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菜的由来
唐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唐山”始于唐朝,但自辽、金以来,由于历年战乱致使这里“人物凋耗,土地荒旷”.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大定后,遂将山东等地大批富户,贫农迁徙于此,其故乡之餐饮特色及习俗也随之流传开了,为唐山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具有浓重的齐鲁风味。
清代,唐山之北的丰润成了清皇帝及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往返京都“北京”与奉天“沈阳”之间的交通要道和重要驿站。清东陵落成后,遵化又成了皇王贵族们频繁往来之地加之守护陵寝的皇家子弟常驻此地,这就为地方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酒肆饭店蜂拥而起,丰润的裕盛轩就曾名噪一时,随着岁月流逝,吃惯宫廷大宴的帝王将相,难免会垂青地方名菜名点,于是宫廷膳食与地方菜点相互间产生了交流和影响。据传,裕盛轩饭店名厨牛朝彦,曾应召为皇帝烹饪过佳肴,为此轰动全城。
1874年唐山南麓的桥头屯村辟为集市,1878年“开平矿务局”在、冀东四大名镇“开平”“奔城”“稻地”“榛子镇”之首的开平镇正式成立,并在桥头屯村凿井采煤,伴随着采煤业、铁路、陆路运输的发达,城乡货运云集,商贾游人齐聚此地,餐饮业也应运得以迅猛发展。如,京城名厨“王五爷”创办的“同福楼”回民馆,粤菜高手“广东李”开办的“菜根香”饭店,天津人于宝和经营的新鸿记”饺子馆,天平矿务局专供外国人享受的“洋房子酒店”等等,都对唐山菜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随之,“小桃园”、“养正轩”、鸿宴饭庄”、“九美斋”、“会丰园”等酒楼、饭庄声誉鹊起。王福宾、王学会、王志宽、庄金明、牛青山、郭占武、王奎元、石树奎、牛朝彦、顾连元、李天林等一辈名师高厨,借助上行京津、下行东北和清王朝皇家到奉天、东陵祭祖途中休息进膳的有利条件,结合本地人的饮食特点,巧妙地利用唐山地区“山、海、原”名优特产原料,一面施展自己的才艺,一面又互相交流,互取各家之长,汲取鲁菜、宫廷菜的精髓,创立了符合唐山人民饮食特点的唐山菜。现在唐山菜的代表师傅是:靖三元、李迁臣、徐福芹、高明远、朱汉福、王新民、徐嘉瑞、何宝良等一批国家级烹饪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