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tauringhu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真的只生一个孩子 未来四代人的人口发展模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3:4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石油等自然资源涨价,中国必然受损失,所以该减人是个伪命题:
  
  常见误区一:中国不是一个自然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石油等能源涨价只会受益于产油国,中国只有通过控制减少人口,从长远看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驳斥:从市场经济角度看,石油等能源涨价有两种国家会受益,一类是出口初级资源品的产油国受益,另一类是人力资源发达,运用人脑人力资源,创新推出新能源新技术,然后出口技术和新产品,大卖其钱的消费国,后者从长远看是带来巨大机遇,前者因新技术革命很可能某种初级资源品被替代而变得需求下降甚至被淘汰的可能。只有一种国家是输家,就是自然资源不太丰富,却又不懂得运用人力资源,只想着靠减人来减少需求,打肿脸充胖子的国家。
       实际也证明,石油涨价对中国也带来机遇,举例,如我国的风能企业金风科技,太阳能企业无锡尚德和天威英利公司,节能电子产业里的公司....它们正是因为传统能源的上涨,而在这几年都在以每年100%的利润增长率成长扩张,并带动出很多就业机会,效益好,这些企业的员工工资也高,他们是不是就是因为石油等的价格上涨而得到机会,并提高幸福指数呢?而他们的效率也可以和欧美同步.这正是高油价下把握住机会,得到的和欧美同步的机会.而国家也因这些企业的效率而财政大收,财政收入提高,进而也让每一个老百姓得到好处.所以我反复的说能源上涨不是只有卖自然资源的国家赚钱,靠人力卖环保技术,并提升本国节能水平的企业也会提高竞争力,因为别人成本高了,你成本低了,就能大赚其钱.而靠减人来应对的国家,是最蠢的.就好象是以前的纺织企业,靠减人就能幸福了吗?只有革新,变成别的产业,效率才会提高,人类才会进步!在这其中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顺应潮流将得到很多财富,保守封闭只是想着减人来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将落后无疑.
    贵的是人类的脑力技术而不是能源本身。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和开发人,产生更多智力的人达到叠加效应,而不是去减人来获得自然资源上的多少。因此,说“中国只有通过控制减少人口,从长远看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这个说法是完全荒谬的!带着这种“以物为本”的思想误区去制定政策,就恰好走进上面说的那个第三类国家成为最大输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4:0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国家强大和人口无关是个伪命题:
  
  
  常见误区四: 当今世界的竞争,早已告别了冷兵器时代人口占决定性的时代的竞争,所以不需要多少人口就能强大.
        
      驳斥:试问没有人口数量带来的市场经济规模效应,怎么能有更好的国防呢?中印两国起步晚,都不是福国,经济基础差,但就因为人口多,GDP规模大,造成财政收入高,投入到国防,太空等的开支和研究经费就多,人才多产生的智慧叠加能力就越大.换那些更富的人口小国如韩国,马来西亚,在这样的发展水平下,能做到发射火箭,载人上太空这一切?这是偶然吗?每一项大的科技工程都是需要大量的各类专家共同分步骤完成的,而不是单打独斗!因此只有大量人才的团结一心,聚集多人的智慧才能更快走向成功!冷兵器时代的人口才比叠加体力,今天的强国也是比的人口智慧的叠加效益!而这些,人口小国是很难做到的.
       还有,人多在政治和经济也更有地位,人多更代表面对外敌的强大的民意,中国如是人口小国,以今天的发展水平,政治成不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经济上也打不了靠庞大市场出政治牌的筹码,谈什么世界竞争?
     顾然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只由人口数量决定,但是人口数量质量和强大都成正比关系.不科学的降低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水平显然阻碍会中国的强大.如果说让一个国家强大可以有两只手,为什么要宰去一只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4:2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中国进口石油等资源越多,就会被外国人控制是个伪命题:
  
  常见误区十:看吧,我们对石油和铁矿石多依赖啊,中国再不减少人口,就等着被外国人控制吧!
      
