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白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恐怖主义》要点课堂讲义!!

 关闭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05-12-9 18:29:15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images/smiles/agree.gif' smilietext=':agree:'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agree:' />
162#
发表于 2005-12-11 03:56: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好凶,简直独*者嘛
163#
发表于 2005-12-21 09:49: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
<br>
164#
发表于 2005-12-22 19:52:43 | 只看该作者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及其成因
<br>
<br>作者:王世雄    论文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9期    点击数:1396    更新时间:2004-11-26
<br>
<br>
<br>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及其成因\r<br>                             王世雄\r<br>一、冷战后的国际恐怖主义:一个新态的全球政治现象
<br>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成了日益增长的全球性危机和地区性威胁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对国际秩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美国俄克拉何马城政府大楼爆炸到日本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从英国伦敦的大爆炸到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大闹科伦坡;从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到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大使馆被炸……国际恐怖主义浪潮越来越显示出席卷全球的趋势。与冷战前相比,它们在性质、形式、规模、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其他有组织的跨国犯罪,例如毒品走私、非法贩卖武器等,一起成为人类社会的公害。\r<br>    1、主体类型多样化与小型化趋势。冷战后,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种族、宗教和国内冲突此起彼伏,一些原已销声匿迹或日渐衰微的恐怖组织和网络再度兴起,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的恐怖组织。由于恐怖主义导源因素的多元化和工具的便捷化,冷战后恐怖主义出现了泛滥的态势。\r<br>    目前最为活跃的国际恐怖主义,从特点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民族(种族)主义的恐怖主义。奉行排外政策,或鼓吹民族分离主义并要求实现自治。例如欧洲新法西斯主义和俄罗斯车臣恐怖势力等。(2)宗教恐怖主义,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回潮为代表。(3)高技术类型的恐怖主义。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制造和散布恐怖来打击目标,主要包括经济恐怖主义和电脑恐怖主义等。(4)黑手党组织、国际贩毒集团、极左革命恐怖组织等其它国际恐怖主义类型。\r<br>    此外,新型的“个体化恐怖主义”的生长和发案率的增长,显示出国际恐怖主义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恐怖主义研究专家库什纳指出,昔日那种等级森严或者“有组织的犯罪集团”的模式将不复存在。现在的恐怖活动———无论是传统形式的恐怖活动还是网上恐怖活动———都更像是自由职业者或个人行为。①恐怖分子往往不属于任何一个恐怖组织,也未得到任何国家的资助或明显不代表恐怖主义支持国的利益,但是他们实施了最为致命的恐怖行动。这些“个体化恐怖主义”及其恐怖活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威胁正日趋加大。因此,21世纪国际恐怖分子的形象很可能是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个人,或是虽隶属于某组织但其行动又独立于该组织的个人。同时,许多专家指出,网上黑客袭击将很可能成为“个体化恐怖主义”的典型反映。\r<br>    2、手段科技化与网络化偏好。恐怖分子在实施恐怖活动中使用了许多先进的高技术产品,例如移动电话和一些更加精密的炸弹武器等。1996年沙特阿拉伯发生的炸弹爆炸案就具有这一特征。恐怖分子还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核武器等。\r<br>    90年代以来,电脑和网络恐怖活动日益引人注目。这是以“弱”击“强”的一种新方法,尤其可以在力量强大的对方实施某项行动的关键时刻加以扰乱。意大利核物理研究所的电脑曾被“不速之客”打开数小时之久,一个自称“长枪党武装”的组织在窃取电脑里的情报后,还留下了一份充满恐怖的公报。1999年兰德公司在一项题为《对付新的恐怖主义》的报告中把新兴的网络恐怖组织简称为“SPIN”,即分散、多中心、思想自成体系的综合网络。网上恐怖袭击可以使国内外恐怖分子的破坏行动得逞,而恐怖分子却难以受到任何惩罚。对于网上的匿名操作,则很难辨明其究竟是某个国家政府所为,还是出自某个恐怖分子,抑或来自一些玩电脑的孩子。②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美国已开始考虑实施“基础设施防御”计划,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对付电脑网络被用于削弱公众信心、摧毁至关紧要的服务业、扰乱经济或破坏军事能力的潜在可能\r<br>------
<br>①汤姆·里甘:《当恐怖分子转向因特网时》,《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7月1日。转自《参考消息》1999年7月14日。②汤姆·里甘:《当恐怖分子转向因特网时》,《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7月1日。\r<br>----
