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渤海边的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家大院(中国)(电视剧)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1:35 |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一集<p>  陆玉菡隐约猜到当年顶下乔家生意救乔致庸的事情与江雪瑛有关,翠儿支吾不语。太平军覆灭,朝廷对乔致庸的圈禁令解除,乔致庸以为可以继续实行汇通天下的宏愿,但是新任大掌柜以时机未到为由劝说乔致庸继续隐忍。灾民路过,乔致庸开设粥棚赈济灾民。</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table style="MARGIN: 10px 8px 3px 7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span></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order="0"><tr><td height="9"></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ackground="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2.gif" border="0"><tr><td height="45" rowspan="2"><img src="http://ad4.sina.com.cn/shc/xfrd_0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style="PADDING-LEFT: 5px; PADDING-TOP: 4px" width="286"></td><td width="4" rowspan="2"><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div></td></tr></table><p>  第四十二集</p><p>  在翠儿恳求下,江雪瑛开设粥棚替乔致庸分担灾民。朝廷准备发兵出征,乔致庸决定借银助军并运送粮草。一年八个月后,乔致庸平安归来,铁信石战死疆场。朝廷听信孙茂才谗言不归还战前所借银两,乔致庸上京讨银。</p><p>  第四十三集</p><p>  乔致庸再次入狱,朝廷左右为难之际,调出早已为官的孙茂才主审乔致庸一案企图借刀杀人。孙茂才趁人之危向乔家大太太提亲。大太太无奈应允,乔致庸出狱。</p><p>  第四十四集</p><p>  婚礼当天,大太太服毒自尽,孙茂才没想到自己竟然逼死了她,愧疚之下疯癫。乔致庸出狱后患病不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到达祁县后,乔致庸不顾其他人的反对,给朝廷捐银逃难。</p><p>  第四十五集</p><p>  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官银的禁令。乔家生意从此蒸蒸日上。几十年过去了,陆玉菡去世,乔致庸和江雪瑛在陆玉菡的葬礼上见面,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雪瑛走后,乔致庸在百感交集中闭上了双眼……</p>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2:36 | 只看该作者
?新浪娱乐讯 2月22日13时,央视热播剧《乔家大院》总导演胡玫、编剧朱秀海、总摄影师池小宁、乔致庸第七代传人乔燕和做客新浪与网友在线交流,认真解答网友关心质疑的问题,<a class="akey" href="http://comment4.news.sina.com.cn/comment/skin/default.html?channel=yl&newsid=28-3-992652" target="_blank">欢迎网友积极留言</a>。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p>??? <font color="#f70938">反映晋商题材的作品远远不够</font> </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赵宁。在今天,最新一期的北京晨报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正在中央一套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收视率创下今年的新高,因为播出第一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达到9.95%,收视份额占到30.1%,今天我们的新浪娱乐也是第一时间邀请到《乔家大院》的四位主创人员来到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与网友共同分享,能够创下这么高收视率的《乔家大院》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的网友认识一下,坐在我身边的是《乔家大院》的导演胡玫,被称为铁娘子,欢迎您,坐在胡玫女士旁边的这位大姐,她是一位传奇人物,在聊天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猜一猜,先把名字透露给大家,乔燕和,那边的是朱秀海老师,是《乔家大院》的编剧,还有总摄影师池小宁先生,这四位跟大家介绍了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的问题要抛给这四位嘉宾了。</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首先想问一下,因为晋商题材的作品已经很多了,尤其这几年的电视荧屏上,那么胡导,这个题材为什么也对你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font></p><p>  胡玫:我觉得反应晋商题材的片子,我觉得媒体或者网络上都提到了,说题材热,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晋商题材,从开始有一些反应和拍摄以来,可能有一些书,但是我觉得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拍摄过程中调研和挖掘了一些故事,我觉得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晋商热,不过就是有那么一两部,两三部片子而已,这是很不够的。</p><p> ? 我喜欢这个片子,进行这个创作主要是在之前做过,我和陈老师一起合作的《汉武大帝》 ,刚刚拍完本来也是想休息一下,那时候甚至于想找一个现代题材的,这时候在间歇当中,孟凡耀先生找到我,说你要有空的话,你帮我看一个本子,有没有可能我们合作,这个时候我读到最初的那一稿,就是这个作品,首先我被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深深吸引了,这个故事原来的剧本是以感情作为主线开篇的,剧本看下去我觉得非常抓人,而且情节很戏剧化的,跌宕起伏,一下我就被吸引了,我说这个剧本挺好,接下来我慢慢读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这是涉及到晋商,乔致庸的方方面面,我对情感这条线我是比较满意的,我觉得写得相当抓人,很好看。</p><p> ? 在反应晋商文化这块我觉得还不太够,言犹未尽,我其实在看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到晋商这一群人,这个层面。