      驳斥:
      在当前全球化下,疆域,国土不可以卖,但资源可以卖,是全球流动的,说到底资源也只是一种产品,如何定价如何更好利用而已.以人均占有本国自然资源量来看一国会如何如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等于是把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完全忽略.重要的是,你这个国家如何定位,自然资源多就出口自然资源,没自然资源而人口资源多,就通过知识提高素质,买来自然资源后,脑力加工后再高价出口产品(如日本),实际也证明运用人的脑力资源的国家才是最发达的.象美国,为了环境,还根本就不太想开采自己的自然资源.而是他们运用人力资源去想办法如果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而在中国内部,也同样如此,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是不及东部靠人力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更高价值产品的地区.
      全球市场经济下,买和卖并不存在真正的谁更依赖谁,中东人不卖石油,或没人买了,那它自已同样受不了.中国人有种误区,总认为:看吧我们对石油和铁矿石多依赖啊,怕怕.但他们却看不到自己买波音和空客,买视窗软件系统等人力资源下的高价产品是不是同样依赖呢?不卖你,你这个国家就倒退几十年,损失更惨,同样再贵也得买,而且别人还是通过买了初级资源品靠脑力生产后再高很多倍的卖给你,同样都必需要买,请问你是买初级划算还是买别人高科技加工后的划算,不是很明显吗?买初级资源来自己高科技加工后,再卖出去才能真正赚.否则,我们这个观念不改的话,只能还是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而这一切是靠人口素质提高带来的科技效率,而不是靠减人来显得你不太需要初级资源.决定定价权的是什么?是脑力知识!和人有关,而不是和物有关.
      还有,观念总想这个不能买,买就是依赖,只能卖,卖就是赚,但一个国家怎么可能只出口,不进口?那样的话,谁和你贸易?只要是进口,那就是依赖,而别人也是对你市场的依赖,而出口就不是依赖吗?你同样是依赖别人的消费市场,依赖别国的人口形成的购买力,只要是出口也同样是依赖!难到中国减人不要内需了,所有的生产都依赖外国人的消费?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同样会被外国骂,给你压力,让你得买.
      所以,买别人的是依赖,但做为大的需求市场,别人对卖给你也形成依赖.如不买别人的,那也叫制裁!因此对本国资源采取自给自足的思想"我不依赖你,我减人以后可以少进口少依赖",幻想靠减人来自给自足是完全错误的.减人并不会让本国自然资源更有意义,只会让自己的优势人力资源弱化.
      就中国来说是把人口减少到1亿2亿,反而去卖自然资源初级产品,还是保持人口稳定,买来初级自然资源产品,通过脑力加工后卖高科技产品,还是简单卖劳力?中国的情况显然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人均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应该靠提高人民素质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不是靠减少人去让这个优势消失.并且还要好好利用自己强大的人口资源把这个内需市场越做越大,让外国依赖你,进而政治上还可以打贸易牌,谁对中国不友好,制造事端,中国都可以拿起贸易的大棒,去影响和制约对方政策.反之,一个人少,内需不足的国家,谁还会在乎你?倒底是自然资源更有作用,还是人力资源更有作用,这不是很明显吗?外国想靠自然资源等来控制中国,让中国对其依赖,那我国为什么不能靠强大的人口资源形成的庞大市场来诱惑控制拉拢外国,让外国对中国形成依赖呢?为什么不能靠形成的强大人口智力叠加合力和规模经济优势来提高效率,创造新产业新能源,并且大卖其技术?最后受制的会是谁?显然不会是市场庞大,人口素质和数量又都强大的中国!而过于严厉的控制中国新生人口数量的政策正是在努力削弱中国在国际上最有竞争潜力的资源---人口.
      的确,有的战略资源是有限制性的,并不是一定能买到的.但你买不到,就应该想办法利用人力资源,采用新技术或别的东西去替代,或是创造新的产业.经济的发展是多面的,市场化的,开放的,难到中国人的生存权就被个别战略资源绑架了不成?在一棵树上掉死?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因此面对石油,铁矿石啥的,正确的做法就是靠人多的优势,叠加智慧,大市场下,规模化的提高效率和研发水平,知识决定定价权.这样才能买入初级品,更高几倍价的卖出产成品,并发挥人多内需旺的购买力优势,让外国对中国形成依赖.而不是反之,去想着减人,去想着人多是负担.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战略上也是不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4:5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说一个国家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它人多,是个伪命题:
  
