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余岚05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教与国际政治总结

 关闭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5:49:16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 12px">世界宗教与国际政治<br />第一讲? ? 宗教概述<br /><br /><br />主要参考书目:西美尔著,曹卫东译:《宗教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br />? ?? ?? ??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br />? ?? ?? ?? ???罗纳德·L·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br /><br />2000年世界各种宗教信徒统计表<br /><br />??信徒 占世界总人口的 %? ? <br />基督教 Christians 1,999,566,000 33.0? ? <br />伊斯兰教 Muslims 1,188,240,000 19.7? ? <br />佛教 Buddhists 359,982,000 5.9? ? <br />无宗教 Nonreligious 768,159,000 12.7? ? <br />无神论 Atheists 150,090,000 2.5? ? <br />印度教 Hindus 811,337,000 13.4? ? <br />新兴宗教 Neo-religionists 102,356,000 1.7? ? <br />部落宗教 Tribal Religionists 228,367,000 3.8? ? <br />锡克教 Sikhs 23,258,000 0.4? ? <br />犹太教 Jews 14,434,000 0.2? ? <br />其他宗教 Other Religionists 409,260,000 6.7? ? <br />世界总人口 World Population 6,055,049,000 100??<br />2000年世界基督教三大支派信徒统计<br /><br />??信徒人数 占世界总人口的% 占基督徒总数的%? ? <br />基督教 Christians 1,999,566,000 33.0 100? ? <br />天主教 Catholics 1,063,608,000 17.0 50? ? <br />新教 Protestants 826,793,000 13.0 40? ? <br />东正教 Orthodox 215,129,000 3.0 10??<br />1900-2000世界三大宗教信徒统计表<br /><br />宗教<br />年份 1900<br />% 1970<br />% 1980<br />% 1990<br />% 2000<br />%? ? <br />基督教 558,056,332<br />34.4 1,216,579,421<br />33.2 1,432,686,519<br />32 1,758,777,900<br />33.2 1,999,556,000<br />33? ? <br />伊斯兰教 200,102,284<br />12.4 550,919,011<br />15.3 772,956,504<br />16.5 934,842,200<br />17.6 1,188,240,000<br />19.7? ? <br />佛教 127,158,971<br />7.8 231,672,189<br />6.4 273,715,590<br />6.3 323,349,500<br />6 359,982,000<br />5.9? ? <br />世界<br />总人口 1,619,886,760 3,610,034,405 4,373,917,535 5,267,042,000 6,055,049,000??<br /><br />宗教是否可研究?<br />人们用截然不同的方法看待宗教。一些宗教信仰者认为,宗教不可研究。<br />信仰无疑是一种个人现象,但很明显,宗教同时是一种群体的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同其他社会现象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这是本课的前提预设和主要内容。<br />什么是宗教<br />(一)基本概念<br />首先,从词源来看。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 T. Cicero, 前106-43年)在其著作《论神之本性》中使用了拉丁文relegere,意指在敬神行为上的“集中”和“注意”,与现代宗教的含义挂上了钩。同时他还使用动词religere,指在神灵崇拜上的严肃认真。公元4世纪,罗马基督教奥古斯丁(A. Augustinus, 354-430年)也使用religare一词,指神人之间、神灵之间的重新结合和联盟。<br />在中国,“宗教”二字合并起来使用是始于佛教术语。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的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二者合称为“宗教”,本来是指佛教中的教理,后来才泛指一切“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不过,“宗”和“教”二字在古代中国很早就有了今天的“宗教”含意。<br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定义和分析是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br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因此,对天国的批判应该成为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应该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应该变成对政治的批判。<br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br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备一些基本特征。<br />宗教是一种群体现象。<br />宗教与神圣和超自然的事物有关。神灵是宗教中最为本质的问题。<br />宗教包含着一套信仰体系。每种主要的宗教都有它供慢慢理解或至少作为决定这个群体所持信仰的基础的“圣书”,例如《圣经》、《古兰经》、《摩门经》等。<br />宗教包含着一套实践活动。一种行动只有当群体规定为宗教行动时才成为宗教的。<br />宗教包括道德的规定。强调道德并不是宗教群体所独有的特征。<br />由此,约翰斯通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信仰和实践的体系,一个群体的人们将依据这个体系来解释他们认为是神圣的东西和习惯上认为是超自然的东西,并对之做出反应。<br />对宗教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结果大同小异。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宗教是一种包含5种要素的现象:教会、仪式、信仰和观念、特殊的情感体验、道德规范。<br />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宗教间对话的积极倡导者Leonard Swidler提出,宗教是“对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相应地该如何生活的一种解释。”