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2px">世界宗教与国际政治<br />第一讲? ? 宗教概述<br /><br /><br />主要参考书目:西美尔著,曹卫东译:《宗教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br />? ?? ?? ??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基督教的本质》<br />? ?? ?? ?? ???罗纳德·L·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br /><br />2000年世界各种宗教信徒统计表<br /><br />??信徒 占世界总人口的 %? ? <br />基督教 Christians 1,999,566,000 33.0? ? <br />伊斯兰教 Muslims 1,188,240,000 19.7? ? <br />佛教 Buddhists 359,982,000 5.9? ? <br />无宗教 Nonreligious 768,159,000 12.7? ? <br />无神论 Atheists 150,090,000 2.5? ? <br />印度教 Hindus 811,337,000 13.4? ? <br />新兴宗教 Neo-religionists 102,356,000 1.7? ? <br />部落宗教 Tribal Religionists 228,367,000 3.8? ? <br />锡克教 Sikhs 23,258,000 0.4? ? <br />犹太教 Jews 14,434,000 0.2? ? <br />其他宗教 Other Religionists 409,260,000 6.7? ? <br />世界总人口 World Population 6,055,049,000 100??<br />2000年世界基督教三大支派信徒统计<br /><br />??信徒人数 占世界总人口的% 占基督徒总数的%? ? <br />基督教 Christians 1,999,566,000 33.0 100? ? <br />天主教 Catholics 1,063,608,000 17.0 50? ? <br />新教 Protestants 826,793,000 13.0 40? ? <br />东正教 Orthodox 215,129,000 3.0 10??<br />1900-2000世界三大宗教信徒统计表<br /><br />宗教<br />年份 1900<br />% 1970<br />% 1980<br />% 1990<br />% 2000<br />%? ? <br />基督教 558,056,332<br />34.4 1,216,579,421<br />33.2 1,432,686,519<br />32 1,758,777,900<br />33.2 1,999,556,000<br />33? ? <br />伊斯兰教 200,102,284<br />12.4 550,919,011<br />15.3 772,956,504<br />16.5 934,842,200<br />17.6 1,188,240,000<br />19.7? ? <br />佛教 127,158,971<br />7.8 231,672,189<br />6.4 273,715,590<br />6.3 323,349,500<br />6 359,982,000<br />5.9? ? <br />世界<br />总人口 1,619,886,760 3,610,034,405 4,373,917,535 5,267,042,000 6,055,049,000??<br /><br />宗教是否可研究?<br />人们用截然不同的方法看待宗教。一些宗教信仰者认为,宗教不可研究。<br />信仰无疑是一种个人现象,但很明显,宗教同时是一种群体的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同其他社会现象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这是本课的前提预设和主要内容。<br />什么是宗教<br />(一)基本概念<br />首先,从词源来看。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 T. Cicero, 前106-43年)在其著作《论神之本性》中使用了拉丁文relegere,意指在敬神行为上的“集中”和“注意”,与现代宗教的含义挂上了钩。同时他还使用动词religere,指在神灵崇拜上的严肃认真。公元4世纪,罗马基督教奥古斯丁(A. Augustinus, 354-430年)也使用religare一词,指神人之间、神灵之间的重新结合和联盟。<br />在中国,“宗教”二字合并起来使用是始于佛教术语。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的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派,二者合称为“宗教”,本来是指佛教中的教理,后来才泛指一切“对神道的信仰”为“宗教”。不过,“宗”和“教”二字在古代中国很早就有了今天的“宗教”含意。<br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定义和分析是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br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因此,对天国的批判应该成为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应该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应该变成对政治的批判。<br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br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备一些基本特征。<br />宗教是一种群体现象。<br />宗教与神圣和超自然的事物有关。神灵是宗教中最为本质的问题。<br />宗教包含着一套信仰体系。每种主要的宗教都有它供慢慢理解或至少作为决定这个群体所持信仰的基础的“圣书”,例如《圣经》、《古兰经》、《摩门经》等。<br />宗教包含着一套实践活动。一种行动只有当群体规定为宗教行动时才成为宗教的。<br />宗教包括道德的规定。强调道德并不是宗教群体所独有的特征。<br />由此,约翰斯通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信仰和实践的体系,一个群体的人们将依据这个体系来解释他们认为是神圣的东西和习惯上认为是超自然的东西,并对之做出反应。<br />对宗教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结果大同小异。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宗教是一种包含5种要素的现象:教会、仪式、信仰和观念、特殊的情感体验、道德规范。<br />美国天普大学教授、宗教间对话的积极倡导者Leonard Swidler提出,宗教是“对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相应地该如何生活的一种解释。”通常所有的宗教都包含4个C:creed, code, cult, community-structure (信纲、规范、崇拜和社团结构)。<br />(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br />1、宗教是一种信仰<br />根据西美尔,信仰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社会中互动模式(信赖)在精神上的反应。费尔巴哈也强调说,人的信赖感是宗教的基础。<br />信仰并非源于宗教。当然,宗教信仰与普通信仰不同。<br />费尔巴哈的一段话精辟地指出了宗教信仰的本质:“你崇拜耶和华也好,崇拜阿比斯也好,崇拜雷神也好,崇拜基督也好,你和黄金海岸的黑人一样崇拜你的影子也好,你像年老的波斯人样崇拜你的灵魂也好,你崇拜“丹田之气”或你的精灵也好,总之,不管你崇拜的是一个可感的或是一个精神的实体——都是一样的;宗教的对象只不过是某一个东西,只要这个东西是一个幻想的对象、感情的对象、信仰的对象便行;正因为宗教的对象就其为宗教的对象说,并不在实际中存在,反倒与实际矛盾,所以它只是一个信仰的对象。譬如说,人的不朽或作为不朽的实体的人,是一个宗教的对象,但是正因为如此,它只是一个信仰的对象,因为实际所显示的正好与此相反,是人皆有死。信仰就是把不是的想象为是的,例如想象这幅图像是活的东西,这面包是肉,这酒是血,也就是说,是它所不是的。因此,如果你希望用望远镜在天文学的天上找到上帝,或者用放大镜在一个植物园中找到上帝,或者用矿物学上用的锤子在地质学的矿山里找到上帝,或者用解剖刀和显微镜在动物和人的腑脏里找到上帝,那就暴露了对宗教的最大的无知——你只有在信仰中,只有在想象中,只有在人心中找到他;因为上帝本身并不是别的,只是幻想或想象的实体,只是人心的实体。”<br />宗教信仰是一套符号价值体系。但它与对“主义”的信仰不同。宗教是以涉及神圣之物和超自然之物为特征的。<br />2、宗教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br />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以某种形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问题的机制或行为。宗教行为也不例外。宗教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是连续辩证地发展着的。<br />从历史的发展来研究三大宗教乃至各种宗教体系时,我们把宗教信仰的演变作为“基础”。但是,这种演变本身并非始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跟“道德……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一样,宗教没有历史。宗教没有同社会的历史相脱离的独立的历史。因此,在考察宗教的发展时,就不能仅仅考察宗教信仰变化的线索,必须看到制约这一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因索,即处在宗教本身之外的、植根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现实当中的那些因素。<br />3、宗教观念的保守性倾向<br />宗教信仰之所以发生变化,首先是人们现实生活发生变化的缘故,因为宗教信仰乃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宗教观念的发展并不像影之随形那样伴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这些观念毕竟有自身存在的内在逻辑。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保守性。<br />宗教的保守性由于教会的活动而大大加强。然而,宗教的保守性不能仅仅归结为教会的活动,更主要是信徒的信仰。</span> <br /><br /><br /><b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