子拚了储位要救安康,自己对他们十分感激。魏征大为感动,主动上表请求宽宥慕一宽。

  慕一宽回到家中,因为他出了事儿,地方官刁难窦乂,安康出面化解。安康请求父亲成全自己和慕一宽,李世民为了大局拒绝了她的请求,安康十分难过。

  颉利带残兵向北奔逃,夜里在荒漠中宿营,他鼓励部下不要灰心,并向众人展示自己带出的财宝,告诉他们,有这些钱,他一定能东山再起,不料,当夜,见他大势已去的勃帖却趁他不备劫走所有财宝投奔了夷男。

  第三十四集

  夷男让勃帖带着从颉利那儿劫来的财宝四处收买颉利旧部,他向勃帖吐露野心,自己要做草原上的大汗并最终与李世民一争天下。颉利带着残兵继续北逃,最终被唐军擒获。李世民召集大臣宣布此事,全城一片欢腾。一直闲居在家盼着能重上战场的侯君集听到消息放声大哭,李恪趁机鼓动群臣向李世民进馋,李世民却对侯君集的心情十分理解。

  颉利被擒,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去定襄安抚各部。阿史那思摩却领着几千残军遁入山谷,柴绍领兵封住山谷,在谷中却只发现了一些老马。李世民想重新起用侯君集,就以前线将领追剿阿史那思摩不力为由要在朝中选将,李恪鼓动段通出面,李世民不得不罢了起用侯君集的念头,让段通领兵出征。

  长孙无忌一路见到草原灾荒严重,又从李靖口中得知夷男正暗中壮大力量,似有野心,急忙返回长安,他路遇正被唐军押往长安的颉利,请他走下囚车,坐进自己的马车里。

  第三十五集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进言,为解草原百姓的灾荒,必须尽快让他们移向内地。李世民召集众臣商议此事,魏征第一个出面,用晋永康之乱的例子劝李世民不要内迁草原灾民,长孙无忌与魏征发生激烈争执。魏府管家卞思去听说李世民在内迁灾民的问题上没有采纳魏征的主张,十分担忧,魏征却告诉他自己这是在反谏,其实自己原本想劝太宗内迁灾民,但长孙无忌已经提了,他知道朝中反对此议的人很多,所以就用“反谏”的法子,让李世民靠否决自己一人之议,来阻止更多人的人反对内迁灾民的计划,以免拖延了时间,救灾不及。

  李世民封突利为王,并允许草原灾民南迁,令突利十分感动,夷男却拒绝南迁而索要颉利故地,李世民为了大局,再次退让,答应了他的要求。不甘心失败的阿史那思摩想出了袭击长安的奇计,他让自己的残兵混在灾民中南下,自己来到长安打探虚实。

  颉利解到长安,如何处理他在唐朝廷再起争议,长孙无忌请李世民宽大为怀,许多大臣却建议杀了颉利。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09: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十六集

  为杀颉利还是保颉利,朝中争议很大。魏征决定在朝堂上劝李世民杀颉利,令卞思去不解,魏征告诉他,颉利为了与李世民争天下,多年来一直对唐用兵,引发彼此仇恨,现在国家统一了,要使双方百姓都知道李世民冰释仇恨的决心,自己一定要演一出“假谏”的大戏。

  李恪动员李泰一起上奏请李世民下令杀颉利,李泰假意答应,可暗地里却察言观色,准备看李世民的眼色行事。李世民在朝堂上对群臣晓以大义,下令不杀颉利,魏征以死相谏,轰动一时。李泰私下里巴结长孙无忌,请他往酒肆共饮,长孙无忌醉后感叹如果李承乾像李泰这么有天份,自己就会轻松许多。

  侯君集外出打猎,误了回城的时辰,只好到城外破庙安歇,巧遇化装成书生的阿史那思摩,长于相术的阿史那思摩给他算命,预言了他的结局。侯君集的家将烤熟了猎来的野兔,却被突然涌上的饥民抢走。大量饥民的出现,让侯君集顿感不妙。

  次日城门大开,无数饥民涌入长安,混乱中长孙无忌被劫走。

  第三十七集

  李世民带人到城中巡视,告诉众臣,这么多饥民悄无声息地到来一定不是一般灾民,更像是有高明的将领在后面操纵,他严斥众臣骄傲,失去了警惕,要选一位大将将藏在灾民中的颉利余部打出城去。众人阻拦,却又没有人敢出来担当这个重任,只好同意。

  李世民召见侯君集,君臣推心置腹,李世民将退敌之策交给侯君集,让他在城外设二十里粥棚,引饥民出城,涸泽而渔。阿史那思摩与抓来的长孙无忌对弈,信心百倍,就等着天黑放火起事,不料饥民却被吸引到城外喝粥,城中阿史那思摩的人马失去掩护,见自己的奇袭计谋被识破,阿史那思摩万念俱灭正要自己,李世民赶来劝阻,被阿史那忠刺伤,侯君集要杀阿史那叔侄,被李世民制止。

  第三十八集

  李世民受伤,群臣激愤。李世民接见阿史那叔侄,晓以大义,二人心有所动。岑文本来报告李恪想利用民心杀死颉利的消息,李世民赶到现场制止,下令囚禁李恪等人。阿史那思摩与颉利相见,颉利狂态毕露,将失败的罪责全部归咎他人,令阿史那叔侄二人十分失望。

  李世民送阿史那思摩回草原,临行前,李世民说起不是自己识破了阿史那思摩的奇计,而是上天托梦给自己,并说阿史那思摩的计谋凡人是无法识透的,阿史那思摩要走,李世民亲自为其牵马。阿史那叔侄十分感动,半路折回,表示归顺之意,李世民大喜,予以重任。

  岑文本去看望囚禁中的李恪,李恪斥他出卖自己,岑文本十分失望。李泰乘机收容李恪旧部,拜望岑文本,向他示好,岑文本决定将计就计,谋一局大棋。

  第三十九集

  李世民去北苑看李恪,李恪死不悔改,并与父亲言语顶撞,几个死党也争相效死,李世民表面上严斥,暗中却称李恪性子很像自己。众人都要李世民严惩李恪,李泰却听从岑文本的建议上奏保李恪,李世民借李泰的奏章说事儿,开释了李恪只是贬他为郡王。