通常所有的宗教都包含4个C:creed, code, cult, community-structure (信纲、规范、崇拜和社团结构)。<br />(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br />1、宗教是一种信仰<br />根据西美尔,信仰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社会中互动模式(信赖)在精神上的反应。费尔巴哈也强调说,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br />信仰并非源于宗教。当然,宗教信仰与普通信仰不同。<br />费尔巴哈的一段话精辟地指出了宗教信仰的本质:“你崇拜耶和华也好,崇拜阿比斯也好,崇拜雷神也好,崇拜基督也好,你和黄金海岸的黑人一样崇拜你的影子也好,你像年老的波斯人样崇拜你的灵魂也好,你崇拜“丹田之气”或你的精灵也好,总之,不管你崇拜的是一个可感的或是一个精神的实体——都是一样的;宗教的对象只不过是某一个东西,只要这个东西是一个幻想的对象、感情的对象、信仰的对象便行;正因为宗教的对象就其为宗教的对象说,并不在实际中存在,反倒与实际矛盾,所以它只是一个信仰的对象。譬如说,人的不朽或作为不朽的实体的人,是一个宗教的对象,但是正因为如此,它只是一个信仰的对象,因为实际所显示的正好与此相反,是人皆有死。信仰就是把不是的想象为是的,例如想象这幅图像是活的东西,这面包是肉,这酒是血,也就是说,是它所不是的。因此,如果你希望用望远镜在天文学的天上找到上帝,或者用放大镜在一个植物园中找到上帝,或者用矿物学上用的锤子在地质学的矿山里找到上帝,或者用解剖刀和显微镜在动物和人的腑脏里找到上帝,那就暴露了对宗教的最大的无知——你只有在信仰中,只有在想象中,只有在人心中找到他;因为上帝本身并不是别的,只是幻想或想象的实体,只是人心的实体。”<br />宗教信仰是一套符号价值体系。但它与对“主义”的信仰不同。宗教是以涉及神圣之物和超自然之物为特征的。<br />2、宗教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br />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以某种形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问题的机制或行为。宗教行为也不例外。宗教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是连续辩证地发展着的。<br />从历史的发展来研究三大宗教乃至各种宗教体系时,我们把宗教信仰的演变作为“基础”。但是,这种演变本身并非始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跟“道德……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一样,宗教没有历史。宗教没有同社会的历史相脱离的独立的历史。因此,在考察宗教的发展时,就不能仅仅考察宗教信仰变化的线索,必须看到制约这一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因索,即处在宗教本身之外的、植根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现实当中的那些因素。<br />3、宗教观念的保守性倾向<br />宗教信仰之所以发生变化,首先是人们现实生活发生变化的缘故,因为宗教信仰乃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宗教观念的发展并不像影之随形那样伴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这些观念毕竟有自身存在的内在逻辑。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保守性。<br />宗教的保守性由于教会的活动而大大加强。然而,宗教的保守性不能仅仅归结为教会的活动,更主要是信徒的信仰。</span> <br /><br /><br /><br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 12px">世界宗教与国际政治<br />第二讲? ? 犹太教概况<br />参考书目: <br />? ?[德]利奥 拜克著 傅永军 于健译 , 《犹太教的本质》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2002年。<br />??(美)大卫 鲁达夫斯基著,傅有德等译:《近现代犹太教宗教运动》,山东大学,1996年<br /><br /><br />在人类史上,犹太人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民族。这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民族,曾有近2000年的流散历史。自公元70年起,这个民族失去了祖国,一次又一次地被驱散到世界各地,受尽侮辱、****;在20世纪30~40年代又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劫难,600万同胞死于德国法西斯的屠刀下。然而,这个民族却顽强他生存下来,以自己珍贵的文化精神支柱犹太教——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神教——维系、振奋着整个民族。<br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神教,还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父。对犹太人而言,犹太教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br />犹太教的产生<br />公元前2000年以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幼发拉底河西岸有一座乌尔城,城中有一个早年从阿拉伯半岛南部迁来的闪米特人游牧部落(挪亚的后代),即今日犹太民族的祖先。当时乌尔城归信奉多神教的古巴比伦王国所辖。这个部落的酋长塔拉也拜祭诸神,但敬奉最多的是其部落神雅赫维(YHWH)。<br />大约在公元前1960年,乌尔城遭到苏美尔人入侵。塔拉带着自己的部落向南方逃去,刚逃到哈兰渡口他就去世了。他的长子亚伯兰继承了酋长的职位。<br />亚伯兰只信仰一位神雅赫维。他认为雅赫维不是一位从属于自然的天神或地神,而是天与地的创造者,是包容一切的神。他从自己的神秘体验和内心感应中意识到他的部落之所以能逃离乌尔城的劫难是上帝的眷顾。他越来越坚信,自己被神特意保留下来,将成为一个能把神的意旨带给全世界的新民族的开创者。而迦南正是他将完成上帝赋予其这一使命的土地。当亚伯兰率众来到耶布斯城(今耶路撒冷)北数十里的示剑(今纳布勒斯城附近),耶和华向他显现,宣称:“我要把这块土地赐给你的后裔。” “从你所在的地方,你举目向东南西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方,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我也要使你的后裔如同地上的尘砂那样多,人若能数算地上的尘砂,才能数算你的后裔。你起来,纵横走遍这块土地,因为我把它赐给你。”迦南由此成为应许之地。<br />亚伯兰活到99岁时,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立约,你要做多国的父。从此,你的名字不再叫亚伯兰,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做多国的父。”“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做永远的约,是要做你和你后裔的神。”“你和你的后裔必须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我的约就立在你们的肉体上,做永远的约。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br />亚伯拉罕175岁去世。