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miu mi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传专业课资料

 关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10-27 01:23:07 | 只看该作者
great
12#
发表于 2006-10-27 12:34:44 | 只看该作者
<p>自己应该学会如何把握一本教材 </p><p>这是一种自学能力</p>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7 13:10: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火宅之猫+2006-10-27 12:34--><div class='quotetop'>引用:(火宅之猫 @ 2006-10-27 12:34)</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p>自己应该学会如何把握一本教材 </p><p>这是一种自学能力</p><p><!--quote2--></div><!--quote3--><br />说得对,这也是我们平时应当形成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是要靠自己</p><p>但对于紧张的备考复习来说,别人的指点有时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能节省很多时间</p><p>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更是如此</p><p>不然的话,考研板块也不会被置顶了</p>
14#
发表于 2006-10-29 00:29:37 | 只看该作者
zhichi? !!
jiangbeicaizi 该用户已被删除
15#
发表于 2006-10-29 14:46: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
发表于 2006-10-30 20:48:01 | 只看该作者
<p>我也是跨专业考的~当时搜到了这个 不过没看 其他下了一些做个补充</p><p>紧张备考?到这个时候这本书至少应该看了3-5遍了该,把握重点应该是已经完成的事情了.别人说的重点也不一定适用于任何情况? 自己心里要有数 做个补充就OK了 加油哈!</p>
17#
发表于 2006-10-31 12:20:2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顶一下!
18#
发表于 2006-11-1 23:20:13 | 只看该作者
<p>好贴</p>
19#
发表于 2006-11-1 23:29:42 | 只看该作者
菜哥? 这马屁拍的 哈哈!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5 18:00:59 | 只看该作者
<p>传播学教程大纲:</p><br /><b>传播学教程大纲</b><b> <br /><br /></b><br /><p><br /><b>第一章??????</b><b>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b><b> <br /><p><br /></p></b></p><p><br /></p><p><br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br /></p><p><br /></p><p><br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br /></p><p><br /></p><p><br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br /></p><p><br /></p><p><br />二、传播与信息 <br /></p><p><br /></p><p><br />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br /></p><p><br /></p><p><br />三、播的定义和特点 <br /></p><p><br /></p><p><br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br /></p><p><br /></p><p><br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br /></p><p><br /></p><p><br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 <br /></p><p><br /></p><p><br />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br /></p><p><br /></p><p><br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br /></p><p><br /></p><p><br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 <br /></p><p><br /></p><p><br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br /></p><p><br /></p><p><br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 <br /></p><p><br /></p><p><br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 <br /></p><p><br /></p><p><br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 <br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1 06:1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