<br>性。\r<br>    3、高度随意性与高度组织化并存。传统的恐怖主义意欲改变世界,通常有明确的政治宣言,譬如推翻殖民统治或资本主义制度。但冷战后新型的恐怖主义,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行动安排,其恐怖行动往往只是源于狂热的虚无主义愤慨。恐怖主义从原来的“唯政治目标的恐怖主义”转变为“多目标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动机的复杂化、目标设定的随意性和行动的隐蔽性造成了恐怖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残忍性。\r<br>    大量分散的、随意性强的恐怖活动四面出击的同时,一些组织严密并可能带有官方背景的恐怖分子所制造的大型恐怖事件也给被袭击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大使馆遭爆炸袭击后,号称伊斯兰圣地解放军的恐怖主义组织宣称他们对这两起恐怖事件负责。这些有组织的恐怖集团挟持人质、袭击无辜,精心策划并发动了许多高强度的恐怖事件。\r<br>    4、行动范围国际化趋势增强。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虽未曾增加,但发生的范围大幅度扩张。冷战时期,恐怖主义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和亚非拉一些不发达国家。冷战后恐怖主义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行动范围高度国际化。具体表现在:恐怖主义的动因常常是国际矛盾的激化;恐怖主义的目的常常是争夺国际范围内的利益;恐怖主义袭击的对象不只是本国政府或有关人员,而且更多地指向别国政府,甚至是一些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各国恐怖主义组织之间的跨国合作与联手行动日益增多。一方面,较不发达和不发达国家的恐怖主义存续、转化或进一步激化、蔓延,形成此消彼长和不断增生的态势:中东的以色列、埃及、阿尔及利亚,巴尔干的前南斯拉夫,非洲的布隆迪、卢旺达,东南亚的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以及前苏联地区都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打破了西方国家标榜的“文明”“安全”的神话:美国、英国、FaGuo、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本土及海外利益也成为恐怖主义经常打击的对象。现阶段,中东、美国、西欧、拉美、东南亚和前苏联地区已成为恐怖主义活动的六大热点地区。美国的政策、公民和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首要攻击目标。1995年,全球共发生恐怖主义事件440起,其中涉及侵犯美国利益的恐怖案件占22.5%左右;1996年全球恐怖事件共296起,其中涉及侵害美国利益的约占24.7%。因此死亡的美国公民,1995年10人,1996年增加到24人;因此受伤的美国公民1995年为60人,1996年则达250人。①据统计,整个90年代,将近40%的国际恐怖活动是针对美国和美国人的。这些恐怖主义行动绝大多数发生于美国海外,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恐怖主义行动发生在美国本土。在各种恐怖主义袭击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对美国利益的威胁最大,本·拉登被美国人视为恐怖主义的魔头。\r<br>    二、宏观变量分析: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原因
<br>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br>    1、民族(种族)和宗教矛盾显。冷战时期,世界受两极格局的支配,东西矛盾掩盖和简化了民族(种族)和宗教矛盾,整个世界在冷战的阴影下、在美苏对峙中保持着压抑的和平。②冷战结束后,世界一下子从美苏争霸的罗网中挣脱出来,国际制约力和控制力下降,原先被东西矛盾压制或掩盖着的各种次要或局部冲突,都从潘多拉的魔盒中释放了出来。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一下成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br>    冷战以后,许多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民族和种族矛盾得以释放,并泛化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中东地区的阿以民族矛盾、东欧南欧及巴尔干等地区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在冷战终结后更加激化,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导火线。同时,最早为演变前苏东国家由西方大国助长的民族分离浪潮,在冷战后猛烈冲击着西方大国。美国种族矛盾的加深,加拿大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兴起,西班牙、FaGuo、英国、意大利潜伏的民族危机,无疑为恐怖组织的壮大提供了社会基础。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近30%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是由极端民族主义者组成的。1991年,这类恐怖活动就占全部恐怖活动的约36%,比1990年增长了一倍多。③
<br>    与此同时,宗教矛盾也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又一主要根源。世界主要宗教之间的文化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构成了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大背
<br>--------
<br>①“PatternsofGlobalTerrorism1996”,p.70-74.UnitedStatesDepartmentofState:“PatternsofGlobalTerrorism1995”,p.71-73;②这并不表明冷战时期不存在意识形态冲突之外的民族(种族)、宗教关系上的恐怖主义活动,只是说明冷战后这两个方面的恐怖主义活动在数量和力度上有明显的增长。③林宏宇:《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浅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r<br>--------------
