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白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5-27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个
12#
发表于 2008-6-5 10:1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理论的本土化是中国大部分学科都正面临着的一个重大挑战
13#
发表于 2008-6-24 19:05:51 | 只看该作者
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6-24 22:0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白鹤 的帖子

高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6-24 22:08:19 | 只看该作者

中日韩复杂的博弈纠葛的把握(转)

中日韩复杂的博弈纠葛的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 #C +0m`   
?FA:K0H?zl  
        中日韩三国地理上极为接近,中韩(朝)山水相连,一并隔海望日。纵横不过千里。而三种文明传承,并立千载,中间几多悲欢离合,爱恨交织,有古及今,颇合“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态势,难以辨清,不过我还是试着使之更明白、清晰些。 I@hC$o   
        中日:我们需要适当离开自己的座位 7DI8r|~  
        一旦提及日本,国人往往仇恨满满,呼语就可见一斑“日本鬼子”、“小日本”、“日本子”无不带有极强的蔑视色彩,民主主义,仇恨意味。战争远去近70年了。国人呼语几乎一成不变,足见当年的苦大仇深。不过,但凡真问起来,日本军国主义者究竟给我们造成了多少伤害呢?国人是含糊其辞的。我们有多少战死的军人?沦丧了多少的国土?最后哪一战逆转乾坤?在如今国人的印象中是极为模糊的。所以仇恨往往流域盲目,成了一味的排日,反日。多数中国人看日本时都是感性的,失却了我们自视修养很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辩证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苦难自然是耻辱的标志,勿忘国耻,但不能只记住国耻,不见他物。日本曾给予我们的巨大帮助几乎在国人的意识里完全“真空”。许多知识分子在去年日本下议院讨论停止对华援助时才知道我们几十年一直在接受日本援华贷款这回事。事实上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资本极为匮乏,在苏联1980年终止《中苏友好(商业)条约》时,日本为中国提供了大量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年年如是,未曾断绝,一度高达1067亿美元。直至2005年,我国已为 U'\\(m|  
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日本的援华贷款仍未停止。如今我国已趋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援华贷款才逐渐成为历史。可以说在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时期,日本援华贷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抗战胜利,吐气扬眉心态可以理解,可那种以“老大”自居的心态又随着实力的增长而温度骤增。自我中心主义在“80后”身上体现淋漓,他人感受则不予考虑。譬如中日东海问题近日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两国协议共同开发东海资源。而竟有相当部分的国人表示不解。我的同龄人多为大学生,尝问:“东海就是咱们的,他日本子掺和什么啊!”不单日本国内有认为此协议为“明治时代的不平等条约”的声音,国人也多怀不满情绪。我们长期受的教育是,言及中华,富有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这也暴露出我们知识的失衡,鲜有人知“公害,外海,专属经济区”等究为何意?依《联合国海洋公约》,一国海岸线外20海里为领海,200海里内为此过专属经济区,享有优先处理权。故而两国之间海域宽度小于500海里,则专属经济区发生重叠是不可避免的,属于正常现象。中日隔东海相望,其最宽处不及400海里。日本之利用东海在国际上亦是合理合法的。而关于双方的划界问题,多数国人以为日“中间线”说法纯属强词夺理,网罗借口,夺我资源。其实不然,“大陆架延伸”和“中间线”都有其合理性。世界上早有关于海域专属经济区划界之先例,譬如50年前,巴林与卡塔尔关于海上油气田的划分,就是依据“中间线”原则。 !PO(B fd  
        一味的仇视只会蒙蔽双眼,使我们不能全面的看待日本,理性把握双边关系。自身的蔑视态度不可继续,日人的闪光之处值得学习。的确在今天的日本存在着对华的恐慌,右翼分子也时常煽风点火。面对着中国国力的飞速上升,日本在“失去十年”后显得信心不足。他们之于我们,同样存在猜忌和疑惑,而已有半世纪历史的美日同盟也让我们有不安的感觉。 A.y$.(  
        互换角色,互换立场,日本绝非是美国的附庸,我们也没必要对自卫队飞机来华神经兮兮,忧心忡忡。昔年关东大地震,我们的巡洋舰也曾开进了东京湾。 97 1qr  
       亚洲最大发达国家,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互补之处良多,我们要的是友善的气氛,理解的空气。不远万里来内蒙古植树的日本老人,在晚年还不遗余力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启功先生。真的,我们要离开一下自己的位置,对待日本要添一份善意,这也是未来双边应有的态度。 [iDa6mcth  
k<:!^_3H  
        中韩:拿出大国气度来包容 -<|E bh d3  
        相对于近来日中元首互访出现的“暖春”,近年来国人对韩国的不满之意可谓与日俱增。这里由我们自己的误会,更多的是韩国自身不躁动与不安。 4TLh'?Xu9  