在看的时候我很希望通过这个片子,看到晋商到底是什么,他们那儿发生了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如果说起来是晋商热的话,就是大家都在口中说起,晋商现在挺火的,晋商是什么啊,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词,完全不知道内涵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朱秀海老师这个剧本,让我第一次揭开了晋商的面纱,走到晋商这个题材中间,我也看到了在那个地面讲述了乔致庸的故事,我们就带着这个故事,我就同意接受了这个片子。</p><p>  等我们到了《乔家大院》,到了山西,面对那样震撼的一系列的大院,和一系列的宏伟建筑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产生了很多的创作的冲动,后来随着拍摄的不断展开,前期工作的不断展开,我和朱秀海老师,有一段时间的切磋,在朱老师那儿学到很多东西,因为朱秀海老师之前做了一两年的研究了,我问了他很多问题。</p><p>  朱秀海:胡导客气了。</p><p>  胡玫:确实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谈得很愉快,所以这个片子进展得非常顺利,我觉得前期准备当中,这是我们拍的这几部片子中最快的的。</p>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2:42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f70938">晋商是一个团队 民族责任是精髓 </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乔家大院》包括《乔家大院》里发生的故事,都给主创人员非常强的冲击力,让他们有了更强烈的创作欲望,把这个故事呈现给大家,当然这部片子放映了以后,也给观众很大的冲击力,那么为什么会选择乔致庸这个人物,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font></p><p>  乔燕和:我觉得晋商就是一支团队,可以这样说,不是某一家某一族,某一个人,某几个人的事,形成这么一个团队,或者这里出来这么一群出群拔萃的人物,不只是我的祖爷爷乔致庸,他们在那个年代里,做出了一些让咱们后人值得总结深思,需要展现出来的事,我觉得这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刚才胡玫导演谈的一样,在这之前出了很多小册子,人物介绍啊,或者小说,文章啊,甚至也有一些电视剧,我也总有一种,言犹未尽这么一种感觉。</p><p>  作为我来讲,我是《乔家大院》的第七代传人,《乔家大院》这个电视剧是写的我的祖爷爷乔致庸的故事,后来他把家业传给了乔应霞爷爷,后来我也到了《乔家大院》,也看了一些情况,总是觉得想要把祖辈的这些事情展现一下,让大家都了解,晋商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只是一种很精明、勤奋的商人,他们是一批具有睿智的思想,非常敏锐的特性,而且有宽阔的胸怀,以诚信为根本做事,才能让晋商在那个时期形成一股非常辉煌壮大的队伍,我可以说,其实是一种双重身份,作为这一方面讲,我是一个家族的后人,从想搞这个戏来讲,我又是工作人员。或者是给大家,给各位老师,尤其你说是什么传奇人物啊,太不准确了,我是给他们做一些后勤服务,需要什么,我尽量帮他们寻到。想写这个戏来表现晋商这个题材,是酝酿了有十几年了。</p><p>  所以非常荣幸地,后来方方面面地碰到这么多的优秀的老师们在一起,我觉得非常不容易,但是真是很潜心地做了几年的前期研究,我们首先是要尊重史料,首先要看一些史料给我们记载下来的东西,我们寻访了当地方方面面的一些有关研究的老师们,专家们,做了很多次的比较长期的,甚至有的老师一直跟着组里,随时有问题就跟我们解答了,胡导演也好,尤其第一部工作是我们朱秀海老师,这部分待会儿由朱老师自己讲,下到山西,跟这些有关的专家、学者,有关的人士和方方面面的一些,包括一般的群众,他扎根在那儿扎了一段时间,翻了大量的资料,找了一些人,潜心地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在尊重史料的前提上,我们都是有史可查的,有字可证的故事,之后就是导演啊,总摄影师啊,包括制片人,都早早地下去参加这些研讨会,首先我们主要是尊重史料的基础上。</p><p>  有人问这就是你的致庸爷爷吗,我说你没有见过,我也没有见过,我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有史料可查,主要就是挖掘他的经营理念,包括现在的什么股份制,集团化管理,当年在晋商里已经有做了,我们要把这些体现出来,至于其他生活上是什么样子,到底长多高,多胖,腰围多少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戏嘛,只要围绕这个主题,有这么一个原则,我觉得就达到了。</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好,可见我们乔家的后人对这部戏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也就是把这个人物的精髓,还有经营的理念,最深入细致地刻划出来了,看看我们的编剧,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font></p><p>  朱秀海:一开始进入,就是一个工作,后来是乔大姐带着我去的,到乔家大院,我觉得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最初的那个感觉是非常震撼的,因为我们对晋商一开始是了解非常少的,所以你开头讲的,现在晋商热啊,我也和胡导有同感,我没有感觉到啊,而且前两天我们在山西,接触到电台,电视台,包括一般的观众,他们当地人对晋商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历史也不是很清楚。</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主持人:因为提到这儿了,我想问问,一开始你们对晋商的概念是什么样的,当你们到了那里,发现给你们最强的冲击力,这种反差在哪里呢?</font></p><p>  朱秀海:过去我们对晋商的了解就是对商人的了解,好象我们觉得商人就是尔虞我诈的,无奸不商啊,但是我们后来到了乔家大院,读了一些史料,你就慢慢发现不是这样的,而且你可以往前找,从春秋时期,从《史记》里都可以找到我们这种优秀的商业文化,和乔致庸老先生,他们的胸怀,可以看到他们的见识,他们的业绩。晋商我认为他真正伟大的东西,就是晋商不是为了一己一家之私,不是为了我挣好多的银子,他是把传统的经商思想融入到自己一生的斗争当中去,就是一商富国,一商富民,就是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有他自己的责任,商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劳动,通天下货,谋天下财,利天下民,这是和我们过去理解的商人不一样的,这也是震撼我们的。</p>??? <font color="#ff0033">和《大宅门》的比较</font>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朱秀海老师提到一个责任问题,这也是《乔家大院》透过一个宅门的故事传达给观众的震撼,也感染了很多的观众,我看很多朋友一些观后的反馈,第一个问题,很多朋友说,因为是宅门戏,很多朋友都把《乔家大院》和《大宅门》比较,说白景琦和乔致庸有什么区别。</font></p><p> ? 