<br>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和一些宗教势力内部的派别纷争,使这一冲突更加复杂化。90年代,大约有25%的恐怖主义活动起源于宗教目的。①冷战后,在各类恐怖主义活动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要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主张恢复伊斯兰原始形式,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制度。90年代以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西亚、北非地区再度崛起。这些地区,穆斯林占人口多数,因此原教旨主义的主张极易得到人们的共鸣。与此同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迅速向中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以及欧美扩散,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的恐怖宗教力量。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饱受贫困之苦的下层群众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而且也说明,作为非同一般的宗教信仰和政治运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其反美、反西方、均贫富的主张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同时也应看到,世界形势剧变,原有的价值规范被冲破,宗教作为一种超自然的神灵崇拜,满足了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要求。一些伊斯兰极端组织已具备了高度组织化的特征(如哈马斯),其资金来源也显得十分隐秘而难于查实,它们远比先前一些革命性恐怖组织来得棘手。\r<br>    2、国家间竞争与冲突尖锐化。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反映了主权国家在增进相互合作的同时,彼此间以利益为核心的竞争和冲突尖锐化。在从冷战的“正战论(正义战争论)”时代向冷战后的“脱正战论”时代的过渡时期,国家间因利益冲突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逐渐趋小。②国际恐怖主义作为战争的一种转化形式或辅助形式,将会被更多地运用。大战爆发可能性的降低和战争的弱化,会导致恐怖主义的强化,以释放国家间日前膨胀的各种矛盾。\r<br>    具体表现在:(1)对大国来讲,核恐怖使现代战争的代价越来越高昂;对小国而言,参与常规战争也有可能升级为一场难于承受的灾难。利用恐怖活动往往既能达到政治或经济目的,又不用承当太大的风险。因此,某些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外交目的,在口头上反对恐怖主义的同时,暗中却纵容、支持一批国际恐怖组织。这一支持主要通过提供金钱、技术专家、训练营地、武器以及为其庇护和辩护等得以实现。当然,在冷战后时代,国际恐怖组织获取国家支持的难度将不断增大,原先极力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将不愿再冒受国际社会制裁的危险,所以国家对恐怖主义的支持将趋向减少。(2)少数发达国家继续奉行冷战思维,为了争夺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培植利己势力,对他国内部反政府恐怖活动加以支持。为了推翻萨达姆、肢解伊拉克,美国每年向伊拉克民族恐怖组织提供1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以推进其在巴格达等大城市的恐怖活动。③(3)除了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和组织恐怖主义活动外,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一些非政府团体或个人———主要指处在国际竞争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基于爱国主义情绪而发动对于他国政府或民众的恐怖袭击,包括日益增多的网上侵犯。\r<br>    3、高科技的普及与先进武器技术的扩散。冷战后,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以及核生化武器技术的扩散,使恐怖分子的作案工具越来越先进、手段越来越高超。东京地铁的沙林毒气案和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的网络恐怖袭击事件无疑给现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恐怖分子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或自制一些原本尖端的高技术器材。发达的电脑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络和各种传媒为恐怖分子搜猎情报和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一些高学历、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也加入到恐怖集团中,他们更多地采用高科技手段为恐怖活动服务,并且把袭击的对象扩大到经济和信息领域。由于冷战后国际社会缺乏有效控制核生化武器及其制造技术的能力,恐怖分子通过黑市购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技术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对恐怖分子来说,生化武器是比核武器更容易得到、使用更方便、对平民威胁更大的恐怖工具。日本东京奥姆真理教的毒气案也许算不上一次成功的袭击,因为他们原打算要制造更大的伤亡,警察事后在其总部所在地发现了足以使成千上万人丧命的沙林。这一组织还曾在俄罗斯武器市场上从事采购活动,购买了包括一架直升机在内的设备,以播撒致命的化学物质。另据称,本·拉登不仅已买到美制“毒刺”式导弹,而且还在中亚地区弄到了核武器。对先进技术和武器的拥有使恐怖主义如虎添翼,大大增强了恐怖主义的威慑力和破坏力。\r<br>    4、大众传媒系统的负效应。现代大众传媒系统对国际恐怖主义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新闻媒介无意中成为传播恐怖主义的一个环节和工具,扮演了恐怖主义主张代言人的角色。大众传媒往往以耸人听闻的手法报道恐怖主义事件以求吸引听
<br>---------
<br>①种若静:《恐怖主义———冷战后国际安全新课题》,《检察日报》1996年10月13日。②中曾根康弘:《冷战以后》,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第71页。③吴鹏:《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活动综述》,《1997年世界军事年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r<br>---------------