  为了不让李恪再惹事生非,李世民决定让李恪与阿史那云成亲,并迁往定襄,永不许回京。阿史那思云随突利进京,在长安城外突遭蒙面杀手围攻,突利震怒以为是李世民暗中暗杀他,阿史那云制服为首的刺客,挑开面纱一看,大吃一惊,竟是李恪家将安黑虎。

  安黑虎吐露实情,说李世民决定让李恪成亲后去定襄,永不回京,部下们不忍见他的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出此下策。为了成全李恪,阿史那云向李世民陈情,自己曾遭施罗叠抢亲,不宜再嫁到皇家,李恪追到驿站,突利告诉他阿史那云已往西去寻施罗叠,李恪悲痛欲绝。

  夷男得寸进尺,提出要陇西之地,并且称汗,为了大局,李世民一退再退,并希望安康出嫁能使夷男回心转意。

  第四十集

  安康嫁前,李世民特意让众定襄回来的骑兵在白鹿原举办赛马会,赛场上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独孤谋,独孤谋没死让李世民和安康十分意外,独孤谋请求做一个侍臣随公主出嫁。收罗了不少颉利旧部的夷男野心膨胀,准备以迎亲为名带全军南下,以公主为质,夺占白龙关,割据河西十三州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侯君集和阿史那思摩以护亲史的身份送安康出嫁,阿史那思摩先到夷男营中联络,夷男百般利诱,想让他出任自己的大将军,阿史那思摩严辞拒绝,并割耳明志。侯君集从种种迹像中判断夷男要叛唐,果断地让独孤谋护送公主回京,自己领两千多人抢占白龙关,与夷男周旋。

  一场苦战,眼看白龙关不保,奉密旨领大军北上的长孙顺德突然率大军杀出,击败夷男,救下重伤的侯君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0:5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一集

  知道侯君集重伤的消息,李世民十分着急,亲自去御药房督促太医给他备药,听说药方中有一味龙肉,他就自己割肉,让御医送去。安康去见慕一宽,慕一宽大为意外,二人劫后重逢,感情更浓。侯君集归来,李世民亲往郊外迎接,君臣站在颉利当年留下的拴马桩前感慨万千,告诫皇子们不要忘了江山来之不易。

  海棠难产,母子只能保下一人,长孙皇后力主保下海棠,侯君集至为感动。李恪幸灾乐祸,假意来看望,送上一盒杏,往海棠伤口抹盐。关中大旱,李世民下令奖励打井修渠抗旱,一个月后又亲往郊外巡视,了解到自己下令打井修渠一个月了,百姓还不知此事,他十分忧虑,召来钦天监袁天罡,了解到关中可能一百五十天不雨,为了安定人心,李世民下旨让袁天罡隐瞒实情。

  第四十二集

  李世民召集重臣,告诉他们百姓还不知朝廷奖励打井修渠抗旱,严斥朝廷官员办事拖拉。李世民还告诉大臣们已有灾民开始经潼关东逃,并责问为什么不封关堵住流民。房玄龄说那是怕秋后流民太多难于疏导。李世民给大家算了笔帐,表达抗旱的决心,下令封堵潼关,并颁布诏令,说旱龙一百天必走,若不走,朝廷一定开关让百姓出去逃荒。

  海棠密见李恪,对李恪前番对她的伤害还以颜色,她告诉李恪,那个在他的折磨下没能生下的孩子正是李恪的骨血,李恪本有一次得到天下的机会,却自己把它毁灭了。李恪如梦方醒,深感绝望之余决定去寻阿史那云,李世民派独孤谋去追。独孤谋拿出杨妃血书,劝回李恪。

  打井的事进展甚慢,原因是钱贱米贵,逃荒的灾民又和潼关守军发生冲突,李世民决定改赏钱打井为征粮打井,这是一件得罪权贵的事,没人原意出面经办,岑文本推荐了李恪。李恪去找岑文本,斥他是在泻私愤,岑文本出言相激,李恪带着岑文本的恨意,决定承担下此事。

  第四十三集

  李恪雷厉风行,打井修渠进展迅速,可是征粮却遇到困难,他亲自到大户家中征良。云骑尉秦甚正在吃饭,听到李恪到来,忙让家人撤去酒肉,往桌上放上糠菜,慌乱中将手中鸡腿扔在桌下。李恪初被蒙蔽,出门时却见秦家之狗叼着一只鸡腿,十分震怒,决定对大户门强征,他请来长安富户,众人一起哭穷,李恪揭穿了他们,决定不交粮的就去修渠,众大户只得交粮,李世民听说此事后,连夸这个鸿门宴摆得好。

  打井修渠已到尾声,粮食只征到一半,原因是有二十几户王公贵戚拒绝交粮,领头的是李世民的弟弟鲁王李元昌,李恪亲自带人到李元昌粮昌中搬粮,霸道的李元昌企图阻止,李恪情急之下打了自己的叔叔。有了粮食,水渠修成,百姓向李恪呈上引来的渠水,李恪心中感慨不已。李元昌告到宫中,李世民严斥了自己的弟弟,下令升李恪为亲王。

  第四十四集

  李恪封了亲王,却无一人来贺,他十分感伤。百日之期已到,天却未将滴雨,李世民按约打开潼关,他亲自去巡视,却不见一个逃荒的难民,因为有了水井和渠道,没有雨,百姓也不心慌了,长孙无忌说龙王现身了,不是在龙王庙而是在宫中。

  抗旱诏令不能及时下达的事提醒了李世民,他意识到朝中官吏太冗多,人浮于事,不利于国家,提出要并省官吏,几位重臣谁都不附和,一向言听计从的岑文本还提出反对。李世民召长孙无忌商议,长孙无忌道出了个中原委。李世民决定另辟蹊径,用武官来治文官,他任用侯君集为吏部尚书,辅助房玄龄并省冗吏。

  一心想掌握兵权辅佐太子的侯君集不想改任文官,张玄素向他点破玄机,侯君集恍然大悟,去吏部赴任。履职后,侯君集经手的第一件事是铨选三个大县的县令。他亲自带着十个备选官吏去见李世民,李世民亲自考问后对这十个人都十分失望,侯君也颇感尴尬。