其子以撒有一对孪生子:以扫和雅各。一日雅各在梦中同一位天神摔跤,由此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同神摔过交的人”。因此犹太人又被称为“以色列人”。后来雅各获得长子继承权,成为希伯来部落领袖。雅各生有12个儿子。这12个儿子后来繁衍发展成12个部落,成为以色列人的12支族。<br />公元前1730年,迦南遇到大旱灾。雅各率领族人逃到埃及。在其子约瑟的帮助下,在尼罗河附近的歌珊地区平静安宁地生活了400年后,处境突然恶化。法老下令,将希伯来人生下来的男婴统统淹死,想以此灭绝希伯来人。恰在此时,希伯来人利未部落的一对夫妇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他有幸被法老的女儿所救,收为养,并为他取名“摩西”(意为“水中捞出来的”)。<br />摩西长大后,一日看到一个埃及监工凶狠地鞭打一个希伯来奴隶。出于义愤,他打死了这个埃及监工,之后,他逃到亚喀巴湾旁的米甸,在西奈旷野牧羊度日。一日,耶和华在旷野中向他显现,告诉他自己是“神之神,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又称自己为“我是自有永有”。耶和华命令摩西到埃及去解救那些遭受虐待与****的同胞,率领全族离开埃及,回到“应许之地”迦南定居生活。<br />于是,摩西回到埃及,将耶和华的旨意带给被奴役的希伯来人。摩西经过同法老的多次斗法.终于迫使法老同意让所有的希伯来人离去。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一系列奇特的经历对犹太民族精神生活的影响极深,使犹太人特别感激上帝耶和华的眷顾。<br />希伯来人随摩西来到西奈旷野暂居下来后,摩西丢下众人,独自登上西奈山,在山上戒食默修,一连40昼夜。此后,摩西向众人宣布耶和华在西奈山授予他的十条戒律,即著名的“摩西十诫”。<br />1.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把你从埃及地,从为奴之家领出来。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br />2.不可为自己做偶像,也不可做天上或地上或地下水中各物的形象。不可叩拜也不可敬奉它们。因为我,是忌邪的天主。<br />3.不可妄呼耶和华,你的天主的名。<br />4.应守安息日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一切工作。<br />5.当孝敬父母。<br />6.不可杀人。<br />7.不可奸淫。<br />8.不可偷盗。<br />9.不可作假证陷害人。<br />10.不可贪图他人的一切。<br />摩西将这十条诫律刻在一块石板上,让希伯来人的12支族都设立了祭坛,把羊血撒在众人身上,以示他们同耶和华立下了誓约。<br />“摩西十诫”作为犹太教最基本的教义和信条,被视为犹太教创立的正式标志。<br />摩西去世后,希伯来人在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的率领下回到迦南。约书亚死后,希伯来人进入混乱***的“士师时代”。同时,沿海的腓勒斯丁人的威胁越来越甚。人们想推举一位能团结各部落的君王,建立一个以色列统一王国,扫罗当选为王。扫罗成为犹太民族史上的第一位国王(公元前1025—1013年在位)。从此开始了犹太人历史上的统一王国时期。<br />扫罗之后,大卫继承王位(公元前1013—1013年在位)。他率领以色列各部落战胜了迦南西部、地中海沿岸的腓勒斯丁人和叙利亚、约旦河以东各族。为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自己的统治,他把国都定在地势险要的耶布斯城,将城名改为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从此人们称这座城市为大卫城。大卫还努力继承摩西的传统,他以隆重的仪式将耶和华的约柜迎到耶路撤冷,并为之设计了一座庄严华丽的圣殿。规定犹太教为国教、规范了祭司等级制度、整顿了一些犹太教礼仪,写了许多诗篇赞美、称颂耶和华。<br />大卫去世后,其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公元前约973—933年在位)。以色列统一王国国势日益强盛、版图不断扩大,成为西亚的一个强大的君主专制帝国,也是这个地区最富庶的国家。为加强犹太教的地位,所罗门领导进行了一场“清教运动”,随后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为耶和华建造了金碧辉煌的大神殿,即耶路撒冷第一圣殿。圣殿落成后,所罗门亲自主持了隆重的安放神圣约柜仪式。从此,这座圣殿成为祭拜耶和华的中心和犹太教的象征。<br />公元前933年,所罗门王去世,以色列统一王国***成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南方的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包括10个以色列部落的领土,国都设在撒马利亚,王国延续200多年。犹大王国则包括南方的犹大和便雅悯两个部落的领土,定都耶路撒冷。<br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入侵的亚述人所灭。<br />公元前588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攻入犹大国,围困耶路撒冷18个月之后,攻陷此城,夷平了城墙,劫掠、焚毁了所罗门圣殿。昔日繁荣的耶路撒冷变成一片废墟。成千上万名王室成员、祭司、贵族、工匠被俘虏到巴比伦。史称这一历史事件为“巴比伦之囚”。<br />“巴比伦之囚”在犹太教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1)“上帝观念”的突破。(2)犹太教一神论的观念更为强化。(3)出现了“弥赛亚”观念。<br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灭掉新巴比伦。居鲁士大帝释放了5万多犹太人回到故土。公元前520年,大流士大帝下令重建耶路撒冷,重修犹太教圣殿。<br />公元前530,波斯帝国被马其顿所灭。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攻入耶路撒冷,犹太人处于希腊人统治之下。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手下二将托勒密和塞琉古先后在埃及、叙利亚等地建起两个希腊化王国。公元前301年托勒密率军征服巴勒斯坦,把上万的犹太人掳到亚历山大城,从此该城成为犹太教文士们的活动中心。<br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大将庞培率军攻陷耶路撒冷。从此罗马人在巴勒斯坦统治持续了近400年(公元前63年——公元313年)。犹太人不堪忍受罗马人的残暴统治,民族起义此起彼伏。公元132年,犹太人举行了在巴勒斯坦的最后—次大起义,罗马人疯狂报复,血洗巴勒斯坦,彻底摧毁耶路撒冷城,按罗马习俗,用一对公牛将此城犁为平地,并将城名更改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禁止犹太人入城。犹太人从此失去了祖国,开始了近2000年的世界性大流散历史。<br />犹太教进入拉比时期。拉比时期犹太教最主要的发展是口传律法集《塔木德》(Talmud)的完成。250万字的《塔木德》由《密西那》和《革马拉》两大部分组成。涉及犹太人在人际关系和遵守犹太礼仪时的宗教义务,实际上包括了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对犹太教徒来说,《妥拉》是永恒的圣书,《塔木德》是犹太教徒生活中实用的经书。作为一部关于犹太人精神和宗教创造力的记述,《塔木德》还是一部传世的文学著作。它再现了巴勒斯坦和巴比伦的犹太人1000多年来的生活。<br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在穆斯林统治下,犹太人通过交纳特别的人头说和土地税,其生命、财产和宗教自由得到保障。