池小宁:大的范围大家把他都分为宅门戏,我们这个强调了一个山西的地域文化,还有纯朴的地域民风,而且具体的这个事和具体的年代也不同,每个演员的处理,当然是由演员对这个角色的理解,还有整个剧组创作的方向,和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把握出发的,你很难拿一个人的表演和另一个人的表演比较,比如有很多戏,像《笑傲江湖》有好几版,你能把几个人的角色做比较吗,是很难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每个人的处理方法,我觉得这个理解,是经过我们主创,我们的研究,我们的讨论这个乔致庸的形象是这么定位的。</p><p>  <font color="#ff0033">真正的当地方言我们也听不懂 </font></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山西,但是这个人物有点京化,比如剧中,说几位爷好啊,这种是北京的语言方式。</font></p><p>  池小宁:中央台对影视的制作管理上就有一个,不许用地方话,因为我们考虑到,中国这么大,这么多方言,你用山西话讲,很多地方老百姓听不懂,我们是普及普遍话,普遍话的基础是北京话啊,你很难让演员用山西话表演,但是我有一些边缘人物是用当地语言,但是主要的演员的角色,大家都是统一带普通话的味道,在当时的年代还是以京味为主。</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其实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能理解。</font></p><p>  朱秀海:他不应该说山西话,应该说祁县话,说祁县话连我都听不懂,你们听得懂吗?</p><p>  池小宁:每个县和县之间的语言都差别非常大,这就更没有办法听了。</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确实是,但是作为一个反应山西,晋商的戏,肯定有一些地域民俗文化,这位网友置疑了一下,比如汾酒,晋南的馍啊,还有晋中的面,这好象都没有出现。</font></p>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3:01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ee113d">晋中文化有体现 但不是重点 </font><p>  朱秀海:这个故事发生在晋中,这个面还是有出现的。</p><p>  池小宁:因为现在才刚刚看到前三分之一,也有很多表现地方文化的地方,是不是把晋中的文化都包罗万象地表现呢,一个是容量有限,另一个,这个不需要很深入的去做,你要真做的话,就不是我们一个电视剧可以做的,那就是要深入研究山西文化,专题片了。</p><p>  朱秀海:我们的导演和总摄影师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p><p>  乔燕和:包括结婚背新娘子那种,很多很多,太多了。我们不是解决食文化,风俗民情,我们主要不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要是解决宣扬晋商精神的问题。</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其实也能理解我们的网友,他们看得很认真,从小的细节方面就有自己的理解,确实像各位老师说的一样,如果他们要看当地的文化的话,可以去看反映当地文化的纪录片。</font></p><p>  胡玫:要想了解山西问题,请到乔家大院来。</p><p>  乔燕和:这些网友起码是非常认真地在看,在关心我们,我还要感谢这些网友呢。<font color="#ff0033">为什么选择陈建斌</font> </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对,看得非常的细,我们说完了文化问题,聊一聊主要的演员,当然我们必须要说说陈建斌,很多朋友都说,这是他第一部古装片,他本身是一个话剧演员,他的表演非常有戏剧感染力,在这个片子中可能觉得他演过了,不知道几位老师对他的表演有什么评价,先请胡导聊一聊为什么想到让陈建斌演这个角色?</font></p><p>  胡玫:因为他合适啊,首先就是说,我觉得建斌的形象气质啊,包括他前面演的《结婚十年》很自然,他不端着,不拿着,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因为这个人物要往前延伸到十几岁,他应该是从20多岁演到八九十岁,这个演员的选择一定要选择一个在三四十岁之间的,要太大了就演不了小的,太小的演不了老的,所以我们就适中,年龄段上他具备这个条件,从我见到建斌之前,讲实在话呢,是孟凡耀先生,和投资方,已经定了陈建斌。等我来了以后,他说定了陈建斌了,正好那时候,陈建斌还有另外一部大戏,也找他担任男主演,我就见到他,我听说过这个名字,我还没有看过他的戏,我就赶紧调看了他的《结婚十年》实际上我看完一集,我就觉得他很合适,当然后面的我也看了,我觉得他是非常有宽容度的,有可塑性的演员,而且他这个形象很有亲和力。</p><p>  他的形象不是那么特别的彪悍,或者说特别的英俊,但是他又有做商人的那种狡猾啊,聪明啊,他又笑咪咪的,待人很谦和,憨厚纯朴,他都具备,所以这个演员的条件非常好,当然也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就定他了。<font color="#ff0033">谁说晋商一定要内敛</font> </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因为刚才我也提到了,有的网友会说,说晋商给大家的印象是比较内敛的性格,这和表演是否有出入?</font></p><p>  胡玫:对,他这个内敛的性格的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p><p>  池小宁:各种各样的人都可能有,比如陈建斌演的是一个很内敛的人,可能又有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不精明啊,我们看了很多的史料,他是想读圣贤书要做学问的,因为家事,被逼到这儿,让他必须担负经营家里这份产业,他自己是处于矛盾中的,他非常复杂,作为演员的处理上,可能让大家觉得有点疯疯癫癫了,但是他确实是一个人物内心的写照,自己确实是非常不愿意做这个商人,但是在做了商人中,慢慢慢慢学到了,懂得怎么做晋商的理念,把家里经商的传统,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下去,希望大家一直看下去,到后来是有变化的,他不会一直疯疯癫癫的,人物性格也是一般随时他的经历会改变的。</p><p>  胡玫:另外一点,把陈建斌定位为这样的开篇的性格,一个是他年轻的时代,为了反衬他后来要逐渐沉稳,和逐渐苍老下去,所以他需要一个变化,不可能一开始就很成熟,到后来经历那么的商海的波涛以后他还是成熟,更成熟,大家会觉得毫无新意,没有发展。这是第一点。</p><p>  第二点就是说,他的哥嫂把他带大,哥嫂是一个什么环境呢,他们家是很有钱的,这种有钱的家庭里面,再加上如果是一个没有父母,同时兄嫂又虐待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可能是内敛的,压抑的,我们要告诉观众的是,要传达一个信息,他的童年生活虽然丧父丧母,但是他的胸怀是非常开阔的,只有他的兄嫂对他的爱,所以他对他兄嫂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所以他一定是那样的性格,如果他换了另外一种性格,那问题就来得更多,我们当时做了几种分析,最后定为这样的,非常有幸的是这个角色由陈建斌扮演的,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天赋的有潜力的男演员,他接到这个题材以后,他首先看完了以后,他跟我表示了他以前没有做过古装片,这对他有压力,其次他很多的古装片的表演也带给他压力,就是他怎么能够在我们的新拍的这部片子里在表演上有所突破,有所创进。</p><p>  ? 