  第四十五集

  侯君集先降了负责铨选这批官员的官员吕品相三级,接着又亲自荐其他复了原职,再次主持铨选,吕品相感恩戴德。再次铨选的结果,李世民十分满意,侯君集很快在户部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朝廷要并省官员,牵动了各级官员的心,在工部任职的长孙冲向父亲长孙无忌提出请他出面说话保住自己,遭到训斥,他只好让妻子长乐公主去求太子。家境清寒的工部郎中王子廷借了五百金买了王献之的字,谎称是家传之物求房府家人房升献给房贵爱,请他为自己说话。酷爱王氏书法的房遗爱偷听父亲房玄龄与岑文本的谈话,以为并省的方案是四中裁一,大考中列为良等王子廷不在被裁之列,就收下了礼物。

  李世民召房玄龄与侯君集议并省官员的方案,最后采纳侯君集的意见四中裁三,消息传来,王子廷如遭雷击,他向房升索要那幅字未果,因无力偿债,只好投河自尽。众官员借机聚在王子廷灵堂上闹事,侯君集去谒灵,向王妻递上自己半年俸禄,却遭到痛骂。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1:1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六集

  李世民在朝堂上召集重臣议事,李恪受李泰挑唆,指责侯君集徇私,把长孙冲的大考等级必成了优列入留用官员,李世民当场出示侯君集开列的留用官员名单,上面并无长孙冲之名,却将权万纪列在第一名,李恪再无话可说。房玄龄以过激的方案已逼死人命为由坚持自己主张,侯君集情急之下,点破王子廷之死是房遗爱造成,并出示证据,房玄龄大感意外,摘下乌纱退下。李世民向重臣们怒斥了那些聚在王子廷灵前闹事的人,宣布采纳侯君集的主张,并让岑文本去劝散灵堂里的官员。

  岑文本在灵堂前义正辞严的一席话劝退了众人,李世民召他进见,一方面夸奖他,一方面又指出要给被并省的官员一条出路,安排这些人任散官,可以享受俸禄,并将这个人情卖给了岑文本以维护他在高门大族里的威信,令岑文本十公感动。李世民又到房玄龄府中去劝他回朝,房玄龄说朝中有人传言侯君集想做仆射。李世民夜召侯君集试探其心意,侯君集拒绝了出任仆射,并大赞房玄龄,让李世民安排躲在幕后的房玄龄大为感动,与侯君集尽释前嫌。李世民当场令侯君集参议政事,成为宰相级的重臣。

  第四十七集

  安康回长安后,与慕一宽再续前缘,长孙皇后甚感忧虑,她向李世民说出自己的心思,认为淑妃临死将安康托付给自己,自己不能看着安康嫁给商人,长孙皇后所陈符合宫庭礼制,李世民也无可奈何。

  长孙皇后相中了独孤谋,将他调到后宫出任侍卫总管,希望能撮和他和安康。安康却仍然不改初衷,暗中出宫与慕一宽私会,长孙皇后召来窦乂,恳求他阻止慕一宽继续与公主往来,窦乂无奈只能答应,向安康诈称慕一宽去了广州,却被安康识破。

  安康把进宫密商的窦乂堵在皇后宫中,逼问事情原委,窦乂为了维护皇后,只好撒谎说慕一宽早有婚约,安康如闻雷击。

  第四十八集

  安康向李世民请求,让他降旨令窦家退去慕一宽的婚约,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坚持下,最终没有同意安康。安康到东宫向李承乾和海棠哭诉,李承乾去绮云宫恳求母亲成全妹妹,反遭痛斥。

  安康不甘心失去心上人,她决定去窦府找出慕一宽,她寄希望于慕一宽不会屈服,自己能挽回爱情。慕一宽听到安康呼唤自己的声音,要冲出密室去见心上人,窦乂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喊了慕一宽一声殿下,慕一宽大惊。

  窦乂向慕一宽吐露实情,原来慕一宽竟然是前隋皇孙,窦乂向慕一宽晓以利害,告诉他一个前朝皇孙暴露身份可能带来的灾难,慕一宽深为所动,决定亲自向安康撒谎,拒绝了她的恳求。气恼之余,安康屈从长孙皇后,嫁给了独孤谋。

  第四十九集

  安康出嫁,慕一宽难以平抑心中的苦痛,削发为僧,安康听到消息,才洞悉慕一宽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她来到慕一宽修行的寺庙,劝慕一宽回心转意,自己愿从头再来,独孤谋赶来,痛骂慕一宽。当天夜里慕一宽的草庐被大火吞噬,慕一宽从此销声匿迹,安康怀疑此事系长孙皇后所为,从此对她产生嫌怨。

  北方已经平定,朝廷正准备调定襄的唐军回朝。李靖突然得到张宝相的奏报,说夷男派五万大军袭扰,自己率军消灭其前部万余人。李靖等向李世民上表为张宝相请功,提出准备调集五路大军西征,李世民同意了他们的计划并开始筹运军粮。

  李勣包抄夷男派来的袭扰部队,发现敌人实际上只来了五千人,张宝相的所谓白道大捷纯属子虚乌有,急报李靖,李靖严斥了张宝相,准备向朝廷禀报事情真相。李勣道出了心中忧虑,担心朝廷追究,暗示李靖将错就错,李靖不忍部下受到惩处,决定隐瞒真相,继续西征。

  第五十集

  李世民却很快得到飞虎军中传来的密奏,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他对前线有些不放心了。派长孙无忌去定襄以劳军为名处理些事,同时派李恪去给突利祝寿,并给柴绍带药。以观察诸将的反应。

  李恪在北去途中遇到了随父亲运粮的郑丽琬,河水暴涨,眼看决堤,郑丽琬让父亲向决口处投下五千担军粮,以保住仓中的二十万担军粮,郑仁基不敢作主,李恪令他按郑丽琬的主意行事。李恪与郑丽琬对弈,大输三十子,他感到不可思议,与郑丽琬相约再弈。

  长孙无忌到了李勣军中,了解白道大捷的实情,李勣得知李世民已知实情,担心朝廷猜忌他和李靖,先告李靖一状以让朝廷放心。长孙无忌抚慰李勣一番,这才去见李靖。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2: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一集

  长孙无忌见到李靖,向他转达圣意,召他回长安升任右仆射。李恪来到突利营中,专程走到阿史那云住过的营帐中,心中无限感伤,柴绍赶来见他,告诉他张宝相谎报军情的事儿,李恪认为这是一个打击太子的机会,让柴绍派人将事情告诉跟李靖和房玄龄有隙怨的萧瑀,借刀杀人。