        翻开韩国的历史书地图,你会大吃一惊,历史上的新罗王朝竟然把自己的宗主国的领土推挤到今天的四川一带,而广大的西伯利亚,茫茫的蒙古草原,我国的东北地区完全成了新罗的势力范围。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教科书问题”。去年公布的韩国海军军徽中,“太极旗”更是覆盖了大半个华北,把北京淹没其中。加上早些时候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我不少在韩国留学的朋友都痛骂韩人的“无耻意淫”,3月韩国一号国宝“崇礼门”为大火所毁,不少网友拍手称快,言曰“报应”。 D.H Ap+lx  
       其实面对这些我们要认清自己,拿出大国的风范和气度。历史上的韩国夹在中日之间,曾为中国的属国,虽说我们对待属国的态度绝不同于西方的殖民地,但韩国也受到诸多限制,仅是“国王”不是“皇帝”,不能着黄色,龙袍必须是红色,宫殿的规模可谓可怜,连壁画里面的龙都必须去掉两个指头,不是五爪是三爪。《大长今》里出现的“汉朝骑兵欺负朝鲜百姓”在历史上也不是不存在的。日本对待他的态度则令他体会到了亡国的巨大耻辱,“日韩合邦”让所有韩国人咬牙切齿。这个号称“三千里江山”的国家至今也没有统一,1991年才刚刚加入联合国,军事上“战时指挥权”还在美国手中。尽管他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不过其心理状态还是“小国”意味十足,特别的敏感而爱激动,他从未有过中国的长期傲视,也不像日本崛起时那么惊天动地,如今的韩国处在其从未有过的美好时刻。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的种种行为了。 IlaH,J7n  
        拿出大国的气度去包容。 s#d>yx_b  
        我们口口声声说韩国抢去自己的“端午”,而我们自己本身对这个传统文化所知寥寥,如今几个人会背屈原的《天问》、《九歌》?每听到身边人叫它“粽子节”时,你有什么感受?我国是儒学的发源地,孔子是中国在世界的文化代表,但整个儒学教育系统却被完整的保存在了韩国,提及《尚书》、《国语》韩国小学生可朗朗成诵,我们自己却混沌一片,不知所云。我们要剔除那中“霸权心态”,网上大骂“棒子,还记得我们志愿军是怎么踏破你们汉城的吗?”要冷静,要智慧,朱子云:“熟读精思,虚心涵冰,切己体察,著紧用力。”才是我们应做的。  UWu|w  
        自92年中韩建交以来,我们打破了过去不论错对一味支持朝鲜的政策,两国的经贸飞涨,如今我们已超过美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联系紧密,近年我国科技进步,让韩国业界产生危机,双边应本着良性竞争的原则互惠互利。总之,我们要那出大国的气度,原则上不动摇,非原则灵活处理。 ^m5{:\ Xk  
^c=@2#^\  
        韩日:堡垒还很坚固 'dx4L }d  
        韩日在地理上几乎连接,02年世界杯就由两国共同举办,对马海峡才是真的“浅浅的海峡”,两个文明都有中华文明次生,在日朝鲜人达400余万,韩国裴勇俊在日本主妇那里人气极高。不过,你千万不能被这些假象迷惑,事实上,韩日间的隔阂之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 au GN~"n^  
        韩人对日本的恨几乎根植于骨子里,颇有“世仇”的意思。丰臣秀吉时代韩国险些亡国,依仗明王朝继续气数。清季以来,我们自顾不暇,在缅甸,越南,蒙古之后,韩国离开自己的宗主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超过过半个世纪的苦难让他们刻骨铭心。韩国军人独*的总统朴正熙曾在韩日足球比赛前对韩国男足训话:“你们谁都可以输,就是不能输给日本人,这场比赛不赢,你们就都去跳海喂鲨鱼,不要回来!”韩国人不会像我们一边抗议日本一边开着丰田,听着索尼。他们对日货的不使用率竟可以超过对国货的使用率。面对“独岛(竹岛)”的争议,韩人不惜采取极端方法,断肢,切腹,自杀屡见不鲜,这在我们开来是绝计办不到的。 z\;kjI  
        日本则对韩国有着不屑的意味,历史上从未把他当过对手。而美国的做法也印证了这种态度,“宙斯盾”给日本顺理成章,而对韩国则几经周折。日本对韩朝长期存在优越感,尽管三星,LG来势汹汹,可sony从不视之为挑战。而两国经贸近年也没有飞跃式的发展,不痛不痒中前进。可以说,韩日心里的隔阂还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除,这个堡垒仍然很是坚固。 !{SEm"J^  
KYlWV<sR  
        中日韩,日本奇迹,汉江奇迹,中国奇迹。三者同在华夏文化圈,却又惊人的不相近。英法德差别最大的西方国家都使刀叉汤勺,而中日韩连筷子的长短都不是一致。全球化的深入是历史的潮流,也许未来我们会组成共同市场甚至货币联盟。消极因素大为减少,积极地因素历史最多,放下包袱,放眼未来,更理性,更成熟,这才是东北亚,甚至是东方重回繁荣的康庄大道。        ntj Und&v\  
{B[i|(xQx  
                                                                     wade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6-25 08:18:55 | 只看该作者
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应该要有中国人智慧的亮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6-28 08:44:31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7-4 11:37:5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来看,还是不要本土的好,免得贻笑大方,等中国社会真正进步了,再说也不迟,估计到后也许不用说所谓的什中国学派,我们的话语会有人在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7-9 20:33:38 | 只看该作者
有限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7-18 17:38:29 | 只看该作者
d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14:0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