我一听到这个话,我和小宁,我们心中有暗喜,作为一个主要演员,他对这个整个的表演有一个通盘思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一个年轻的演员,我觉得他表演的基础,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表演基本功,技巧的基础都是非常完善的,在这种情况底下,我们接受了,实际上最早的动议是由建斌自己提出来的,他说我可不可以用一种非常撒开表演方式,当时我们还略有犹豫,说可以,你可以略有突破,我们也希望你放下架子,放下包袱,走到民间来,离我们更近一些。同时你也带来一个问题,你要突破走到多远呢,会不会过呢,其实最早在我们拍摄现场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双方一直在校政,我们是一直从头到尾在进行对这个人物的探讨,有的时候可能建斌还有一些想法,觉得更过一些,我做了一些调整和节制,觉得这样不好,要拿出来,要做一个儒生的一部分的考究,因为儒生的反应,我觉得不是反应他性格上,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是儒生,就不能说因为你是一个大学生,你就必须是板板正正的,大学生是千状万态的,什么样的人都有。</p><p>  我们也试想,这样一个天才的传奇的商业人物,一定在性格上是不同于常人的,基本上说天才就是疯子,所以他疯是对的。</p><p>  乔燕和:我补充一句,实际上我家致庸祖爷爷,在剧中的表现是真实的,为什么呢?有史料可查,乔家的墓地没有了,但是外姓只有乔致庸祖爷爷的墓碑,他的小时候的狂放是自己形容的,我们的主创也好,我们演员也好,我们一个演员一个样啊,谁给刻了一个范本,我不知道,说必须要是这个性格,我不知道。我就补充这点,这个是真实的。</p>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3:22 | 只看该作者
 池小宁:观众可能觉得古装戏就要端着演,我们导演刚才也在这里讲了,实际上是两百年前的一个人物,但他的心理状态下,我们能不能用现代人的心理解释一些东西,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这个东西,我觉得网友提出这些问题业无可非议,大家可以共同探讨。<p>  胡玫:这次很重要是在乔家大院实地拍的,当你生活在那儿的时候,你就感觉到这些居住在这个大院里的人不是你想想的,也不是我们网友周边遇到的这些人,因为他有很大的农村农民的色彩,是农村里的知识分子,是截然不同的,现代的当地的山西的知识分子,或者说大学生,他们管理的那些大学生,真的到北京来坐到我们边上,你也会浓郁地感觉到他们山西人的性格特点,说话声音都是很大的,现在都是这样,不要说在那个时期了,尤其是有那样的一个家庭背景。所以我觉得建斌这个角色完成得非常好,很生动。</p><p>  池小宁:有一些戏剧,大家仔细看的话,他虽然表现得是一个儒商,刚才导演讲了,他是作为一个在山西一个农村的地方的商人,他比如下炕以后,穿着鞋总是塌了的,他要提起来,这些细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表现这个人才,他有豪放的一面,有精明的一面,也有精细的一面,是融合在一个人物里头。他非常有钱,生活上应该是不能踢踢踏踏的,但是他完全是相反的。<font color="#f70938">到底能不能闯考场?</font> </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主持人:我们的网友看得是非常认真的,我们也有很多朋友提了很多细节问题,说乔致庸上考场的时候,他哥哥病故,他家人就闯进去告知他,这个考场可不可以随便进入呢?是不是当时设计的一个失误呢?</font></p><p>  朱秀海:山西重商,山西的商人是很厉害的,那时候清政府给官吏的待遇是很利的,一个县令一年是五十两银子,你看这个戏里孙茂才到乔家一张嘴就要三千两,有很多顺口溜,叫一等秀才去经商,二等秀才考皇粮,没本事经商的人才去做官,所以山西巡抚就问乔致庸说你是不是你们县拉来凑数的,有很多背景。</p><p>  至于闯进考场的处理方面,我觉得那个年代,我都看过那个考场,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在后头喊,也不是不可能的。</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还有乔致庸为了拯救乔家迎娶了陆玉函,这是他并不喜欢的人,但是他转换很快,他很快就接受了这个新娘子,是不是进展太快了,好象得有一段过渡吧。</font></p><p>  胡玫:这个得从两头说了,因为在这个上面如果停顿时间太长就会偏离这个片子的主题,你要是讲他跟他老婆,说实在的完全接受,怎么还得呆个十天半个月的吧,因为我们这个片子主要是讲他经商的经历,前面用了八集的时间,到了九集才完全结束,其实经商就是八集到九集就是讲述他家庭的不幸,婚姻的无奈,和他性格的塑造,都是为他后面的铺垫,是为了完成他后面全部的商业的理想,进入到这儿才是正题了,但是前面呢,我觉得也很重要,如果观众觉得不太细,下次有机会我们再拍这样的戏的时候,我们再做细一点,或者再拍一个感情戏。</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我觉得观众看的时候融入其中了</font>。</p><p>  胡玫:后面还有呢,这个戏是纠缠一生的。</p><p>  池小宁:大家看到最后就明白了,这个纠葛,他到底是一个什么心态。看到最后就明白了。</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主持人:胡导您也导过《汉武大帝》、《雍正王朝》这样广受称赞的大片,您这个《乔家大院》刚出来就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有觉得好的,也有觉得说这个地方我怎么不理解啊,这次执导对您的导演生涯是不是非常不一样的啊。</font></p><p>  <font color="#f70938">网友的批评刺激着我</font></p><p>  胡玫:对,我是非常注重网友的评价,当然中间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帖子,我觉得无所谓,一笑了之,这个是网友有发言权的时候,这个情况下我们应该沉默,先听大家说完,所以我们不愿意过早出来说这些,我一看观众太着急了,也是在这儿憋得你啊,你不赶紧说啊,他过不去了,所以我们赶紧来了,像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这是最好不过的一个现象了,一个片子如果没有人看,没有人关注,倒是挺舒服的,导演坐在家里没什么事,也没什么刺激,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资讯这么丰富的一个时代,大家能直接把看的东西反馈出来,我们直接来对话,来解答这些问题,或者直接就发现了我特别大的错误,我觉得那真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我特别愿意吸纳,其实如果说,有关注我的那些网友,他们会注意到,正是网友观众们的批评,这些越尖锐越好,这些批评刺激着我,也是养育着我,在不断地一步一步地提高。我得谢谢大家。</p>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3:49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片子,才刺激观众,让他们去反思,让他们去想,有的片子,让他们没有感觉,就是千篇一律啊,而这个片子打破了他们陈旧的观念,所以他们才想。</font><p>  胡玫:对,刚才提的那些问题多好啊,这些网民他们的观点都是原来我对晋商的理解,我不了解,如果我和编剧,我们不做这些调查,不把真实的晋商应该是什么样告诉大家,我们不就没有达到目的吗。