  李靖就要离开定襄,他召来张宝相,向他传授兵法,告诉他做大将的最重的就是要忠,令他解职随自己进京请罪。李勣为李靖送行,李靖好像对他背后告自己十分恼怒,当面斥责了他。李靖与长孙无忌回京途中路过泽州,遇到县里捕快梁豹子捉拿反对提前征粮的百姓,捕快当街偶打县民裴家鼎等人,县中助教马周出面喝止,梁豹子下令将马周等拿到县衙,将一旁观看的长孙无忌李靖等也一并拿下。

  在县衙里,长孙无忌怒斥县令崔贤,崔贤要打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掏出所带印绶,崔贤大惊失色。泽州刺史赵士达是李靖旧部,他外表忠厚,实际却是个贪官,他穿着破衣烂衫求见,一面自责一面大倒苦水,并当场表示要免崔贤之职,李靖为其表面的清廉和忠厚所蒙蔽。

  第五十二集

  长孙无忌和李靖离开泽州,二人对马周十分欣赏,嘱赵士达重用,赵士达满口答应,调他到州里任助教。赵士达阳奉阴违,一回头就收取崔贤的贿赂,让他官复原职。裴家鼎的姐姐绿袖对马周暗生爱慕,为其补衣,却在衣服中看到了马周为她写下的情诗。

  马周知道自己太过贫寒,没有勇气向绿袖求亲,绿袖却暗示马周自己爱才不爱财。赵士达决心把马周赶走,他故意让崔贤将马周借去督运石料,明着是要给马周一个立功升职的机会,暗中却对他大肆刁难,马周决定弃官去长安赶考,绿袖以盘缠相赠。

  得知所谓白道大捷真相后,萧瑀请李泰与自己一起向朝廷请命严惩李靖,李泰心里想借此机会削弱太子,又有些拿不定主意,去请教岑文本,被岑文本劝阻。他告诉李泰,皇帝对李靖的感情非同一般,这点事动摇不了李靖。

  第五十三集

  萧瑀等向李世民上奏,说李靖图谋不轨,李世民果然大怒,斥责萧瑀等不怀好意。李靖即将回到长安,李世民决定在郊外举行欢迎大典。岑文本提醒他萧瑀不会甘心,说不定会在仪式上闹事,李世民听从岑文本的意见,以巡视防务为名,到潼关迎接李靖。

  李世民在潼关等到天黑才等到李靖,他请李靖与自己同车回长安,让李靖十分感动。萧瑀带着一群谏臣在顺天门前阻拦李世民,李世民当众陈述李靖的功绩,令人将萧瑀拉开,清出道路,携着李靖的手进宫。

  李勣率大军班师,他先去探望恩师郑仁基,给郑丽琬带去一颗缴获的珠子,一贯清廉的郑仁基拒绝了这份厚礼。柴哲威从父亲的军营赶来,向李恪透露诸将正在密谋请皇帝同意实行募兵制以保全兵权,并说军中东宫势力最大,事情若成,太子得益最大,李恪却认为此事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他决定暗中让柴绍力促此事,让父皇对东宫生恨。

  第五十四集

  李勣回到营中,柴绍等迎上逼他在请求朝廷行募兵之法的奏章上署名,并告诉李勣,他们准备在当夜皇帝慰劳班师诸将的盛宴上将奏章呈上。李靖知道个中厉害,假醉回到后帐,心急如焚,最后他决定署名,同时向皇帝告密,他写了密奏,托郑丽琬通过安康公主传入宫中。

  郑丽琬求见安康,安康因为慕一宽之事深恨皇后,不愿进宫,郑丽琬苦苦相求,安康记着郑家父女当初审慕一宽资敌案时的好处,最终答应帮助她。安康带郑丽琬进宫,她向李世民递上密信,李世民大惊。夜宴开始,李世民先发置人,抢在诸将上奏之前当众宣布自己主张要行募兵之法,免去了一场争议。宴席间气氛热烈起来,太宗与群臣共舞,撞倒蒙面的郑丽琬,对她心生爱慕。

  次日太宗将李泰心腹张亮调到长安出掌右卫军,李泰从张亮的口气出听出了一些不寻常,他夜访岑文本,岑文本向他分析政局,告诉他皇帝提出行募兵之法实是不得以为之,建议他写一道奏章阻止此议,将皇帝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说出来。

  第五十五集

  李恪的奏章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武将与文臣在朝堂上展开激辩。李世民假装严斥李泰,说自己不能负刚刚班师的诸将,他下令将李泰解往北苑囚禁三日,并下令将他的奏章抄写上一千册,发给文武官员共议。

  三天后李泰被放回,心腹杜楚客与他议论此事,疑心岑文本与李恪藕断丝连,给他出的这个主意是在害他。李世民却突然召见李泰,与他议论汉文帝与汉武帝的得失,流露出对李泰的欣赏,李泰喜出望外。

  因为要行募兵之法,班师之军无法散去,各营争粮。李世民领重臣到国库巡视,见存钱已不多,下令提前征粮二成。李世民带着李靖等到郊外巡视,亲眼目睹百姓生活困窘,李靖十分痛心,这时又传来泽州晋城县民因为征粮的事儿生变的消息,李靖终于开口请李世民罢募兵之议,将班师的军队解散,并表示自己亲自去劝说诸将。李世民十分高兴,他也同时提出要厚待失去兵权的诸将,为了给从战场回来的诸将腾卫子,他甚至下令将自己在禁卫军中任职的女婿都解职回家。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2:5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六集

  李世民派郑仁基去泽洲查访县民闹事一案,岑文本夜访郑宅,给他提供线索,将晋城县丞章伯毅的举报信交给了郑仁基。听说钦差就要来查案,崔贤找赵士达商量对策,赵士达授意他抓住领头闹事的裴家鼎,同时封住章伯毅的口。

  崔贤领差役在裴家设伏,将他们一家人都抓了起来,为了巴结赵士达,他将绿袖抬往刺史府请赵士达“审问”,赵士达表面拒绝,暗中却接受崔贤安排到青楼霸占了绿袖。郑仁基来到泽州,从帐薄中没有查出问题,他故意装傻,按赵士达安排日夜查帐,然后暗访章伯毅。

  在暗访中,郑仁基遇到差役追拿不忍横征暴敛想逃走的县民,得知章伯毅已被害死,他动员百姓去县衙击鼓鸣冤,又亲自赶到衙中审案,他带着大家开棺验尸,发现棺中并无章伯毅的尸体,却藏着一本晋城县的钱粮簿子。