<br />公元11世纪末,巴勒斯坦等西亚地区的大多数犹太人因受到穆斯林统治阶级的种种限制,离开故土,移居到欧洲。然而当时的欧洲,正是十字军发展的初期,犹太人受到前所未有的残酷****。<br />十字军东征给欧洲犹太人带来的是灾难和死亡。基督教会于1179年在第三届拉特兰会议上做出禁止基督教徒与犹太人交往的规定。1215年第四届拉特兰会议上又颁布了一批直接针对犹太人的法令。犹太人成为最惨重的牺牲品。在街上行走的犹太人可以被过街的基督教徒任意杀害;犹太聚居区经常被洗劫,犹太群体经常被周期性地驱逐出欧洲各国。<br />西班牙基督教会于14世纪初掀起了反对犹太人运动。结果,犹太人不是被迫改宗就是被处以死刑,或者被剥夺一切公民权利。1492年斐迪南国王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的天主教王国,决定将全部犹太人驱逐出西班牙。由它而起的反犹浪潮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br />公元15世纪末,犹太人几乎全部被从欧洲驱赶出去,只有德国和意大利尚存少数。1516年起,欧洲的犹太人被限制住在格托(Getto)内,从此成为主流之外的一个特殊的、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阶层。<br />16—17世纪,欧洲各国对犹太人的****加剧。与外界隔离成为犹太人自卫的基本措施,他们与非犹太人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br />18世纪,以英、法为中心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受其影响,犹太教的思想启蒙运动也应运而生,从德国向中东欧传播。他们致力于使犹太教世俗化;主张犹太教应该进行适应时代和环境的改革,使犹太教徒得到欧洲资本主义的“启蒙”,从而使犹太教能够在新的条件下得到维持和发展。<br />与此同时,欧洲的进步思想家开始致力于批驳各种宗教偏见,统治者们也逐渐认识到隔都的残酷和不公正。1791年9月27日,FaGuo国民大会最终赋予FaGuo犹太人以国家公民的权利。继此之后,西欧各国的大多数犹太人也获得法律和政治上的全面解放。<br />18世纪80一90年代欧洲再度掀起反犹浪潮, 结果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br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夺取了德国政权。1941年底,纳粹下达决议,“所有的犹太人都要从生理上被消灭”。直接结果是在纳粹统治期间,600万活生生的人类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而被灭绝。欧洲犹太人几乎停止存在,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被杀害。<br />大屠杀对犹太神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一位犹太神学家写道:“在奥斯威辛之后,对于犹太教,上帝已在大屠杀时期死去。”在纳粹时代之前,无论何时存在着对犹太人的严重威胁,无论它有多么严重,上帝都多少回应了其子民的哭喊。而在奥斯威辛和其他集中营里,当绝处无生的犹太人被驱向焚尸炉时,他们开始吟诵犹太教经文,高声颂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然而上帝似乎没有回应他们的祈祷。<br />直到20世纪末期,犹太教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继续译解大屠杀。对大屠杀的主要反应是犹太国的发展。尽管世界其他地区可能只把以色列视为一个国家,但对犹太人来说,其意义至为深远。<br />犹太教主要教义和原则<br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包括一神观、先知观、契约意识、律法意识、伦理意识、弥赛亚(救世主)意识和来世意识七个方面。<br />一神观<br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和公理原则强调上帝耶和华是独一的、统一的、永恒的、万能的、无形的、不可比拟的、无所不在的、无所不知的。人类要畏惧上帝、热爱上帝。<br />先知观<br />上帝耶和华在犹太人中选择众先知来传达他的意志。在人类历史上摩西是最伟大的先知,是上帝唯一拣选出来,与之面对面地交谈,向他授予最高级启示的先知。摩西之后,上帝依然拣选许多先知来传达其意旨。<br />契约意识<br />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是与上帝订立契约的特殊选民。这一契约是犹太人先祖亚伯拉罕与上帝订立的,它就像日月星辰的运行一样,永远不能废除。由于这一契约,每个犹太人作为民族一分子都与上帝发生关联。<br />律法意识<br />犹太人认为上帝的旨意体现在他所启示的一切律法中,尤其是他在西奈山亲自授予摩西的“十诫”。犹太教主要经典是《圣经》和《塔木德》。《摩西五经》是整个《圣经》的基础和核心,而《创世记》和《出埃及记》又是《五经》的核心。<br />伦理意识<br />犹太教相信上帝与人类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上帝是公正和慈爱的,他的神圣性表现在道德领域里。<br />在犹太教中没有原罪的教义,犹太教认为世上从未有人会是完人。人体内的灵魂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具有选择善与恶的自由意志;每个人都在直接通向上帝的途径上,在人与上帝之间没有中介人。<br />弥赛亚意识<br />先知们预言,上帝将在适当的时候重新派遣一位“受膏者”,前来复兴犹太国,拯救长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子民。这位将统治新世界的“弥赛亚”必将出自大卫王的家族,他将使犹太人的国度恢复到大卫王时期的繁盛。在近两千年的大流散时期,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世世代代都盼望着“弥赛亚”降临。<br />在《圣经》和《塔木德》中,都清楚地论述了“弥赛亚”的降临,及其对犹太人的救赎和一个全世界和平时代的开始。<br />来世意识<br />犹太人相信在这个世界的一个特殊的来世里,所有的人将会在“弥赛亚”的领导下和谐地生活。这个来世将会出现在地球上,并持续到所有历史的终结。<br />犹太先知以赛亚曾做过这样一个来世之梦:<br />“狼将与羊羔居住在一起,<br />狮子将躺在孩子身旁,<br />小牛和小狮子一起嬉戏玩耍……<br />它们既不相互伤害,也不互相毁灭<br />在我们所有的圣山上,<br />大地将充满上帝的知识,<br />如同水没过了大海。”</span> <br /><br /><br /><br />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5:50:4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a href="http://bbs.topkaoyan.net/m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597&pid=1566" target="_blank"></a><span style="FONT-SIZE: 12px">犹太教基本礼仪<br />(一)日常礼仪<br />祈祷<br />虔诚的犹太人一直寻求以其全部所有来热爱上帝。他们认为祈祷是表达一个犹太人态度与情感的方式,因此努力找出许多理由来祈祷。虔诚的犹太人一天祈祷三次;早上、下午、傍晚。通过祈祷和诵读祷词来表示他们对上帝的赞美、感激、坚信相对美好前途的希望。<br />摸“美祖扎赫”<br />犹太人进出大门时,都要吻或摸“美祖扎赫”(意为“祝福”),以表示不忘对上帝的信仰相对诫律的遵守。