  
   常见误区六:现实就是中国印度两个人口头号大国是十分贫穷的,为什么封闭落后又恰恰同时发生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恰恰人多挨欺负!而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人口都不算太多,因此正是中国人多造成落后挨打,所以需要减人,才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发达国家!如果中国只有3,4亿人口,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
      
      驳斥:人越多就越封闭,人越少就越先进开放的理论毫无逻辑。
      
      中国唐朝时人多吧,欧美和日本人少吧,谁先进?显然是人多的大唐盛世。西方不是靠人少发展起来,而是靠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和人多人少没关系.
      为什么人口最多的中国被日本侵略?这是一个工业革命后的侵略问题,应该去想没工业革命前怎么日本不侵略中国?说到底是落后就要挨打,而不是人多就要挨打,概念要请分清楚.
      "为什么封闭恰恰同时发生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这句话就不对了,请问朝鲜,越南和其他亚洲小国为什么人少同样封闭?这足以说明封不封闭,和人多人少没有关系.
      另外美洲的印地安人,人更少吧,奥洲的土族人更少吧,怎么就没有如你的理论想的那样开放发达呢?怎么就到今天基本被外来人多的白人民族占领了呢?要多亏了中国和印度的民族人口太多,西方一口气吞不下,否则如此误区论点所说,人少的话,今天中印两国早成了白人和鬼子天下了,沦落为印地安人那样的边缘地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5: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民族结构;
  
  为什么说目前国家汉人占90%,未来就一定占大多数是个伪命题:
  
  
  看问题不能用静态来看,目前国家汉人占90%是因为老一代人还没老死,我们要比的新生儿。
  
   新生儿直接决定未来的国家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低年龄段,特别是新生儿的人口民族结构是多少?快达到汉人50%对非汉人50%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也就是说:就算中国的这一代新生儿未来20岁以后,放开计划生育,全国汉人生育率达到2-3,和非汉人一样的生育率时,且等他们的上一辈人都死去,全国人口民族结构会撤底变为50%对50%。而事实是,随着城市化的到来,就算撤消计划生育,未来中国汉人也不太可能达到生育率为2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5:34 | 只看该作者
大国人口绝对数和小国人口绝对数应该怎么去科学认识,请仔细看,欢迎讨论:
  转载:
  现在仍常有人以中国人口规模过大为由反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我们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种视角来看待人口规模问题。从纵向的视角考察,由于人口增长,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规模均要比历史上曾经达到的人口规模大得多。在公元初年,人口规模超过1000万人的国家就已经是世界人口大国了,现如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与印度的人口规模均已超过10亿,人口过亿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多。现在恐怕谁也不会认为拥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了。从横向的视角看,由于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不同,世界人口区域分布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中,昔日的世界人口大国可能已沦落为今天的人口小国,甚至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昔日的世界人口小国可能已演变成今日的人口大国(如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④]。由此可见,人口规模的大小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时间与空间特性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
        
        在人口规模与生育政策调整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不能仅仅看人口规模的绝对大小,同时更要看承载该人口的资源与环境、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大小,也就是说更要看一些相对人口指标,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应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指标就是人口密度。按照人口密度,中国略高于FaGuo,低于、甚至远低于意大利、德国、日本与印度[⑤]。如果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角度考察,印度、日本、德国等比中国更有推行严格计划生育的理由。也许有人会说,这里所列举的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都是人口小国(相对于中国人口规模而言)。然而,从历史上看,国家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不仅原有国家的版图可以发生变化,甚至原有的国家还可能消亡,而新的国家也可能诞生。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才形成今天中国的疆域。
        