  第五十七集

  在铁证面前崔贤不得不认罪,这时章伯毅从人群中走出,原来崔贤授意都头和仵作害死他,但他们也不忍好人受害,暗中相助,将他救出,为了防止证据被崔贤抢走,才将帐簿藏在墓中。郑仁基欲离开泽州回京复命,赵士达一面送匾相谀,一面点破崔贤是李泰的人,暗示郑仁基网开一面。送走钦差,赵士达去会绿袖,不料已被妒心甚重的四夫人窥破秘密,逼青楼将其卖给了人贩子。

  李泰请岑文本出面替崔贤说情,岑文本却劝他主动请李世民杀了崔贤。李世民在朝堂上让群臣商议如何处理泽州之事,李泰按岑文本指点做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博得李世民赞赏。李承乾向李世民撒谎,否认自己参予过众将行募兵之法的密谋,已掌握情况的李世民对他十分失望。马周到京城去长孙无忌府求见,却遭到相府管家冷落,流落街头。

  第五十八集

  马周无钱买包子遭小二奚落,路过安康欲出钱买包子相赠,却被马周拒绝。三味肆开业悬赏征联,马周与进京赶考的书生闵国器各书一联,搏得众人喝采,地痞抢走赏钱,并殴打马周,被巡待的常何制止,安康以马周与常何是同乡为由令常何收其为门客。

  出于对太子的失望,李世民提出让李泰入武德殿读书侍驾,房玄龄等阻止,李世民不听。长孙无忌当着众人的面赞同了李世民,事后却说李世民不该废长立幼,李世民道出苦衷,他担心太子太弱无法承担天下重任,想用此法激他上进。

  被解职赋闲的独孤谋不甘无所事事,请安康为自己谋一官职,安康拒绝。侯君集欲召集东宫的人劝阻皇帝,安康拦住了他,她去见李恪,说出其中利害,一向与太子不睦的李恪害怕李泰得势,进宫劝谏,出言不逊,李世民下令痛打,遇魏征进宫奏事,魏征上前劝阻。

  第五十九集

  魏征与李世民激烈争论,说出了人心才是决定谁能继承天下的道理,李世民不得不下令罢李泰入武德殿之议。长孙皇后得知事情是安康幕后操纵,十分感激,暗令侯君集给独孤谋谋个职位。没能进武德殿,李泰十分失落,岑文本点破玄机,李泰情绪转好,愈发佩服他。

  府兵散尽,几个大将争夺左卫大将军之职,李恪的心腹想替柴绍争此职,李恪却下令大家都推荐李勣。安康窥破李世民对郑丽琬心有好感,领她进宫蹴鞠,想撮合二人,以报长孙皇后夺爱之恨。李世民见到郑丽琬,球兴大发,连蹴六盘。

  宦官景明提醒长孙皇后要挡住郑丽琬,免得被她夺宠,长孙皇后却反而向李世民提出纳郑丽琬为嫔,李世民连夸长孙皇后大度。张亮想谋左卫大将军一职,李泰见李恪的人都在举荐李勣悟出其中道理,让属下也举荐李勣。朝议此事时,众人一齐举荐李勣,李世民却力排众议,令李勣出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勣大为失望。

  第六十集

  失望之余,李勣痛饮大醉,李世民去探望,道出自己的心思,是为了怕李勣欠了众人的情,陷进皇子纷争,损大唐一柱,李勣恍然大悟,欣然赴任。李承乾忌妒李泰受宠,决定参合张亮为迎天子东巡,指使部下修洛阳离宫太过靡费,张玄素担心皇帝不高兴,决定由自己出面上奏。

  果然爱面子的李世民对张玄素的上奏极为不满,他怒斥张玄素,一向和张玄素不睦的魏征却站出来为张玄素说话,用更厉害的语言责怪李世民,李世民震怒要杀魏征,被众臣劝阻。李世民气得一日未尽食,长孙皇后身着朝服相贺,向他陈述主明臣直的道理,李世民悟出自己不该生气,下令向群臣求谏。

  收到的谏书却让李世民十分失望,只有常何的奏章指出了他的二十项过失,其它奏章都是一片阿谀。李世民得知常何奏章系马周所写,一天内四次请他,与之对论,对其才识十分赏识,任其为御史。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3:3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一集

  李世民在朝堂上大赞马周,当众下令将几百份阿谀之文抬去沤肥,并命诸臣再写奏章指责自己执政的得失。魏征问李世民是否真心纳谏,李世民说自己当然是真心纳谏。魏征当众呈上一道奏章,说的却是郑丽琬的事儿,原来,魏征听说郑丽琬早已许给平民子弟陆爽。

  李世民了解到事情真相后,他还是顾全大局,下令退婚,并治郑仁基欺君之罪。听信道士之言,一直认为自己只能嫁给天子否则克夫的郑丽琬十分悲痛,向魏征告状的陆爽得知郑仁基入狱,十分自责,真的自尽而亡,大家都有些相信道士的谶语了。

  郑丽琬向李世民求情开释父亲,李世民不允,安康指点她请李勣上表,果然李世民放了郑仁基。豪门子弟忌恨马周,要捏造罪名告他,马周心灰意冷向安康辞行,安康让独孤谋派人暗中将几十封诬告马周的信投到御史台,李世民见到那么多诬告信,大怒,反而连升马周三级。

  第六十二集

  闵国器不接受马周资助,为谋果腹,到酒肆卖卦,被李淳风点破自己三年不第的原因是出身贫寒。长安发生蝗虫虫害,李世民让皇室参加灭蝗。李治路遇饿昏在地的闵国器,以重金买下他的字,闵国器向其献灭虫之方。

  李世民从李治处听到闵国器是个人才,要召见他,闵国器路遇被卖往百花楼的绿袖,对其一见倾心,绿袖已改名如画,闵国器为睹如画一舞,竟让李世民等了半个时辰。李世民与之问中,心中欣赏其才识,欲授之以官职,闵国器拒绝了,坚持要考科扬名。太宗问他为什么三次不第,闵国器说那是因为考官有眼无珠,太宗为锉其傲气拂袖而去。