“美祖扎赫”是犹太人挂在门柱上的经文楣铭,是犹太人家的标志,提醒人们履行对上帝的宗教义务之物。它是一个用金属或木头、玻璃做的小牌,里面有《申命记》第6章第4—9节、第11章第13—21节两段经文。两段经文采用希伯来文以特殊的书写方法抄录。<br />戴“卡巴”<br />“卡巴”是一个针织或钩编的小图片,有蓝、白、黑、花等颜色。犹太男子用它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以示对上帝的敬畏。现在,它不但是保持犹太教信仰的标志,还成为犹太男子喜爱的装饰。<br />缴纳什一捐<br />古代犹太教规定,教徒应将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献给圣殿或教会组织,为宗教事业用。什一捐可以农作物、牲畜或金钱的方式缴纳。<br />(二)节日和节期<br />安息日(Shabbat)<br />安息日(希伯来语“休息”之意)是犹太人每周一天的休息日,也是犹太教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日。安息日源自《创世记》第1章。<br />安息日指从周五下午日落到周六下午日落时,犹太人必须在周五落日之前完成所做的工作、呆在家里。在安息日不能做任何工作,只能专心休息和学习经文。<br />新年(Rosh Hashanah)<br />犹太历七月的第1-2天。这一天,人们并不欢庆,只是默默休息。根据《密西那》,这一天又被称为“审判日”,认为这一天所有的人都要在上帝面前经过,并接受上帝的审判。《塔木德》把这种审判分为三种情况:最好的人当即被判决并被记入《生簿》,最坏的人被记入《死簿》,其余的常人不定,等到“赎罪日”再做判决。<br />由此,新年成了犹太人根据犹太教的标准进行自我省察的日子。<br />赎罪日(Yom Kippur)<br />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圣日。在新年过后的第10天,犹太人彻底斋戒,停止所有的工作,聚集在圣堂内祈祷上帝赦免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所犯的罪过。<br />这一天是所有犹太节日中最神圣、最重要的节日,被称为“安息日中的安息日”,在从新年开始的忏悔时期结束之时,即犹太教历7月“提市黎月”9日晚至10日晚庆祝。在此日前夜,要点燃悼念灯,犹太教会堂举行祈祷仪式,求耶和华免除犹太人在一年中未践的誓约。据说,每个犹太人此后一年的命运特在这一天被天庭最后注定。全世界的犹太人,包括不很虔诚的犹太人都会在这一天来到犹太教会堂,参加特别祈祷仪式。在以色列,这一天全国上下几乎一切活动都停顿下来,不出版报纸、不播放任何电视和广播节目、没有公共交通运输,所有学校、商店、餐馆、娱乐场所和机关、企业都24小时关闭。在这个节日,要以绝对禁止各种欲望、禁止工作、吃饭、饮水来度过。<br />逾越节(Pesach)<br />是犹太人为纪念历史上犹太人在摩西带领下成功逃离埃及的节日,又叫自由节。据《出埃及记:12》而确立。<br />逾越节之夜,犹太人家庭要盛宴欢庆。要向孩子讲述出埃及的故事。宴会上备有嫩芫荽,象征春天万物成长的希望;烤鸡蛋表示古代圣殿中的祭品;硬鸡蛋提醒人们超越死亡的人生,咸水象征犹太人为奴时的泪水;苦菜代表受奴役的苦楚;无酵饼是当年犹太人出走时挟带的食物。<br />饮食禁忌<br />饮食方面的禁忌是犹太教徒明显的标志,按《利未记》11章和《申命记》14章中的严格规定,犹太人把食物分为洁净与不洁净两种,凡不洁净的食物不得食用和接触。<br />割礼与命名<br />犹太教规定:每个犹太男婴在出生8天之后,家人要为之行割礼(brit milah),作为立约的标志,表明他继承了亚伯拉罕与耶和华所订立的契约,成为上帝的“特选子民”。当一个家庭为孩子举行割礼时,要邀请亲朋好友到场,共同欢庆。<br />割礼后,在犹太教会堂举行希伯来名的命名仪式,这个名字将在他的成年礼、婚礼和墓碑上使用。女婴们通常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安息日抱到犹太教会堂去命名,并因所起的这个希伯来名字,成为以色列人的一部分。<br />改宗犹太教的外族男子在入教时,也要施割礼,以示与上帝立约。<br />丧葬<br />按犹太教思想,死亡并不是个人的消灭,而是他开始生命的另一页。在《密什那》中,犹太圣哲认为地上的生命不过是通向永生之殿的一个走廊。因此,当犹太教徒面临死亡时往往处之泰然。死者咽气后,尸体至多停放24小时,必须尽快掩埋。<br />下葬前,亲人们要在犹太教会堂中举行葬礼,仪式非常简单,无任何献祭,只是祈祷和诵读《圣经》。葬礼一般不准在安息日、赎罪日和其他节日期间举行。<br />传统犹太人不允许将死者火化。他们把焚尸看成一种极其残暴的行为,认为只有声名狼藉的罪犯和死敌才应受这种惩罚。暴尸荒野也被视为上帝对死者最严厉的诅咒。<br />犹太教主要称谓<br />祭司(cohen):亦称“科亨”,古代犹太教在圣殿中担任祭献职务的教士,负责主持祭礼。<br />拉比(Rabbi): 希伯来语音译,意为“师傅”。指接受过正规犹太教教育,系统学过《圣经》、《塔木德》等犹太教经典,担任犹太人社团或犹太教教会的精神领袖或在犹太经学院传授犹太教教义的人。其职责主要是传授犹太教经典、阐述犹太教教义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br />现在拉比的职责包括主持犹太教会堂的正常宗教活动;负责犹太儿童宗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参加并主持犹太人的割礼、为婴儿命名礼、成年礼、婚礼、丧礼和葬礼;规劝和抚慰教徒。</span> <br /><br /><br /></td></tr></table>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5:51:12 | 只看该作者
<span style="FONT-SIZE: 12px">宗教的产生<br />根源<br />宗教的起源和根源问题是非常思辨的问题。当我们用问句的形式来提出这个问题时,通常不会问:“宗教是从哪里来的?”而是问:“人为什么信教?”<br />宗教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觉得人若没有一个异于人的东西可依赖,就不会存在,并且不可能存在,觉得他的存在不是由于他自己。自然和超自然的力量成为一个完全的他者(the wholly other)。<br />基督教和犹太教对于宗教的起源问题,回答非常简单——上帝是宗教的创造者。这种宗教神圣起源的假设和解释不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特有的。<br />对于宗教起源问题的回答,人类学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心理学理论强调人的恐惧、人的挫折和情感需要,社会学理论集中研究宗教存在的社会环境。<br />社会学家强调,人们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周围的环境而创立起自己的规范、信仰和思想体系的,这种经验的基本因素是他们与物质环境的接触。<br />西美尔以信仰和感情为例,说明宗教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他说,神是人的翻版,这是普遍性的不证自明的,“要充分认识到,神不仅是个人的个性、活力、合平道德或缺乏道德的秉性以及爱好和需要的理想化,很多情况下倒是个体之间的社会生活形式赋予了宗教观念以内容。”<br />人类学家则相信,宗教是以某种方式来回答人们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经验。当前文字时代的人们遇到神奇而可怕的事件——闪电、地震、涨潮、洪水、病痛、生与死——时,他们使感到需要知道其原因。因此,宗教体系是从人们企图将所谓自然现象和其他反复发生的经验,归于某些原因的需要中逐渐产生出来的。<br />心理学把宗教描写为人类对自己的安全、安定以及将来的生存受到经常的威胁时所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宗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一种容许使人们的许多被社会压抑的原始本能得以升华的机制。