</p><p>  朱秀海:这个过程是让大家认识晋商的过程,我们也是一点一点克服了这些迷惑,才达到这个程度的,这个戏很难把所有的东西都弄到这个戏里。</p><p>  <font color="#f70938">陆玉函从小是当男孩养的</font></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包括蒋勤勤演的陆玉函,有网友说,有的时候她跑步,通过跑步表现她的心情,但网友觉得那个时候女人第一裹小脚,第二个她是大家闺秀,她应该收着点儿。</font></p><p>  朱秀海:这个我要说一下,商家和官宦不一样,还是老百姓,商人是走南闯北的啊。</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当时就有网友反驳,您不知道吗,她从小就是跟他父亲走南闯北的跑啊,其实他这样理解还是对的,今天很高兴和四位老师一起了解《乔家大院》,我还想问一句,这部戏是不是让蒋勤勤和陈建斌结了生活中的情缘。</font></p><p>  池小宁:我们今天谈的是这部戏,我们谈的主要是他们俩的人物塑造上。</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其实没关系,大家都是看了觉得这两口子在戏里演得特真实,也有这个想法,那这部戏还有大半部分陆续和大家见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我们新浪网上留言,我们几位老师都会看的,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欢迎大家继续来我们新浪聊天,在播出之后。</font></p><p>  胡玫:特别谢谢网友们,也感谢你们的关注。</p><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聊天就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font></p>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7:25 | 只看该作者
<p>主题:乔家大院 -我生命中的第一次心动</p><p>我本来是个网络游戏玩家,平时除了游戏外,很少QQ聊天。虽然我Q号20多级,但Q号上只有几个现实中的朋友 一天在网上看游戏秘籍。偶然看见一篇乔家大院与陈天桥有关的文章,本人一时好奇,就上网把乔家大院看了一篇 故事内容: 咸丰初年,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大东家乔致广生意失败,病重去世。乔致广当家时,乔家在包头因和对手邱家争做霸盘生意导致银两亏缺、货物滞销。股东、商家纷纷上门讨要股银和货款。危难之际,不但没有商家愿意借银子帮助乔家度过难关,反而都窥视着乔家的产业伺机瓜分…… <br />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乔致庸不顾众人反对,给朝廷捐银逃难。慈禧太后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官银的禁令,乔家生意从此蒸蒸日上。几十年过去了,陆玉菡去世,乔致庸和江雪瑛已经是垂暮的老人,两人再次相见,一生的恩怨情仇,竟然在三言两语中瓦解冰消…… <br />当我看到乔致庸与陆玉菡成亲一段时,心猛的一下被故事情节所感动 陆玉菡美丽 聪慧 忠贞 以及少许一些的千金小姐脾气给我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我一度认为电视里的男主角是我 看到电视里的男主角一次次的伤她的心,就好比伤了我的心一样 每当电视里的她对他一网情深 楚楚可怜的摸样时 我幸福的以为她的爱人就是我 我恨不的把我的心掏出来让她看看 为了她我可以做世界上任何事情 杀人 抢劫 放火都行,只要她开口,一切都不重要. 当我把故事里最心动的情节看了无数次后在一次男主角伤害她感情的时候,我愤怒的打碎了显示器 也许你们觉的我太嫩 太浪漫主义 或是神经病 网络妄想症等等 但我不介意 我也有27岁了 也许你们认为我没女朋友 我可以告诉你们我先后有9个女朋友 都长的还算靓 但我和她们在一起更多的是肉欲方面的需要 我曾经也试过投入感情,一切都没有用 我始终没尝试过浪漫 初恋的感觉 当看完乔家大院后,我想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性,什么是爱 人生中有这么一次足够了 虽然在现实中是不可能与她发生的事情,但我强迫自己相信 这一切都是真的.....</p>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8:15 | 只看该作者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ne-height-alt: 0pt"><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5pt"><font face="华文中宋"><font color="#ff9900">对《乔家大院》结尾失望(歌手魔羯日记<span lang="EN-US">117</span>)<span lang="EN-US"><p></p></span></font></font></span></b></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size="3"><font face="华文中宋"><font color="#ff9900"><span lang="EN-US">2006.03.10.<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20</span>:<span lang="EN-US">55</span>-<span lang="EN-US">21</span>:<span lang="EN-US">46<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歌手魔杰</font></font></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我只看了后十集左右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乔致庸等里面的各个演员演的都不错,拍的也可以,但是最后的大结局太弱了,没有我想象的好,最后一集可以说是失败的一集、失落的一集、失望的一集——</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在大结局开始的片头我就在琢磨,如果是我,我如何处理最后一集——在汇通天下后,每股利息一万七千两那场戏,潘掌柜向乔东家汇报,引起乔致庸的郁闷:各地汇给朝廷的银子都当了庚子赔款了,乔致庸虽然难过但并没有对此表示愤懑,也没提出什么强国之道,潘掌柜等人也匆匆离开,我觉得乔致庸至少应该置疑,应该为国家的兴衰哪么提出一个疑问,但是没有。</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估计在前几集里肯定表达了乔家是如何兴盛的,但最后却没有表达乔家是如何衰败的,或者乔致庸的离世给大德兴带来了什么后果、影响,哪么片尾出个字幕将后续的事情告知观众。</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此外,马伊俐、蒋勤勤的老年演的实在太糟糕了,让我觉得有些搞笑,最后一集的蒋勤勤一出场就让人感到化妆和表演都实在太差,马伊俐同样,在二奶奶去世后她来看乔致庸那场戏,马伊俐从院里来到走廊上一晃一晃的让我感觉怎么跟小混混似的、而不是老太太,那身板儿、姿势不对啊。</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老年乔致庸的化妆也差劲,最后一集他自语说已经<span lang="EN-US">89</span>岁了,可脸上一个老年斑都没有,太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他自语,我一直以为这会儿的乔致庸也就<span lang="EN-US">60</span>岁左右。