        某些人将中国出现的各种人口与社会问题习惯性地归因于中国的人口太多,并以此作为继续推行现行生育政策的理由。按照这样的逻辑,一方面,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仍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而这是否必然意味着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仍要继续推行现行的生育政策?另一方面,60年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国原为一个国家[⑥],如果将三国合并,其人口规模已经超过中国现有的人口规模,那么这三个国家也应该实行类似于中国的现行生育政策,甚至推行比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更严厉的生育政策才对。又如,印度正不断接近中国的人口规模,而国土面积却比中国小得多,而人口密度比中国高很多,如果按照上述逻辑,印度最应该推行与中国类似的生育政策,甚至应该推行比中国更为严厉的生育政策。再如,大胆设想一下,把世界上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合并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则这一超级大国的人口规模是中国的数倍,按照上述逻辑,这一超级大国更应该推行类似中国的生育政策,甚至应推行比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更为严厉的生育政策。但我们发现,除中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推行与中国类似的生育政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世界上这些国家都做错了?并且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滑行吗?唯独中国一贯正确?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让人深思的。第三,如果我们按照某一标识(如省级行政区划)将中国“拆分”成若干个“国家”,与印度、美国等国家的人口规模相比,被拆分出来的每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都相对较小,因而以往出现的各种人口与社会问题应该自然消失,其中的每一个“国家”非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而且还要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果真如此,这是否意味着国家的统一与完整反而成为中国出现各种人口与社会问题的根源呢?实际上,将中国拆分成若干个“国家”并不改变中国人口与社会问题的性质,国家的统一与完整非但不是导致中国出现各种人口与社会问题的根源,事实上正好相反,国家的统一与完整恰恰有助于中国各种人口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中国人多并不能成为继续推行现行生育政策的充分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6:07 | 只看该作者
计划生育首先要本着科学的精神,更不应该只针对一个民族实行民族灭绝的强制执行一胎制。
      科学精神体现在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不能把减少人口才认为是计划生育。
      针对一个特定民族的强制减少人口,首先违反宪法和人权,是明显的民族歧视政策。计划生育首先不能违反宪法和社会的公平。民族人口数量是历史所造成,认为的调控民族人口比率有违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人为减少主体民族的人口比率将对未来中国的稳定有严重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6:48 | 只看该作者
转载:
  郭志刚等对各地区不同的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计算后,得到全国平均政策生育率为1.465;而据曾毅统计,全国有63.1%的夫妇只被允许生一孩,35.6%的夫妇被允许生二孩,1.3%的夫妇被允许生三孩,由此计算的政策生育率只有1.382。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12]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1997年在联合国关于生育问题的国际会议上(时任国家计生委副主任)指出:中国政府希望保持低生育水平,但并不希望其下降得过低,即最好将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至1.9之间。2006年4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政策生育率在1.4左右,但国家人口计生委认为中国的最佳生育率应该是1.8左右。
      
      1.8的生育率显著低于更替水平,长期保持1.8的生育率意味着人口不断减少,最终会导致人口的消亡。因此,中国最佳生育率在1.8左右只能是一个短期目标,长期地看,最佳生育率无疑应是更替水平。
      