<br />产生和发展<br />宗教信仰产生的时间,指的应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长达数万年甚或数十万年之久,其间经过了上千代人的生活。在人类居住的不同地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很不平衡,这就使得这一过程倍加复杂。因此,宗教——乃至各种新现象——产生的年代,无法确定出划一的时间断限。<br />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的出现,在一切人群那里本身都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所以,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到处都在自生地出现。而外部影响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一过程,同时也作用于它的形式而已。<br />? ? 美国学者詹姆斯和荷兰学者柯尼格斯瓦尔德,在他们论述原始社会的著作中说:宗教在中国猿人那里就已经有了。因为所发掘的中国猿人颅骨带有伤痕。<br />这种说法是不足凭信的。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足以表明,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宗教信仰。<br />人的意识中要能出现宗教观念,就得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行。宗教的出现需要有一定的认识论根源,而认识论根源只有在人类历史和人的智力发展到某个阶段时才能产生。<br />在原始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尚未形成超自然界信仰的因素以前,他是一个自发的唯物主义者。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的实践活动合乎目的,合乎逻辑规则,因而也合乎唯物主义,这种性质表现得非常清楚。<br />但是,当原始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时,作为社会的人,在其行为和意识中,出现了以关于超自然的实体和现象的虚幻观念为基础的活动。相应地,人们的意识也随着二重化。为宗教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br />宗教观念的产生之所以成为可能,其基本的认识论前提,或者广而言之,其基本的心理学前提,就在于人的想象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能够脱离经验的现实,形成一段的表象乃至概念。当人的意识还只能形成单一的表象时,这种意识牢牢附着于感性上故感知的具体现实,而不能造出虚幻的结构。人的意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概念思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br />原始宗教的形式和性质<br />尽管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处的具体环境千差万别,但宗教产生的过程到处都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在颇大程度上决定各个部落的信仰和仪式性质相同。<br />这些共同之点究竟是什么呢? 除了社会的和地理的物质存在条件相同或相似以外,主要的原因,在于原始思维具有一些为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人们所共通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早期宗教信仰形式有直接的影响。<br />原始思维首要的一个特点是直观性和具体性。由此,原始宗教观念也必定是具体的和直观的。<br />原始思维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所以,原始宗教不可能是一种复杂而又抽象的世界观。<br />宗教的原始形式是拜物教。<br />A 拜物教<br />拜物教的前提是万物有灵。泰勒创造了“万物有灵论”(animism)这个术语。认为,野蛮人关于物体是活的,环境中确实沸腾着精神生命的观点,是构成自然宗教的唯一基础。根据泰勒的宗教起源“梦幻说”,万物有灵论是从野蛮人哲学家沉思做梦时的经历而产生的,这些经历不仅包括离开自己躯体的意识(因而有灵魂),而且包括与死者、其他有生命的生物或东西等相遇。由此产生了世界上住着精神存在物的信念——这就是万物有灵论和宗教在最低限度意义上根本涉及的东西。<br />凡是宗教的对象,不管它是—个蜗牛壳也好,一块石卵也好,只要作为宗教的对象,便只是一个心情的实体、想象的实体、幻想的实体。人并不是崇拜石头、动物、树木、河流本身,而只是崇拜它们里面的神灵。<br />B 图腾崇拜<br />在谈论上帝和社会时,杜尔凯姆(或译作涂尔干、迪尔凯姆)使用了“图腾”(totem)的概念。图腾是某个群体给它以特别的关怀、崇拜和尊敬的一种客体或一种生物,如一种鸟、一种野兽、一种植物。<br />杜尔凯姆说,这个对象不是崇拜本身。图腾代表的恰恰正是被崇拜的东西。所以,图腾首先是一种符号,一种别的事物的物质的表达。“它是以外在的形式来表示我们称之为图腾原则或神的东西,但它也是表示被称为部落的那种特定社会的符号。这是它的旗帜;是一个部落用以把自己与另一个部落区别开来的记号。”(《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br />依图腾崇拜者看来,不同的氏族必定起源于不同的祖先。这一点反映了氏族社会制度的特点。<br />图腾信仰和图腾崇拜产生了动物崇拜和野兽崇拜。当然,图腾崇拜者对图腾的态度不光是尊奉和膜拜。跟拜物教一样,这里的关系是按照相互原则建立起来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联盟,每方都必须本着诚意履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背弃这些责任就要受到惩治,而这种惩治涉及双方。如果图腾应受惩治,人就对图腾进行处罚;如果人应受惩治,图腾就对人进行处罚。<br />C 从死者崇拜到祖先崇拜<br />斯宾塞认,祖先崇拜是宗教的原始形式。根据斯宾塞,一切宗教都是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这就是宗教起源之鬼魂说。<br />死者崇拜是原始宗教形式发展链条中的一环。其基础是万物有灵论的一个方面。只有承认在人身上除了看得见的肉体实体以外,还有看不见的幽灵,人的幻想才能虚构出各种各样的观念复合。<br />恩格斯指出,引起关于死后生活的原始观念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情况,“是由普通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不知道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究竟怎么样了”。<br />按照原始人的观念,人的幽灵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肉体到某个地方去了。想象这个消逝了的某物躲开了还活着的人们,转移了一个地方,这比想象他根本不复存在,要来得容易。人们想象,他已奔向人所无法直接感知的另一个世界。<br />这当然是超自然的世界。所谓超自然界不过是另一个自然界。在“阴间”存在的一切、发生的一切,跟现世毫无二致。那里同样有自然景物,有山水沙漠;那里也有营营苍生,有家畜野兽。死者在那里跟活人一样营生度日。