</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蒋勤勤为乔致庸送饭摔倒致死,旁人呼唤“二奶奶不行了”,其实应该叫“太奶奶”,至少也要叫“二老太太”,怎么还叫“二奶奶”呢?如果八十多岁的还叫“二奶奶”,那她六十多岁的儿子儿媳、四十多岁的孙子孙媳该如何称呼?</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其实这都是小事,丝毫不掩盖这个片子的优质,但乔致庸的最后结局却是令人大大失望,我觉得这样一部大戏,如果让我设计结尾应该是这样——</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乔致庸自知已无多日,且多年未离开祁县,在潘掌柜邀请下,到京城(或其它几个大城市)看看他一生创下的事业,沿路不断有人夸奖他、给他下跪、给他送上礼物,他疑惑的问,人家答道,当年是乔致庸帮过他们,现在发达了,要报恩。乔致庸到了京城更是轰动,他所到之处几乎所有人都给他下跪、对他感恩,他被震惊了,他扶起一个老人问为什么要全家下跪,老人说,当年乔致庸开的粥场救了她们全家的命,一直无以报答。</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乔家的商铺、产业从业者数万,家属数十万都对乔致庸感恩戴德,他这时才感到他一生并没有象他想象的只做了几件事、也并不是他自语的那样,没有成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实际上他做了最伟大的事情,他在地窖里唾骂的银子并非没有意义——</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乔致庸汇通天下的梦想成就了大清国从封建社会象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渡,更是促进了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他的一生应该铭刻在中国商业史的里程碑上——</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乔致庸望着他开创的汇通天下的票号帝国迎风招展的大旗,如释重负,含笑九泉<span lang="EN-US">……</span>摇臂镜头升起,广角大全景,街巷商铺一篇繁荣昌盛,片尾字幕滚动叠出大德兴票号历年的营业额、利税、分号、从业人数<span lang="EN-US">……</span>全剧终。</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我觉得这样的结尾才能让人感到踏实,毕竟乔致庸创建了一个商业帝国,如果不是改朝换代的影响,谁能保证大德兴不是如今世界<span lang="EN-US">500</span>强之首呢!</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ff9900" size="3">?</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mso-line-height-alt: 0pt"><font size="3"><font face="华文中宋"><font color="#ff9900">央视也实在没有市场意识,如果在大结局后,马上做一个《乔家大院》观众、演职员、评论家的直播访谈节目,让余味未消的观众继续对电视剧发表意见、发短信提问,估计收视率与电视剧是一样的。反正我就一直看着直到换成了什么《新丝绸之路》<span lang="EN-US">……</span></font></font></font></p>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8:58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font color="#3100de"><h1>沈阳日报:看《乔家大院》品中国商道(图)</h1></font></tr><tr><td height="8"></td></tr><tr><td bgcolor="#bd6bff" aligh="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images/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3ff" height="33"><a class="htt" href="http://ent.sina.com.cn/"><font color="#7b4109"><a href="http://ent.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ent.sina.com.cn</a> </font></a><font color="#7b4109">2006年03月09日13:28</font> 沈阳日报</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width="603" bgcolor="#fff3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width="20"></td><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r/m/2006-03-09/U1584P28T3D1010691F326DT20060309132848.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r /><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r /><font class="f12">《乔家大院》热播 <br /></font><br /><br /><p>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v/m/f/qjdy/index.html" target="_blank">《乔家大院》</a>,临近尾声反响却越来越火,据悉,央视从3月9日开始,一套和八套同时进行重播。 </p><p>  纵观全剧,除了欣赏到演员们纯熟的表演和惊心动魄的剧情外,其中的经商之道更应细细揣摩。在一代巨贾乔致庸身上的,是最宝贵的诚信经营的理念,和作为儒商的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div></td></tr></table><p><strong>  为名誉而舍小利</strong> </p><p>  当发现复字号油坊的伙计在掌柜的授意下掺假卖油时,乔致庸立刻命手下收回卖出的油,退回货款,卖出的油只做了灯油,并惩治了掺假的人,辞退了掌柜,并制定了新的店规。这一举措是损失了些银子,却赢得了信誉,扩大了商机,是典型的维护诚信的举动。 </p><p>  第一次到<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武夷山\\" o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武夷山\\" target="_blank">武夷山</a></span>贩茶时,为了打开茶叶的销路,在各合作者之间赢得好名声,乔致庸多花银子,让厂家在原本一斤包装的茶中加重一两。回到山西后,此举果然奏效,不仅让找茬的合作者无话可说,也大大笼络了其他买家。这虽然是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之道,却也与诚信二字紧密相联。 </p><p><strong>  超前的人才观</strong> </p><p>  给伙计顶身股,不就是让伙计与掌柜平起平坐吗?