      目前中国的最佳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超生的存在,绝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当政策生育率低于最佳生育率时,实际生育率才有可能保持在最佳生育率附近。现在的问题是:政策生育率为什么就一定会小于实际生育率?至于这一问题,在本文的后面专门论述。现在讨论最佳生育率与政策生育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导致的后果。在这种政策生育率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政策生育率是1.4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政策生育,没有超生,那么实际生育率会在1.3以下(因为有大约10%的夫妇患有不孕症,另有部分夫妇不想要孩子或者所有的孩子少于政策允许的数量)。1.3的生育率属于超低生育率,一个国家如果长期保持超低生育率,这个国家的老龄化程度必然极为严重,而且人口迅速萎缩。1.3的生育率对人类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这项政策,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绝对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种情况,在政策生育率是1.4的情况下,不仅要求部分人违反政策,而且要求超生仍较多,这时实际生育率才有可能达到1.8。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政策生育率是变化的,另一方面,人们的生育意愿是变化的,因而放弃生育率也是变化的,这就要求政策外生育率不仅是变化的,而且要求政策外生育率正好等于1.8与政策生育率的实现部分两者之差。暂且不论我们是否真能做到这一点,仅就1.8的生育率而言,虽然将来仍会存在老龄化和人口萎缩问题,但比起1.3的生育率来说,危害程度大大减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超生对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但问题又来了:超生既然缓解了人口危机,超生者却受到经济等方面的处罚,这等于是国家惩罚对民族有功的人。因此,如何看待超生者,则是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在政府一方面把政策生育率定为1.4左右,而另一方面又说“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那么,政府是不是把达到“最佳生育率”的希望寄托在一部分人的超生身上?是不是希望有一部分人违反政策?这种政策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政策吗?因此,如果政府认为“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那么政策生育率也应该定为1.8左右,而不应像现在那样把政策生育率定为1.4左右。
      
      政策生育率如果定为1.8,那么,放开二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人说,如果放开二胎,政策生育率就是2.0左右了。事实上,考虑到不孕症,放开二胎的政策生育率也就相当于1.8左右。又有人说,即使放开二胎,也仍然会有超生,所以实际生育率可能会突破2.0。不可否认,放开二胎也仍会有超生现象,但同时也有夫妇自愿只生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孩子都不要。因此,在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的情况下,能否实现1.8左右的生育率,取决于放弃生育率与政策外生育率两者之间的差异。在计划生育之初,放弃生育率小于政策外生育率,然而随着计划生育的进一步开展与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广泛变迁,必然会实现放弃生育率大于政策外生育率的转变。目前,在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实现这种转变。在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后,这种转变也会在全国层面上实现。因此,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实际生育率仍然不会超过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7:10 | 只看该作者
转载,请仔细看看:
  
  刘军宁 (进入专栏)
    
     中国自1979年正式推行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近三十年了。中国政府最近还一直重申,不会改变、放弃计划生育政策。这块土地上,对执政者,尤其是计划生育部门而言,多出生一个人是不受欢迎的,多生一头猪是很受欢迎的。按照官方的理解,中国每多出生一个人,人均GDP就降低一点。相反,每多出生一头猪,人均GDP就要增加一点。计生部门告诉了我们:养人还不如养猪,养孩子越多越赔钱。所以他们提出了这样的响亮口号:“要致富,少生孩子多养猪!”他们的逻辑是:养孩子花钱,养猪赚钱,人多了,人均占有的猪肉就少了,人少了,人均占有的猪肉就多了。人多拖经济发展的后退,猪多经济发展才快。所以,人越少生越好,猪越多生越好。其结论似乎是,人口不如牲口。似乎到这片土地上只剩下一个人和N亿头猪的时候,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了。这种人口政策,其论据听起来头头是道;其结论却荒诞不经。那么,计划生育政策究竟错在哪里?
     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个错误在于,它对人的看法是错误的。它认为人的生命不重要,人的财产不重要,人的尊严不重要,不把人当作享有不可剥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个体。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存在极其野蛮、残忍的侵犯人的生命权、生育权、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为,以致家破人亡。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了出现了许多毫无人性的标语口号,充满了暴力、血腥,以毁灭财产甚至消灭生命相威胁。云南某农村写的:“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四川某乡村路边农舍上写的:“该扎不扎,见了就抓!”山东某农村写的:“宁可家破,不可国亡!”安徽某县写的:“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江苏多处农村写着:“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湖南某县写的:“谁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叫他家破人亡!”四川某地写的:“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打出来!墮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这些恶语不仅是口号,而且是行动,甚至有些行动超过了这些口号。
     计划生育政策背后的预设是人是国家养活的。人口越多,国家养活的负担就越重,要减轻国家的负担,就必须减少人口。牲口可以多养,但是人口要减少。它把人放在为国家服务、完全服从国家需要的地位上。这完全是从对人价值极端工具化、完全服从国家需要的出发点来考虑的。这种把人当作国家工具的看法,非常典型地体现在把人的数量称作“人口”,这使人联想到被喂养的“牲口”。计划生育政策,只看到人有需要国家喂养的口,没有人也可以创造财富的手,只见人口、不见人手。把人的问题看成是吃饭问题,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和国家主义观念。事实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正是靠人手推动的。中国历史上人口增加较快的时候恰恰是文明发展较快的时候。今天,人们已经开始讨论在几多年后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但若中国人口跟美国一样多,或者略少于美国或同步增长,会有人讨论中国在哪一年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吗?使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成为可能的正是中国远远大于美国的人口基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6:47:3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计生委职能转变,转载:
  