<br />对死亡现象和死者的宗教态度,只是由于相应的社会条件的产生,即由于最年长者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变成祖先崇拜。特别是在母系氏族首领或父系氏族首领推举出来以后,他们在尘世生活中所居的高位不能不影响到同族在他们死后对他们的态度。这样,从前产生出来的对死者的宗教态度,就逐渐衍化为祖先崇拜。<br />D 多鬼崇拜<br />所谓鬼怪或精灵,是一种看不见的超自然物。依据采集时代人们的信仰,鬼怪可能更早就是客观世界中现实事物和现象乃至人们的幽灵。幽灵一旦离弃其实在的载体,就落得逍遥自在,成为独立的实体。他们不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这就给他们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br />跟信仰发展过程中的多鬼崇拜这一阶段相适应,萨满教曾经成为最流行的宗教崇拜形式。<br />同多鬼崇拜阶段直接相衔接的,是称之为多神教的宗教发展阶段,可是,多神教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已超出原始社会史的范围,进入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形成的时期。<br />E 萨满教(萨蛮教)<br />在原始宗教发展的最早阶段,既没有祭司,也没有法师,而礼仪是由部落任何成员、常常是由有经验的长者来主持的。后来分化出一些人被认为有各种特殊本事,首先是有能力同超自然界交往。这种人可以叫做法师、巫医、萨满或祭司。原始宗教进入撒满教阶段。<br />萨满教是多鬼崇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体系。萨满教作为宗教共通的一种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有一个特定的社会团体——萨满,他们的专业和职能就是在人们和超自然物(鬼怪)的世界之间起媒介作用;二、萨满的主要活动形式就是通过巫术,同鬼怪交往,以便从那里得到对在萨满那里寄名的人有利的结果;三、充当萨满这种角色的往往是比较特殊的人群。<br />萨满寻找鬼怪,在巫术中有两种可行的办法。一种办法是:鬼怪附着在与之相好的萨满身上,于是,萨满代表这个鬼怪说话和活动。另一种办法是:萨满到鬼怪世界中去会见他在这种场合所需要的那些鬼怪。<br />巫术是由于相信鬼怪、相信人们通过萨满确实可以与鬼怪交往、并且可以改变或影响鬼怪的意志,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活动。<br />F 从单一主神教到至高神教<br />单一主神教(henotheism)不同于一神教(monotheism),它是多神教的一种形式。<br />当个人承认有很多超自然物存在,但只把其中—个看成是“自己的”来加以崇拜时,这可以称为一种个人的单一主神教。个人的单一主神教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于不同宗教信仰体系的范围。但是作为宗教发展的一个阶段,单一主神教指的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单一主神教——氏族的,部落的,部落联盟的,城邦的,乃至国家的。<br />用以表示相应崇拜的概念是“单拜一神教”(“mono1atry”):虽然承认所有的神都真实存在,但仅只供奉和崇拜其中的一个神。<br />后来,单一主神教演变为一种新的宗教形式,即“至高神教”(“Supertheism”):在多神教的诸神中,有一个神独占鳖头,就这个意义来说,他是“独一无二的”,而其他所有的神仍然隶属于他,并没有从宗教幻想中消失。<br />宗教的这一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反映。<br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许多部落联合成为规模更大而性质更加复杂的民族共同体,在各个部落神的“生平”中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变。这些神的命运直接取决于他们与之有关的那些部落和民族的历史发展。<br />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宗教混合主义达到了高度发达的程度。当时,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文化由于这些联系的加强而互相渗透,各国居民的迁移由于战争而加剧,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由于战俘和出卖的奴隶大量迁移而得到发展。一些在自己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希望统一宗教崇拜。要达到达个目的,就要使各种神诋和崇拜归于划一。<br />有学者认为,《旧约》是典型的单一主神教。所有艾洛希姆在《旧约》时代的希伯来人看来都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他们只承从雅赫维是自己的神。犹太人在心理上骄傲地相信,他们的神比其他的神更加强大,更有智慧、更好。<br />出走埃及以后的《旧约》各书中,犹太教表现出一神教倾向。他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除我之外,还有真神吗?没有别的磐石,我一个也不知道”(《以赛亚书》第44章第6、8节)。<br />一切高级宗教都一神教为特征。所以传教才成为义务和必要。<br />宗教的作用<br />根据费尔巴哈,宗教对于人的关系,很像光对于眼、空气对于肺、食品对于胃那样密切。宗教是对于我之所以为我的思量和承认。<br />但是,关于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却存在许多的争议。马克思主义对于宗教的“精神鸦片”的批判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人。<br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是人类“发明”了宗教。根据宗教信仰,人感到有可能得到超自然力的帮助。按照巫术的基本观念,人能够凭借法术去影响自然界,因此他就好象觉得自己强大有力,而不致沉重地感到在自然界目前软弱无力。<br />杜尔凯姆认为,宗教在社会中具有一种整合功能,也就是说,一切宗教活动都倾向于重新肯定社会的合法性,并把社会成员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宗教活动有四种主要的社会功能:(1)纪律的和准备的功能。(2)内聚功能。(3)增强活力的功能。(4)欣慰快乐的功能。<br />罗伯特·默顿指出,宗教具有某种功能,满足某些社会需要和个别成员的要求,这—事实并不意味着宗教是不可避免的或不可缺少的。其他社会体系和机制也可以想象能满足这些需求,或许还会满足得更好一些。实际上,这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某些人信仰宗教,而另一些人却完全不信仰宗教。<br />无论历史上曾有过怎样的争论,我们很欣喜地看到,现在社会学家已经开始部分地实现人类学家弗雷泽(Frazer, James)50年前的预言,他预言说,人类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届时人们将不再以真实与错误来衡量世界各种宗教,而只是把它当作人类现象之一种来进行研究。</span> <br /><br /><br /><br />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4-3 15:51:37 | 只看该作者