  长安因蝗灾,粮价飞涨,不少大臣主张取消当年科试,李世民力排众议,将科考改在洛阳举行,自己亲往为国家选才。

  第六十三集

  在考生的名录中没有发现闵国器的名字,李世民十分意外。金榜放出,一位屡试不第的老考生当场因绝望而死,一怒之下闵国器揭下金榜,当众向李世民上申诉科场按门第取士,太不公平,李世民问他有无证据,闵国器说自己就是证据。原来他冒高门子弟之名考中了头名进士,李世民震惊之余决定重新阅卷。

  闵国器向如画道别吐露真情,如画却仍然思念着马周,到处寻找他的下落。如画请老鸨派人去泽州打探父兄消息,老鸨表面答应,却指使伙计假传消息说如画父兄已死,让其死心。丰收宴上,李世民让李泰代表自己向使臣们敬酒,被弟弟夺去风头,李承乾十分痛苦。

  李世民到凌烟阁怀念死去的功臣,安康吐露自己对慕一宽的怀念之情,李世民让她画慕一宽肖像藏在这里,思念时就来坐坐。

  第六十四集

  李承乾为了重新得到太宗宠爱,上表请李世民封禅,却遭李泰、魏征等人阻止,李世民也认为虽然国家比以前的日子好了,但仍然不很强盛,需要节俭,点出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下令各部司检查施政中的不足向他奏报。

  户部奏报时,李世民指出了由于社会安定人口增殖存在的问题,即狭乡人多地少,朝廷无法授田,而宽乡地广人稀,土地大量荒芜,决定派李泰主持狭乡迁宽之事。李承乾怕李泰势力膨胀,对此十分不安。

  安康公主暗中活动,劝李恪出面阻止,李恪一开始不肯,后来被安康的话打动,决定听从她的意见。李恪表面支持李泰,李世民令其协助李泰办理狭迁宽的事情,李恪却提出把朝中权贵也迁往宽乡,这明显要得罪权贵,让李泰左右为难。

  第六十五集

  李泰怕得罪权贵,自残退出,李世民将此事交给太子办理。李承乾也同样面临权贵动迁不易的难题,安康又去探视领头反对迁往宽乡的权贵鲁王李元昌,一番话打动了他,他为了支持太子,带头迁走。

  赵士达为了谋得京兆尹的位置四处走动,他听说长孙顺德在李承乾和李泰两边都能说上话,就一力巴结,长孙顺德初不愿出面,后来禁不住美色,答应替赵说话。赵士达为了防止已经出掌御史台的马周坏他好事,又向他示好。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4:2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六集

  赵士达举荐闵国器为泽州司马,一直想揪出赵士达这个贪官的马周决定将计就计,想让闵国器去泽州帮自己搜集证据。长孙顺德领着赵士达去东宫送礼,李承乾见礼物太贵重,认定赵士达是个贪官,想拒绝,侯君集却怕拒绝了这份礼就拒绝了一份投效之心,让他收下。

  长孙顺德请李泰出面向李世民推荐赵士达,李泰看出赵是李承乾一伙的人,不愿意出这个面,但看在长孙顺德的面子上也不坏他们的事儿。没人向皇帝说起这事儿,事情还是难办成,长孙顺德建议赵士达去找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的安康公主,因为独孤谋就是泽州人。

  赵士达去见求见独孤谋,带去其祖田里的两坛土,令安康大为感动,一向不让地方官进门的她还请他吃了午饭,并向太宗说赵士达是个清官。赵士达回泽州用欺骗手法,让百姓纷纷动迁,使泽州成为天下狭迁宽最快的一州,消息传来,太宗也十分高兴,下令表彰。

  第六十七集

  闵国器奉调泽州,途经长安,到万春楼去找如画,万春楼却早就关门了,他心中悲伤,将在黔州攒下寄托相思的红豆扔下,在雨中徘徊,遭人嘲笑,恰被迁往百花楼的如画看见,二人雨重逢,都是心潮澎湃,他们到万春楼去找回红豆,却遇到了马周。

  闵国器终于知道了如画的身世。马周得知如画的身份,却不敢认她,闵国器十分生气,大骂马周无情,马周却道出了自己的苦衷,自己欠着皇上和公主的情,不能为所欲为。夜里,闵国器来到如画楼下,大声向她表白心中的爱,如画十分感动。

  李世民派人将闵国器架到宫中,令他往泽州考查赵士达的为人。闵国器到泽州后,装成是一个贪官,赵士达觉得他与马周不是一路人,对其放松警惕。梁豹子得到了裴家迁宽乡后留在狭乡的土地,要拆上面的房子,与裴家鼎发生争执,裴家鼎到长安告状,说泽州狭迁宽之事弄虚作假,李世民派房玄龄和马周前去核查。

  第六十八集

  得知房玄龄要来视察,赵士达安排梁豹子在裴家旧宅埋下几罐铜钱,将裴父裴士典抓来,软硬兼施,诱他认罪录下口供,要挟裴家鼎。房玄龄和马周到泽州查案,裴家鼎为了救父亲,在二人面前说了假话,称自己前番是诬告。

  闵国器也替赵士达一伙说话,令马周十分痛心,他去斥责闵国器,闵国器故意说自己不想做清官,只想享受。房玄龄回京复命,朝廷将派李治来验收狭乡迁宽乡之事,赵士达急于与李治攀上关系,得知闵国器与李治有旧,赵士达设下美人计诱其上钩。

  第六十九集

  闵国器将计就计,诈称李治梦中受神仙指点,要五千两黄金为其塑造金身,赵士达求官心切,答应孝敬。闵国器拿到这五千两黄金和赵士达写给李治的孝忠信,赶往长安向李世民举报,经过百花楼,却遇到长孙顺德垂涎如画美貌要赎她,情急之下,用这笔钱赎下如画。

  如画知道钱的来历后,让闵国器不要赎自己,将钱交给朝廷,举报贪官,闵国器被她的话打动。一向以廉吏著称的赵士达居然用重金行贿,引起李世民震怒,李承乾和李恪的人争着推荐自己的人查案,长孙无忌为了平衡,推荐了和两家都有渊缘的长孙顺德。

  安康追问李承乾是否纳贿,并劝他如果纳贿应向皇帝自首,李承乾想听从妹妹的主张。侯君集却阻止了他,他们去找长孙顺德,逼他设法让赵士达封口,安康得知后,愈加对太子的前途担心,向皇帝请求起用郑仁基出任泽州别驾,意在让他监督长孙顺德。