<br>众和观众,这就容易为恐怖分子用来宣扬他们的“事业”和“使命”,扩大了恐怖效应。发达的现代大众传媒使地球各个角落里的人都能目睹某个地点上演的恐怖剧,这恰好满足了恐怖分子扩大其影响、宣传其主张的欲望。同时,电视、报刊常常充当遇难者家属的代言人,给政府施加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干扰政府作出周密的反恐怖主义行动计划。所幸传媒机构已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美国反恐怖主义专家皮尔在谈到对付恐怖主义的工具时,提出了“传媒自我约束”(MediaSelf Restrain)的设想。《芝加哥太阳时报》和《每日新闻》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例如禁止记者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改写恐怖分子提出的主张以避免不加约束的宣传;必要时可停止或推迟对恐怖活动的报道等等。①但这些规则能否被广为接受,还需要大众传媒系统自身的协调。而且,在当今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这些规则即便广为接受也难免不被人打破。\r<br>    5、现代化的异化因素。冷战后时代,现代性伴生了自身的异化因素,生态失衡、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规范缺失等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与此相应的是恐怖主义动因和类型的多样化,当今世界上出现了许多五花八门的组织,其中一些狂热分子已效法恐怖组织的做法。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表现性的恐怖主义,它们不再是那种具有崇高“理想”或“主义”的派别,大开杀戒只是为了发泄成员内心累积已久的痛苦和受挫的情感,或者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们自身的存在。1996年,美国破获了一起积年邮包炸弹案,使警方感到头痛的是,这个自称“校园航空杀手”的恐怖分子的动机只是反对科学进步。1997年,美国接连发生多起堕胎诊所被炸事件,这是一些反对人工流产的人所进行的攻击。此外,还有人因环境保护和爱护动物而发动恐怖袭击。这样的“自由恐怖主义”比传统的政治恐怖主义显得更为可怕。另外,现代化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深化,包括贫富悬殊、社会不公、失业率居高不下等使社会不满情绪有增无减,这些都成为恐怖主义泛滥的社会温床。\r<br>        三、冷战后的国际反恐怖主义:“以暴制暴”\r<br>     冷战后恐怖主义的泛滥,破坏了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损害了人类的基本权益,并引发了全球性的危机和局部的纠纷和武装冲突,激起了普遍的谴责和反抗。\r<br>    恐怖事件一旦发生,对策一般只有两条:怀柔派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强硬派主张用武力制服恐怖分子。90年代以来,强硬派的观点逐渐占据了主流。许多国家都认为减少恐怖事件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坚信恐怖主义不会成功,对恐怖主义决不让步。强有力的打击和制裁,会令恐怖分子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和行动障碍。同时,政府的强硬态度也能够消除恐怖分子讨价还价的可能性。为此,许多国家成立了反恐怖主义特种部队,例如FaGuo的“国家干涉组”、美国国防部的“蓝光突击队”、英国的“特别空勤团”和意大利的“皮头套突击队”等。俄罗斯对原安全局和反间局所属的“阿尔法”别动队和“信号期”别动队赋予了反恐怖主义任务,并增设了代号为“韦加”的特种反核恐怖分队。这些部队成员精明强干,在多次国内外的反恐怖主义行动中大显身手。\r<br>    虽然“以暴制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且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一些老牌恐怖主义组织,如阿拉伯人民解放阵线和爱尔兰共和军等,已开始逐步缓和恐怖主义行径以实现合法化。但令人担忧的是,“以暴制暴”使恐怖分子的手段日益升级,而政府的反恐怖手段也极为残忍。\r<br>    国际恐怖主义性质的变化和威胁度的增加,对各国反恐怖主义政策及其组织结构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许多国家在反恐怖主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新举措。1996年,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案,规定政府在4年内增拨10亿美元用于联邦和州政府的反恐怖行动,并规定对驻外机构人员和军人进行反恐怖训练。美国国防部还将防范恐怖活动列为军事研究的重点之一。1999年,日本政府通过加强社团管理以控制邪教组织,从而比较有效地打击了奥姆真理教的恐怖活动。但诸如此类的措施尚不足以消除恐怖主义形成的全球性压力。总体而言,国际反恐怖主义事业任重道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br>-------
<br>①Raphael·F·Perl:“Terrorism,TheFutureandUSFor eignPolicy”,CRSIssueBrief,Feb.19,1997.
<br>
<br>
kux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165#
发表于 2006-1-2 17:51: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66#
发表于 2006-1-7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能取消限制吗?
167#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17:14:21 | 只看该作者
获得国关币的办法 以及看帖子的办法 在置顶 那有了!
168#
发表于 2006-1-9 12:51:35 | 只看该作者
新人.......
169#
发表于 2006-1-9 13:15:54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快点可以把这些都看了
170#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3:28:49 | 只看该作者
发帖送国关币活动====[热力推荐] 只要注册会员 在 <a href="http://www.irchina.org"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irchina.org" target="_blank">www.irchina.org</a></a> 或者 <a href="http://www.sinoir.com" target="_blank"><a href="http://www.sinoir.com" target="_blank">www.sinoir.com</a></a> 转帖 10篇到 论坛学术区相应版块 比如 美国问题 转到美国区 日本问题转到日本区 将获得国关币 500元 可购买所有查看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5 20:2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