耶路撒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圣城,它是世界上唯一被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共同尊奉为圣地的城市。耶路撒冷坐落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中部,最早叫“耶布斯”。传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个被称为耶布斯人的部落首先来这里筑城定居的。后来,另一个叫迦南人的部落也来到了这里。他们把这个城市叫做“尤罗萨利姆”,意思就是“和平之城”。 <br />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的首领大卫攻占了这座城市,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首都,建立了统一的犹太王国。犹太人把迦南人所起的城名希伯莱语化,叫做“犹罗萨拉姆”。汉语译为“耶路撒冷”。“耶路”是“城市”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也就是“和平之城”。阿拉伯人则习惯把耶路撒冷叫做“古德斯”,也就是“圣城”的意思。把耶路撒冷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都城的人,是在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他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系列的城市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座巨大的犹太教圣殿。这座圣殿长200多米,宽100多米,用了7年的时间才建成。这座圣殿成了犹太人心目中的圣地。从此,犹太教徒也开始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城。 <br />  所罗门的犹太教圣殿建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周围还筑了一道石墙。相传,犹太教最为珍贵的圣物金“约柜”和“西奈法典”就放在圣殿的圣堂里。 <br />  金“约柜”里装着以色列人最崇拜的上帝耶和华的圣谕。这是当年摩西在西奈山顶上得到的。上帝还授予摩西一套法典和教规,要以色列人时时事事都要遵守照办。摩西得到圣谕和“西奈法典”后,就让两个能工巧匠用黄金特制了一个金柜,这就是金“约柜”。 <br />  除了犹太教的最高长老(即祭司长)有权每年一次进入圣堂,探视圣物外,其他其它任何人不得进入圣堂。 <br />  所罗门极为富有。据说,所罗门每年仅从各个属国征收的相当于666塔兰黄金(1塔兰相当于150公斤)的贡品。所罗门将他所搜刮的金银财宝都存放在圣殿里,这就是历代相传的“所罗门珍宝”。 <br />  所罗门死后,犹太王国***成两个国家。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南方仍由所罗门的后代继续统治,叫犹太国。北方则另立王朝,叫做以色列。由于以色列没有宗教中心,祭司们都到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殿”献祭,教民们也仍然到这里朝圣,因为唯一的圣物——“约柜”仍在这里。 <br />  到了公元前590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兵犹太,耶路撒冷在被困3年以后,终于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军队攻占,王宫和圣殿全被烧毁,大批的犹太人被押送到巴比伦,这就是前面所谓的“巴比伦之囚”。从此,无价之宝“耶和华约柜”和“所罗门金宝”下落不明。 <br />  几千年来,许多人都想找到“约柜”和“所罗门珍宝”,但直到今天,仍无结果。 <br />  最早开始寻找金“约柜”的是以色列的一个长老耶利来。耶利来在耶路撒冷被陷时,由于躲了起来,没有被巴比伦人抓走。当巴比伦人撤走之后,他来到圣殿的废墟,想找到金“约柜”,把它偷出耶路撒冷藏起来。耶利来在夷为平地的圣殿废墟里,看见了著名的“亚伯拉罕巨石”。据说金“约柜”当初就放在这块巨石之上。但是金“约柜”早已无影无踪了。那么稀世珍宝“约柜”究竟藏在哪里?本世纪初,一些学者认为,金“约柜”和“所罗门金宝”可能就藏在“亚伯拉罕巨石”底下的暗洞里。 <br />  “亚伯拉罕巨石”是一块长17.7米,宽13.5米的花岗岩石。它高出地面大约1.2米,由大理石圆柱支撑着。这块“亚伯拉罕巨石”也是伊斯兰教的圣物。 <br />  相传,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由天使陪同乘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后,就脚踏这块巨石升天去听真主的启示的。据说这块巨石上,至今还留着穆罕默德升天时的脚印。所以,“亚伯拉罕巨石”被穆斯林视为“圣石”。“圣石”下面的岩堂高达30米。而且,岩堂里确实有洞穴,完全可以把金“约柜”和“所罗门金宝”隐藏起来。 <br />  曾经有几个英国冒险家在获悉了学者们的看法后,试图寻找金“约柜”和珍宝。这几个英国人买通了岩堂的守夜人,在夜里潜进岩堂进行挖掘。一到天亮,他们便把洞口伪装上。就这样,他们一连干了好几个夜晚,但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几个英国冒险家一溜烟地逃得无影无踪。 <br />  后来又有人说,金“约柜”和所罗门珍宝实际上是藏在“约亚暗道”里。“约亚暗道”相传是大卫王在攻打耶路撒冷时,偶然发现的一条可以从城外通到城里的神秘通道。据说这条暗道后来又和所罗门圣殿连在一起。早在“巴比伦之囚”以前,犹太人就已经把金“约柜”和所罗门珍宝藏到暗道里去了。 <br />  1867年,有一个叫沃林的英国军官,在耶路撒冷近郊参观时,在一座清真寺的遗址中,偶然发现了一个有石梯的洞。他顺着石梯一直往下走,一直走到洞的深处。后来,他发现他头顶上的岩石中还有一个圆洞。他攀着一条绳子爬进了圆洞后,又发现了一条暗道。他顺着暗道又来到另一个黑漆漆的狭窄山洞。最后,他好不容易顺着山洞走到了外边。出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他发现自己已经站在耶路撒冷城里了。学者们测定,这条秘密的地下通道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并推测它就是“约亚暗道”。 <br />  在本世纪30年代,又有两名美国人来到暗道寻找过金“约柜”和“所罗门金宝”。他们在“约亚暗道”里一处土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一条秘密地道。地道里有被沙土掩埋着的阶梯。两人想用随身带着的锹把沙土挖开,但是,阶梯上的流沙却越控越多,连地道口也几乎被堵住了。他们慌忙逃出地道。第二天,他们下来发现,地道的入口又被流沙盖上了。 <br />  还有人传说,金“约柜”早已不在耶路撒冷,它收藏在埃塞俄比亚古都阿克苏玛的一座古寺里。据说,所罗门的一个儿子从耶路撒冷偷出了真的金“约柜”,又把一个假“约柜”留在了耶路撒冷。 <br />  直到今天,金“约柜”和所罗门珍宝仍然是一个迷。 <br /><br /><br /><br />
16#
发表于 2006-4-3 18:04:33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分享!!</p><p>顶~顶~~</p><p></p>
17#
发表于 2006-4-4 11:20:11 | 只看该作者
<p>哪个学校要考这个科目啊?不知道,求教一下</p>
18#
发表于 2006-4-4 11:40:15 | 只看该作者
ding ,谢谢分享啊!!
19#
发表于 2006-4-4 12:22:44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支持下~~
20#
发表于 2006-4-4 12:23:04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支持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6 18: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