  第七十集

  长孙顺德到狱中探望赵士达,赵士达拿出一纸供状,将自己的罪行交伐的一清二楚,其中涉及许多权贵。赵士达告诉长孙顺德自己已经派儿子赵元楷去了长安,自己如有意外,儿子一定会把这供状交给朝廷。长孙顺德怕牵出自己,只好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侯君集得到长孙顺德密报后为保太子,决定死保赵士达,长孙顺德向赵士达问计,赵士达告诉他只有设局以谋反之罪将闵国器扳倒,才有可能保下自己。长孙顺德从裴家搜出裴士典在旧东宫当乐工时用过的乐器,硬说这是谋反证据,裴氏父子屈打成招。

  长孙顺德拿出裴氏父子口供,逼闵国器承认所谓谋反罪名,闵国器拒不认罪,长孙顺德从长安拿来如画当着他的面施刑,闵国器不忍如画受苦,当场认罪。郑仁基赴任,凭多年任职州县的经验,感觉这起所谓反案只怕有冤情。

  第七十一集

  泽州出了谋反案,李世民十分震惊,召群臣商议,魏征主张押解犯人赴京复审,侯君集以反贼是亡命徒为由反对,李世民决定别人就地看押,让侯君集解闵国器回京审理。魏征对李世民说这一定是冤案,李世民他告诉他如果这是一起冤案,只有侯君集能活着押回闵国器。

  郑仁基清点府库发现里面多了数十万金,认定这是赵士达存放的赃银,他决定向皇帝密奏,因级别不够,郑丽琬建议他派管家先送给安康公主再转呈,不料送信人被长孙顺德抓住。长孙顺德决定设计将郑仁基、闵国器一起除掉。

  长孙顺德的卧底在狱中鼓动牵连进反案的囚犯越狱,然后故意让郑仁基去阻止。闵国器识破了阴谋,阻止众人越狱,却被受了蛊惑的裴家鼎杀死,郑仁基也被混在囚犯中的卧底杀掉。众人冲出狱门遭长孙顺德伏兵掩杀,如画与裴家鼎侥幸逃脱。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表面上听从侯君集的意见,要重处反贼,暗中却派魏征、李治密往泽州,他向魏征下令,不许再死一人。郑丽琬误以为是安康为保太子将父亲派去的信使除掉,她求岑文本为自己报仇,岑文本嘱她不要牵扯安康。

  第七十二集

  魏征、李治突然来到泽州,犯人们慑于长孙顺德一伙的淫威,却不敢翻供。为了帮助魏征和李治尽快突破案情,李世民下令将赵士达押回长安。侯君集的属下想尽办法干掉了赵元楷,对赵士达已无后顾之忧,侯君集决心杀掉赵士达彻底铲除后患。

  侯君集恳求已出任刑部侍郎的独孤谋帮助太子,独孤谋念侯君集对自己的旧恩,又出于对安康的爱,最终同意带侯君集派的杀手进天牢。杀手在独孤谋掩护下对赵士达行刺,然后自杀,不料赵士达没死,情急之下独孤谋自己将赵士达杀死。

  独孤谋供称自己是为防止赵士达越狱而杀死对方,张亮却说天牢有五道门,独孤谋明知对方是不可能冲出去的,还要杀他,定有阴谋。李世民知道女儿已有身孕,为如何处置女婿的事十分犯愁。

  第七十三集

  如画姐弟进京见到马周,说服他为泽州百姓申冤,这两个重要证人现身,使案情真相大白。李世民下令免去长孙顺德的官职,将其下狱,侯君集又要灭口,被安康劝止,她让侯君集安排人告长孙顺德贪渎避重就轻。

  马周因为帮助如画姐弟告倒了长孙顺德担心安康会怨他忘恩负义,没想到安康反而建军义父亲升任他为御史大夫,马周感恩不尽。李世民让马周审理长孙顺德一案,马周果然没有把事情往太子身上深究。

  长孙无忌以自己推荐长孙顺德为由请辞归隐,李世民让众臣吸取教训,宽仁慎刑。长孙皇后病重,她向李世民恳请,饶独孤谋不死,李世民答应了她,判独孤谋流三千里,安康得知后十分感动。

  第七十四集

  李世民以夷男进犯为由派侯君集经略西凉,长孙皇后从中看出皇帝已下定决心要废太子,房玄龄想出一计,让张玄素假意状告太子,并当着李世民与魏征的面与太子冲突,激魏征出任太子太师,魏征同意出任太子太师,李世民一时犹豫难断。

  长孙皇后进入弥留之际,安康与她冰释前嫌,请来神医沙七百,沙七百却已无力回天。长孙皇后临终请求皇帝答应由魏征出任太子老师,并重新起用在泽州一案中有过失的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

  岑文本与郑丽琬议论泽州一案的结果,岑文本点破太子一时没有被废不是因为他不肖得不够,而是因为他太过不肖,皇帝怕以此为由废掉他让皇室蒙羞。夷男勾结高昌王阻断西域与唐的联系,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心讨伐,他召群臣商议军情,李承乾却整日饮酒,还在宫中亲自编排胡戏,李世民十分恼怒。

  第七十五集

  李世民与房玄龄商议军情,房玄龄担心夷男会利用唐军征高昌的机会南下,李世民却信心十足,下令放开门,任其来攻。为了早日回长安与妻女团聚,独孤谋在侯君集帐下拚命立功,安康写信斥他不爱惜性命。

  侯群集带大军远征高昌,粮道被毁,只有两万跟着他走到沙漠中,群臣主张该让他撤回,李世民却坚持要打下去。独孤谋在前线被俘,太宗心中悲痛,却没有埋怨侯君集。侯君集带着五千人打到高昌,一举击败了敌人,救下了独狐谋。

  夷男率大军偷袭唐朝,不料看似没有准备的李世民却迅速调集大军,一天之内将击败,他派使臣讫降。侯君集立了大功,李泰担忧他回朝后出任仆射,东宫东山再起,张亮却带来了侯君集在高昌纵兵抢掠的罪证,在铁证面前,李世民不得不将侯君集召回长安下狱。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20:17: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七十六集

  李世民召见侯君集,道出自己不得不处罚他的苦衷,又点破泽州一案背后隐藏的秘密,侯君集才知道皇帝洞若观火,只不过是不忍处罚自己这个开国功臣。侯君集感激涕零,但他又追问李世民关于废立的传闻是否当真,李世民暗示自己为了大唐江山不得不做此打算。