  二十一、生育政策调整与计生部门职能转变
      
      虽然现在国家及省级人口计生委的人谁也没有说“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将动摇计生部门存在的基础”,然而这种担心还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若隐若现的。生育政策调整不仅仅牵涉到生育政策本身,更牵涉到计划生育机构与人员的切身利益。从近期看,生育政策调整牵涉到计生部门的职责转变,从远期看,生育政策调整会加速作为政府独立组成部门的计生部门的消亡。也许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计生委极力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国家计生委更名为国家人口计生委就是最好的佐证,另一方面,反对对现行生育政策作出调整。
      
      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无法回避的是:计划生育只能是我国特殊时期的一个阶段性政策,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现在的问题是:这一“长期”究竟有多长?30年、50年、还是100年?自20世纪90年代初生育率下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后,中国人口问题的性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也预示着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主要特征与己任的中国计划生育的使命正趋于完成。以笔者愚见,如果从20世纪70年代初推行计划生育算起,中国的计划生育历史可能不会太长久,如果从1980年作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独立组成部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算起,这一机构的寿命不会超过40年,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组成部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20年后可能将不复存在。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政府独立组成部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撤销,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的终极,而是说那时已没必要将计划生育仍作为一个独立的政府组成部门了。原先的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可能要归入两个政府部门与一个非政府部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与计划生育协会。涉及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会回归卫生部门,群众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可能将并入民政部门,原先的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可能将转变成为社会工作者。而原先计划生育部门的一些群众性工作将并入各级计划生育协会。
      
      当然,这样的转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它实际上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近期看,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计生部门的终结和计生工作人员的失业、转业。恰恰相反,由于生育事关国家的命脉,因此,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人员还应当适当地予以增加。在转变职能以后,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卫生宣教、生殖健康、妇婴保健、避孕节育、家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帮助愿意生育的人生育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为要求避孕节育的人提供避孕节育服务(王鑫海,2006)。
      
      从长期看,计划生育部门可能要充分意识到当前与未来计划生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与任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特点与长处,充分抓住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力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契机,努力实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做好思想上、认识上、知识上与技能上的储备,为日后职业转换创造条件。
      
      生育政策调整使得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解释清楚现行生育政策是一个历史性的过渡性的产物?从而使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消除抵触情绪,这是在生育政策调整前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的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为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生育政策调整中,我们也一定要顾及中国数百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利益,努力解决好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出路问题与后顾之忧,争取得到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广泛支持。否则,生育政策调整将步履维艰,甚至中途夭折。计划生育工作者向社会工作者转变是可行之路之一:一方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社会工作者队伍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工作者具有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第三,计划生育服务是社会工作的内容之一,计划生育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实际上是计划生育内容的扩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09:1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