乔致庸稳定商号局势不久,就力排众议,给商号内所有的伙计,每人顶一厘的身股。这样,每年年底,伙计就可以领到几十两到几百两银子的红利。这个举动无疑大大调动了伙计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稳定了队伍,笼络了人才。受他的影响,对手达盛昌及其他商号,也不得不为伙计顶身股。这等于整体提高了伙计的身价,体现出人本精神和对人力资源的重视。 </p><p>  不仅如此,乔致庸还大胆破格起用一个跑街的伙计马旬出任总商号大掌柜,并极其信任他,任马旬开辟出一片生意新天地。“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什么?人才!”黎叔的这句话,乔致庸在十九世纪就已经领悟到了。 </p><p><strong>  垂范于商界同仁</strong> </p><p>  在挽救了包头生意时,按照常理,失败的达盛昌将破产,达盛昌的东家甚至有生命之忧虑。但乔致庸却不计前嫌,回购部分高粱,让达盛昌得以存活,还登门请罪,安慰达盛昌的东家。回头,他又在大德兴立下新规矩——“永远不做霸盘”。此举也得到了所有晋商的响应,在行业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机制,为所有晋商的发展打下了制度基础。 </p><p><strong>  书生报国壮志不灭</strong> </p><p>  山西票号在历史上曾有过十分光辉的一笔,山西票号也使当年的山西富甲天下。尽管山西票号的功劳不应全记在乔致庸头上,但他确实为山西票号的壮大做出过不朽的贡献。“汇通天下”是乔致庸一生最大的愿望,也让他为此付出得太多太多,几次身陷囹圄都因此而起。在“汇通天下”这件事上,乔致庸却没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他的本意就是要构建金融体系,方便天下客商,解决商人大宗运送的苦恼,因为他早年就吃过大宗运送的苦,车马劳顿不说,还要雇用<span class="yqlink"> <a class="akey" title="保镖" onload="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保镖" target="_blank">保镖</a></span>押运。这里,一方面有他感同身受的原因,一方面有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报国意愿。他的岳父陆老东家在临死前也说:“一辈子做了那么多事,挣了那么多银子,合在一起也没有我那傻女婿‘汇通天下’这一件事有意义。”全剧最后,由于捐银子护驾有功,慈禧太后终于下令解除了各地商号禁止汇兑官银的禁令,“汇通天下”终于成为现实。康晓宁/文</p></font></td></tr></table></td></tr></table>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0:49:41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font color="#3100de"><h1>辽沈晚报:乔家大院岁月如歌 歌声落尽物是人非</h1></font></tr><tr><td height="8"></td></tr><tr><td bgcolor="#bd6bff" aligh="center"><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ent/images/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r><td align="center" bgcolor="#fff3ff" height="33"><a class="htt" href="http://ent.sina.com.cn/"><font color="#7b4109"><a href="http://ent.sina.com.cn" target="_blank">http://ent.sina.com.cn</a> </font></a><font color="#7b4109">2006年03月08日10:25</font> 辽沈晚报</td></tr></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4" border="0"><tr><td width="603" bgcolor="#fff3f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3" border="0"><tr><td width="20"></td><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p>  乔家大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大院,这个容器里到底有怎样的故事?三月三日,本报记者走进乔家大院的同时,心里无数次地幻想着它的真实模样。</p><p>  “大院点灯,二院点灯……”这遥远的呐喊声来自于<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s/m/f/zym.html" target="_blank">张艺谋</a>的电影<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f/ndhdlggg/index.shtml" target="_blank">《大红灯笼高高挂》</a>,同许多人一样,知道乔家大院就是从这部影片开始的,那时大院给我的感觉是,高贵、幽雅但也苍凉、凄美甚至腐朽。此番再看电视剧<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v/m/f/qjdy/index.html" target="_blank">《乔家大院》</a>,感觉不同,大院里盛满了晋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id="PublicRelation2" style="DISPLAY: none" name="PublicRelation"><table style="MARGIN: 10px 8px 3px 7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span></span></td></tr></table></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order="0"><tr><td height="9"></td></tr><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60" background="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2.gif" border="0"><tr><td height="45" rowspan="2"><img src="http://ad4.sina.com.cn/shc/xfrd_0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d style="PADDING-LEFT: 5px; PADDING-TOP: 4px" width="286"></td><td width="4" rowspan="2"><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images/xfrd_03.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div></td></tr></table>商的聪明与智慧,还有奋斗与艰辛。