  群臣要求重处侯君集,李世民却力排重议,将其释放,并当众宣布这样的功臣只要不反,自己决不杀他。魏征到了病重,但担心李世民重蹈炀帝复辙,仍想写奏疏劝其不要废太子,李治受李世民之托来看望魏征,魏征窥破李世民心意,将保太子的奏章烧去。

  魏征病故,李世民十分悲痛,背诵其《十渐疏》向送。安康追问李世民是不是要废太子,李世民说是太子自己要废自己,安康请父亲能够顾及父子之情,但李世民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却下决心要将李承乾谪出东宫。

  第七十七集

  李世民决意废储,李承乾心灰意冷,海棠劝说侯君集召集旧部逼李世民退位以保太子,侯君集出于对女儿的爱,招集旧属密盟。李佑指使纥干刺杀李泰嫁祸太子,不料事败纥干刺杀李泰未遂,反倒被擒。李佑起兵****,被李世民派兵平息。

  纥干被擒,让李承乾十分害怕,海棠逼使父亲和丈夫在东宫设伏,以太子生病为名,诱李世民探望,然后实行兵谏。安康前去劝阻,被侯君集软禁。李世民得到独孤谋的报告,不顾众臣劝阻,赶到东宫。

  侯君集让李承乾硬起心肠,自己派心腹召集各旧部赶到东宫,结果诸将都被堵在营中,只有屠长贵领部分飞虎军旧部赶到。李世民来到东宫见到李承乾,劝他悬崖勒马,东宫四面都是伏兵,形势十分危急。

  第七十八集

  李承乾与李世民父子相向,李承乾道出积郁多年的怨恨,让李世民大感意外。安康挣脱束缚劝李承乾不要不忠不孝,侯君集却现身,让李承乾要硬起心肠。李世民希望侯君集回头。侯君集不听,令屠长贵拿下李世民,却不料屠长贵竟然是李世民的忠实部下。

  叛乱被粉碎,李世民召归隐多年的长孙无忌和一直倾向于太子的房玄龄主审这起反案。李世民不忍侯君集受刑,亲自在宫中审讯他,说起两人的生死交情,李世民泪如雨下,侯君集也悔恨交加。

  李泰欲置李承乾于死地,以扫除自己的后患,李恪却以保太子为名,竭力收罗太子旧部,郑丽婉奉岑文本之命去劝他,他却不听。李世民向众臣求情,请大臣们放李承乾和侯君集一条生路,但朝臣都不同意。

  第七十九集

  安康向李世民点破,只有杀侯君集,朝臣们才会放过太子。李世民心中万分痛苦,但仍不得不做出决定,暗示房玄龄劝侯君集自尽。房玄龄到狱中,一席话说得侯君集羞愧万分,撞墙自尽。

  李世民在朝堂上历数李承乾的旧功,感动了众臣,那些主张杀死李承乾的大臣不再开口,李承乾得以不死,李世民将其谪往黔州。李承乾一家离开长安,只有安康前去相送,兄妹生离死别,安康无限伤感。

  李泰召集党羽庆贺李承乾被黜,岑文本暗中派人将此事传到宫中,李世民得知后十分愤怒,他不动声色,到李泰府中试探其心意,李泰一为表示自己并不念恋权位,只是一心为大唐做事,竟提出要杀死自己的幼子以证明心迹,让李世民看透了他的虚伪。

  第八十集

  已经老迈的李靖登门拜访李勣,令李勣大感意外,李靖表明心迹,李勣这才知道李靖早就窥破他当年向李世民举报李靖的用意,却故做不知,李勣既佩服又感动,李靖劝他不要走错路,毁了大唐一柱,并指点他去向长孙无忌问计,长孙无忌点破晋王李治将是新的太子。

  李世民召众臣议立储之事,许多人举荐了李泰,不想岑文本却当众揭发这些举荐信均是李泰指使,李世民又揭露李泰心腹张亮养契子的罪行,当场下令将李泰囚于北苑,李泰这才明白岑文本投靠自己的真实目的,太宗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新太子人选晋王李治。

  李治当上太子后,赵恭存让他先去拜访张玄素,请教废太子的教训,张玄素告诉他要做好一个太子需要不党不私,赵恭存深以为然,为了拒绝李世民亲自安排的高官,他自己给自己栽赃,李治一怒之下将其逐出府外,次日才想清楚赵恭存的用意,想追回自己的老师,却遭到拒绝,赵恭存的高风亮节让他十分感动。

  第八十一集

  为了培养新太子的才干,李世民将重要的大臣全部安排了东宫的相应职位,只有岑文本没有挂名。李世民召见了他,与他推心置腹地长谈,点破了岑文本委身李泰阵营的真实用意,又正式任用他为中书令。

  终于当上了宰相的岑文本却没有能在相位上呆多久,已经心力交瘁的他倒了下来,明白了一切的李恪来到他病床前忏悔不已。李承乾病死在了黔州,消息传来,李世民十分悲痛,安康前去劝慰。

  入夜,安康看到一盏孔明灯,她循灯来到译经楼,意外地看见了正在为李承乾念安魂咒的慕一宽,这才知道慕一宽没有死,当年的大火是他自己制造的假相。岑文本到了弥留之际,长孙无忌前来看他,二人下了第一盘也是最后一盘棋,长孙无忌为失去这样一个对手而抱憾。

  第八十二集

  房玄龄重病,李世民让人将他背进宫中,不久,房玄龄留下一道遗策死去,李世民无限感伤。李世民到李靖家中与他议论兵法,李世民道出了心中的忧虑,李勣是难得的将才,但只怕太子将来无法驾驭,李靖向他献完一策后坐着辞世。

  安康想将李承乾的儿子李象接回,李世民担心李治不高兴,没有同意。李世民以一个很小的过失下令将李勣谪贬,李治不解父亲心意,上前劝阻,李世民却不理睬。长孙无忌告诉李治这是皇帝在安排后事,谪贬李勣是为了给李治一个将来能施恩于他的机会。

  不久,李世民辞世了,李治登基,中秋之夜,他将李象接回长安,亲自送到安康公主府中,令安康十分意外。李治继承李世民的衣钵,继续推行贞观路线,和他的朝臣们一起开创了“永徽之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10:2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