乔家大院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大院,这个容器里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或许因为我也姓乔,虽然与晋商的乔家无关,但是大院对于我充满了神秘与好奇。</p><p>  3月3日,清晨7时40分,我坐上从太原发往祁县的第一辆小巴士,在颠簸的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醋”字,闭上眼睛,在飞扬的尘土里仿佛已有醋香飘来,我的心里也无数次地幻想着乔家大院的真实模样。</p><p><strong>  皇宫有故宫,民宅看乔家</strong></p><p>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的乔家堡村,距离太原大约50公里。大约9点钟,巴士行至乔家大院门外,司机操着山西口音喊了一句:“乔家大院到了!”《乔家大院》热播后,带动了旅游热,司机们在乔家大院处加设了一站。走下车,眼前高高悬挂的是“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两条标语。道路的两侧,是各式各样的饭店,大多打着“乔家”的名号。通往乔家大院的石路上也是店铺林立,卖古董的、卖旅游纪念品的、卖葫芦的、卖食品的……应有尽有,由于时间早,又是周五,游客并不多,而做生意的人也大多没有出来,只有几位老妇人坐在路边现做现卖着山西的特产——石头饼。乔家大院在石路的深处,怕迷失方向,我蹲下向一位卖石头饼的老大娘打听路,大娘的口音很重,在指示方向后,也没忘记招揽生意:“尝尝石头饼吧,刚做的,好吃!”我心里只想着快点走进乔家大院,婉言拒绝了大娘的好意。</p><p>  转过一个弯,终于见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乔家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看上去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进门的门楼很壮观,黑漆大门扇上是一幅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清大臣李鸿章题赠),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才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走进大院,一条长不到百米的通道将大院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北各有三个院子,路的两旁挂满了大红灯笼,本想找到《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那种朦胧的感觉,但是,大院里已被《乔家大院》的明媚所感染。院子墙壁上挂满了《乔家大院》的剧照,这也成为园中一景,游客们都争着上前合影留念,一位小伙子甚至把自己的头挡在<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s/m/f/chenjb/index.html" target="_blank">陈建斌</a>的头上拍照,希望自己也“演”一回乔致庸。</p><p><strong>  到处弥漫着电视剧的味道</strong></p><p>  如今的乔家大院到处都弥漫着电视剧的味道:乔致庸坐在中央与生意人侃侃而谈;陆玉菡的红盖头被掀开;仆人在院中一路小跑……这种种景像不时地在我眼前重演,只不过剧中人到了院中已经被换成了蜡像。大院里做照相生意的人,也不失时机地挂起陆玉菡、江雪瑛等人的照片,并准备了相似的服装,供游人拍照留念。</p><p>  乔家大院是中国北方建筑史上的灿烂一页,同时也记录了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发家史。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闯荡世界,从小生意做到大票号,发家后开始在老家修建宅院,取名“在中堂”。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在中堂”更为熟悉,而乔家大院则是在全国叫响。</p><p><strong>  </strong><a class="akey" href="http://ent.sina.com.cn/s/m/f/gongl.html" target="_blank"><strong>巩俐</strong></a><strong>拍“大红灯笼”用过的大床还在</strong></p><p>  导游说,当年张艺谋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寻觅外景地时,一下子就被乔家大院美妙的场景所吸引,当即拍板选中了这方宝地。也正是因为张艺谋的慧眼识珠,让乔家大院红遍大江南北。如今的院子里到处是长圆型的灯笼,其实原来的乔家是不挂这种灯笼的,只有在年节时才悬挂圆灯笼,但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之后,长圆型灯笼的景致也保留了下来。也是为了感谢这部电影,院中特别设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展室,巩俐拍戏时用过的大床依然保留。墙面上巩俐抱着当地儿童,张艺谋与众演员合影,拍摄的场面依稀在眼前,但是实际上已经过了16年的光景。</p><p>  乔家大院之所以远近闻名,不仅在于它的巍峨高大,宏伟壮观,更重要的是它精湛的建筑艺术。6个院子因居住对象不同,建筑年代不同而风格各异,有花园,有祠堂,有长辈住的房屋,有晚辈住的,也有下人住的,6个院子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双喜”字。导游介绍说,这个院子是“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那个院子是“二进四合院”,我对房屋的结构不太懂,这些说法让我有些迷糊,但是建筑的精细之处确实让我震撼。大院里每个房间的窗棂都各具特色,后期的窗棂上甚至绘上了蒸汽式火车的图案,在当时,别说坐过,就是看过火车的人都不多,这显示着乔家当时的先进。大院建筑的细致一直延续到屋顶的烟囱上,上面花纹精刻,美妙难言,据说这些烟囱并非都是排烟所用,有些就相当于现代的空调起到调温作用。</p><p>  大院里的建筑很多都有二层楼。《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三姨太就住在二层楼,《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书房也设在二楼。但这都是为拍影视剧所用,在当时的乔家,主人是不住二楼的,一般二层都是更夫或者佣人居住,或者储蓄米面所用。如今二层也不对游客开放,但是我还是有幸进入乔致庸的书房一看。通往二楼的楼梯很窄,只能容下一只脚,在室外,而且旁边没有栏杆,往上走时需小心翼翼。可以想象,当年连平地都站不稳脚的“三寸金莲”是无法攀爬而上的。屋顶的房子原本是打更的人居住的,但是经过剧组的布置,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书房,书架上堆满了书,不过走进去一摸,原来都是“赝品”,只是道具罢了。因为乔致庸偶尔也会在书房居住,房间里也搭上了炕,炕上的虎头枕头可爱地看着人。</p><p>  走出乔家大院是在下午2时,大门外已经人流如织,门外的小生意也火爆起来。据说,在这里卖古董最赚钱,其次就是这里的特色——葫芦。往外走时,又见给我指路的卖石头饼的老妇,掏钱买上两张,咬上一口,香甜而清脆。</p><p>  本报记者乔睿 电自山西祈县乔家堡 </p></font></td></tr></table></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0:2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